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嘗試學案導學在國小語文課堂展示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3.25K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課改”勢在必行,“課改”如一股春風颳過教學大地,給傳統而沉悶的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生機,其中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以新型的“學案”代替了傳統的“教案”,以往被教師奉為至寶的“教案”正在作古。的確,“學案”與“教案”相比,更能體現“課改”的精神和實質,也一定會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場新的革命。

嘗試學案導學在國小語文課堂展示

一、案例淺析

筆者就學案教學在國小語文中的應用,結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絕招》一課有了如下的認識:

學習目標:

1、在相互交流中,自學文中生詞,讀準字音,理解詞意。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能講出課文中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夥伴比試絕招的故事,知道小柱子兩次比絕招前後不同的變化,能拓寬自己的思維空間,明白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可以聯絡生活實際,暢談自己的感受。

[學習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新理念,針對本節的課程標準,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目標的制定要明確,具有可檢測性,並與本節當堂達標題相對應。不可用“瞭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語言,而應用“能說出”“會運用××解決××問題”等明確語言給出學習目標。

學習重、難點:

1、理解“絕招”和“本領”的區別,感受課文用詞準確的特點。

2、理解文題“絕招”的含義。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活動:

【預習導學】

1、我要認真默讀課文,看課文都寫了哪些內容。

2、“絕招”“尷尬”的意思是什麼呢?我要立即行動,用我知道的辦法(藉助工具書和課文內容或其它),試著理解。

絕招:

尷尬:

3、你自己都有什麼絕招?

4、我是辨字組詞小明星。

撇( )抗( )核( )改( )推()

敞( )炕( )該( )放( )堆()

[學習導航]

設計思路:①樹立“先學後教”理念,學案要以“學”為中心去預設。主要解決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②在設計本部分內容時,用學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學生的認識經驗去感知教材,用學生的思維去研究教材,充分考慮學生自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維問題。③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每個知識點學完後,要配以適當的題目進行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理清文路。

1、自由讀課文,想: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課文一共有()個自然段,文中寫了小夥伴幾次比賽絕招?他們都有什麼絕招?每次比賽的結果怎麼樣?你最佩服誰的絕招?

走進課文

(一)、初讀課文

1、默讀全文,在文中劃出兩次比賽過程中你認為重要的詞句。試著填寫以下表格

第一次

姓名絕招專案結果

三胖

二福

小柱子

第二次

姓名絕招專案結果

三胖

二福

小柱子

2、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先寫下來再與同桌交換看法。

我的看法是:

我們的看法:A、完全一樣 B、基本一樣 C、大部分一樣D、不一樣

我知道生活中哪些是“絕招”,哪些是“本領”。

[達標測試]

功能:①緊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選擇能覆蓋本節課所學內容的題目②對學生進行達標測試,以檢視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並針對學生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補償教學。③難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識的掌握及運用為主。

(二)、感受絕招的來源及作用。

1、文中奶奶的話對我的啟示是:

2、讀了課文,我知道“絕招”來源於:

[知識總結]

功能:①當堂形成知識網路,及時複習,力避遺忘。②最好學生自我總結。③時間不可太長,3、4分鐘即可。

3、絕招有的是先天的稟賦,但更多的是通過後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領。我要把自己蒐集的苦練本領的有關諺語句子等資料,和同學們交流分享。

如:只要功夫深,

玉不琢,不成器;

[學案導學須遵循的要點]

1、學案導學應引導學生重視對教材的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生已具備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但存在的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學生(包括部分優秀生)往往沒有閱讀教材的習慣。許多學生對教材的閱讀僅停留在對字面的理解,往往忽略其豐富的內涵,因而,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鑽研教材,把眼睛盯住教材的縫隙,編制導學學案時,應重視隱含資訊的挖掘,精心設計,以幫助學生理解文字內容的相互聯絡與區別,從而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能力。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因此,首先要發揮語文學科本身所固有的長處——趣味性、基礎性,調動學生閱讀教材的熱情,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就要求在編寫學案時,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問題設計為突破口,調控學生的注意力及著眼點,使他們在閱讀中讀出快樂、讀出能力。

2、導學應培養學生處理已學知識、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鞦韆要自己會蕩,才能蕩得高,蕩得好;治學要會自學,才能有超越,出成就。

自主學習的實質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向未知領域探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⑴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實現自主學習主要靠學生自己,自己要有信心,有毅力,有意志,變“要我學為我會學”,變“我學會為我會學”。⑵要體現學生學習的獨立性,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諮詢者。教師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發展狀態與所需要幫助做出判斷,需要適時適度指點的技巧,需要有與學生平等交流、組織、協調學生合作與競爭的能力。⑶要體現計劃性,自主學習需要有一個切合實際、比較科學的計劃,包括時間的安排,內容的選擇,學習方法的確定。⑷要注意問題性,大量的學習內容是學生在主動探究中,或在教師啟發幫助下,自主獲得的,這就要求學生帶著一定的問題開展自主學習。⑸要體現養成學生學習習慣,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並能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

3、導學應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是什麼?簡單地說,只須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習慣”是一個人在長時期裡逐漸養成的一時難於改變的行為或傾向。習慣是經過反覆練習而養成的語言、思維、行為等生活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發展為個體一種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傾向,對學習效果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三)、暢談感受。

1、深情朗讀最後二個自然段。

2、學習這篇課文,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

3、我懂得了下列詞句在文中的意思。

脫口而出:

蔫蔫的:

4、下次的比賽,會是什麼情景呢?我可以想象出三胖、二福和小柱子為了練習新絕招是怎樣苦練絕招的:

[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思想的根本區別]

前者為知識傳授,側重的是課本知識的“學會”,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學習的結果,培養的是學生應試的能力;後者為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即“會學”,評價的重點在於學生是否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學習的過程也就是生命發展的過程)。“學案導學”的思想恰恰合乎現代教育規律即重視學習的過程。因此,恰當運用“導學學案”,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知識(即學習知識的過程)的樂趣,充分發揮師生“雙主體”的共同作用,從而提高並長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對學案導學規律的認識]

1、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遵循這一條規律,就應該設定情景使學生能夠積極“動手做、動腦思、動耳聽、動口說”,從而調動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課堂上思維的容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併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過程的依據。

2、變教師的“教授”為“指導”,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教師指導下的主動學習。

由於長久以來的引導錯誤和認識偏差,對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理解,許多老師的認識往往還停留在這樣一個層面上,即我給了學生任務,學生只要按照要求完成就是主動學習。其實,這一理解是非常錯誤的。老師給學生的任務和要求,實質上是必須完成的,換句話說,學生是被動完成的,根本沒有主動性可言。因此,怎樣設計、設計好“指導”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學習就成為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四)、我筆寫我心。

生活中我和我的小夥伴都有自己的絕招,我願意寫下來,展示給大家!

三、我收穫,我快樂。

(我可以自己看看語文園地四中的作文要求,準備一些材料

[學案交流]

學案交流是學案教學模式中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了交流,學案的功能就無法充分發揮和實現。但是交流的規模和頻率教師一定要控制好,否則會給教學本身帶來影響。

——學案交流切忌長篇大論,鼓勵短小精悍,點明關鍵,直擊結論,三言兩語亦無不可。

——學案交流必須面向教室裡所有的學生。聲音一定要響亮,力爭全體同學都能聽清,這是發言者必備的基本素質。做不到這一點,效果肯定不會好。另一方面,認真傾聽既是教學的需要,又是學生優良品德、學德、行為習慣的體現。即時點名,令其對同伴的發言作即興評價,這一做法對教室裡的所有學生形成了壓力,迫使其認真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從機制上確保全員參與。

我認為,學案教學這種方式成功的找到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契合點,既有利於學生掌握課本基礎知識,又能在注重課堂氣氛的同時在從多方面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和能力素質,也解決了學生學了不會用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而且也方便了教師備課,為新教師迅速成長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平臺。

二、反思:目前語文導學學案存在的問題。

當然通過實踐我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說如何將學案與教師的備課充分結合在一起,如何讓學案能夠完全符合課堂教學的每個步驟的需要以及如何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案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等一些問題。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解決。

1、導學學案問題化:

語文導學學案存在的重要問題就是學案問題化。學案不杜絕問題,但如果象其他科目一樣,單純題目的羅列,就成了課堂練習題或學生預習題,實質是變相增加了學生的作業負擔。

2、導學學案簡單化:

學案問題化引起的一個問題是學案簡單化。單純問題的羅列,違反了導學學案的固有規律,抹煞了導學學案的本來面目,失去了學案所應該具有的功能,也就從實際上排斥、乃至擯棄了導學學案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3、思維訓練浮泛化:

學案問題化引起的另一個問題是思維訓練浮泛化,它直接影響了學案教學倡導的“思維訓練為主攻”思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現。語文科所具有的特點要求語文課堂必須突出形象思維,而學案知識問題化粗暴地以邏輯思維替代了形象思維,不僅失去了語文學科的思維特點,也失去了語文學科的魅力,而且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我們認為,雖然“學案”在目前還只是一個新生事物,儘管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我們進一步改進,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新生事物一定會在教育大地茁壯成長,並開出豔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