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文學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

欄目: 文學 / 釋出於: / 人氣:1.15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林清玄散文》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1

米黃色的封面,封面上面沒有太多的花花綠綠的裝飾,僅有的是一盆素描的花及歪歪扭扭的“林清玄”三個字,還有四個小白點,仔細看才發現是月牙漸漸成為月圓盤的四個過程。簡潔,清新又不乏意味,或許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風格。

很久以前就喜歡林清玄的文章,它總能以詩樣的哲理給人帶來智慧和覺悟。他是一位胸懷寬廣的智者,恬淡安適,細小的生活中發現真理。作家都有一雙細膩聰慧的眼眸,他洞察世間一切,娓娓道來,讓人豁然開朗,心裡充滿寧靜祥和。

每每體味作者誠摯的情感和親切質樸的語言時,總讓人感動,覺得自己隨著娓娓的敘述深入他的內心,順著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著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聽著他對人生的頓悟,那麼寧靜平和,那麼超脫。

於是,我對《林清玄散文集》孜孜不倦,愛不釋手。

於是,看到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長的哲理故事——《空心看世界》。

“林清玄寫道:“看到水田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還要繁盛,姿態非常優美,我當場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這是什麼花?’我拉著田邊的農夫問道。‘這是空心菜花呀!’老農夫說。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麼美麗明豔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問農夫:‘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麼沒有開花呢?’他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麼會看到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麗也不輸給百合,而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氣,如果拿來插到花瓶裡,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麼美。只是有一些做種的空心菜能熬到開花,人們難以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菜來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真的比空心菜開花還要難呀!

空心菜的故事讓人不禁感嘆。等待會有意外的快樂,等待會有美麗的回報,等待會有生命之花的燦爛開放。成長,不也是空心菜開花的歷程嗎?這是一個漫長的積蓄和提升過程。你哪怕難過的快死掉了,但你第二天還是照常去上課上班,沒有人知道你發生了什麼,也沒有人在意你發生了什麼,關於你的未來,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難過就哭完了就當沒事兒一樣 自己瀟瀟灑灑的走下去,我們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細地觀察,輕輕地呵護,慢慢地欣賞,耐心地等待,尊重差異,寬容別人。我們不能違背四季的規則,提前收割。否則,我們收穫的就只能是“空心菜”。不知不覺地生長,心靈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們浮躁的心在應試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覺;我們功利的目光,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搜尋得太累,迷失了方向。

這時的我們都需要一顆空心,拿一顆空心去看世界。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2

感謝林清玄和他的散文,他們告訴了我一個奇妙又美麗的文字世界。——題記

瞭解林清玄,是從他的《林清玄散文集》開始的。第一眼,封面上的蓮映入我的眼簾,一朵開得爛漫,一朵含苞待放。周圍是碧綠的蓮葉,那葉間細膩的紋路,躍然紙上。那一片片渲染的綠,質樸,深沉。

文中的許多道理,林清玄都運用了佛教的見解,那濃厚的禪意,給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更深的境界。

其中,讓我感悟較深的是《星落尼羅河》與《放生的麻雀》。

《星落尼羅河》講述的是作者在尼羅河旅遊,七個不同的地點,七個不同的感受。尼羅河中部的傍晚,靜寂又湧動著生機;開羅的市郊,尼羅河髒黑、狹小;基沙的尼羅河,岸邊的農作物茂盛生長;帝王谷依尼羅河而建,卻貧苦不堪,沙漠一片荒蕪……

那是尼羅河,埃及人無比敬重的母親河,它多變,美麗而殘酷。它正經歷著許多身不由己的事情,在開羅,它骯髒,逼狹,為什麼?因為開羅是一座城,而城市,是任何大自然的敵人。在城市,許多人的慾望是無法度量的,為了利益,他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動搖了,繼而甚至消失殆盡。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黃河,它們滋養了我們,現在卻受盡了被利益薰心的人的痛苦折磨。現在的人啊,又何時能回到最初那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呢?讀了這篇文章,或許會有更多關於人與自然的思考。

尼羅河上的星星起起落落,身影映刻在尼羅河水中,見證了一切。

《放生的麻雀》講述的是作者與朋友在林間散步,發現了許多被放生的麻雀的屍體,它們大多是被凍死的,或者已經失去了飛翔的能力。

我們或許安於現狀,在低谷的塵網中生活,但我們應該永遠不要忘記、失去那顆想飛的心,衝破黑暗的執念,時刻為即將到來的光明準備著,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書頁翻盡,茶已見底,感謝林清玄,他或許讓我明白了更多……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3

謙虛好學,努力追求,你就會是熠熠閃光的活鑽石!

——題記

我讀過獲諾貝爾獎的《青鳥》,讀過富有想象力的《蚯蚓的日記》,可我最喜歡的還是《林清玄散文選集》,那裡有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經典故事。在此,就拿《活的鑽石》來說吧!

它主要講一個小朋友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模特穿著鑽石衣服,價值一億元,她問作者有比鑽石更寶貴的東西嗎?作者告訴小朋友:世界一切活的東西都都是鑽石,比如智慧是活的鑽石,盛開的花朵是活的鑽石;如果用克拉來算,小朋友的價值也超過一億。讀著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有了好的附加價值,鑽石就活了起來;如果變成炫耀與虛榮的工具,鑽石也就沒用了;事物的價值是因為“意義”而確定的,意義則是由於“新的態度”而確立的。

這個世界上真有比鑽石更寶貴的東西嗎?有的,就像作者說的一樣,世界上的一切活的東西都比鑽石更寶貴。然而,卻有許多人把“寶貴”和“昂貴”混在一起了,唉!

我曾經讀到過一篇文章,名叫《不尋常的貝殼》。講的是聖誕節一個男孩送給老師一個少見的貝殼,再加上“走路”,或許和走路比起來,貝殼並不珍貴。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走路”裡面,包含著一顆尊敬老師、尊敬長輩、懂得感恩的那顆心。可是,當我們長大時,我們的禮物不幸變成了金錢和財寶;等我們年老時,我們的禮物就只有回憶和問候,這時候,我們最想得到的,就是童年時的一隻小貝殼……

其實,在我們學校,每個人都做過一件勝過鑽石價值的事情。在跳蚤市場的活動中,我們用自己辛苦轉來的錢分一半給災區,對大人來說,這些錢可能一文不值,可是,他們不知道,在辛苦背後,藏著多少災區小朋友的笑臉啊!所以,我們每做一件事都要用心做呀!

如果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顆外表普通但裡面有閃著金光的玉的鵝卵石,勤勞聰明的人,只要找到自己擅長、喜歡的事情,用對方法,不斷努力,好似鵝卵石被打磨,一定能露出閃爍又耀眼的金光的!但懶惰的人,他將一無是處,他懶得去找自己喜歡的事情,懶得去找好的方法,也懶得去努力,這樣的鵝卵石,即使有再好的天賦,也終將一無是處,成為一攤令人厭惡的爛泥。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會努力、有內在的人。這樣,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人生,讓自己擁有“活鑽石”的光芒!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4

寒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林清玄散文集》,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林清玄的文字並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最簡單的表達。讀著他的書,那清澈靈動的話語像一股甘泉,緩緩滋潤著我乾涸的心田。那一行行文字讓我覺得平和安寧,心如止水。

散文集分為四卷,分別是“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和“莊嚴的心”。只有擁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才能在這混濁的世界保持清明,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在一行行質樸的文字中,我悟出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要重視人與人的差異;人們之間要互相關愛;面對挫折不輕言放棄,等等。其中,一篇小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國王召叢集臣開會,希望找到能讓她的幼女立刻長大的靈藥。一位名醫說在遙遠的東方有這種藥,不過往返要至少十二年的時間,而且藥需要在新鮮時服用,因此要將公主帶走。國王欣然應允。十二年之後,名醫果然帶回了亭亭玉立的公主。國王興奮不已,厚賞了名醫。

也許讀完故事,我們都會笑國王太傻。沒有什麼靈藥的存在,十二年的時間過去,公主自然已經長大。可是當我們靜下心來再一次品味這個故事的時候,就會發現“國王”就是我們自己的影子。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曾經像國王一樣,希望這個世界有一顆萬靈丹,讓我們選擇人生裡自己喜歡的部分。然而只有到了最後,我們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靈藥,一切都如作者在故事最後寫下的話——生命的一切成長,都需要時間。

的確,在人生漫長的歷程中,只有珍惜當下,才能不怨恨於過去,懷憂於未來,才能在每一個過程中勇敢地承擔,以最大的心意投入進生活,讀後感《讀林清玄散文集有感》。我們用不著急於知道結果,而是應當在每一個過程,慢慢地成長。也許這個過程會很痛苦也很漫長,但我們要知道:挫折讓我們更加智慧,只有忍苦耐艱,人生才能顯現真實的價值。人生不免會有灰心無助的時刻,但是隻要有了堅強果敢的性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環境所迎頭擊倒。當我們踏過荊棘,勇敢地走向終點的時候,就能舉起勝利的旗幟,自豪地對自己說:我長大了。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5

散文好比一杯泡好的清茶,很淡很淡。然而,當你去細細品嚐時,就會發現越品越香。

在老師的推薦和好友的介紹下,我翻開了《散文自選集》淡黃色的封面,慢慢的,被林清玄老師精美的文字吸引了。

《散文自選集》分為四個章節:“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四顆心串在一起,成了一個調皮可愛的孩子,他給我講述了一個接一個有趣的故事:《喝咖啡的酪梨》、《涼麵因緣》、《河的感覺》等等。

最令我難忘的是《枯萎的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筆直。在“我”的故鄉,有一大片桃花心木,鬱鬱蔥蔥,枝杈交錯。照看它們的是一個高大的老人。這個人很奇怪,他不按時給樹木澆水,而是隔三差五的澆一次,而且每次澆水的多少也不定,有時多澆,有時少澆。這令“我”很吃驚,經過詢問“我”得到答案,原來,這是看林人為了使樹苗適應大自然下雨的並無規律,刻意而為。這使“我”深有感觸:人和樹木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比較經得起生命的考驗。諸多的不確定,會培養出一個人獨立自主、努力向上的習慣和性格。在不確定中,我們不會依賴;在不確定中,我們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和情感的覺知;在不確定中,我們學會把更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是啊!只有在不確定中,才可以努力生長!

林清玄老師的散文有詩樣的文字、寓言似的深邃、格言般的力量。長長短短的文章,或一目瞭然,使人讀後會心一笑;或回味悠長,反覆讀來,掩卷仍要深思才能品得其中的味道。

真希望我也能像林清玄老師一樣,做一個有智慧、有修養的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敏感的心感知世界,用細膩的筆表述心知。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6

“好的圍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歷程要細細品味;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的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體會水的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只要心中有山有水也就夠了,因為最美的事物,永遠是在心中,不是在眼裡。”這是我心中的林清玄,那些寧靜或激昂的文字,給予我太多太多,讀林清玄的書,總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林清玄的書是值得去捧一杯清茶細細品味的。

《溫一壺月光下酒》,最初有所觸動的,是這個詩意的名字,我在那樣一個萬籟俱寂的時刻,被這七個字裡流露出的溫婉與浪漫所打動,我從此記住了那一瞬間的心跳。我喜歡檀香的味道---沉靜古樸,嗅著它,似乎是在用指尖輕輕滑過紙邊泛黃的老照片,有一種淡然的情愫去感受那份逝去的美。讀這篇散文時,我聞到了檀香。今宵溫一壺月光,我與那纖纖文字相遇,不醉不休。

《煮雪》講了作者想象的一個多情而極度浪漫的傳說,傳說北極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就凝成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烤來聽。什麼樣的話,用什麼樣的火,什麼樣的方式,“如果失戀,等不到冰雪盡融的時刻,就放一把火,把雪都燒了,燒成另一個春天”。有的時候,人要學會放下,放下失意與悲痛,重新開始一段嶄新的生活。此時此刻,我的心得到了溫煮,“心雪”的香早已瀰漫整個天空,氾濫到使人微醉。

我想,我是一隻箏,我的心被他修長的十指輕輕撥動,奏出瑟瑟的釋然。

第一次讀林清玄的文章,是國小的《和時間賽跑》,再到後來的《桃花心木》,總是蘊含著那麼多哲理,他的散文裡,沒有一絲的幽怨與陰鬱,而是洋溢著對生命、對自然、對人性的感受。他用一種愛憫的眼神來凝望這個世界,文字中,有被他純淨的雙目過濾過的世界和對人性唯美的解讀,他,把理智詮釋的那樣溫情……

林清玄的書,真的是心靈驛站,靜心天堂。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7

初讀《林清玄散文》,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淡雋永的文章精華,猶如一汲清泉,在這浮華人世滌盪心塵,開啟心智。面對世事紛亂、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養化作美麗心情。會心便是契會於心,是將執著的分別之情超越,在無言中冥合真諦。

每當我遇到學習中的問題,難以自拔、難以割捨時,我就會閱讀《林清玄散文》。有時候,我真的感覺迷茫,不知所措,我就像一頭迷了路的獅子,不知何去何從。我感覺我並不快樂,唯一能讓我求得心靈的慰藉,那就是《林清玄散文精選》。

我最喜歡其中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人生的天空不可能永遠陽光燦爛。面對未來,我們必須慎重,必須認真對待,充分考慮一切問題,認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環節,周密細緻地制定我們的計劃,慎重確定我們的一切應對措施,預防任何坎坷的到來,任何挫折的降臨,這樣事到臨頭,我們才不至於手忙腳亂,茫然失措。

讀著大神的散文,我覺得他恬淡自然的散文中蘊含著細膩的情感,並且透著幾絲禪味,小故事大道理也是他散文中必備的風格,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著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那些題目就會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溼一壺月光下酒”,“發芽的心情”,“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出蓮花”,“清靜之道”,“吾心似秋月”。

如果有一天坎坷了,挫折到我,我們大可以不必以為天塌下來了,世界的末日到了。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笑迎一切挑戰,面對一切挫折,將風浪與挫折拋在身後,闖過去,前面必定是陽光燦爛,前面必定是坦蕩如砥。

舉輕若重,我們慎重的對待一切。

舉重若輕,我們輕鬆的面對世界。

我走我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8

最近讀了林清玄先生的菩提系列作品,深深地被林先生清新淡雅的文風,深厚的文學底蘊,以及他對人生和世界的參悟所吸引。我慶幸我能在茫茫天地間與林清玄先生的文字邂逅。林先生的文章,猶如一道道山泉,帶著它的淙淙流水聲緩緩地走到我們心中,讓我們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總有一種哲學的意味和一點禪的味道。讀他的散文猶如一次心靈的洗禮,總能給人深深的啟迪。

喜歡在安靜的夜晚,藉著柔和的燈光,手捧一杯香茗,靜靜地品味林先生的文字。這種感覺是那樣的美妙,與心靈對話,與大師對話,獲益匪淺。讀林先生的文字,真的是對心靈的洗禮。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現代社會中,這些文字把讀者的心燈點燃,使命途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氣躁的人們重新充滿希望和信心,如撥雲見日把讀者的心底照亮。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汙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裡,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來,慢慢地述說,絕少雕飾,猶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他寫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這些是文章,初讀自是清新異常,再品更是心開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讀後都會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

林清玄的文字是平易近人的,這也許與他深諳佛理不無關係,林清玄用他清雅真摯的文字普寧眾生的心靈。他說不動的山,也說流動的雲,他說不變的芒草,也說無常的芒花,他說歡愉的短暫,也說憂傷的恆久,無論是在山頂,還是在紅塵,林清玄總讓自己靈光閃動,筆耕不輟,做一個徜徉於文字海洋的修行者。

讀了林先生心的菩提中生命的化妝一文後,感觸頗深。是啊,最好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我們不需要用語言、行動來偽裝自己、粉飾自己,最美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露出一個真實的自我。雖然生的化妝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們忽視的,我們要從內在裡改革。是的一個人就算是再美麗,卻沒有氣質和內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一個人用太多的語言、行動來粉飾自己,會適得其反,讓人覺得虛偽。

現在也不再是那個以貌取人的年代了,如果你有才華、氣質和內在美,無論你是美麗還是醜陋,都會有人賞識你,不會懷才不遇的。生命就是表裡如一,誠實無欺、心智純正、靈魂純淨。不必花時間去思考別人眼中的自己,別人心中的自己。我要我的自我,無須粉飾,更不需要華麗的偽裝。 生命是一方待琢的玉,聖潔的雕刀,會把一切瑕疵雕落。生命是一塊衝浪的帆板,奮力拼搏,才不會被海水吞沒。

美麗,無所不在。

醜陋,也無所不在。

愛,無所不在。

恨,也無所不在。

因為,心念無所不在。

合攏心中的菩提,望著高樓外的月朗星稀。讓他幻化流螢,成為夜間的風景,變做風,穿透我思想的愚懵。化成水,滋潤我心壤中一片碧翠。

林清玄,感悟他,感悟的是無比純淨的生活。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

林清玄的散文中的奧祕不比的之前的兩位作家的散文顯而易見,但細膩的程度卻與之前的兩位作家不相上下。

父親給我買的是少年版的,是林清玄專門寫給孩子們的。他說:我並不期許我的孩子在課業上得第一,但我期許他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能在這渾濁的世界,能保持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世界,擁有快樂。

這本自選集是他對少年的期許,不止是寫給他自己的孩子的,還是寫給世界上所以的孩子的。他希望世上所以的孩子可以永遠擁有這四顆心。

我在這本自選集中最喜歡的散文是軟枝楊桃,是選自天真的心。散文大概的意思是:作者在鄉下看見了兩棵野生的軟枝楊桃樹。楊桃樹的盛產使作者吃驚,因為不使用肥料,楊桃樹竟然可以如此高大、結如此多的果實。更讓作者吃驚的是,這麼好的楊桃卻沒有人採收、也沒有人願意吃,任其凋落一地,作者十分困惑。當作者站在楊桃樹下一看,就明白了。這兩顆楊桃樹由於沒有使用過農藥,所以楊桃比一般的小,而且表面多少有蟲鳥咬過的痕跡。所以沒有人會吃這樣的楊桃。這就讓作者想起他的一位明堂表哥曾對作者說:我們人自以為聰明,其實比蟲鳥還笨。那些沒有噴農藥的水果外表雖醜,蟲鳥都喜歡吃;而那些噴了農藥的水果,外表雖美,蟲鳥的不會吃,知道吃了有害降。人只注意外表的美醜,蟲鳥卻看見了更深的內在啊!

讀完這篇散文,通篇沒有華麗的語言卻有深層的含義。

這片散文使我頓悟:我們不論看人或者事,都不能只看表面,而應該注重內在。蟲鳥愛吃的楊桃由於相貌不揚被我們拒之門外;蟲鳥不愛吃的楊桃由於相貌美麗是我們敞開大門。這是我們的短時近利所造成的。當整個社會的人都只重視表面的好看,而忽視內在的毒素時,真正清淨的生活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我們應該多注意實而不華的事物而不是華而不實的。

林清玄的散文就是如此,一件小事對於林清玄而講都有不同的道理,在他神奇的筆下,每一個道理都需要你慢慢發掘

林清玄散文的風格是細膩、溫暖、深入人心的。與他那粗獷的'相貌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未看他的資料就閱讀他的散文,那麼你定會認為林清玄是位秀氣的女作者。

他的散文的道理是你發現卻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描述的,這個只能慢慢的研究,琢磨了。可當你回過頭品味時,你可能就會領悟到人生了。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9

今年寒假,我讀了林清玄散文草草一翻就被他清麗的文字所打動。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著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幾句平淡的話語,足以讓人一遍遍地反覆回味,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歡在床頭放著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細細地閱讀幾篇,來一次心靈的洗滌方可安靜地睡去,一切禪理在夢中參透。

他的筆下盡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他的筆下賣花是有修行有善緣的職業,賣花的大嫂連笑容都是溫婉的,如花的;賣大碗茶的阿婆是寺廟裡不可或缺的一景;種出特大芒果的老農是神奇的;海邊賣貝殼的老人都是令人敬仰的。

林先生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汙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裡,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溫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品他的書,在閒暇的時刻,一杯咖啡或者熱茶,一張搖椅,一點陽光和幾朵白雲,捧著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恆。它們不似櫃檯上的暢銷書,聲名浮躁間,街頭巷尾皆是議論。它們默默,默默地如白雲,似流水,不會有成為焦點的時刻,卻是常在不衰。

在寒冷的冬天,你不妨泡上一杯熱茶,翻一翻林先生的書,讓一縷暖風吹進你的心房。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10

《林清玄散文集》主要寫了林清玄在小時候經歷的一些事,以及林清玄對一些世事的看法,從而悟出道理。一翻開這本書,逐字逐句地讀,字裡行間蘊含著一種細膩、柔軟的感覺。據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男作家的作文應該是充滿陽剛之氣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文章格外婉轉,絲毫不遜於女作家。這種陽剛與陰柔結合為一體的寫作方法,令我難以忘懷。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他的文筆多麼優美,語言多麼華麗,而是這本書的前言,也就是寫作目的。前言一共分為五個小故事,都使我深受啟發,其中“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最令我印象深刻。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中外小孩子的對比:外國的孩子一出生就有許多的願望、目標,而中國的孩子卻顯得保守,興趣和嚮往常任由父母控制。林清玄是這樣評價這件事的:認識幸福,比認識世界更重要;關照自己,比關照外界緊迫得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只有在小的時候確定志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長大了,才會有所收穫,有所回報。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在報紙上的一則新聞:據一份調查顯示,從小就確立志向的孩子長大了有75%機率圓了自己的願望,甚至有10%的機率被提拔,受到了重用;但是從小沒有確立志向的人,只有5%的機率獲得成功。這則新聞同樣告訴了我們從小確定志向,堅持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生活中,確立志向看似很簡單,但是總很難做到,要堅持不懈朝自己的目標努力就更難了!其實,原因只是少了一顆堅定不移的心而已。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11

《可以預約的雪》看見了他對人生的灑脫,心生敬佩,而這篇文章卻顯示出對人生時光流逝的無奈,更加說明——無論是誰,對於時光這玩意兒都沒辦法!

莊子說:“是遁天,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之帝之縣解。指窮與為薪,不知其盡也”這段話的大意就是人的生老病死是順應了自然的安排,是天命,歡樂和悲傷都不能進入心懷,這叫做解脫。眾所周之,莊周是道家學說的代表,也就是逍遙,無為,順應自然。在如今的現實花花世界中,逆其道而行之的這種思想的確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儘管沒有大起大落,卻有其真實性。最後一句話很好“取光照物的蠟燭火終會燃盡,而火種卻傳了下來,永遠不會熄滅”

生活——我們固然希望它豔麗多姿些,但如果經歷時間的風乾,它就會變得沒有水分,再豔麗也只像被浸泡過的標本,失去了真實性。為何不能像燭火那樣呢,只留下生活的精髓部分,即使其他的部分哪一天它們不在了,也是順應自然的安排,沒有悲哀之心。

林清玄說:“現在沒有日曆可撕了,心裡才真的是著急。”相信這已經不僅僅是在想竭力抓住時間了,因為他已經將人生的精髓留給了所有人了,而他只是純粹的感嘆一下,可以理解了。“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當然不能這樣比喻,就如作者說的,很多用這句話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箭和梭!將一個無形的抽象的東西比喻為一個更抽象的,謬哉!

“光陰和日月都是快到無法形容和譬喻的。”這是對的,當然,這也是所有人有勇氣來寫寫它的原因(包括我),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啊!“從此,創造力大開。”事物的兩面性具有普遍性的道理由此得出。彷彿扯遠了話題,其實沒有,都是關於時間和生命。

許多人在時間充裕時,寫文章或發簡訊時都喜歡用“!!”這個符號;

許多人在時間不充裕是,往往不會用“!”,還在想“時間短暫,哪來那麼多值得感嘆的事情啊?”;

許多人在沒有時間的時候,往往在感嘆……卻沒有機會了

拋開生活的常與變,管他時間的多與少,就這樣一分一秒的生活下去……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12

有些東西使你不得不靜下心來。

在翻開林清玄先生散文之前,我先是想到了《周國平散文精選》,暑假翻開過,它讓我覺得:它靜靜地擺放在那裡,它是平面的,讓我想起的時候,在腦海裡呈現的只有直直的平行線,讓我覺得枯燥、乾癟、索然無味,只有翻開才會街道它裡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沒留給我呆板硬直的印象。

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但是像林清玄先生散文就要去翻看,利用閒暇的時間,一張搖椅、一米陽光,幾朵白雲去捧著它,便是一生一生的永恆。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就像是一幅素描,簡單幾筆,卻能勾勒出一個人的世界。

正如《月光下的喇叭手》中描寫老人一樣。喇叭精亮的色澤也頹落成蛇身花紋一般,斑駁黃色的音管因為有許多傷痕凹凹凸凸,緣著手上去找彷彿便明白地看見了塞滿整條街的老人的臉……寥寥幾筆、短短四行便勾勒了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的形象。

林清玄先生寫的內容範圍之大,從親情到愛情,作者寫浴著光輝的母親,雖然並不是他的母親,但天下的母親都懷著一個愛子之心,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不拍,也能透露出母親對孩子的關懷。作者擁有一雙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眼睛,我們所不察覺到的點點滴滴,都一一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我們以真實的觸動。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中還透露出一種清新的氣息,像輕風吹過,像陽光的溫暖。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仔細去品味其中的味道。當你在冬日裡、在人煙稀少的書店裡翻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浮躁的心便會平靜。有“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之感,讓你在平靜中讀書,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作者的但聞蘊含了許多哲理:有以為花販告訴我,幾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豔麗的花朵,愈是缺少芬芳。人也是這樣,愈是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有以為花販告訴我,愈是昂貴的愈是容易凋謝,是為向買花的人說明,要珍惜青春,因為青春是一朵最名貴的花。

所以,在自己的心中種一朵花,來維持自己的本真。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13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著激越,在冷峻中保持著溫煦,在流動中體現著凝注。

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溫情。他在《海拔五百》中寫:“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每一個人的家只是一個小小的視窗”,怎比那茫茫林海的無際無邊?在年輕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靈,都在冥冥中傳遞著廣博與自然,帶給他家的熟識氣息;正是這平凡樂器奏出的平凡音響,委婉地傳達著這位老者的淡泊心態,使串串雲淡風清的聲音久久在心靈的上空迴繞……這聲音與那“海拔五百”、“以林為家”的境界合奏著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歡”。那是一種歡愉後的平靜,無奈後的超脫,放逐後的回首,宣洩後的釋然。

我們正在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裡,多了一份機智,少了一份閒適,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在塵世中重溫“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心境,在紅塵中傲對“惆悵東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心靈叩問?我唯有在一片佛鼓聲中虔誠祈禱……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14

有了心中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 ——題記

風是沒有形象、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的,但風鈴使風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聲音。

風鈴於風,是感知風的存在,將無形的自然之風化為清脆的聲響。那美妙清靈的音樂是由懸掛於窗櫺的小小風鈴演奏出來的,當你聽見風在風鈴邊舞蹈時的笑聲,相信,你的臉上是帶著沉醉其中的笑容的。

又或者說,風鈴本身,就是風的音樂,即便是再細微的一縷,風鈴也能夠敏感地覺察到這串細微的音符,並歡快地唱出來。不信,你聽——“叮叮叮叮——”,是春日的微風和煦;“叮咚叮咚——”,是仲夏的狂風大作;“叮鈴叮鈴——”,是金秋的涼風習習;“噹噹噹當——”,是嚴冬的寒風肆虐:風四季歌唱,四季舞蹈,風鈴都為它演奏——以音樂的形式。

當風吹起,風鈴叮噹作響時,光陰便如風一般無聲無息地流動,遺留在了那過去的時光中,一去不返。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看不見,摸不著,但日月星辰的遷移旋轉卻無時不刻地昭示著時光的飛逝。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朱自清說道。是啊,我們面對匆匆無痕的風,面對匆匆無痕的時間,無法挽回,無法使其為我們停留,錯過的,就永遠錯過了,再也找不回了。生命起初是無痕的,但畢竟存在啊,那麼,既然存在,就要不枉這一遭不是嗎?

我們忘不了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忘不了讓全世界見證夢想奇蹟的無臂鋼琴師——劉偉,忘不了照顧養母12年的善良孝女——孟佩傑,這無數的難忘,只因我們聽見了心中的風鈴在面對這些高尚的生命時所奏出的絕美的心的樂章。

每一個晝夜,都有無數個生命逝去,又有無數個生命降臨,生命是那麼的渺小,那麼微不足道,彷彿這一秒還在,但下一秒就會消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生命又是那麼的偉大,那麼崇高,那麼動人心魄,哪怕是下一秒就會消失,但消失前的那一份無與倫比的美麗卻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震撼著我們的心。

原本,風過無痕,但有了風鈴,風過便留痕。

原本,光陰無痕,生命亦無痕,但有了心中的風鈴,生命即使走過了,也會留下動人的痕跡。

讀《林清玄散文》有感15

讀了林清玄的散文,每一篇都讓我回味無窮,其中有一篇《留一隻眼睛看自己》,最值得銘刻於心。

先講了一個故事,日本有一名名箭手武藏,他有一天收到了一個弟子柳生的請求,這個弟子一心想著要早早成為一流的名箭手,急迫地想要功成名就。於是武藏就先讓他幹了三年雜活,再總趁他不備之時給他致命一擊。這樣煞費苦心,柳生終於懂得了如何才能將劍練好,那便是:留一隻眼睛看自己。

這個故事雖簡短,卻隱含了很深刻的禪意,禪者不應該把禪放在生活之外,猶如劍手不應該把劍術當成特別的東西。劍手在一切時候都可能會遇到敵人的撲擊,禪者也是一樣,要隨時面對生活、煩惱、困頓的撲擊,他們表面按住不動,心中卻是十分的活躍,觀察者四周的一舉一動。這就是得益於“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啊。

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不需要“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呢?學習上,不能總看著比自己好的人,也不能總盯著比自己差的人,不要一心的只想如何去擊敗別人和如何偷懶,時時刻刻都要留一隻眼睛看自己,注意自己此時所處的位置,才能達到自己最終的目的,取得最終的勝利。

我們的心要保持這一種流動狀態,也就是不能固定在一個點上,這會使我們不死板。若是一個人隨時隨地都把心思集中在一個目的上,那麼他必定會把這個圈子越縮越小,最終把自己困死在小圈子內,什麼目地都無法達到,思想也會變得有一種侷限性。

要時刻牢記,我們生命中所面對的一切困難與迎面而來的苦惱並不是恐怖而又可惡的,他不是我們的敵人,只是一種對自己生命的延伸,這些苦難也許能或多或少的幫助到我們,我們在遇到這些苦惱之時,要留出一隻眼睛看自己,透過這些苦難來認識自己,我們有可能掌握了一切好的方法來對付突如其來的苦難,但是必須要深入其中一個,來應對一個大的苦難。我們要時刻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因為就如書中所寫的:“生活不能如預期,無常也不可預測,如果我們的心執著停滯了,那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無論身在何方,都要銘記,留一隻眼睛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