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生活經驗

黎族酒文化

欄目: 生活經驗 / 釋出於: / 人氣:7.48K

黎族的日常餐桌上,酒是不可或缺的飲料。不論是一些重大的節日,或者是喪家習俗,都會擺放大型飲酒儀式。那麼關於黎族的酒文化,你具體都瞭解多少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供大家閱覽!

黎族酒文化
  黎族的酒文化

在黎族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酒是不可或缺的飲料。不管是在重大節日,還是在婚娶喪葬等活動中,大家都會大擺宴席飲酒。在平常的生活中,若有遠方客人到家中做客,主人都會盛情款待客人,其中是少不了飲酒的過程。黎族人不僅熱情好客,且有著自己民族的酒文化。在黎族的酒文化中,具體上有下面幾種酒:

玉米酒

這種酒是將玉米弄成碎末狀,將它煮成玉米乾飯,之後盛入陶盆中,再撒上酒餅,蓋上盆蓋。經過半個月的發酵之後,其中的酒汁可以飲用。待酒封存一個月之後,再用蒸酒鍋蒸出玉米酒,此玉米酒含有較高的澱粉,且酒的度數較高,不易經過飲用。

糯米酒

糯米酒在黎族朋友的生活中,有著另外的一個稱呼,叫做“並”,此酒被譽為“黎家美酒”,且酒有著特殊的酒香味,另外,它的製作特點也是很有特點的。它是一種滋補健身的美酒,可以與雞蛋一起蒸煮,也是適合孕婦補充營養元素的適宜的上品。

山果酒

黎族人生活的區域有的地方為山區,山上有非常多的野生果實,黎族人採用無毒且可以食用的山果為原料,釀造出特別美味的山果酒,此外,他們還有荔枝酒和檳榔酒,此類酒有著藥用價值。

南瓜酒、芭蕉酒

南瓜和芭蕉的澱粉含量都很高,是製作美酒的原料。黎族人會將南瓜經過加工,放入適量的糯米蒸成酒料,之後將發酵的酒料,釀造成可口的南瓜酒。在製作芭蕉酒的時候,會將還未成熟的芭蕉果實切成丁字塊,之後將其煮熟晾乾,再放入酒餅,而後將其放入酒罈中發酵一個月,最後發酵成散發著自然香氣的芭蕉酒。

番薯酒、木薯酒

木薯酒和番薯酒的方法與上述的南瓜酒的製作方法一樣。番薯酒的濃度不高,有濃厚番薯味道,非常適宜在盛夏季節暢飲。但木薯酒濃度高,則適合酒量大者飲用。

  黎族的酒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上的世居民族,海南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社會因素為其孕育獨特而燦爛的民族文化奠定了基礎。黎族人熱愛生活,善於創造,黎錦、黎單、黎酒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其中,黎酒是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品。無論是節日活動、婚喪嫁娶、遷入新居,還是生育、社交和舉行宗教活動,都離不開酒。他們以酒為禮,敬酒對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酒文化。

黎族酒類繁多,釀酒技藝獨特且歷史悠久,常見的酒有山蘭酒、芭蕉酒、南瓜酒、椰子酒、甘蔗酒、荔枝酒、番薯酒、木薯酒、玉米酒、山果酒等。這些眾多的酒類品種都得益於海南島的優越地理條件,這裡四季常青,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產豐腴。水稻可一年三熟;玉米、番薯等終年種植;椰子、檳榔、香茅、腰果等熱帶經濟作物和香蕉、菠蘿、菠蘿蜜、芒果等熱帶水果產量豐富……黎族人正是利用本地豐富的資源,加工、釀造出醇香的美酒,最著名的就是山蘭酒及與其相關的地藏酒。

  黎族山蘭酒的釀製與傳說

山蘭酒被譽為黎族的“茅臺”,黎語稱“Biang”。山蘭酒是以黎族居住地特有的一種旱糯稻米(也叫山蘭稻米)為原料,拌以酒餅,經過自然發酵製成的一種富含營養的'酒蜜。品嚐起來清醇可口、味美甘甜,可以補氣血、延年益壽,是黎族人用來滋補身體和招待賓客的上品。

釀製山蘭酒,首先要製作酒餅。酒餅是發酵酒時用的中介物,作用相當於發麵時用的酵母。由於黎族的區域分佈差異,用來製作酒餅的原料也有所區別。常見的原料有扁葉刺、黑藤、甜桃葉、山橘葉、姜葉、甘蔗葉、香皮樹的表皮、菠蘿蜜葉等,有的是用其中一種,有的是用多種混合。具體做法是,先將原料植物葉晒乾、切碎,之後用水浸泡數小時,撈出雜質,用該植物的汁水浸泡旱糯稻米1-2天撈出稻米並舂碎,將其揉成餅狀放置在姜葉上,用麻包包裹令其在一定溫度下發酵,這樣帶有姜葉香味的酒餅就做好了。在製作酒餅的過程中加入各種植物原料,有利於多種維生素的作用,可加速酵母繁殖。

接下來就是釀製山蘭酒了。先將旱糯稻米浸泡12個小時,然後把米淘洗乾淨置入蒸鍋中蒸成乾飯,之後放涼。將放涼的乾飯置入釀酒專用的竹籮內(竹籮呈錐狀,口徑約80釐米,底部尖,釀酒時用芭蕉葉鋪蓋),至此,酒料形成。之後,根據酒料配置酒餅。將之前制好的酒餅搗碎放入陶盆中,用溫水衝調,將酒餅水倒入酒料中,排去水分後用芭蕉葉封閉籮口。經過3天發酵後,就會聞到一股芳香的酒味。此時,在籮筐底下捅一個小孔並放置陶盆,就會有甘醇的山蘭酒汁一滴一滴地流入盆中,俗稱“酒滴”,這就是山蘭純液。到第7天時,用陶罐來盛酒汁,用大罈子盛酒蜜。起初,二者酒精濃度都比較低,封存愈久酒精濃度愈高。這樣,黎家山蘭美酒就釀製成了。

關於山蘭酒,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黎族先祖楠是水神。為了生活,他長年累月在山蘭園裡耕作,在深山林裡狩獵。一次,他勞作歸來,順便帶了一大堆南椰(熱帶雨林中的一種棕櫚科植物)嫩心當菜用,吃罷,將多餘的南椰嫩心切碎,放入原來裝山姜、山橘等野菜的土罈子裡,封好罈子口後他又上山勞作去了。

5天后,楠挑著野豬肉回到山蘭園的寮棚中,一進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循味而行,一直走到封裝南椰嫩心的土罈子邊。楠掏出南椰嫩心,罈子裡滿是橙黃色汁液,他喝了一口,味道香甜;又連喝了兩大竹筒杯,感覺渾身舒暢,並且睡醒後覺得精力充沛。楠很高興,趕緊去告訴老伴。老伴向他了解了土罈子裡封裝的各種野菜和罈子的放置位置後,便在裝滿野菜的罈子里加了一些米粉。幾天後,滿屋都散發著香味。兩人天天品嚐這香醇而又醉人的南椰汁液,身體越來越好。

後來,楠的兩個兒子那躍、那扎兄弟長大後,開始用山蘭糯米當原料代替南椰嫩心,製作出來的汁液同樣香醇可口。兄弟倆經常飲用,體力大增,為了阻擋妖魔的侵襲,他們驅石運土建造大嶺來保護家園。之後,那勤勞美麗的女兒看著父輩製作和飲用橙黃色汁液,自己也動手仿製並經常飲用。這種汁液既能消除疲勞又能驅寒,姐妹們高興極了,還把這種液體叫“Biang”。在秋天山蘭稻收穫的季節,姐妹們製作了大量的土罈子,裝入自制的山蘭糯米糰,拿到山洞裡珍藏起來,留待以後飲用。不知過了多少代,黎家兒女一直延續著先祖發現的這項釀酒技藝。

Tags: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