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國中必備的化學重點知識提綱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7.84K

國中學生在學習化學這門科目的時候,必須熟練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點,我們可以自己準備一個知識提綱,平時經常複習和鞏固學過的內容。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化學知識要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必備的化學重點知識提綱

  九年級化學基礎知識

物質構成的奧祕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

4、分子、原子的特點:都很小,都在不停的運動,之間都有間隔。

5、1897年英國的湯姆生髮現了電子。

課題2 原子的構成

1、原子是由居於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由於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因此原子不顯電性。

2、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兩種微粒組成。

3、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原子的種類是由核電荷數(即質子數)決定的。

5、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6、原子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按能量低高由近到遠排布。

7、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8個電子(氦是2個),穩定結構;

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少於4個(即<4),易失去最外層電子,顯正價。

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多於或等於4個(即≥4),易得電子,顯負價。

8、元素的化學性質與該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有關。

9、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帶正電的叫陽離子;帶負電的叫陰離子。

10、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一般由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組成的)(該種化合物是由離子構成的)

11、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符號Ar)

12、相對原子質量約等於中子數與質子數的和。

13、我國的張青蓮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

課題3 元素

1、 元素: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地殼裡含量由多到少:氧、矽、鋁、鐵

(1)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矽。

(2)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其次是鐵。

(3)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其次是矽。

3、生物體中元素由多到少:氧、碳、氫。

4、元素的種類是由核電荷數(即質子數)決定的。

5、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6、元素週期表:

(1)週期:每一個橫行稱為一個週期。(共7個橫行、7個週期。)

(2)族:每一個縱行稱為一個族。(共18個縱行,其中8、9、10三個縱行為一個族,因此16個族。)

(3)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4)元素週期表中紫色為金屬元素區(左下部),黃色為非金屬元素區(右上部)。

  國中化學易錯知識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複分解反應)

Ca(OH)2+CO2=CaCO3↓+H2O

現象:石灰水由澄清變渾濁。

相關知識點:這個反應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最好不用它檢驗,CaCO3+CO2+H2O=Ca(HCO3)2沉澱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化合反應)

2Mg+O2=2MgO

現象:鎂在空氣中劇烈燃燒,放熱,發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關知識點:(1)這個反應中,鎂元素從遊離態轉變成化合態;(2)物質的顏色由銀白色轉變成白色。(3)鎂可做照明彈;(4)鎂條的著火點高,火柴放熱少,不能達到鎂的著火點,不能用火柴點燃;(5)鎂很活潑,為了保護鎂,在鎂表面塗上一層黑色保護膜,點燃前要用砂紙打磨乾淨。

3.水通電分解(分解反應)

2H2O=2H2↑+O2↑

現象:通電後,電極上出現氣泡,氣體體積比約為1:2

相關知識點:(1)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2)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質量比為1:8;(3)電解水時,在水中預先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或稀硫酸,增強水的導電性;(4)電源為直流電

4.生石灰和水反應(化合反應)

CaO+H2O=Ca(OH)2

現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關知識點:(1)最終所獲得的溶液名稱為氫氧化鈣溶液,俗稱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無色酚酞,酚酞會變成紅色;(3)生石灰是氧化鈣,熟石灰是氫氧化鈣。(4)發出大量的熱

5.實驗室製取氧氣

①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製氧氣(分解反應)

2KClO3=MnO2(作催化劑)=2KCl+3O2↑

相關知識點:(1)二氧化錳在其中作為催化劑,加快氯酸鉀的分解速度或氧氣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沒有改變;(3)反應完全後,試管中的.殘餘固體是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進行分離的方法是:洗淨、乾燥、稱量。

②加熱高錳酸鉀製氧氣(分解反應)

2KMnO4=K2MnO4+MnO2+O2↑

相關知識點:在試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錳酸鉀粉末滑落堵塞導管。

③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製氧氣(分解反應)

2H2O2=MnO2(作催化劑)=2H2O+O2↑

共同知識點:(1)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導管要伸到集氣瓶下方,收集好後要正放在桌面上;(2)實驗結束要先撤導管,後撤酒精燈,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試管;(3)加熱時試管要略向下傾斜,避免冷凝水迴流炸裂試管;(4)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氧氣要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地冒出再收集;(5)用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瓶口驗滿,伸入瓶中檢驗是否是氧氣。

6.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化合反應)

充分燃燒:C+O2=CO2

不充分燃燒:2C+O2=2CO

現象:在空氣中發出紅光;在氧氣中發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

相關知識點:反應後的產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來進行檢驗。

7.硫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化合反應)

S+O2=SO2

現象:在空氣中是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是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體。

相關知識點:(1)應後的產物可用紫色的石蕊來檢驗(紫色變成紅色);(2)在集氣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鹼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汙染空氣

8.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化合反應)

3Fe+2O2=Fe3O4

現象: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熱,生成黑色固體

相關知識點:(1)鐵絲盤成螺旋狀是為了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2)在鐵絲下方掛一根點燃的火柴是為了引燃鐵絲;(3)等火柴快燃盡在伸入集氣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氣,鐵絲不能完全燃燒;太晚,不能引燃;(4)事先在集氣瓶底部放少量細沙,避免灼熱生成物濺落炸裂瓶底。

9.紅磷在氧氣中燃燒(化合反應)

4P+5O2=2P2O5

現象:產生大量白煙並放熱

相關知識點:可用紅磷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10.氫氣在空氣中燃燒(化合反應)

2H2+O2=2H2O

現象:產生淡藍色的火焰,放熱,有水珠生成

相關知識點:(1)氫氣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2)點燃前,一定要檢驗它的純度。

  九年級化學考點知識

1. 碳的幾種單質

(1)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可用於制鑽石、刻劃玻璃、鑽探機的鑽頭等。

(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有優良的導電性,潤滑性。可用於制鉛筆芯、乾電池的電極、電車的滑塊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構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2.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單質碳的物理性質各異,而各種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卻相同!

(1)常溫下的穩定性。

(2)可燃性:

完全燃燒(氧氣充足),生成CO2;

不完全燃燒(氧氣不充足),生成CO。

(3)還原性:C+2CuO ═ 2Cu+CO2↑(置換反應)

應用:冶金工業

現象:黑色粉末逐漸變成光亮紅色,石灰水變渾濁。

2Fe2O3+3C ═ 4Fe+3CO2↑

3. 二氧化碳的製法

(1)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法

① 原理: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

CaCO3+2HCl ═ CaCl2+H2O+CO2↑

② 選用固液不加熱裝置

③ 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④ 驗證方法:將製得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驗滿方法:用點燃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則已集滿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工業製法:

煅燒石灰石: CaCO3 ═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應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4. 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體:乾冰。

(2)化學性質:

① 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援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② 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

H2CO3 ═H2O+ CO2↑。碳酸不穩定,易分解。

③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CO2+Ca(OH)2 ═ CaCO3↓+H2O 。用於檢驗二氧化碳。

④ 與灼熱的碳反應:

C+CO2 ═ 2CO(吸熱反應)

(3)用途:滅火

原理:Na2CO3+2HCl ═ 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質,又利用其化學性質

Tags:提綱 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