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文學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的讀書筆記

欄目: 文學 / 釋出於: / 人氣:2.65W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主要描述了從漢代到清代的政治政策,包括政府組織結構、選舉政策、經濟制度、兵役制度等,並加以分析它的好壞及對歷史的影響。本文主要是從財政方面講述中國歷史政治得失對經濟的影響。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的讀書筆記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而取得的所有社會資源的總和。中國曆代的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源於稅收收入、國家對某些行業經營權的壟斷(比如鹽鐵專賣)等。以下是對各個朝代賦稅制度的簡單概括。

漢代對於田稅,有“十五稅一”、“三十稅一”、甚至“百一之稅”的政策,這麼低的稅率大大減輕了老百姓的稅收負擔,可以說真正地做到了輕徭薄賦。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它未能“平均地權”,這就讓地主鑽了空子,造成了地主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的現象。漢代設立的“徵”,即山海池澤之稅,大大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同時,“鹽鐵政策”的設立使國家壟斷鹽鐵的經營權,鹽鐵變成國營和官賣。這同樣大大地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鹽鐵專賣”是國營企業的源頭。

唐代實行的“租庸調”更是一種“輕徭薄賦”的制度,並且它“使有身者同時必有田有家”,使得大家都有土地,並且“四十稅一”,稅收的稅率也較漢代有所降低,這個制度就較為完善地解決了漢代舊制使得貧富差異明顯的問題。但是好景不長,後來為簡化稅收手續而設立的“兩稅制”——這一中國田賦制度上的最大變更,又加重了稅收,也加大了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宋代的賦稅制度大體也是延續著兩稅制,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歷史遺留下來形成的“差役法”,為了避免地方私家為政府辦公差破產之苦,政府制定了“免役錢”,出發點是好的,但需要人人出錢免役,有些荒唐,又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明代有“皇冊”和“魚鱗冊”,魚鱗冊在開始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兼併之風的增長,但積久弊生,民間借舞弊取巧仍能悄然兼併。明代的“一條鞭法”最初實施的時候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簡化了稅收的手續,但只適合在區域性地方實行。實行的後期存在很大問題。

清代的賦稅制度,所謂“地丁攤糧”,只收田租不收丁口稅,表面看上去很仁慈,像是減少了百姓的稅收負擔。但其實,兩稅制的時候早已把丁稅攤入地租,這一制度並沒有減輕百姓的負擔,它只是清政府欺騙性的“仁政”。

每個朝代有其不同的理想,側重點也不同,導致了制度的不同,比如漢唐兩代雖然有在減輕賦稅,但漢代側重於“不讓民過富”,於是除了減少土地稅外,還創立了鹽鐵製度,對經濟上層有一定限制。而初唐注重下層階級,側重於“不讓民過窮”,於是設立了“租庸調”,儘量確保“民皆有土”。

從明代的“一條鞭法”,把丁稅歸到田租裡,不再看重人丁,這原是為了簡化稅制,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清代“地丁攤糧永不增幅”,取消丁冊後,只有土地與國家發生了直接關係,人口與國家彷彿不再有直接關係了。一個一生都不犯法、沒有土地的國民彷彿就可以與國家不發生任何直接關係了,這是歷史延續下來的一個極大的弊端。

縱觀漢代至明代,幾乎每個朝代的賦稅制度都是在極力尋求一種方法來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和簡化稅收手續,每個制度一開始都會有顯著成效,但每個制度都會存在一定的弊端,並逐漸增大。但所有成熟與不成熟的制度,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與啟示

財政支出

公共支出(財政支出)指的是政府為履行其職能而支出的一切費用的總和。國家的財政支出在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中並沒有很直接的體現,不過人才的選拔制度與兵役制度也屬於國家財政支出的一部分。

兵役制度,不必說,國家出錢養兵以保家衛國。對於保衛國家保護人民的武力,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很重視,畢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保障。在此不得不提中國歷史上最特別的例子:宋代的“重文輕武”。雖然它開始的原因是可取的,提倡文治,是為了重視文化教育。但它對於軍隊的疏忽,使得宋朝“養兵而不能用”。養兵卻不練兵,不得不用兵,卻看不起兵,這樣的軍隊如何能保家衛國呢?宋代的軍隊只能防禦而不能攻擊,宋代如何能強大?這也進一步說明了軍隊對國家的重要性。

再提提清代的兵役制度,最初清政府設立的軍機處是“獨裁”的體現,也沒能好好訓練自己的軍隊。後來清政府已經完全淪為了各國列強掠奪勞動人民的工具,反而把槍口對著自己人,對反對帝國主義列強統治的人民加以打壓。

人才選拔制度選拔人才,形成官員,官員體察民情,為國家做事,為老百姓說話。國家的財政收入中,定會有一部分的財政支出用於人才的培養、使他們為國家做事。於是乎,間接性地,可以說人才選拔也是國家財政支出的一部分。

在漢代實行的是推舉“孝廉”,經由地方察舉孝子廉使,進入皇宮為朝廷辦事。這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真正的人才可能無法入仕,且進入朝廷的孝廉太多,有一些閒置了,就造成了浪費。在唐代開始了科舉制之後,這一問題有了很大的改善,貧寒的有才能的學子可以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不得不說這是較為進步的一種選拔制度。雖然演變到後來也是毛病百出,比如明朝的八股文限制思想,用錢買官。但它歷史上的積極意義是很重大的。

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雖然現代的社會跟封建王朝時代有太大區別,但歷代的政治制度對於現代來說有很強的借鑑意義。我們要檢討歷代的政治制度,避免歷史性的錯誤再次發生,同時尋找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