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1.54W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1

在教學圖形與變換的時候,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了反思:

1.注意結合生活實際教學幾何概念。

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幾何概念時,需要藉助形象直觀的支援,為此,在引入概念時,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幫助學生理解。所以我在教學時,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還結合學生實際,為學生準備了其他的實物和活動,幫助學生認識銳角、鈍角以及平移、旋轉等的概念。

2.藉助操作活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教學中我除了仿照教材上設計的活動,通過摺疊、做角、畫角、拼擺、拉一拉、轉一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之外,還根據學生的特點,自行設計一些活動。例如:讓學生站在教室裡,演示一下分別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平移一步、兩步……再如,讓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圈,旋轉一下,或是拿一根線,一頭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轉一下。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體驗平移和旋轉的特徵。

3.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時,要準確把握單元教學重點和要求。如,教學銳角和鈍角時,重點是讓學生對一個角和直角進行比較大小,知道它是銳角(或鈍角)就可以了。再如低年級對平移、旋轉主要是從生活化的角度讓學生初步感知,使學生大致能辨別這兩種現象,並能通過操作對圖形進行簡單的平移(或旋轉)。只有對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進行了準確的把握,才會使自己的教學策略易於學生接受、理解。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和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等變換方法;能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軸對稱圖形,能識別平移和旋轉,能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90度或放大和縮小。

本節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整理複習,獨立練習,互助輔導為主。教師創設情景,精講昇華,組織評價的教法和學法。目的是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氛圍。提供舞臺,讓學生親身去體會、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索、去交流。

通過談話匯入,讓學生說出在國小階段,學習過的圖形變換的方法。

用書上情景圖,創設情境,回顧再現已學過的圖形變化知識與方法。

通過出示圖形變化表格, 讓學生先獨立填表,再四人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師生共同整理歸納,形成系統。學生在分類整理的過程中自然區分圖形變換的方法,複習整理所學圖形變換的特徵、注意點及應用等,既讓學生感受的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又培養了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

通過互動練習,在學生形成初步表象的基礎上,通過觀察與動手操作,發展空間觀念。

通過談收穫這一環節,讓學生彙報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概括、表達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是沒有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教師提問引導得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這是今後教學中需要改進和努力的地方。

不當之處,請各位專家給予批評指正。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3

講完課之後我也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平移和軸對稱相對來說學生好理解,但有些學生在描述旋轉變換時還是不太熟悉,不能用完整的語句來描述。

在設計三角形旋轉時也出現了把平移當旋轉的情況,沒有想到觀察旋轉的特徵:兩條對應線段的夾角就是旋轉的角度,來驗證所畫旋轉圖形是否是符合條件,特別是遇到更復雜的圖形(如四邊形等)就更容易畫錯了,這個問題值得大家共同研討。

學生對旋轉的含義,(旋轉的特徵和性質理解的都不錯,但在畫圖中進行運用時,卻效果不太理想?是對前面的理解不夠深入,只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還是課上畫圖的練習量不夠?如果是這樣,該如何有效解決呢?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一是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變換,發展空間概念。二是藉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的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在教學時,我先複習了一些舊知識,什麼叫做平移、什麼叫做旋轉,平移時要有什麼樣的要求,旋轉時應注意什麼?通過回顧以前的一些知識點,讓學生對這節課有個初步的認知。然後開始觀察圖形,出示一個三角形,並讓學生通過自己剛才回顧的知識點自己介紹。然後提出問題如果再給你幾個三角形,你可以變換出什麼樣美麗的圖案出來。然後讓同學自己拿出學具,動手操作。然後我又出示問題,課件展示方格中一個風車等圖案。讓學生思考,並操作記錄學習過程,然後彙報交流總結經驗。其中再操作時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過程進行研究,在進行小組交流活動,我並進行隨堂觀察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最後聽學生自己小結的時候,注意了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時的完整性,及時糾正錯誤的說法。

課後我意識到自己在今後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學習的還很多,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深有感觸,要想上一堂好課,不僅需要備好教案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備好學生,光有教學熱情還不夠,更需要教學技巧。只有再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新課改中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真正的實現素質教育。這節課我的一些反思總結如下:

首先,在給學生布置任務時,應儘量準確,符合教材。在圖形的轉換中,只是讓學生準備三角形,沒有讓學生準備方格紙,導致學生在彙報結果時還需要在把方格加上去。致使一部分學生在表述時很茫然,表述結果也不是我想要的。因此,我認識到: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全面考慮,結合教材要求,讓學生把教具準備完整。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用心去做好每一步。

其次,我在指導,引導,協助學生學習數學時,要善於調配學生活動的步伐,要善於調控數學活動的時間。這樣,才能使你的教師設計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在利用平移或旋轉後得到另一指定的圖形,教師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多發現一些方法來證明,所以在研究的過程中過於強調讓每個組的學生都去想多種方法,因而造成驗證的時間過長,影響了後面的練習題沒時間完成。教師忽略了學生存在著個別差異,各組學生的已有學習經驗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組只發現了一個方法,可能其它組就發現了三種方法,這時教師應綜合各組解決問題的程度,適時進行調控,然後在反饋環節中讓學生進行交流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最後,教師一定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例如在學生進行反饋驗證的方法這一環節。教師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學生的彙報不會按照你的思路進行。當你叫到一個學生,他會按照自己思路想說哪個圖形就說哪個。這時教師如果沒當好引路人,就會出現生1說長方形的邊,生2說正方形的角,生3又說到正方形的邊,如此一來,學生得到的知識就出現學到的都是一個點,一個點,而沒有連成線,顯得零亂,不完整。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5

“圖形與變換”是六年下冊總複習的內容,基本上包括了國小數學中所牽涉到的所有平面圖形的變換。其變換方式有平移、旋轉、軸對稱、放縮這四種。我採用“先梳理——再動手操作——然後強化——最後設計”的模式進行復習。通過複習,系統整理知識,彌補學習缺陷,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促進認知結構的完善。

如何上好這節複習課?如何提高這節複習課的有效性?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研討的一個問題。我想,有效的數學複習課應該是能讓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得以提高,應該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應該儘可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通過本節課教學,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1、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主動地建構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儘量的讓學生去說、想、做,讓學生在參與中複習好知識,增長才幹,提高素質。比如,通過表格讓學生在課前系統整理各知識點的特點,可讓學生對所學個知識特徵進行回顧、在現,煥起回憶。通過“俄羅斯方塊”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四種方式變換的特徵,同時感受這些變換的魅力所在。

2、注重“知識的生活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知識,構建網路是複習的最終目的,但更重要的是應用。通過應用,幫助學生形成對知識的深層理解,提高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應用環節分兩個層次,“移頭轉向”屬於第一層次,綜合應用,夯實基礎;“小小設計家”是第二層次,加強了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使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幾次的欣賞更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學與生活同在,感受到數學美。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同時,這接課也存在著不足:沒有注意對學生數學方法的滲透,對於旋轉的三要素、四表達沒能重點抓好。再者由於是複習課,所含知識廣,範圍大,時間有限(只有40分),複習知識時在知識的運用上,對學有餘力的學生來說可能深度不夠,如何突出讓不同的學生都得到發展,是我今後教學應注意思考的問題。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6

學習圖形變換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結合例項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做平移和旋轉運動,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四年級時,學生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按一定的方向旋轉90度。而本課學習的圖形的變換內容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但相對而言,軸對稱知識並不是本課的重點。

由於本節課教材呈現的圖形變換內容是一道綜合性的問題,每個圖形的變換都有多次的操作過程,因此,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先是請學生進行觀察,發現圖形變換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數學知識,接著,讓學生按教師的指令用數學書做平移和旋轉運動,進行鋪墊練習。然後,放手讓學生進行操作,實現學生的自主性,並讓學生交流自己操作過程的不同方法,在操作中進一步體驗不同圖形的變換過程。這樣逐步地將一道綜合性的問題呈現給學生並讓學生熟悉這些變換,學生在學習上的障礙就可以少一些。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所以,在課堂上,我主要是讓學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自己進行操作,避免出現教師擺,學生看的現象。再者,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後,可以得到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會出現具有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此外,不僅我自己利用課件給學生直觀的`表象和形象化的演示,我還讓學生到前面進行演示,不論計算機上的演示,還是實物展示臺上的操作都使學生感受到資訊時代的氣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對於圖形的每一步變換,我都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有條理地用語言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平移突出方向和距離,旋轉突出繞哪個點,順時針方向還是逆時針方向,旋轉了多少度。讓每一位學生邊操作邊說明圖形變換的過程,不僅鞏固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也有利於學生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存在問題:

就平移和旋轉兩種運動的表述來說,學生對平移變換的表述是比較準確而流利的,但對旋轉變換,尤其是旋轉角度和方向的表述不夠準確。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有意地對這方面加強訓練。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7

圖形的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的一個主要內容,努力體現運動變換的理念與思想,這也是與傳統教材有較大差別的地方。

本章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圖形與現象,引出圖形的基本變換——平移與旋轉的基本概念,並在學生的參與探索活動中,得到平移與旋轉的基本特徵。

2、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利用軸對稱、平移與旋轉進行圖案設計的能力。教材利用試一試、想一想、做一做等欄目,儘可能多地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動手操作,豐富學生的思考與探索的時間與空間。

3、刪除傳統知識中的繁難內容,降低邏輯推理的難度,儘可能地加以合理安排,在直觀感知、操作確認的基礎上,努力讓學生學會合情推理與數學說理。

1、平移是繼軸對稱以後的又一個圖形的基本變換。本節在第四章對平移概念的認識基礎上,對平移的概念作了進一步的探索。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現象,如滑雪運動員在平整的雪地上的滑翔,火車在筆直的鐵軌上的飛馳等等,都給我們平移的大致形象。

本章主要討論平面圖形的平移變換。不少平面圖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著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教學中,應努力通過現實生活中各種豐富的例項,讓學生體會圖形的平移現象。平移既可表示物體(圖形)運動的過程,也可表示物體(圖形)運動後最終的位置與原先位置的關係。在教學中不必嚴格區分,過於深究。

2、要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原圖形經過平移後的對應點、對應線段之間的位置關係與數量關係。主要要讓學生通過各種圖形的平移,體驗感受圖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的距離,從而體會到圖形在平移過程中,圖形中的每一點都按同樣的方向移動了相同的距離。

3、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確認圖形在平移過程中,平移後的圖形與原圖形的對應線段平行且相等,對應點所連的線段平行且相等這些基本性質,從而能將一些簡單的平面圖形按要求平移到適當的位置。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變換,發展空間概念。我先複習了一些舊知識,如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讓學生一面操作一面敘述。然後開始觀察圖形,這裡我非常重視學生的操作,給了充足的時間給學生,讓學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在想一想”的過程進行研究,在進行自由操作,小組交流活動,我並進行隨堂觀察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最後聽學生自己小結的時候,注意了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時的完整性,及時糾正錯誤的說法。經過了反覆的練習,學生用語言表達完整了很多。

在課堂上,我主要是讓學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自己進行操作,避免出現教師擺,學生看的現象。再者,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後,可以得到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就會出現具有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另外,對於圖形每一步的變換,我都要求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培養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為了更清楚的看到圖形的變化,我利用了多媒體,清楚地看到了圖形的各種變化,分散了難點,強化了重點。

但是對於旋轉變幻,學生的表述不是很好,特別是對於中心點不是在頂點的,學生不能較好的表述出旋轉的方向和角度,對於有兩個中心點,學生在表述的時候也不太喜歡加以區分。對於軸對稱變換學生也不能較好的表述。

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加以表述,這需要結合學生的情況在課始適當的加以回顧和加深。學生回顧,學生說,教師規範說,生再說。通過這樣的幾個環節來加強。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9

《圖形與變換》是六年級“空間與圖形”複習中的重點內容,其中知識點有: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軸對稱。面對內容綜合、大班教學、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情況,要把學生幾年中學過的知識以整體結構的形式集中再現,我將知識化為模組,分層訓練,教給學生有效複習的方法。

精心備好課。充分利用好集體備課的意資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進行復備。這節課目標意識強,學生應理解什麼,掌握什麼,學會什麼,教師心中有數,對難點、重點了如指掌,教學思路、教學環節清晰,

教學內容準確,重點突出,把平衡移、旋轉、軸對稱的特徵作為本課重點,指導平移、旋轉、軸對稱的應用作為難點,抓住利用特徵動手實踐這一關鍵,突破難點。

由學生複習時常出現的問題匯入新課,引發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的,充分利用好課前練習的載體,通過“哪些題目運用了平移、旋轉、軸對稱?”這樣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動腦思考,三組變換的圖形展示後,分別歸納出其變換的特徵。軸對稱:位置、方向變化,圖形大小、角度不變;平移:位置變而大小、方向、形狀不變:旋轉:大小、形狀不變,位置、方向變化;相似:大小、方向、位置變化,形狀不變。

國小階段圖形的變換主要是給學生呈現了對稱、平移和旋轉,內容比較簡單,所以在複習時我給學生結構框圖,邊顯示邊複習,然後讓學生議論一下其中的注意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講解。針對平時學生中存在的問題,有選擇地進行個例分析講解。如識別軸對稱圖形,畫對稱軸,畫平移後的影象以及畫一個簡單圖形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的後成的像。由於學生時間久了,知識有所遺忘,教師適宜用具體操作的方式重新喚起學生的認知水平,因為經歷了悟的過程,也許很多存在的問題會迎刃而解。當變換與比例尺相結合時更是讓學生能深刻體會這部分內容在生活中的應用。

不足及改進措施:

1、引入這部分教學用間過長。學生不能用比較規範的數學語言來描述圖形的平移或旋轉。以後的教學要重視學生“說”的訓練。

2、放手讓學生歸納整理表格用時過長。充分預設每個活動的有效性及時間分配。

在以後的複習課中自己能夠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課堂,真正提高複習課的效率!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10

《圖形與變換》這節複習課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這節數學複習課孩子們的學習過程依然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深處。

一、孩子們的複習過程是生動活潑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複習關於平移與旋轉這部分內容時,有的孩子利用身邊的實物進行平移和旋轉,有的孩子利用身體的某些部位演示圖形的旋轉,還有的孩子在展板上展示自己的平移和旋轉方法。由此看來,“積極思考、動手實踐”已成了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

二、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是積極參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複習圖形的對稱這一內容時,我分別讓不同組別的同一層次的學生在展板上展示對稱的文字、對稱的字母、對稱的數字……那熱火朝天的場面足以看到孩子們的滿心歡喜,展板上的孩子在展示自己的才華,組內其他孩子在用不同的方式給予提示,有的甚至直接跑到展板上幫著展示,看著孩子們能以如此飽滿的學習熱情參與數學活動,我的心裡甜甜的,我的笑容美美的。我在想:“合作、展示、交流”的學習方式己見成效。

這只是課改過程中的一丁點兒記憶,卻堅定了我積極課改的決心,數學課堂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求知慾,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因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教師要注重內容呈現的層次性的多樣性,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課改工作,打造高效課堂!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11

1、數學源自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無處不在,它與生活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圖形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俄羅斯方塊的遊戲匯入,基於學生的現實生活,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為後面引出平移、旋轉、軸對稱作鋪墊。

2、在本課中我注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手指間。在新授環節,至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做一做、講一講等活動,自主觀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栩栩如生。讓學生充分透徹、理解圖形的變換過程,不僅會在實踐中應用,而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並巧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地獲取知識。每一次活動結束,都能對學生的活動進行小節、概括。

不足之處:本節課是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對圖形變換的三種基本形式的綜合應用,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展現出了多種多樣的變換方法,但也因為為了讓學生充分展示這些方法,造成了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12

這次在我校開展的公開教學活動中,我執教的是六年級上冊《圖形的變換》一課。

在上這節課以前,學生在三、四年級已經結合例項瞭解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現象,並經歷了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本課內容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於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變換,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這節課我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於教材呈現的圖形變換內容是綜合性的問題,每個圖形的變換都有多次的操作過程,且有多種方法,為降低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請學生用學具在方格紙上邊擺邊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描述圖形變換的過程,同時用多媒體演示圖形的變換過程,這樣通過操作實驗、語言敘述、多媒體演示,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鍛鍊了學生思維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另外,對於學生質疑的地方,我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在於:學生小組交流完畢後的展示環節顯得倉促、急躁,只想著顧及整節課環節的完整性,而忽略了讓學生的討論結果得以充分展示。

因此,作為課改中的教師,要有耐心去傾聽學生的學習成果,要注重課堂上臨時生成的教學資源並好好地把握它,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主體這一教學理念。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13

平移和旋轉是物體運動的兩種基本形式,是兩種基本的圖形變換。學習這兩部分內容,將有助於學生了解圖形與變換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知他們的作用,並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觀念。這節課我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重直觀形象來幫助學生形成概念。

利用課件創設活動的遊樂場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藉助肢體動作表演進一步加深對平移和旋轉的感知。又讓學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轉現象的玩具,激發興趣,深化理解。學生在大量直觀形象的操作活動中較好的形成了概念。

二、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新課的匯入是利用課件出示學生喜聞樂見、親身經歷過的遊樂專案:小火車、觀纜車、摩天輪、大風車、滑梯、轉椅,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在學生認識了平移和旋轉現象之後,我又啟發學生尋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如:汽車的方向盤是旋轉,而車箱是平移;開抽屜是平移;開門是旋轉;電風扇的轉動是旋轉;鐘錶上的針在旋轉等,巧妙的拉進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轉的特徵。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離的難點。

判斷圖形在方格紙上開始位置至終止位置間的平移格數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常常為認為兩個圖形中間空了幾格,就是平移了幾格。因此,教學中,我將問題情境化,童趣化,設計了學生平常玩的小遊戲,跨步:兩同學之間相差幾步,很自然的把學生的注意引向了點的移動。通過兩個點平移的距離相等,啟發到所有的點平移的距離相等。發現:看一個圖形移動多少格,只需看某個點移動了多少格。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14

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圖形的變換》是國小數學五年級第一單元內容,本單元把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因此,在教學中我儘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設情境,實現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起,創造潛能得到了激發,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出發,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學習圖形變換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教材中呈現學生身邊豐富、有趣的例項,讓學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現象。“軸對稱圖形”中的剪紙, “平移與旋轉”中升旗、房子的平移、風車的旋轉等等,使學生感受到平移、旋轉與軸對稱圖形變換就在自己身邊,圖形變換在生活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運用多種感官,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教學中,我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了學生。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交流、設計、創新,也有足夠的空間質疑和反思。在每個小組彙報後,我都是先讓學生提出質疑和建議,有很多有價值的知識都是學生自己找到的,一些錯誤都是學生幫助糾正的,一些圖形之間聯絡不清楚的地方也大多由學生互相交流而捋清的。在學生都出現共性問題的地方,我適時進行了引導在動手操作中,認識平移、對稱、旋轉,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或對稱圖形。在課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畫一畫”“做一做”等,這樣在“做中學”,不僅使學生加深體驗圖形變換的特徵,提高動手能力,而且為學生獨特的創意和豐富的想像提供了平臺。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三、通過審美情趣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練習,出示一些交通標誌,讓學生欣賞,說說這些圖形能在什麼地方看得到,表示什麼意思,從而有機滲透對學生進行交通規則的教育,這樣更能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及其育人的價值,使學生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在課中我還讓學生欣賞、收集圖案,引導學生髮現美。讓學生嘗試設計圖案,鼓勵學生創造美,展示美,同時使學生體悟到美麗的圖案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得到。這樣可以愉悅學生心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年級數學下冊《圖形與變換》教學反思 篇15

這一單元的目標:一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對稱圖形;二是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

在教學時,我特別注重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探索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

學生在二年級已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有了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並能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和它的另一半,這一節課是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先讓學生觀察軸對稱圖形的特徵,然後,讓學生動手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加深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特徵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探索新的知識。

2、注重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圖形的旋轉。

在教學時,讓學生觀察種表的錶針和風車旋轉的過程,分別認識這些實物怎樣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明確旋轉的含義,探索圖形的旋轉的特徵,再讓學生學會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

3、注重學生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圖形的對稱和旋轉變換,增強空間觀念。

在教學,多讓學生思考,並操作記錄學習過程,然後彙報交流總結經驗。其中再操作時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在想一想”的過程進行研究,在進行小組交流活動,我並進行隨堂觀察指導有困難的學生,最後聽學生自己小結的時候,注意了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時的完整性,及時糾正錯誤的說法。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鍊。

一節課的好壞,關鍵在於教師,教師要切實組織好學生的課堂活動,為學生創造進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不要讓教師的演示或少數學生的活動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學生的親自手、親自體驗和獨立思考。這樣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以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

當然,也有少部分學生由於空間想像力不夠充分,對於圖形的旋轉變換,掌握不是很好,因此,在教學中我儘量多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而且充分讓學生親自體驗,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很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