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熱點

學奕文言文

欄目: 熱點 / 釋出於: / 人氣:2.41W

學奕文言文1

【學奕原文】

學奕文言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翻譯】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大雁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將它射下來。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後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註釋】

弈:下棋。(圍棋)

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通:全。

之:的。

善:善於,擅長。

使:讓。

誨:教導。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以為:認為,覺得。

鴻鵠:天鵝和大雁。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弓箭。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代詞,這裡指鴻鵠。

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

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為是其智弗若與: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

曰:說。

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矣:了。

弗:不如。

【賞析】

弈秋是第一個史上有記載的的圍棋專業棋手,也是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從事教育的圍棋名人。關於弈秋的姓名,清代學者焦循《孟子正義》裡作有說明:古之以技傳者,每稱之為名,如醫和、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為其名,因通國皆謂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稱之。

弈秋是幸運的,春秋戰國延續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圍棋手,也是我們所知的第一位棋手。

圍棋見於我國史籍最早的記載,是春秋時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歷史了。弈秋是見於史籍記載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國之善弈者”。關於他的記載,最早見於《孟子》。由此推測,弈秋可能是與孟子同時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測他大約生活在戰國初期。出現弈秋這樣的高手,說明當時圍棋已相當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這樣的國手不只一人。

孟子稱弈秋為“通國之善弈者”。所贊通國善弈,雖未明定專稱,已類似後代所稱國手,併成為象徵性名詞。後世稱某高手為“當代弈秋”者,即意味著其水平與國手相當。弈秋是當時諸侯列國都知曉的國手,棋藝高超,《弈旦評》推崇他為國棋“鼻祖”。

由於弈秋棋術高明,當時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師。弈秋收下了兩個學生。一個學生誠心學藝,聽先生講課從不敢怠慢,十分專心。另一個學生大概只圖弈秋的名氣,雖拜在門下,並不下功夫。弈秋講棋時,他心不在焉,探頭探腦地朝窗外看,想著鴻鵠(天鵝)什麼時候才能飛來。飛來了,好張弓搭箭射兩下試試。兩個學生同在學棋,同拜一個師,前者學有所成,後者未能領悟棋藝。學棋要專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這樣的大師,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從旁邊路過。悠悠的笙樂,飄飄忽忽的,如從雲中撒下。弈秋一時走了神,側著身子傾心聆聽。此時,正是棋下到決定勝負的時候,笙突然不響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請教圍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對答。不是弈秋不明圍棋奧祕,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這兩則小故事都記載在史書上。人們把它記下來,大概是想告誡後人們,專心致志是下好圍棋的先決條件,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啟示

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

學奕文言文2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著中華歷史文化的悠久與燦爛。從國小開始,在學生成語、名言警句、古詩詞的積累基礎上,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語言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思想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其重要作用與深遠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在教學《學弈》這篇文言文時,我以為應重在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經歷對照註釋理解、朗讀、背誦、感悟等過程,享受文言文學習的樂趣。

一、反覆朗讀感悟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維。

1、教師範讀引好路子: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範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並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反覆朗讀讀準讀熟:

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讓他們藉助注音讀準生字;教師也應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及時地指導學生正確地讀音,並能通過反覆朗讀讀熟課文、正確斷句。

3、字斟句酌弄清意思:

要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探究的時間,引導他們結合課後註釋弄懂字、詞、句的意思,並通過獨立說、同桌互說等形式予以落實,待別是對課文中的之、其、為三個詞出現一詞多義現象,應引導學生在逐字精讀的基礎上,通過進行比較歸納,弄清他們的不同意思,總結出它們在用法上的規律。

二、熟讀成誦感悟道理

在學生熟讀成誦、完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啟發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感悟、思考、分析、討論如下問題:

1、兩個跟弈秋學下圍棋的人表現有何不同,結果怎樣?

2、《學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習後有何體會?

經過師生平等互動,個體感悟思考、集體分析討論,達到共識:兩個學下圍棋的人在主觀條件(智慧一樣)和客觀條件(一起向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弈秋學習)相同的情況下,卻產生不同的結果,原因在於兩人的學習態度不同:一個專心致志,另一個一心兩用。《學弈》告訴我們,在學習條件一樣的情況下,學習態度的專心與否決定著學習結果的好壞,因此,我們一定要專心致志地學習。同時也應認識到,如果弈秋能對一心兩用的人嚴加管教,那麼結果就會大不一樣。

總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性,自始至終讓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來,既有學生個體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組的合作學習。這樣既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自主精讀翻譯文言文,又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規律,探索疑難問題的能力。

學奕文言文3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學 奕

孟子

奕①之為數,小數②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奕秋③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④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注:①奕:古代一種圍棋。 ②數:技藝。 ③奕秋:善奕者,名秋。 ④為:謂,說。)

6.給加點的字注音。

誨二人奕( )鴻鵠將至( )

7.用∕劃分朗讀節奏。

使 奕 秋 誨 二 人 奕

8.解釋加點的字。

①通國之善奕者也

②惟奕秋之為聽

③思援弓繳而射之

④雖與之俱學

9.文中哪句話說明了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學生,跟隨一個老師就學而效果不同?

10.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麼兩個條件差不多的學生,跟隨一個老師就學,效果卻不同?

11.讀完這個故事,你受到怎樣的啟示?

參考答案:

ì;hú。

7.使奕秋∕誨二人奕。

8.擅長;只、單;弓箭;共同。

9.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10.不是他們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別,而在於是否專心致志。

11.專心致志是學好的唯一祕訣,如果自恃聰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師再好,也是學不好的。

譯文

現在下棋作為一種技藝(來說),只是小技藝,但是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就不能學好。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講解,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講,卻一心想著有天鵝就要飛來,想拉起弓去射它。(他)雖然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一起學習,效果卻不及那個人。能說是這個人的聰明才智不如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學奕文言文4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圍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棋,但棋藝不如前一個人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答:不是這樣的。

學奕文言文5

一、教材分析

《學弈》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教材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四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併為國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因此,我把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堂應成為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臺。古文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文教學應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六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較強,我確定了以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確定下“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這一基調,讓學生自己質疑、釋疑,教師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精當、講解。我採用瞭如下手段:其一,堅持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故事內容;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讀中體悟寓意。其二,把寫引入課堂,進行寫字練習,說感受,寫感受,寫體會等。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寫中內化語言。其三,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通過本文的學習,適當推薦一些適合學生的古文名句,讓學生感受古文的韻律美,提高審美情趣,把語言訓練和人文精神的薰陶結合在一起。

三、學情分析

我上課的物件是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這個班的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很多學生的語文基礎非常不錯而思維靈活、語言表達能力很強,課堂上總會出現一些精妙的回答。

作為學習北師大版教材的六年級學生,他們很早就接觸了一些簡單的古文,所以對文言文他們不會感到陌生,而且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也大致瞭解學習古文的步驟,和一些重要環節,比如說:有節奏的讀、明白古文的意思和所揭示的道理。所以本文的教學應重在放手讓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如“藉助註釋,讀懂文言文”。在此基礎上,抓住本文的語言特色,理解古文中的6個“之”,尤其是後4個。在讀懂的基礎上,讓學生琢磨出“學好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教師引導,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課文,自讀自悟並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2、學生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故事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解。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3、學生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學生能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一步瞭解體會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積累文言文名句,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五、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

六、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學生背誦以前學過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劍》、《鄭人買履》.(慢、注意朗讀節奏,古箏配樂《高山流水》)。

匯入:回憶歸納以前學習古文的方法步驟:1、熟讀成誦,2、理解文意,3、明白道理。(課件出示)

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要學習一篇新的文言文,教師板書《學弈》,學生通過預習講解課題。

[設計意圖]:現代認知心理學和教學設計研究證明,學習者之所以願意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主要不是因為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新穎或者教學情境生動有趣,而是他們瞭解到新的學習任務同自己後續的學習、生活有著什麼樣的聯絡。所以,學什麼、為什麼學、用什麼方式學,這是在任何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必須與學習者溝通的。只有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才能更好地激發其學習動機,投入到學習中來。

(一)、熟讀成誦(讀之前引導學生說出朗讀時需注意的要點:1、注意朗讀的節奏,2、讀準字音(特別是翹舌音,本文“之”字較多,強調學生一定讀好六個“之”字。3、放慢點速度)(課件出示)

1、準備:同學互讀(正音、糾錯)。

2、指名讀(好中差各一名,自評、生評、師評)。

3、教師範讀(生評,師趁機強調節奏,翹舌音)。(配樂)

4、自己練習一分鐘(個別指導)。

5、全班齊讀(學生自評、教師點評)。(配樂)

6、小組比賽讀(互評)。(配樂)

7、師生接讀。

8、檢查背誦情況(小組成員互相背誦)

[設計意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為解決問題採用了兩條基本途徑:同伴互助,分享彼此的思考;潛心讀書,與文字、作者充分對話。在這裡教師以讓學生讀通、讀順、讀出滋味為學習文言文的起點。在教師的“陪伴”下,學生動口、動腦、自我磨練誦讀古文的能力,同時也感受到誦讀古文的樂趣。在多次誦讀中,學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點,又能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

(二)、小組合作,結合註釋理解文意。

1、組長組織組員藉助書下註解,理解文章大概意思。

2、寫一寫(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

3、小組交流。(練習說意思)

4、小組選代表彙報。

[設計意圖]:在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邊讀邊想。在反覆誦讀談論中,展現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感悟”。

(三)、分析課文、明白道理。

師:從課文中找一找反映兩人學習結果的句子。

生: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師:能針對這句話提個問題嗎?

生:為什麼兩人一起學習,結果卻截然不同呢?

師:從課文中找出答案,讀一讀,簡單概括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板書:其一人:專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

(四)、由學弈想到的:聯絡生活實際說說態度的重要性。(小組合作交流後發言)

[設計意圖]:在漫談中進行高效的師生互動與交流,啟發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體驗,並用最簡潔的表達形式來表達各自“個性化”的情感體驗,體現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的落實,促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在準確地摸清學生底細的基礎上,逐步引領學生由現實走進文字,又由文本回到現實,在閱讀教學中走一個來回。

(五)、學生自創警示語:態度決定結果/態度是最好的老師(例子)

[設計意圖]:學生在理解本文寓意的基礎上,又聯絡生活實際說了說態度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一節語文課聽說讀寫各個環節缺一不可,最後安排這個環節設計,意在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六)、課外拓展閱讀。(配樂學生自讀自悟)

[設計意圖]:推薦幾句古文中的經典名句,在加大課外閱讀量的基礎上,讓學生更深的感受中國文言文的獨特魅力。

七、板書設計

學弈 (學下圍棋)

其一人:專心致志

(學生自創)警示語:________________

一人:三心二意

八、作業設計

1、小組合作根據課文內容編寫故事。

2、課後讀一讀、背一背老師推薦的課外拓展閱讀。

[設計意圖]:作業的彈性設計,融語文課程中“積累”和“實踐”等多種目標於一體,將有形的課堂在無形中加以拓展,而學生也必將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學奕文言文6

學弈

作者:孟子

1.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註釋

弈:下棋。(圍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數:指技藝。

致志:用盡心志。致:盡,極。

不得:學不會

善:善於,擅長。

誨:教導。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惟:同“唯”,只。

以為:認為,覺得。

鴻鵠:天鵝。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想。

弓繳:弓箭。

為:因為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謂,說。

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

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國:全國。

使:讓(動詞)。

之:他,之前一個人。(指第一個用心聽講的人)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語氣詞)

為:同“謂”,指有人說。

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與:同“歟”嘆詞,相當於“嗎”。

然:這樣。

也:是。

譯文

現在你把下棋作為技藝,是小技藝;不專心致志,就學不到手。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有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但是心裡卻想著天上有天鵝飛過,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起學習,但後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有人說:“不是這樣的。”

啟示

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學奕文言文7

【原文】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yuán)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fú)若之矣(yǐ)。為是其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選自《孟子·告子》)

【註釋】

(01)弈:圍棋,這裡作動詞下(圍)棋。

(02)弈秋:秋,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03)通:全。通國:全國。

(04)善:擅長,善於。

(05)弗若:不如。

(06)誨:huì,教誨,教導。

(07)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08)之:代詞,指代弈秋的教導。

(09)鴻鵠:名詞,指代天鵝。

(10)援:引,拉。

(11)繳:繫著生絲繩的箭。

(12)之:代詞,指代專心致志的人。

(13)俱:一起。

(14)弗:不。

(15)矣:了。

(16)為:因為

(17)其:代詞,指代後一人。

(18)雖:雖然。

(19)將至:即將到來。

(20)其:他的,指後一個人。

(21)非然也:

非:並非、並不是

然:如此,這樣。

也:語氣助詞。

(22)唯:只

【翻譯】

學奕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一次,他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但是他心裡總以為將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拉弓搭箭去射它。雖然他們一起學習,但另一個學下棋的人學得卻不如前一個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個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賞析】

弈秋教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專心致志地學習,另一個人心裡總以為將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拉弓搭箭去射它,三心二意地學習,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該認真細心、專心致志、一心一意,虛心聽從老師的教導,切不可三心二意,才能學有所成的道理。

學奕文言文8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圍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的學習,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秋的教導,卻一心以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來。雖然和前一個人一起學棋,但棋藝不如前一個人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答:不是這樣的。

【啟示】

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

【註釋】

1.弈:下棋。(圍棋)

2.通國:全國。

3.通:全。

4.之:的。

5.善:善於,擅長。

6.使:讓。

7.誨:教導。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

10.之為:語氣助詞,無意義。

11.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12.以為:認為,覺得。

13.鴻鵠:天鵝。(大雁)

14.援:引,拉。

15.將至:將要到來。

16.思:想。

17.弓繳:弓箭。

18.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19.之:謂,說。

20.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

21.弗若之矣:成績卻不如另外一個人。

22.為是其智弗若與:能說這是因為他的智力比別人差嗎?

23.曰:說。

24.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25.矣:了。

26.弗:不如。

Tags:學奕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