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熱點

防疫工作先進事蹟簡介(精選6篇)

欄目: 熱點 / 釋出於: / 人氣:1.07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藉助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先進物件的先進思想、精神,以及特定的時代特徵。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防疫工作先進事蹟簡介(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防疫工作先進事蹟簡介(精選6篇)

防疫工作先進事蹟簡介1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發,由點及面,很快波及全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醫護人員和疾控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投入到了與病毒搶奪時間、挽救人民生命的偉大斗爭中。同志們立下了神聖的誓言: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在這千千萬萬名抗疫戰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許蓉蓉。

24歲的許蓉蓉2019年9月剛剛入職到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平時工作刻苦、勤奮,深得大家的讚許。

2019年11月,許蓉蓉被派往揚州市疾控中心進修學習PCR技術(生物學的聚合酶鏈反應)。2020年1月30日,當她接到去揚州市疾控中心協助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時,沒有絲毫遲疑,收拾行裝,立刻趕往揚州市疾控中心報到。

在長達26天的時間裡,她全程參與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任務,包括樣本的前期處理、核酸檢測體系的配製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護裝置,在實驗室裡一待就是4、5個小時,最長6個多小時,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飯。悶熱、疼痛、飢渴,但她始終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兢兢業業地完成所有工作。

許蓉蓉的父母也是醫務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線,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給予了她很大支援。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時候,他們一邊擔心女兒的安全,一邊又怕打擾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進了家門才會回房休息。雖然家在臨近的邗江區,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作為檢驗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許蓉蓉積極主動地承擔各項工作。“能幹,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是揚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老師們對她最多的評價。

在結束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呼叫工作後,她立即回到了儀徵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的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開展疑似新冠肺炎樣本採集、送檢單彙總、樣本的核對等工作。

當前,新冠肺炎還在肆虐之中,任重道遠。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下,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奮鬥,有無數個象許蓉蓉一樣優秀的醫護人員、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們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防疫工作先進事蹟簡介2

配製試劑、提取核酸、核酸擴增、核酸檢測、報告分析……

2月24日,在潛江市疾控中心僅有10多平方米的負壓實驗室內,王麗穿著“武裝到牙齒”的密閉醫學隔離服,緊張而又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王麗是陝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技師,有著豐富的微生物檢測經驗。與病毒近距離接觸,這樣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續上十個小時。

面對疫情,陝西省第一時間馳援潛江,王麗便是第一批抵達潛江的病毒檢測專家之一。1月31日凌晨1時30分,包括王麗在內的陝西省疾控中心5名專家抵達潛江後,稍事休整便進駐潛江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實驗室,開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隊長劉東立是陝西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所所長,傳染病控制副主任醫師,曾參與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應急處理,有著豐富的流行病學、微生物實驗室檢測經驗。

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檢測試劑極不穩定,經常會出現結果異常,無法判讀。儀器也時有故障,影響到檢測工作進度。劉東立憑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帶領團隊反覆試驗核對,排除儀器故障,經常工作至凌晨。經過多次摸索,終於優化了檢測試劑,為防控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

在檢測工作中,病例樣本採集、核酸提取兩個環節最為關鍵,而病毒若通過氣溶膠溢位極易感染檢驗人員。“在這兩個環節中,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必須堅持做完檢驗,忍到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檢驗員遊帥喬說,把病毒核酸提取出來後,加入反應體系,再利用儀器將病毒核酸數量進行放大擴增,分析檢測結果,判斷樣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狀病毒,一批標本按檢測程式順利完成需要近6個小時。

“實驗室裡每個人筋疲力盡,但從來沒有一位同事喊過累。”遊帥喬說,只要能準確地檢測出結果,能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今,這群來自陝西的專家已經在潛江戰鬥了25天,他們用專業、敬業贏得潛江人的敬意。

防疫工作先進事蹟簡介3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幹,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裡,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範,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覆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並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裡。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後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瞭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後,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瞭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於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後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瞭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願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防疫工作先進事蹟簡介4

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一批80後、90後脫穎而出,在“逆行人群”中形成了一道年輕靚麗的風景線。他們職業不同、分工不同,相同的是滿懷著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愛與責任。開原市中固鎮青年黨員張笑涔就是其中的一員。

張笑涔,男,33歲,中共黨員,2010年參加工作,現任開原市中固鎮副鎮長、孟家寨村包村工作隊長。分管民政、扶貧工作,服務物件以困難群眾、老年群眾為主,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張笑涔第一時間深入到轄區低保戶、五保戶、扶貧戶和分管服務物件家中,通過開展消毒防疫走訪的實際行動為困難群眾和老年群眾提供安全保障。期間結合全鎮老人防護安全、轄區養老院防疫存在的隱患,張笑涔逐一堵塞防護漏洞,確保老年人防疫工作萬無一失。此外,圍繞包村工作,張笑涔帶頭開展排查和防疫阻擊工作,連續30天按時值守,有效保障了孟家寨村防疫工作的有序進行。

一、心繫服務物件——訪民送“安全”。

中固鎮政府三樓第4辦公室,五保戶李大叔一年總要跑上10來趟,有時是去找民政幹部諮詢扶貧政策,有時乾脆就是拉家常,對此,民政幹部張笑涔總是來時一杯茶,走時有相送。今年的1月25日,剛好是大年七年級,李大叔怎麼也沒想到,民政幹部張笑涔防疫走訪第一個就來到了他家。笑涔說:“李大爺,我知道您自己獨居,您的年紀大了,你們家的防疫我來做!這期間你如果有什麼需要就和村幹部或者我聯絡,需要外出一定要戴好口罩……。”像李大叔這樣的五保戶,中固鎮還有很多,疫情防護工作開始後,雖然各個村都建立了各自的排查走訪臺賬,但張笑涔還是放心不下,他對自己分管的低保戶、五保戶、扶貧戶逐一進行了入戶消毒防疫走訪與登記。與各村進行的是否外出登記不同,張笑涔的臺賬上對這些家庭、特別是老人的需求情況進行了詳實的登記,第一手掌握服務物件生活需求,並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效措施逐一化解,破解了疫情防控期間的困難群眾、老年群眾突發情況的發生。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張笑涔義務為困難群眾、老年群眾進行家庭防疫消毒1000餘次,代為購買藥品、食品、生活必需品30餘次,張笑涔的真情服務,讓轄區困難群眾,特別是老年群眾真正體會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張笑涔說:“把服務送給最需要的人,我的`服務才算到位。”

二、織密安全防線——安民解“難題”。

通過深入實地的防控疫情排查走訪,張笑涔發現三個問題:

一是老年人對疫情防控工作重視不夠。

二是家庭防護中對老年人的安全防護重視不夠。

三是轄區西地村福壽養老院人員密集存在防控隱患。

對此,張笑涔立即著手一一整改。對於老年人對疫情防控工作重視不夠和家庭防護中對老年人的安全防護重視不夠的問題,張笑涔逐村進行走訪排查,實地瞭解老齡群眾對疫情形勢的掌握,對於思想觀念淡薄的,及時進行勸阻,對於家中子女不關心老人防疫,不為老人出行準備口罩的,立刻進行批評教育,對於家庭防護工作自覺積極,尤其是關心關愛老人的典型認真進行登記,作為文明家庭評比工作的重要依據。農村工作沒有捷徑,要知道群眾的心,就得見群眾的面,就這樣一個村一個村的走,一家一家的勸,張笑涔用最基礎的走訪工作,有效地堵塞了疫情防控工作中關於老齡群眾的防控漏洞。除此之外,關於老人還有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中固鎮西地村福壽養老院。該養老院共有養員x人,工作人員x人,疫情防控期間,正值春節,親戚子女的探望、工作人員的頻繁外出、養員的衣食起居的聚集處處都是隱患。對此,張笑涔親自與院長溝通,闡明利害關係,最終達成以下共識:

一是疫情防控期間養老院謝絕探望;

二是回家與子女團聚的養員,待疫情解除後方可返回;

三是工作人員裡不出外不進,採購物品通過電話聯絡,避免見面;

四是對現有養員進行摸底排查,對於養員與親屬近期有接觸的,掌握親屬出行情況,涉及到疑似地域的必須進行隔離;

五是採取二十四小時監控,全面掌握養員實時動態,避免安全隱患。經過緊密的工作部署,疫情防控期間,該養老院日常養護工作穩定有序,養員及家屬對於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均表示理解和支援。

三、堅守防疫崗位——護民保平安。

困難群眾、老年群眾,對於這些分管工作,張笑涔做到了疫情防控細緻入微,對於自己的包扶工作,張笑涔更是盡職盡責。在張笑涔的建議下,他所包扶的孟家寨村第一個建立起疫情防控黨員志願者團隊,有了黨員志願者的值守,孟家寨村的百姓安心了,也更與黨員幹部交心了。老百姓都知道,鎮裡都派出幹部來村裡支援,我們村民自己更要自覺。從1月25日,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連續30天,張笑涔每天都要來村裡站上屬於他的那班崗,村幹部知道,上崗前,笑涔剛剛走訪回來,大家心疼的說:“老弟,你回家歇歇,你的這班崗,我們替你值。”笑涔說:“再苦再累,我也要站好這班崗,這是我的職責所在。”是啊,是責任感、使命感讓他義無反顧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工作之餘他也想念家中尚且年幼的兩個孩子,妻子和他都奔赴在各自崗位,孩子只好由年邁的父母來帶,父母身體好嗎?孩子懂事嗎?緊張的工作讓他無法顧及周全,他堅信,國家這個大“家“好了,才有小家的幸福,自己的工作做好了,才有顏面面對父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張笑涔情繫轄區困難群眾、老年群眾,紮根農村,服務村民,在抗擊疫情工作中,以實際行動彰顯了青年黨員的無悔青春!

防疫工作先進事蹟簡介5

1月24日,荊州一醫主治醫師王道亮是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醫療人員,第一輪換崗後,剛解除隔離觀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動請戰,重返抗擊疫情第一線。疫情當前,使命必達。王道亮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個念頭: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緊急處理,患者會很快出現心跳驟停。”王道亮毫不猶豫地衝上去,給患者開始實施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搶救,隨著急救藥物開始起效,患者的生命體徵逐漸平穩,轉危為安。

搶救時空氣中的氣溶膠密度較大,暴露的危險更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時大幅度的動作可能會導致防護服的破損。面對危險,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搶救患者,必須爭分多秒。在搶救之前,王道亮設想過萬一遇到危險情況應該怎樣做,然而真正操作起來,這種擔心早被拋到腦後,“光想著怎麼救人了。”好在一切順利,沒有發生意外。這樣驚心動魄,與死神抗爭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隔離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緊張的狀態是工作日常,半夜起來搶救患者更是習以為常。

一種態度:責任

每天早上8點王道亮都會準時穿上防護裝備。查房時,王道亮都問的特別細,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學史,體溫、咳嗽等症狀,年齡、基礎疾病,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等等,進而做出判斷。

對確診患者,王道亮責任就是執行新冠肺炎專家組治療方案。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症狀輕,有的危重,有的恢復快,有的遲遲不見慢,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醫療團隊採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確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這既是為患者負責,也是為患者家庭和社會負責,把好治療最後一道關口,讓患者順利康復,安全迴歸家庭和社會。”王道亮說,這就是戰“疫”醫生必須承擔起的特殊的責任,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都很年輕,也更辛苦,夜班8個小時,不能休息,特別困時,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個信念:擔當

“這次新冠疫情,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但是出於醫生的職責,生命相托,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託得住。必須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擔當有責任去盡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節奏全部打亂了,家裡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愛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他說經過這次實戰有了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比如穿脫防護服、怎樣對病人檢查治療等。按照要求,出隔離病房後需醫學隔離觀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請再次進入隔離病房。他希望,現在沒有新增病例,按照這樣的節奏持續,疫情早日結束。疫情結束後,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將手裡沒有完成的手術做完。

防疫工作先進事蹟簡介6

從教十年來,高郵市龍虯鎮張軒國小“最美巾幗”張麗老師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教育教學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她秉承“對社會負責、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的原則,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抗疫後方表現突出,積極參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主動交納“特殊黨費”,支援武漢。

疫無情,助力之情。“500元,錢不多,卻是我的一點心意。當初入黨時舉過拳頭宣過誓,我不能戰鬥在一線,只能在後方做好自己的本職,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這是張麗繼2月份響應龍虯鎮教育中心校“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捐款倡議,主動參與愛心捐款後,又交納“特殊黨費”,以實際行動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行動就是戰鬥。在這防疫的關鍵時刻,她為黨分憂,為國解難,為抗疫阻擊戰作一份奉獻,發出一點點光和熱。

疫無情,防控在前。疫情期間,張老師還負責學校疫情日報及疫情防控檔案的整理工作,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從1月24日起,她每天主動聯絡並在張軒國小防控群裡收集教師上報的全校師生的健康情況和外出情況資訊,進行整理、彙總、登記、並最終形成《張軒國小疫情防控-學生健康狀況日報送》臺賬,並於每天下午4點之前上報校領導與教育中心校。在防控期間,她及時完成學校及上級主管部門所有要求上報的資訊。她還協助學校做好疫情的宣傳報道,每天做到宣傳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在學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守自己的崗位。張老師還積極承擔學校的疫情期間的防控值班任務,早晨六點多從高郵出發趕往學校,克服中午就餐不便的困難。在校值班、巡查期間,嚴查嚴防,認真站好學校的值班崗,確保學校的安全。

疫無情,線上教學見實情。在疫情期間,為充實學生的寒假生活,她積極配合市局和學校安排的線上學習活動,並自主設計個性化的作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每天堅持線上答疑,幫助學生解決線上學習中的困難,對班上參與線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主動與其家長交流並幫助解決困難,班上的周睿同學,由於父母都不在身邊,與爺爺奶奶生活,爺爺不會使用手機看視訊,張老師多次電話聯絡,通過微信一步步截圖指導爺爺學會進入平臺,堅決不讓班上一個孩子掉隊。

昨天已經過去,未來在於耕耘,用張老師自己的話來說:在村小這片沃土上,我只是一株平凡無奇的小草,我將和老師們一道用心去成就事業,站好三尺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