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節日慶典

河南清明節的習俗是什麼?

欄目: 節日慶典 / 釋出於: / 人氣:8.34K

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會是不一樣的,那麼在河南這天有什麼樣的習俗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河南清明節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河南清明節的習俗是什麼?

清明節要忌諱什麼

一、不適合去掃墓的人

1、孕婦不合適。且不說舟車勞頓,山路崎嶇、祭祀場所各種菸灰影響,在很多地方掃墓有放爆竹的習慣,這些都會影響到孕婦自身健康或孩子的健康。從民俗角度去看,尚未出世的孩子是不合適去見這些死去的人的,因為很容易引起孩子夭折。若孕婦必須去,那就得用紅布將肚子包上一包。但還是強烈建議不要去。

2、剛動手術的人不合適。體弱是主要因素。民間傳說,剛動手術的人要是去了墳場,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術傷元氣,元氣弱的時候,邪氣也就特別容易入侵,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著想,剛動手術的人還是不要去掃墓的好。

3、三歲以下的小孩不合適。有一種說法是7歲以下的孩子不合適,但其實從命理角度上去看,3歲的更不合適,因為不管從中國的宗教還是國外前世今生理論,都提及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看到另一個世界。從科學角度上來講,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因為掃墓現場的各種條件限制不好攜帶,外出到一個相對汙染比較厲害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議帶去了,哺乳期的媽媽就更別帶自己嬰幼兒去了。

4、印堂發暗或眼窩發青發黑的人不合適。印堂發暗和眼窩發青發黑的人處於一個很晦氣的時期,掃墓是祭拜祖先,大部分墳墓規則不會是一個很獨立的地方,而是要經過不少其他家的墳墓。晦氣臨門更不合適去穿越陰氣扎堆的地方。

5、重病患者不合適。這個掃墓可不是一個鍛鍊的行為,大部分墳墓都離住的地方比較遠,大部分墳墓還都要走一段路。重病患者需要的是調養生息,不能過度操勞,免疫力低下,身體陰虛,心神漂浮,易遭各種邪氣,所以,不推薦。

二、掃墓的時候不能做的事

1、不能黃昏掃墓,最好是清晨和上午。

2、不能給墳墓照相。不利家運,也容易做鬼夢。

3、不能在墳墓周圍的大樹下照相。民間有這樣容易帶鬼回家的說法。

4、不能在墳墓上大小便,不管該墳墓是否破敗。這種行為往往會引來疾病,甚至更不好的事。

5、不能將墳頭的花花草草樹枝樹苗帶回家。

6、祭祀剩下的香燭不能帶回家。

7、祭祀食品除了肉類,一般到了最後要麼就放墳墓前,要麼就給孩子吃了,總之不帶回家。

8、掃墓的時候當肅穆嚴肅,不打鬧嬉戲,更不可有侮辱的言辭行為。

9、不對他人的墳墓進行不友善的點評。

10、掃墓祭拜順序別顛倒了。順序應該是修整—墳頭壓紙—點香燭—放供品—敬酒或敬茶—燒紙錢—拜禮—放鞭炮-撤供品。

11、不可在墓區過度親熱,房事。

12、不要對自己或他人的掃墓過程進行拍照錄像,此為大不敬。

13、掃墓回家後不能穿著沾滿泥巴的鞋回家。進家門前當先清洗鞋底。

三、清明節該做和不該做的事

1、不能選清明節談婚論嫁,更不可選清明節結婚。

2、若生日是清明節,注意要規避黃色的鮮花,當地風俗若有推遲會提前辦的,應該遵循。

3、不要在清明節當天去拜訪他人。

4、清明節自己沒空去祭拜先人的話,不可胡亂承諾,否則當年運勢不會你想要的。

5、清明節前中後三天有些地方有寒食的說法和習俗,有這個風俗的地方當遵守為佳。

6、外嫁女兒一般不能回孃家掃墓。但有部分地區不忌諱這個,根據地方風俗來不會錯。

常州清明節風俗

早飯吃過年蒸的油煎大團子

常州人清明節一大早,家家戶戶門框上要插柳條和桃花枝,以鮮豔的紅綠祛除隔年的邪祟。為什麼要插柳枝?《齊民要術》稱:“取楊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門。”清明是鬼節,借柳枝避邪驅鬼也在情理中。還有一說是紀念詞人柳永,他死後每年清明節,人們在路邊插柳作為悼念,這種習俗也延續下來了。而小孩子則是把柳枝編成圓形環圈戴在頭上,或把柳枝連葉帶皮捋到頂梢,成一柔軟可以抖動的“柳球”。也有人家將豔麗的桃花插在簷下的門環上,以示清明臨門,平安報春,藉以辟邪,帶來福祉。

除了這些,清明節當天,常州人早飯會吃沒有餡的糯米大團子。大團子是春節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著,要一直吃到端午節。清明那天,拿出大團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鍋用油煎,根據自己的口味放糖或鹽。也有人家會放點柳葉在裡面,意為添“青”。常州人還有在清明節吃青糰子的習俗,做青糰子要到田頭路邊去採一種叫“綠茱頭”的野生植物葉子,回來後洗淨,揉出綠汁液來,經過濾煮沸後和米粉而做成青糰子。

上墳要在墓頂“飄紙錢”

清明是掃墓祭祖的節日。節前,常州人有“上墳”的禮俗。添土修墓的時間多利用在清明節前夕,先將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型模糊不清,還要用油漆描寫,使其清晰。以白錢紙放在墓頂,用泥塊或瓦片壓住,叫做“飄紙錢”。修葺完開始祭拜,點燃香燭,擺上酒菜、糕團,按長幼輩份依次跪拜,同時焚化錠箔。清明節“吃祠堂酒”,也是常武地區人過節的一項活動。掃完墓要到祠堂去,在族長帶領下行禮,中午喝祠堂酒,睦族敦宗,祈求祖宗保佑,閤家平安。

放“斷線鷂”與蕩蕩秋

清明期間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綠草如茵,城裡人也紛紛外出郊遊踏青。特別是孩童將柳條做成帽子戴在頭上,三五成群在野外放“斷線鷂”(即風箏)。民間將清明節視作春季放風箏的最後一天,故稱“斷線鷂”。因為田裡的小麥已經拔節,不能再踏,往往在放鷂子時將線剪斷,任其飛去,寓意這年的晦氣也同斷線的鷂子一起飛走,放走的風箏是不能撿回來的。下午,小孩子們還會在樹上掛兩根繩子“蕩蕩秋”玩耍。“寒食清明盪鞦韆,酷似飛鳥益身體”。記得小時候還有的人家以柳條穿上小麻糕掛於屋內高處,至“立夏”日取下來給小孩吃,以取“高高在上預防疰夏”,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只是一種美好象徵。清明節踏青要天氣晴朗,農諺有“清明要明,穀雨要淋”、“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清明晒得柳柳枯,又有乾麵又有麩”,“龍城閒望愛晴天,何處風光在眼前。寒食桃柳千樹開,清明日出萬家煙”。

清明節習俗都有哪些

一、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二、清明禮儀與禁忌

1、清明節掃墓的程式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先將墓園打掃乾淨,墓地是在山上的,要將墓地裡的雜草清除乾淨。然後是祭祀,人們將攜帶的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供祭在親人墓前,上香、敬酒,然後叩頭行禮祭拜,表達對先人的尊敬,寄託哀思。

2、清明節拜祭輩分

拜祭要分先後次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餘此類推。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最後當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後可離開。

3、清明節悼念逝者買什麼花?

通常是菊花,因為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託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

4、清明節穿衣配飾

清明節忌穿到大紅大紫的衣服,應穿上素色的服飾。

5、清明掃墓時間

一般來說早上七點到下午四點前完成掃墓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6、掃墓時不得嘻笑怒罵

因為墓地是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譁、嘻笑怒罵,汙言穢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隻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更不能跑到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

7、要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國,祭祖並不只是紀念祖先,而是明顯得帶著向亡靈敬拜,祈求的意思。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無論是掃墓者自身合影,還是掃墓者與墓地合影。更忌諱照相時將其它墳墓拍進鏡頭。否則,你的運勢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8、清明節忌諱探視朋友親人

最好不要清明節當天去探視親朋好友,隔天去探視為宜,因為清明節是祭奠的特殊時候,此時去探視親朋好友很說不過去的,或者說不吉利。當然,你也可以請親朋好友在外面吃飯為宜。

9、清明節可以出去旅遊嗎?

清明節除了掃描祭祀活動,還可以進行一些體育活動,例如: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所以出去旅遊是可以的,春暖花開的時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但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別人祭掃比較多的山!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說對亡者不敬的話,晚上活動要謹慎。因此清明節休假出去旅遊不能說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三、鬼節的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

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的經典句子

1、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妻婦。士甘焚死不公

2、清明時節思念深,暖暖的池水,洗去忙碌的灰塵;流動的輕風,吹去滿面的疲憊;閃爍的彩虹,喚來幸福的雨露;悅耳的鴿哨,捎去遊子心:願父母幸福舒心。

3、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親愛的請為我流淚淚是透明的淚是要你

4、風涼雨綿綿,清明哀連連。青煙到天邊,涕淚泣墓前。焚香寄思念,一片情漫漫。悲傷不能言,心中車輪轉。只願永平安,生者福無限。祝清明安康!

5、曲閣下重階,迴廊遙對溜。石間花遍落,草上雲時覆。

6、送你一份禮物:第一件:吉祥護身符!第二件:照妖降魔鏡!第三件:除鬼斬怪劍!祝你清明節平安又快樂!清明節到了,祝你上班遇到餓鬼,下班撞上醉鬼,身邊全是色鬼,反正都是死鬼;小鬼,清明節快樂!還祝你長得更象大魔鬼!

7、聞說鶯啼卻惆悵,詩成不見謝臨川。

8、帶著一絲緬懷的思緒,帶著一份難忘的情懷,帶著一份真摯的情感,在清明這一天,釋放天的思念,傳送穿越時空的牽念,你的幸福安康是我最大心願!

9、敬愛的父親,安息吧!一路走好!

10、清明假日又來到,快樂緊跟來報道:煩惱嚇得說再見,忙碌匆匆做吻別,微笑蔓延長無限,輕鬆悄然樂無邊,健康無處來躲藏,幸福處處心蕩漾。清明節日小長假,祝你健康快樂笑嘻嘻!

11、清明節郭侍御偶與李侍御、孔校書、王秀才遊崔元翰

12、清明到,柳枝笑,春風吹來笑彎腰;細雨灑,把墓掃,緬懷先人情意到;祝福送,問候到,願你平安生活好,清明節快樂!

13、清明一年一年的到來,牽掛則是一年一年的積澱。每一次思念的痛都是如此的深刻,每一次的記憶是那樣的清晰。

14、清明時節哀思深,細雨清風愁煞人。天空憂傷霧森森,墓地蒼茫淚狂奔。叩首祭拜情意真,黃花無聲心頭沉。回首往事不忘本,心田永駐思念根。祝願天國親人笑紛紛,後輩心滿意足福深深。

15、清明時分來踏青,觀景賞花好心情;植樹成林好遮蔭,美化環境一份力;寒食日裡吃雞蛋,破殼重生好前景;清明節裡放風箏,趕走晦氣迎好運!

16、朋友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祝福是漫漫人生朋友彼此的關心、關愛、關懷。我們彼此不在身邊,簡訊送上美好的祝福。

17、致敬英魂,逝者安息,為停留在這個寒冬裡的生命默哀

18、清明節,將淺淺的思念給你,讓你不會在這個孤獨的節日感到孤獨,讓你堅強,讓你振奮,將一切都化作無盡的助力,讓你在以後的日子裡,勇往直前!

19、祭先烈,只為一路坦坦蕩蕩;敬先賢,只為一生清清白白;憶先人,只為一家平平安安。清明時節雨紛紛,點點滴滴在心頭。

清明節祭祀標語

1、嚴格防火措施、嚴防意外失火。

2、星火釀大禍禍及綠色、防患須小心心繫森林。

3、火災是森林的大敵、麻痺是事故的隱患。

4、護林光榮、毀林可恥。

5、山田年年耕、防火天天講。

6、進入林區、注意防火。

7、嚴防森林火災、貴在嚴管火源。

8、煉山要選陰天、桔杆勿燒山邊。林區杜絕煙火、嚴防隨意用火。

9、加強預防預報措施、提高防火滅火意識。

10、飯不可一日不吃、火不可一日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