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生活經驗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3篇

欄目: 生活經驗 / 釋出於: / 人氣:3.06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3篇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中“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延伸,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絡,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是本節課應達到的知識教學目標。

整節課可以說還是按照我的設想比較順的進行下來了,但是在我的這節課中還是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的。首先,我們現在運用的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而這一模式在我的課堂中體現的則不是太明顯,特別是其中一個關鍵的“兵教兵”的環節,我將其給漏掉了,完全變成了我們以往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這是在教學模式的運用上我的不足。

另外,雖然我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設計自學指導的語言,也在不斷地修改如何才能讓自學指導更易於學生自學,但是其中的問題仍然是比較大的。例如第一個自學指導中有這樣一段話“找出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絡”這一句話既有些太籠統了,沒有給學生指出發現的方法,最還能夠一步步的預設、鋪墊,最後讓學生自然而然的發現他們之間的關係。

我認為在練習活動的設計上還是可以的。藉助教材上“做一做”運用“填一填”“對口令”“我是小法官”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行練習。但是有一點就是練習題的梯度不大,沒有層次性,而選做題的難度不大,沒有達到對優等生的配有工作。

由此,我想到了以後備課時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備課時要深入理解教材,想一想每個知識點應該要落實到哪一個程度;第二,問題設計時要有針對性,多思考提這個問題要解決的什麼;第三,除了備教材外,更要備好學生,對於學生在課堂會出現地種種問題進行全面周到地預設;第四,還要備好各種教學資料,如課件、練習題、學具等等,這樣就能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2

——“數形結合”在教學中的一點嘗試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我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了兩次不同的嘗試教學:

第一次教學: “小數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我是這樣來處理的:藉助課件直觀形象的優勢,讓學生在想象、類推中理解“小數的意義”。教學過程如下:

課件演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讓學生觀察後思考: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寫成分數是多少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學生回答後追問:這樣的3 份或7份用分數和小數又怎樣表示呢???學生藉助課件寫出相應的分數和小數後,引導他們觀察板書歸納出“一位小數”的概念 。 在“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也採用這個方法,讓學生在推理、想象中探究。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釐米,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1釐米放大。然而課件展示1釐米的長度和1分米的長度差不多。給學生一定的誤導.結果是:0.1米、0.01米、0.001米的實際長度是多少?學生頭腦中一點印象也沒有。以至於在後面學習小數的“計數單位”時感到很空洞,他們不知道“計數單位”是指什麼?為什麼要以0.1、0.01、0.001??作為小數的計數單位?

反思教學上述教學,存在著這樣幾個問題:其一、沒有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0.1米、0.01米、0.001米??具體表象。學生以課件為支撐,藉助想象去推理。由於缺乏操作體驗的過程,學生頭腦中的0.1米、0.01米、0.001只是幾個概念而已,至於 0.1米、0.01米、0.001米??實際長度是多少?頭腦中沒有印象。這樣抽象與表象之間缺乏應有溝通,影響了後面“小數計數單位”的教學。第二學生對小數的計數單位缺乏體驗的過程.教學中沒有設計用0.1、0.01、0.001??等為計數單位來找小數的體驗過程.其三、課件的誤導。課件出示1分米、1釐米的放大圖,展示給學生的1釐米、1毫米與實際長度相差甚遠。反而對學生產生的誤導:認為1釐米與1分米的長度相等。

針對上述問題我進行了如下的修改:第一、在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操作體驗。如教學110 米就是0.1米時,增加了在直尺上任意找0.1米的活動。讓學生知道這個0.1米是指十份當中的任何一份,而不是單指0-1之間的這一份。同時讓學生圍繞“0.1米”這個基本的計數單位在直尺上找小數的過程: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說一說你是怎樣找出0.3米的?0.3米是幾分之幾米? 0.3米里面有幾個0.1米。或在米尺上找出7個0.1米,想一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數表示又是多少米???讓學生在“找”“說”的活動中,把0.1米的實際表象深深印在腦海裡,同時也感悟到一位小數都是由幾個0.1組成的,1米里面有10個0.1米。0.1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第二、為了防止放大圖給學生的誤導,在出示課件後安排了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釐米、1毫米的活動。讓他們在頭腦中建立1釐米、1毫米正確的表象。

按照上述兩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我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直尺上找0.1米”時思維非常活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直尺上找0.1米時,學生欣喜地發現:把1米平均分成10份,0.1米不僅僅是指0-1之間的長度,8-9之間的長度是1米的110 也是0.1米。“不同的位置為什麼表示的長度都是0.1米?”學生面帶疑惑。經過觀察、比較、討論學生明白了:原來它們都是指十份當中的任何一份。他們還發現:1米里面竟然有10個0.1米??學生在 “找0.1米”的過程中,“0.1米”的實際大小已經深深地印入了腦海。同時學生對“0.1”是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也有了一定的體驗和理解.這個過程正是他們自我吸收、內化新知過程,它較好地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二是:提問“暗示” 培養對應思維、可逆思維。小數實質上是十進位制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教學中我採用提問來“暗示”來突破這一難點,提問時圍繞“0.1米”這個基本的計數單位來設計問題:如在米尺上找出0.3米,說一說 0.3米是幾分之幾米? 0.3米里面有幾個0.1米。這個問題意在以0.1米為基本的計數單位,在直尺上找到0.3米,然後根據小數0.3米找到相應的分數。又如在米尺上找出7個0.1米,想一想用小數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數表示又是多少米?此問意在讓學生以0.1米為基本的計數單位找出0.7米後,找到與之對應的分數。並同時滲透0.7米里面有7個0.1米。這樣一正一反的提問,讓學生能意識到小數實質上是十進位制的分數。有效培養他們的對應思維、可逆思維。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新、求異意識.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是提升學生思維的必由之路。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3

小數,學生在三年級、四年級已有所接觸,多數學生對於小數的意義的理解是膚淺的,沒有真正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上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讓學生經歷具體分析一位小數的意義的過程,為後面理解二位、三位小數的意義作鋪墊,在此基礎上再實現對小數的整體意義的概括,降低了教學難度。

小數的意義是比較抽象的知識,抽象知識的教學最好的方法是採用直觀形象的手段進行教學,越形象具體學生越容易理解。我讓全體學生都從一位小數學起,積累一定的認知經驗,再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時就比較容易,也更能借助分數來理解的小數的意義。學生能過對正方體學具的操作,一步一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從上完的這節課的效果來看,我總感覺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練習質量不高。究其原因我感覺可能問題出在“分數”上,學生對分數也只是有初步的認識,有關“分數”的更多更具體的知識根本沒有學習,如今要藉助分數來理解小數的意義,存在一定的困難也在情理之中。究竟如何突破,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存在問題:

1、課前預設,特別是練習量較大,沒有考慮學生實際。

2、課前對學生的學習實際瞭解不夠,且在課中沒有及時調整。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4

許多教師認為,《小數的意義》這一內容用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方法比較恰當,因為小數的意義是約定術成的,新型的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種課堂的裝飾。這種思想,是我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得最多,也是我最難突破的瓶頸。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上,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例如,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設計時,分三個層次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設計:第一層次:小數該怎麼讀?這類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以及個別與集體的練讀直接解決。第二層次:小數有什麼用呢?為什麼會有小數?這類一般問題,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客觀分析,川教網,在互動中自我感悟、自我體會。第三層次:小數的意義是什麼?一位小數、兩位小數是怎麼來的?這是本課中重點要解決的概念問題,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學生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這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其實有著本質聯絡,那就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既是平等意識、人格尊重在教學中的體現,也是實現對話教學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問題,闡述問題,發表見解,由此在交流中獲得知識,鍛鍊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著、欣賞者,引導者,適時點撥、恰如其分的調控。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5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本節課是以米尺作為教學小數意義的直觀教具,是以長度為單位為例說明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

成功之處:

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小數的意義這節課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一是重點教學十進分數用一位小數表示。通過1分米=1/10米=0.1米3分米=3/10米=0.3米7分米=7/10米=0.7米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觀察分數與小數之間有什麼關係,從而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然後讓學生舉出像上面這樣的例子來進一步認識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二是採用放的形式讓學生總結歸納百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兩位小數來表示;三是採用讓學生獨立完成的形式總結歸納千分之幾的分數可以用三位小數來表示。通過這三個層次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都可以用小數來表示。在難點上,對於小數的整數部分為什麼都是0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發現、思考、交流得出因為1分米、1釐米、1毫米都不足1米,所以小數的整數部分是0,這樣小數的意義教學也就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

對於小數的計數單位為什麼是發現部分學生不理解,在練習題中出現了問題。

再教設計:

1.每個知識點都要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才不至於留下知識上的死角。

2.加強習題的練習,讓學生從多種型別上進一步認識小數的意義,深化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6

這節課開始談話直接引入複習課題,同時提出複習要求:個人獨立思考整理本單元知識,可以看課本,然後在組長的帶領下組內交流總結知識收穫。知識點較為簡單,可不做記錄。但是有的小組竟然又問:可不可以作複習記錄。我應允了,學生們進入了整理知識收穫的環節,巡視時發現個人複習認真,組內交流積極、有序發言,記錄員也很邁力,氣氛好不熱鬧。學生單元知識回顧完成後,小組代表回報整理結果,二、三個小組代表就已經把本單元的知識點總結的很全面了。還有很多小組代表很踴躍、舉手,我又給了他們機會,不過往後的小組的同學說的是:我們組還會解決(問題),知道了(細的知識)。

這樣一來,課堂氣氛更熱鬧了,學生們紛紛爭取發表個人意見,開始了對本單元題型設計的回顧。這各環節足有近二十分鐘,感覺說的差不多了,我方進行小結:大家對本單元知識整理得很全面,同時對本單元的解決問題的題型、方法及注意事項總結的很細緻、全面,同學們真是學習的有心人啊!練習題完成了讀、寫數、排列大小、把整數改寫成用億或萬作單位的數並求近似數及名數改寫,不過判斷和解決問題都只能在下一節數學課來完成了。總之,在本節複習課中學生的課堂表現很出色,既進行了積極思維,又很好的鍛鍊了歸納總結的能力,合作能力(本屆可學生的合作還是很有效的),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是,在學生說會解決問題時就可讓其進行習題舉例(尊重學生的思維個性化發展),可讓大家解決,這樣我設計的題目會完成的就較少些,不過完成題型卻也會很多。學生獲取成功的喜悅會更多,而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會得到提高的。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7

小數的計數單位及小數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本節課的一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我雖然教過兩年,但總感覺沒有講透,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教學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在今年學校組織的研討課中,聽了黃永麗老師這部分的教學設計眼前一亮,她的設計精巧極了,非常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在教學時我也採用了黃老師做法:三張分別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的1米長的紙條隨著對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理解後整齊對應的貼在黑板上,隨著老師的引導學生很容易看出一個十分之一里面有10個百分之一,一個百分之一里面有10個千分之一,以此類推。通過老師精心準備的簡單的學具,學生很容易理解了小數部分各數位的大小及相鄰數位間的進率是多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真是師傅明瞭徒弟聰。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雖然效果不錯,但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在引導學生探究時,老師引導太多,沒有充分放手給學生,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今後要加強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本節課教學涉及的內容較多:小數的讀法、寫法、小數的組成、小數的意義、小數數位順序表等,雖然在教學過程中側重點分明,但時間仍然很緊,致使各重點的探究不是非常到位,如果把小數的數位順序表放在第二課時進行探究,我想小數的意義和小數數位順序表這兩個重點和難點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教學效果會更好。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8

新課程理念下,在概念的教學中,教師要防止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積極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確立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去構建數學概念。小數的意義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國小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本案例中,教者引導學生在測量、觀察等操作的基礎上,從直觀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到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的形成;從把1米的尺子看成一條線段,到學生感悟這條線段可以表示很多事物,步步清晰,層層深入。學生始終參與到概念的探究過程中,通過比較、歸納、分析和綜合,最後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很順利地從直觀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並逐步形成小數的意義這一概念。

概念是思維的出發點,學生對數學概念掌握得是否準確、完整,將直接影響到各種性質、法則等基礎知識的掌握,影響著各種數學技能的形成與提高,同時也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進行實際測量,貼近學生的生活,簡捷有效地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藉助動作思維,加深對小數產生的必要性的認識。由此學生對小數的意義產生神祕感,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

新課程理念下的概念教學,應該改變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實現師生互動、共同探討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米尺,獲得分母是10的分數與一位小數,分母是100的分數與兩位小數等等一一對應的關係,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並概括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的意義,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知識概念的形成過程中來,在這個基礎上,理解並概括小數的意義就水道渠成了。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靈魂,是最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因此,數學課堂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更應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本案例中,如1分米 =1/10 米 = 0.1米,滲透等量代換思想,並以此為基點展開,鼓勵學生遷移類推得到許多一位小數;在概括出一位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類比,理解兩位小數的意義,並對三位小數的意義進行大膽猜測,仔細驗證。歸納小數的意義時,先將1米抽象成一條線段,去掉單位名稱,由這條線段聯想到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最後抽象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從而有效地滲透數學抽象化方法,進一步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是既重概念形成結果,又重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我們有理由相信,只有這樣的概念教學,才是有價值的,才能促進學生又好又快地發展。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9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青島版國小四年級數學第五單元中的第一課時。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類比等活動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本節課的難點是小數的意義理解。這不僅因為小數的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建構對小數的理解,需要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經歷由具體到一般的歸納過程;而且小數作為一種特殊的分數,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數概念基礎之上的,但由於學生尚未系統地認識分數,這些顯然都會影響到他們對小數意義的理解。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的認知經驗,以方形圖片為橋樑,找出分數與小數的契合點,讓學生主動建構小數概念。

三年級下冊學生對一位小數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時至今日學生難免會有所遺忘,為此,在第一個環節,我藉助方形圖片讓學生認識一位小數,並在此基礎上去認識兩位小數、三位小數這種無形遷移,不但利於新知識的研究,而且使本來跨度較大的分段的教學融合為一體,從而可以更具體、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在第二個“探索兩位小數”環節時,是讓學生及時的進行觀察、比較、歸納。在把方形圖紙分為100份,其中的一份或者幾份就是多少,我要求學生觀察、比較寫出的分數和小數有什麼共同點,並及時總結出:“這些兩位小數都表示百分之幾”。這樣的歸納,使小數的認識過程更加順暢。

第三個環節探索三位小數時,主要是注意給學生留出更多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由兩位小數類推出三位小數,在類推中逐步明確三位小數的含義,掌握三位小數的意義。

第四個環節概括小數意義時,我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並注意引導學生適當拓展已有的認識,幫助他們相對完整的掌握小數的意義。

在實踐運用環節中,我根據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的不同為他們設計了三個不同發展層次的練習,由易到難、有具體到抽象,有利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斷體驗、理解小數的意義。

不足之處:

1、歸納小數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按照我們備課組的設想,要想突破重難點,就是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交流討論的,但我恰恰在這方面沒有做好,流於形式,導致學生在最後一題中理解0.27、0.027出現了一些困難。

2、口誤較多,語言不夠精煉,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0

講了《蛋的世界》視窗4的內容。整個教學過程雖很完整,但我感覺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主動去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差,師生互動不夠熱烈,課堂數學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準確有條理。

在教學過程中要用到以前學過的單位名稱之間的進率,甚至柏洋這樣的學生說 1平方米=10平方分米。我當時內心裡就有點惱火,語速和表情上就表現出來了。學生更不敢說了。想想確實不應該這樣,要耐心引導,也高估了他們的水平,平時和其他老師談過也發現學生對舊知識好遺忘。我課前沒做好準備工作。

在做練習時,多數學生會做也正確。比如把10﹑5千克改寫成用克作單位的數。但一問到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就啞口無言了,不會運用剛學到的知識來解決表達。這時我真正感到學生課堂語言匱乏。四年級是從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時期,這時候學生的思維已從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發展,已經有了一些基礎,我覺得有些欠缺。(這個班剛接的)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注重學生從說理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互動中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成功中體驗表達的樂趣。。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恆。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是在三年級學完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不僅是學生對前面知識概念的歸納,也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這節課關鍵是引導學生觀察、遷移、歸納小數與分數的聯絡,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課標》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本案例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注重聯絡生活,聯絡身邊的事物,充分利用有效的資源,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使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自身的全面和諧發展。

這節課為突破概念形成過程,組織學生測量課桌的寬度,並按要求記錄自己的測量結果,學生在測量過程中有的學生以“米”,有的同學是用“分米”作單位,有的是用分數,有的是用小數來表示結果,然後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同樣是測量一個物體,觀察得出:9分米=9/10米=0.9米,這時引導學生思考:9/10米與0.9米之間有什麼聯絡呢?進而得出分母是十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再引導學生寫出用“米”作單位的百分數和兩位小數,以及用“米”作單位的千分數和三位小數,在此基礎上,引導觀察,再嘗試讓學生歸納出小數的意義,以及小數的計數單位。雖然學生歸納語言不很規範,但是我覺得我這樣的教學過程是注重學生探究過程,不僅重視概念形成結果,更重視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在這節課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是在合作、討論中探索得出小數的意義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且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這樣概念教學,才是有價值的,才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操作、觀察、類比等活動理解小數的意義。

2.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培養歸納能力。

3.在學習小數意義過程中,培養探求知識的興趣,提高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和小數的'計數單位。

教具準備:米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顧匯入

1.讀一讀資訊(課件出示)想一想,這樣寫符合實際嗎?

(1)老師的體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數學測驗成績是935分。

2.這些資料都少了“一點”,那你知道小數由幾部分組成嗎?比如這裡,51.5這個小數,裡面的51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這個5就是小數部分。那這兩個5所在的數位一樣嗎?表示的意義一樣嗎?

3.那這小數部分的5所在的數位是什麼呢?這個數位的計數單位又是多少?學了小數的意義這節課,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識

1.過去,我們學習長度單位時,都測量過自己的課桌高度,那麼你們想知道老師的講桌的高度是多少嗎?

指名測量,其他同學觀看。

2.彙報測量結果。

3.在日常生活中,測量一個物體的長或高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結果,這時,我們就要用到小數。那麼,小數的意義是什麼呢?這節課我們將繼續來學習。

4.出示米尺圖。

上圖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寫成分數是多少?

5.請同學們看米尺:從0到30,從0到70,應該是幾分米,十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呢?

十分之幾的數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那麼,請同學們猜一猜,兩位小數與什麼樣的分數有關?

6.出示米尺。

指著板書:有什麼新發現?學生彙報。

7.提問:如果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從0刻度線到第一條短刻度線表示1毫米,它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呢?

讓學生說出兩個用毫米作單位的長度,並請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數表示出來。

學生交流,並彙報結果。再次提問:從這裡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彙報。

8.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知識,你都發現了什麼?同桌先交流,後彙報。

小結: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進一步提問:在分數中,十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幾的計數單位是千分之一?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多少?歸納整理。

三、鞏固練習

第一層練習:分數小數互化。

第二層練習。

1.填空

(1)0.8表示( ),它的計數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2)1裡面有( )個0.1和( )個0.01。

(3)0.52是由( )個0.1和( )個0.01組成的。

2.判斷:

(1)0.8是把1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表示這樣的8份。 ( )

(2)1毫米寫成小數是0.01米。 ( )

第三層練習: 猜數遊戲。

小明和小紅的數各是多少?

四、總結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內容。

反思: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內容。這一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要求學生明確小數的產生和意義,小數與分數的聯絡,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從而對小數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認識。

小數的意義是什麼?一位小數、兩位小數是怎麼來的?這是本課中重點要解決的概念問題。本節課,教者力求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學生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

在小數意義的教學中,教材中利用米與分米、釐米、毫米的改寫,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設計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單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別用分數、小數表示嗎?教者在教學中直接從米尺入手,從平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讓學生在改動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中來理解分數的意義。從而避免了教材中由於增加了米後意思上表達的不夠清楚。

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歸納一位小數的意義時,當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書:0.1= 0.4=.7=後,讓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思考“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由於有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作為支撐,學生輕易地完成了對一位小數意義的抽象過程。然後兩位,三位小數的意義的研究方法,是一個類推的過程,學生充分經歷了一位小數的意義學習過程後,先猜測,兩位小數、三位小數應該表示什麼?再應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說明,真正使學生捲入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較好的發揮。

最後,通過教師點撥和學生觀察、討論,將小數計數單位和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通過對整數計數單位的複習進行引申。使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反思這節課,也有一些地方預設的不夠充分:

1.在本課的教學內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數的意義,儘量做到在三年級教學內容之上進行提升。歸納小數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由於學生數學語言的表述錯誤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說思考過程,導致時間上較緊迫。

2.練習量較大,沒有考慮學生實際。

“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學的關注點是什麼?”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又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只要教師在課堂上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定能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帶來課堂上難以預約的精彩!

《小數的意義》教學反思13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今後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這單元的一些概念、性質、法則非常重要,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如小數的性質,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還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再如,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既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小數和複名數相互改寫的基礎。

本單元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1.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學生對於小數的意義理解比較透徹,能熟練地把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分數用小數表示出來,並能知道一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 0.1,兩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0.01,三位小數的計數單位是0.001。但是學生對於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掌握不是很好。例如:0.04裡面有4個 0.01類似這樣的題學生掌握較好,但是形如4裡面有( )個0.01,學生就出現了不少的錯誤。究其原因,一是學生不知如何根據進率去想,二是對於計數單位這個概念比較陌生。

2.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這部分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學生對於“小數點後面”和“小數的末尾”能比較清晰地辨別,兩個數之間的大小比較掌握較好。但是在多個相似的數在一起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學生就會出現顧此失彼,沒有順序性,導致錯誤頻出。

3. 小數點移動。這部分內容學生能熟練記憶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但是在具體題目上對於如何移動掌握不好。究其原因是在教學中雖然強調了移動的規律,但對於原數沒有特別說明移動的方法,也就是目前小數點的左邊或右邊有幾位,若位數足,則小數點點在哪;若位數不足,還缺幾位,就補幾個0。

對於單複名數的改寫,單名數之間的改寫錯誤率較少,但是把單名數轉化成複名數,複名數改寫成單名數,學生錯誤率較高。例如:3.56噸=( )噸( )千克 5米9釐米=( )米 2平方米60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070毫米=( )米()毫米,在這裡學生只知道把不同的單位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具體是因為為什麼,學生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生在單名數與複名數之間的改寫屢屢出錯呢?通過對比分析,在教學中只注重單一型別題的講解與練習,沒有把單複名數的互逆改寫溝通聯絡起來。在教學3.56噸=( 3)噸(560 )千克時,同時要注意讓學生觀察3噸560千克=3.56噸,發現整噸數不需要改寫,要改寫的是不足整噸數的數目。

4.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學生對於求近似數的方法掌握較好,但是對於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題目學生出錯較多,主要在於學生總是在書寫時忘記寫萬或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