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模板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3.09W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都背過各種知識點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精選彙總,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模板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1

太陽高度規律及計算: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分佈規律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極遞減。

離直射點越近,太陽高度越大;越遠越小。

太陽高度規律及計算: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

1、夏至日:直射北迴歸線,北迴歸線及其以北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赤道以南)達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迴歸線,南迴歸線及其以南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赤道以北)達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太陽高度規律及計算:太陽高度的計算方法:

H=90°—|α±β|H—正午太陽高度α–太陽直射點的緯度β—所求地點的緯度

當α與β處在同一半球時,兩者相減;當α與β不在同一半球時,兩者相加。

太陽高度規律及計算: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1、杆影的計算

2、熱水器的調節

3、樓高、間距的選擇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2

1、水迴圈:

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迴圈、內陸迴圈和海上內迴圈。

②水迴圈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c溫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溫關係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

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溫線的判讀:

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溫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溫流向低溫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溫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型別。

7、洋流的分佈(畫一畫右面洋流分佈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溫增溼,寒流—減溫減溼)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③影響航海④影響海洋汙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祕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裡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汙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3

工業佈局既要注意經濟效益,同時也要注意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1)從汙染物的型別考慮,大氣汙染嚴重的工業部門應布里在居民區盛行風向下風地帶的郊外。

在季風區要佈局在與當地主要風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廠排放的大量煙塵、有害氣體不至於吹到居民區。在廠區與生活區之間應有綠化帶。以便淨化空氣。需要大量工業用水、又要排放大諳汙水的工礦企業,工廠汙水排放口要遠離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廠排放的汙水汙染居民區的生活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

(2)城市工業佈局要符合工業佈局的原則。

如:用地規模小、無汙染的工業可以有組織地擺放在城區;用地規模大,對大氣有輕度汙染的工業可以佈置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區;有嚴重汙染、一時又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佈置在遠離城市的郊區(具體地說,應佈置在由於城市“熱島效應”造成的“城市風”範圍以外,)並考慮到盛行風向的`影響。

(3)要有利於環境汙染的區域綜合治理。

某些工業部門產生的“三廢”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佈局配套工廠就近加以利用,將汙染物有效地控制在生產過程之中,使一個工廠的廢物成為另一個工廠的資源、達到“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區,銅礦和煤礦資源都比較豐富,擬建銅礦冶煉廠,同時建火電廠為其提供電力。但銅礦冶煉廠排放的“廢氣”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電廠排放的“廢氣”中,有大覺的粉煤灰,嚴重汙染大氣環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來製造建築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廠和粉煤灰建築材料廠。

(4)還要考慮到地形的影響。

大氣汙染嚴重的工廠不要佈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佈局在通風良好的地區,以免汙染物難以擴散而造成汙染事故。

(5)設定衛生防護帶。

在工業區和居民區之間設裡防護帶,植樹造林、可吸菸除塵、淨化空氣,減弱噪音、美化環境。

(6)作無害處理。

建立汙水處理廠處理汙水;建立焚燒爐或深埋廢清;增加除塵裝置和化學手段,清除煙塵和有害氣體。

有些工業部門對環境有特殊的要求。如電子、感光器材、精密儀表、航天工業等,需要建立在空氣比較潔淨的地區。自來水廠應佈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圍可種植防護林加以保護。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4

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區位

1、自然條件

水域條件(航行條件):等深線密──江闊水深,空間大,便於航行和停泊

港灣:避風浪

陸域條件(築港條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適當,地質穩定,拋錨空間大

2、社會經濟條件

經濟腹地:(港口服務的區域)經濟發達,輻射範圍大,客貨集散量大(影響港口的興衰)

城市依託:單一大城市或某個城市群為依託,為港口提供人、財、物的優勢國家政策:政策支援,如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

(二)汽車站的區位

汽車站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限度地方便旅客,

即:①路寬,與市內外交通聯絡方便;

②地形平坦面積較大;

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區位

1、自然條件

地形:平坦開闊、坡度適當,保證排水

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地基要穩,堅實

氣候:少雲霧、大風、暴雨天氣日數

2、社會經濟因素

交通: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絡

經濟: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5

①人地關係思想的歷史發展:

人地關係思想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謀求人地協調。

②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和原則:

可持續發展: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內涵概括為: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三個基本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③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994年3月,國務院釋出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提出了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對策以及行動方案。這是全球第一部的《21世紀議程》。

中國的環境問題:龐大的人口壓力(我國以佔世界約7%的耕地、3.4%的GDP供養21%的人口);資源短缺(缺水問題突出);深刻的環境危機(以城市為中心的環境汙染仍在發展,並迅速向農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徵的生態破壞的範圍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

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產模式---生態農業,所採取的主要措施:調整產業機構,開展綜合利用,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6

1、發展中國家人口迅速增加問題:

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化;妨礙人力資源形成;產生持久的環境壓力。

2、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

社會經濟負擔加重;影響社會勞動力生產率提高;國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問題。(措施: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

3、我國人口流動的影響:

(1)有利影響:人口流動給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為城市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發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變城市的經濟結構,為城市經濟結構體制改革深化發展作出貢獻;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城市周圍地區的農、牧、漁、副業的發展;為城市與農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條件,推動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2)不利影響:大量流動人口的湧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壓力;加劇城市的環境汙染;給城市的社會治安管理帶來問題;就業困難,事業人數增多

4、目前我國人口遷移的原因:

城鄉收入差距大;國家政策允許人口流動;我國人口眾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多。

5、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影響:

獲取足夠的勞動力;有利於當地資源的開發;給城市環境造成影響。對遷出地影響:加強與外界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於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有利於增加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上海成為人口遷入地原因:經濟發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7

1、描述大氣與地面的熱量傳遞過程(圖)

2、太陽輻射是短波輻射

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和地面輻射(大氣的直接熱源)。

大氣的削弱作用:吸收和反射;晚上的保溫作用:大氣逆輻射。

3、高低緯度間的溫度差異(根本原因)——水平氣壓差——水平氣壓梯度力(直接原因)——大氣運動

4、熱力環流:熱低冷高(高低壓是相對水平方向而言的);畫圖(海陸風)

注意:實驗及步驟

5、三圈環流:(重點是氣壓帶與風帶)

季節移動:7月北移、1月南移。

6、東亞季風環流:

(1)成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2)陸地:1月是亞洲高壓,天氣:寒冷乾燥;

7月是亞洲低壓,天氣:高溫多雨

7、亞歐大陸兩岸氣候差異:會考綱要

8、熱帶雨林:受赤道低壓控制(上升氣流),

氣候:全年高溫多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盛行西風則終年溼潤

地中海氣候:受副熱帶高壓帶與西風帶的交替控制,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溼潤

過境時天氣

過境後

冷鋒

冷空氣強大

大風、下雨、降溫(鋒後下雨)

氣溫下降、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曖鋒

曖空氣強大

連續性降水(鋒前下雨)

氣溫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晴

準靜止鋒

冷暖氣團相當

如5、6月份長江:梅雨天氣

10、氣旋(低壓):氣流輻合上升,陰雨天氣;

反氣旋(高壓):氣流下沉輻散,天氣晴朗

11、颱風(熱帶氣旋):西北太平洋頻率強度;災害由狂風、暴雨和風暴潮造成。

寒潮:冬半年,尤其是秋末和春初農作物易遭凍害

12、全球氣候:歷史時期(1萬年)氣溫是波動上升,近代時期氣溫升高(近50年來主要是人為造成的)。影響:海平面上升;低緯農業減產,高緯農業增產;影響水迴圈過程。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8

鄉村、城市起源的歷史條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

(1)鄉村起源的歷史條件:

人類社會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農業與畜牧業分離)

(2)城市起源的歷史條件:

農業技術創新,出現剩餘產品——城市起源的物質基礎

第二次社會勞動大分工(手工業和農業相分離)——促進了城市出現

(3)世界上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

共性:大河沖積平原;農業文明發達;但古代城市發展不穩定,自然經濟始終佔統治地位

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羅河谷地。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9

1、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機械增長(人口遷移)和人口自然增長。

2、影響人口自然增長的因素: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生產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發展模式:

人口發展模式人口特點:原始型(“高高低”)極高的死亡率,平均壽命短,極低的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慢。

傳統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代表:奈及利亞)

過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開始下降,人口壓力大(代表:巴西)

現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人口老齡化(代表:德國)

4、人口發展模式地區分佈:

全世界屬於“過渡型”,正處向“現代型”轉變的階段發達國家“現代型”德國、匈牙利等負增長,美、加、澳、紐西蘭等國自然增長率稍高,日本等大多發達國家自然增長率接近零增長髮展中國家多為“過渡型”,但韓國、新加坡、古巴、烏拉圭、中國已進入或正要進入“現代型”。

地理大學聯考知識點10

1.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

2.丘陵:

丘陵是指陸地上起伏和緩、連綿不斷的高地。海拔大約在200m~500m之間,相對高度小於100米。

3.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

海拔高度500~1000米為低山,1000~3500米為中山,3500米以上為高山。

4.高原:

海拔高度大(10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

(等高線中間稀疏,邊緣密集)

5.盆地:

海拔沒有一定標準。四周等高線較密集,數值大;中間等高線較稀疏,數值小。

6.海岸線:

0米等高線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