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生活經驗

旅行的意義散文7篇

欄目: 生活經驗 / 釋出於: / 人氣:1.69W

1、《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散文7篇

他們說,成長本身就是一種失去,歲月帶走的不只是時間,還有那些關於夢想關於未來的種種幻想和期待。如今的我們學著從容地處理生活裡這些永遠處理不完的瑣事,忘了去想這是否就是自己曾要的未來,忘了最初的模樣。沒有覺得可悲,因為身邊的人都是如此。這樣安慰著自己,安慰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漸漸同化,找不到出路。

你不懂為什麼我那麼想要去旅行,因為我只記得這是我唯一的夢想了,我已經沒有力氣再去編織另一個。我們一起看《老男孩》,然後感動得不知所措。是的,那一刻,我慌亂了,我無法說出自己生活的樣子。我說,我一定要去旅行。你不知道我要的旅行,就像一場華麗的逃亡,渴望找到一個出口來解救自己,然後在心的新起點,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人生。我對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已經開始產生視覺疲勞了,多麼渴望改變,渴望一場新的旅行。

旅行的意義,最重要的不是看過多少美景,留下多少美麗的照片,而只是出去走走,看看別人的生活,看看這個世界,慢慢感悟,然後擦去心上的塵埃,輕鬆地踏上歸途。那麼,那歸途,應該是馨香花影的吧。他們說,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旅行,大家的最終去處只有一個,但在這段過程中,還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去,去感受生命的意義。我伸出雙手,多想把你捧在手心,可是好多時候都感受不到你的存在,所以我才會責怪你說你冷漠。

都市的生活總是讓人疲憊不堪,失去方向,你不知道此刻我是多麼需要你的一個擁抱。那些逝去的時光,悄悄在心上蒙上一層塵。我們都只是凡夫俗子,做不到不惹塵埃,所以,時常擦拭,出去走走停停,看看風景,願歲月靜好,你也安好。親愛的孩子,你還好嗎?要記得提醒我,我還有夢想。

2、《旅行的意義》

有時候,驀然之間,就是想開始一段簡簡單單的旅行,不用多遠,也不用多久,一個人,一隻包,一條路,一段旅程,一種心情,沒有任何束縛,亦沒有絲毫羈絆。

也許旅行的意義並不在於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風景,也不在於你是否到達了預期的目的地,而是在於你旅行中的那種心境的變化和豐富的經歷

我想旅行對我們永恆的誘惑就是:不能停留,沒有終點。而那些我們曾經到達過的地方,也許在當時是我們心中最美的風景,但有時內心深處卻有另一種聲音告訴自己,也許下個地方會讓我們死心塌地地停下。因為前方的路永遠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人生是一場沒有終結的旅行。人一生下來便不停地向前奔跑,和時間賽跑,和自己賽跑,無意識中便將生命和時間稀里嘩啦地丟了一路,就像一條脫線的項鍊,沿途失掉一顆顆現實的感受,這些感受只有到老年才會發現它們是閃光的珍珠。那時才懂得經歷的才是真實的,擁有的才是自己的,把它們點綴在心空,融解於生活。

當旅行成為一種流浪,我們便把生活看成是一種生命的真實。記得餘秋雨曾經說過:流浪是一種告別,告別的原因,有的付諸言表,有的則難以言表,真正的流浪大多屬於後者,被迫言表,只是搪塞。我想:就這樣一直簡單地流浪,這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與狀態吧!其中的寂靜歡喜,安然於心,會讓人很愜意。

有時候我們總嚮往那種結伴而行的旅行,一路花開,一路歡歌,這樣在旅途中就不會感到孤寂。但或許一個人的旅行,更能讓我們學會成長。有人說寂寞是心靈的慎獨,女孩因優秀而寂寞,男孩因寂寞而優秀。當你一個人揹著旅行包,踏著堅實的腳步,走向未知的遠方時,也許我們會觸景生情,也許我們會黯然神傷,但這些也許是生命的必然。

當你度過了這段所謂艱辛的旅程。你也許會突然頓悟:原來一切已註定,而在不經意間學會成長,學會堅強。就像茶葉,如果沒有水的浸泡,它只能蜷縮一隅。而我們如果沒有命運的沖刷,人生只會索然寡味。那就把一個人的旅行當作一次靈魂的釋然與自我心靈的對話。那時我們就能坦然接受前行路上的風雨跋涉。

旅行的意義,從來都是由心而定。我不奢求也不渴望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觀賞多少名勝,多少古蹟,只希望有一條能在腳下延伸。即使眼前是漫無邊際的田野,我依然能微笑著陌上花開……

3、《旅行的意義》

旅行有時候也只是一種心情的釋放,好比沉在水底的魚兒,在雷雨到來之前感覺煩悶,迫切的想要到水面透一口氣。遠離一個城市,奔赴另外一個城市,無論這個城市給你好與壞的感覺,但有點不變的是,對於未知的風景,我們總抱著憧憬和好奇。

旅行可以滿足我們的窺視欲,我們窺視著每個城市不一樣的節奏與表象,我們窺視十年之後的同學老友現實與心理的變化,從而獲得一種現實的平衡。旅行的意義,其實除了改變你的世界觀,其實也給你打開了生活的另一扇窗對於一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過年以及國慶長假能改變一下生活規律的打工一族來說,旅行的意義是給平淡無奇的生活開一道縫隙,這縫隙裡有靑草和花香的氣息。

無論是身居高層的精英,還是在基層拼搏的小白領,以及那些在房子、車子中掙扎的人,即使再忙再累,明明知道長假人多車多,旅行一次也是人累心累,可是又無法抑制那顆平時被繁瑣生活壓抑的想反擊的心,那麼一次遠行,即是一次與平淡生活反叛的開始。

旅行有時候也只是一種心情的釋放,好比沉在水底的魚兒,在雷雨到來之前感覺煩悶,迫切的想要到水面透一口氣。遠離一個城市,奔赴另外一個城市,無論這個城市給你好與壞的感覺,但有點不變的是,對於未知的風景,我們總抱著憧憬和好奇。旅行可以滿足我們的窺視欲,我們窺視著每個城市不一樣的節奏與表象,我們窺視十年之後的同學老友現實與心理的變化,從而獲得一種現實的平衡。

旅行,有時候也僅僅只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偶然,打破一成不變的生活規律。錢永遠賺不完,平日裡的各種壓力,一天天的累積在心底,終究會在一個合適的機會來臨時,以一種近乎歡呼雀躍的姿態去迎接。無論是住新的酒店,還是坐一趟陌生的班機,想象自己的身影曾經在某個城市歇息過一晩,在某個地域的上空穿過,那麼這個地方對我們來說就不那麼陌生。

記得一個關於房價的說法:半個平米,你可以日韓、新馬泰一遊;一個平米,你可以遊遍歐洲;半個衛生間,可以遊遍非洲、美洲;一個衛生間,可以走遍全世界;等你遊遍全世界,你的世界觀也許就改變了。無意執著地分析這則廣吿的現實意義,但傳達出來的關於旅行的意義,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

旅行的意義,也可以是陳綺貞歌裡關於愛情的纏綿悱惻,也可以是過盡千帆的滄桑心態。人生短暫,稍不留神,曾經唾手可得的立馬變成遙不可及,旅行,就是抓住生活的每一朵浪花,然後在回憶裡串成最美的記憶,照耀日後荒蕪的歲月。

4、《旅行的意義》

出門旅行,我們習慣拿著手機,上微博或者微信,放棄眼前最難得的美景,跟舊世界糾纏不清。

在肯亞納瓦沙湖旁一座鄉村俱樂部,雨季剛剛過去,綠色鋪天蓋地。頭頂上高大的金合歡樹支開天然帳篷,遠處一頭角馬於微風中浮動白鬚,天鵝絨草坪盡頭,一條林間小路通向湖邊。置身其中,時光倒錯,彷彿是20世紀初英屬殖民地時期,身穿獵裝的白人男女會騎著駿馬飛奔而至。

但來不及再細細品味場景,我迫不及待拿出手機,開啟微博,拍攝照片,告訴微博上那幾萬粉絲,此刻我正在何處,這個地方如何美妙。看到微博傳送成功,才有如一塊石頭落地。

落座叫來侍者,兩個同伴也紛紛拿出手機、照相機,我們急需記錄下眼前的一切,用最方便易得的形式,再以最快的速度告訴別人,同時期待著幾萬公里外的迴應。那些回覆多半會夾雜著羨慕與嫉妒,或者持反對意見,認為非洲高原跟他家門口街心花園風景沒什麼不同。我一邊喝著肯亞咖啡,一邊點開這些回覆,思索著該如何做個巧妙的回覆。

與此同時,隔壁桌一對黑人情侶情話正濃,幾個德國老人被日光晒得紅光滿面,不時開口大笑,一桌帶孩子的夫婦,忙著跟剛學會走路的兒子在草地上打滾。唯獨我們這一桌,無論你何時轉過頭,總能發現其中一個拿著手機。這種現象發生在我走過的每一個城市,出門旅行,我們習慣拿著手機,上微博或者微信,放棄眼前最難得的美景,跟舊世界糾纏不清。

大多數國人的旅行,總跟記錄相關。沒有人會放棄帶一部照相機,擺下到此一遊的心願,這是平常意義上的旅行。如果是非平常意義,我們更願意將其冠名為壯舉。比如有人搭車去柏林,有人跑步回中國,有人騎了一圈滇藏線,出了一本《轉山》,有人去了一趟南美,開始撰寫美洲傳奇。

我們總覺得到達此地十分不易,於是旅行的第一要素,開始變成記錄。陽光沙灘,熱帶雨林,金字塔頂,沙漠星空,必須都要變成現成的展示品,迅速展開給圍觀者欣賞。比風景更壯烈的,是旅行者本身風餐露宿的辛苦,言語不通的焦慮,身心疲憊的孤獨感等,這些情緒一個不漏也被展示在眾人面前,變成一檔又一檔別人的旅行速食麵。對於一個想出門旅行又沒時間的人來說,吃到這碗麵,已經足夠讓他心滿意足。

但對旅行者本身,我一邊戳著手機一邊感到悲哀,這片絕美的風景之地,最後居然只是變成一張模模糊糊的風景照片,出現在一秒鐘重新整理幾百萬條新微博的網頁上,稍瞬即逝,來不及贏得更多讚美,已經成了一條過時資訊。

真正的旅行遠比手機與視訊記錄得更為厚重拖沓,只是匆匆忙忙的現代人不願意相信。他們在一個經過幾百次剪輯的視訊上,收穫到旅行者的所有高潮,滿意的心情激盪幾秒,留下溢美之詞,企圖讓旅行者相信,這才是他旅行最大的用處,去另一片土地做一場生活秀。

5、《旅行的意義》

旅行,只是為了讓自己瞭解自己是多麼的無知。

彷徨,迷惑,於是行走,開始思考。不斷的懷疑,於是有所頓悟。

我曾經一度的懷疑旅行的意義,就象有些人對藝術家存在的懷疑一樣。

我們掙錢,成家,生子,買幾間房子,然後再到車子。這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動力。為了家庭,為了虛榮或是為了那小小的自尊。我們在社會的浪潮裡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向前方。這種動力讓我們努力的工作,積極的生活,但也無奈,心開始疲憊。

坐在一座高山上喝茶,山腳下是一條清澈的大江,或者是坐在一個小小的咖啡館裡,聽著音樂,品著咖啡的苦。你會發現,人生原來還可以這樣的生活,一種發自內心的歡喜,一種對生命的感恩。

當你走近大山,當你擁抱大海,當你遇到一群歡喜生活的人群,當你看到一張稚嫩的面孔,當你發現一個驚豔的女人,你會停下腳步,細細的品位,一種對生活的感動。

旅行,讓我們的心變得細膩,能品出不一樣的水沏出不一樣的茶,能感受到不一樣的咖啡豆煮出來不一樣的香。生活中的細節是如此的甜蜜,有一種詞語叫滿足。

旅行,讓我們的思維充滿想象,走過一片墓地,墓碑上刻著一位老人的名字,九十的高齡,壽中正寢。他一定是在某一個安靜的夜晚悄悄的離開,始終帶著一種平靜。旁邊的墓碑是一個三歲的小孩,他又是死於怎樣的一種疾病,那位悲痛欲絕的母親,會不會在無數個孤獨的夜晚被噩夢所驚醒,眼裡透著絕望。

於是,我想到了死亡,“終點”始終會有到達的一天,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只是一串不太確定的數字而已。

多年後,我們被社會的大潮這種無形的動力拉得很遠很遠,我們歸於平靜,但心會若有所失,真正的我到底來過這個世界嗎?

美麗,它無所不在,一對熱戀的情侶,一株鮮豔的花朵,一雙農夫的手,一座宋瓷博物館,一個忘情工作的勞動者……

正是旅行,讓我們發現了這種美,懂得了這種美。對生活,對自然,對歷史發自一種內心的歡喜,把生活拆成一個個微小的細節,不再麻木,不再逐流。

當生活的動力不再被時代的浪潮所左右,而是因對生活的憧憬,對美的追求所激發的一種主動的,內心深處的能量。這種能量讓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動力,我們一樣辛苦的工作,努力的生活,但它是積極的,樂觀的,明朗的,生活還是一樣的平凡,但充滿著幸福。

旅行,正象藝術家的存在一樣,它讓生活充滿了美的想象。或許,這才是支撐一個人快樂的勇敢的生活的真正的動力。

我行走,從繁華的都市到滄桑的老宅,從休閒的小城到落魄的古都。

不知是為了追尋你的步伐,還是為了尋找生命的答案。

一座城,又一座城,未曾停歇。

多少次的彷徨,多少次的懷疑,旅行到底有何意義?

讀書,寫字,泡小小的咖啡館,交不一樣的朋友,看不一樣的風景。

死亡,這個沉重的命題,誰也逃不過時間的枷鎖。

既然“終點”早晚會到來,那就大聲的呼喊——我要活得精彩。

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無論仇恨還是愛情。

唯獨你自己才是生命的靈魂。

6、《旅行的意義》

旅行,是人生最奢華的享受。我們總是在社會中不斷地尋找自己的角色,卻忘了自己是生活在自然之中,而正當我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當中,我們卻漸漸地迷失在了自己的心路上。慢慢的,我們只關注車子,房子,票子。所以,總是有人在說年輕的時候,我們的夢想是環遊世界,卻因為沒錢而放棄;中年的`時候,我們有了錢,卻沒了時間;當我們有錢又有閒的時候,就已經老了。張愛玲說:早。我想說,旅行,也趁早吧。

很多人把旅行當做一種信仰,認為旅行是一件神聖的事情,例如,他們把去xx當成一個目標。當然,我自然也認為xx是一個美好的地方,雪山,藍天,xx是聖潔的象徵。但是,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欣賞沿途的風景嗎?其實旅行也是一個尋找的過程。我想說,我愛旅行,我喜歡那種自由自在,靈魂如風的感覺。但是,每當我一時興起想要走到這個世界中看一看的時候,都會有很多顧慮。

我想,我不是一個真的熱愛旅行的人。真正愛旅行的人,不是隻有空有一顆說走就走的心,他們會在恰當的時候付諸行動。網上最近流傳著這樣的話:不旅行的藉口可以找一百個比如護照不好用啊、簽證太難啊、英語不好啊、語言不通啊、學業為重啊、水土不服啊、沒有旅伴啊、工作太忙啊、家人不放心啊、戀人反對啊、安全沒保障啊、最近手緊啊、體力不支啊……

但是旅行的藉口只有一個:走!

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當你有各種藉口的時候那是因為你還不足夠想,當你已經足夠想的時候,你就只有一個字:走!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趁現在,我們還有可以揮霍的青春。

“人生不止房子,車子,應該還有另外一種可能。自由與夢想,雖然看似遙不可及,但只要堅持,就不是空中樓閣。你未必要成為職業旅行者,但只要還有夢想,肯為此堅持努力。就一定會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彩虹。”這是《揹包十年》的作者小鵬在書中所說的話。其實,夢想與旅行在我眼裡是可以劃上等號的,因為旅行也是一種夢想。說到我自己,我是一個糾結的雙子座,常常會猶豫不決。

但是對旅行卻有著一種堅定不移的喜愛,雖然有些風景不曾走過,但美好的事物總會在我的心底生根發芽。我喜歡xx,喜歡那種雪山,藍天,哈達的純白,聖潔;喜歡麗江,喜歡那種流水,小橋的致雅情調;更喜歡西安,喜歡西安古樸又現代的有機結合。我們現在正值青春,總有一種叛逆的情緒,老是想揹著一個旅行包,一個人,說走就走。可是誰又有這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呢?每個年輕人都該去旅行,為叛逆的靈魂找一個出口。

忙忙碌碌的生活不僅是忙碌也有不少迷茫,跟作者小鵬一樣,從小我就知道上個好國小是為了上個好中學,上個好中學是為了上個好大學,上個好大學是為了找個好工作。按部就班循規蹈矩,這是小時候的我一直記在心裡的人生路線。可是,人生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的選擇,每種選擇都是一個精彩的人生,循規蹈矩並不是不好,只是慢慢會覺得迷茫。記得在大一的時候,我們宿舍一起騎車去了豐裕口,那天天很藍,微風不燥,太陽當空,卻並不熱烈,所以心情也很好。於是,從那天起,我漸漸意識到,旅行的意義並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沿途中我們美好的心情。趁著我們還年輕,就當是瘋狂一回吧。

我相信包括我在內很多年輕人都有過這種夢想,渴望這種純粹的與自然與世界能夠親密接觸的旅行。但是也僅僅是想想而已,真正走出之一步太難太難!所以很佩服作者的勇氣和決心!暢遊在這本書中彷彿以另一種方式實現了自己的那一個願望,純粹的親近自然、簡單的享受旅行!在紛繁複雜、競爭壓力極大的現實中,能有一個小小的機會,逃出去、停下來,用心看看這個世界!旅行,真好!

7、《旅行的意義》

最初喜歡陳綺貞有個很簡單的理由,就是她是一個很真實的人。一直以來都是,按著自己的步子去生活,很少涉及娛樂圈。用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的自己。一個人填詞,唱曲,都做得很好。她一直都是有一種獨立的個性,一把木吉他,沒有濃妝豔抹,獨立的站在那裡,低吟淺唱。可是好像就不會厭倦。有些聲音給的是回憶,有的聲音給的是耳朵的舒醒,可是找不到一個詞來說陳綺貞,說她抱著木吉他,彈著唱著,唱著走著,日光下,樹影裡,雨滴清涼的午後。

最開始聽《旅行的意義》是被詞所吸引,漸漸的聽了她其它的歌曲,然後去找有關於她的資料,喜歡就不言而喻。旅行的意義,到底誰說得清呢。我一直把旅行稱之為行走。因為它本身就是與外界不斷的接觸,認識更多的人和事情,並不單單是界定在旅行本身。我們可以拍照,可以記錄,可以回憶。旅行只是一道風景,而行走並不是,它可以讓我們更深層次的瞭解到內心的安靜和追求。

旅行的意義,到底是自我救贖,還是自我放逐。是去陌生的遠方尋找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還是逃離現實的塵囂讓一切歸零。是一種對未來的覬望與躁動,還是一種在現實壓力下的爆發與抗爭。有人說,不斷地出走,只是想要給自己一個救贖的機會,其實這有一部分的因子在裡面,更多的時候,也算是自我放鬆。

旅行,本身上來說,就是一個很難界定的詞語,裡面有行走,回憶,追尋,忘記,書寫等等成分在裡面。看過了許多美景,從繁華的世界中心到荒蕪的世界盡頭。穿越過生死,心神困頓,眼神疲憊,風塵滿面,只為一些絕世的光亮,一些心靈純淨的人,一些或許這次不做就無法再完成的事。風景就和人心是一樣的,總是有自欺欺人的能力,讓我們偏愛,並且捨不得放開。我們自己走在路上,揹著行囊,或許疲憊,或許茫然。但是那些儲存在乾淨離得風景和回憶是不會變的。它可以填補內心大多時候的空虛。

安靜的時候戴上耳塞,單曲迴圈《旅行的意義》,伴著吉他的聲音,和陳綺貞溫柔的嗓音,你就會覺得全世界都是安靜而美好的。有火車轟鳴而過的聲音,彷彿那些風景在你的眼前一一閃過。

用膠片記錄那些美好的景緻,靜止註定逝去的幻象,定格溫暖的回憶,然後讓它們慢慢變得陳舊而安靜,擱淺在歲月低處落上塵埃。當我們老了的時候,再一次翻開,看看曾經寫上的文字,拍過的風景,會有不一樣的心動。說不定,再次行走,故地重遊,想要找尋的也是當初的那份回憶,僅此而已。

累積了許多飛行,一次次翻越雲層,坐看雲起之變幻,靜靜觀望那些和平藍色和躁動的白色,那種感覺不是幸福,而是自由和安寧,也許離天越近,心就會越發的純淨。行走的時候心是澄明的,現在大多數時候,很難再找到安寧的感覺。內心被世俗所掩埋,被紛擾所困惑。揹著行囊,慢慢的看著一路的風景,到處都是純白的天空,可以不被打擾,也不需要被打擾,自在而隨意。

有時候的飛行是在無邊的黑夜裡,散佈在大地上的微光會讓人心安,每次降落,就像仰望星空般俯瞰那個新的城市,萬家燈火驟然散落如繁星的碎片。黑暗與白天就像是孿生,它們如影隨形。我偏愛黑夜,懂得在黑夜行走是需要的安靜。在古老的城牆巷子下穿梭,手掌拂過斑駁的痕跡,可以感受脈搏跳動的頻率。

空氣裡有汗水和愛情的味道,這個季節,大多數人是結伴出行的。車窗裡帶著那些陌生人的體溫,在孤獨的夜裡我們就這樣相互取暖。地平線的那端是怎樣一個城市,我一無所知,但我知道總有一些人是與我相關的。在車上半夜驚醒,耳朵裡只有轟隆隆的響聲,在黑暗中點燃一根菸,那些對前途未卜的憂慮變得微小。

黎明時抵達,走出車站,身上還流動著黑夜裡未散去的霧氣。有些許疲倦,有些許無奈,身上被厚重的煙味和汗水的味道掩埋,直至2個小時過後,面板過敏的跡象,越發嚴重。但是依舊不管不顧,旅行的意義,心中知曉,外在的,無可更改。在行走結束的時候,心裡仍舊是有所偏愛,行走,不會因為任何人而停止,這是每個人都明白的。

旅行的宿命是什麼,我常常會考慮這個問題,最終也不知道。有人說,離開就是旅行的意義。每一次的旅行把時間分隔,離開現在開始新的尋找。旅行是結束也是重生。生活並未給我們放縱和沉溺的機會,那些生命本來的躁動會隨時召喚著我們,繼續上路,繼續遠行。

而我覺得,旅行就是不斷的認識心的人群,來一場天南地北的相遇,然後分離。很少有人,會記住在車上認識的人,除非一個城市的。我們離開,說再見的時候,也不會有所留戀。旅行,就是不斷的停留,遠行。來一場時空的穿越,來一場輕緩的行走,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我覺得可以把最初丟失的自己找尋回來,可以知道自己內心需要的東西,然後安靜。旅行的意義,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定義,就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是一樣的。

Tags:旅行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