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必備】國小數學教案彙編6篇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1.41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國小數學教案彙編6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數大小的比較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較熟練的通分。

(2)掌握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能正確的比較兩、三個分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比較2/7和5/7、2/3和2/9的大小

分析:同分母的分數進行比較,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

同分子的分數進行比較,分母小的分數比較大。

  二、引入新課

怎樣比較兩個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

1、例題講解

例1比較5/12和3/8的大小

分析:(1)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不容易直接比較大小。

(2)通分(12和8的最小公倍數做分母)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比較27/15、25*/12和23/4的大小。

2、練一練

(1)比較1/2和2/5的大小

(2)比較17/18、11/12和5/6的大小

  四、歸納

1、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先通分變成同分母的分數,然後再寫出比較的結果。

2、帶分數比較大小,先看他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分數比較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再比較分數部分。

  五、佈置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14面2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結合“擺碗筷”的具體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會學習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與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呈現孩子“擺碗筷”的情境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緊密。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探索筷子的雙數與根數之間的對應,填表表示這一對應關係,再根據這個表,寫出乘法算式,編制2的乘法口訣。學生經歷這個過程,不僅學習了2的乘法口訣,而且體驗了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和方法,將對學習後繼的乘法口訣產生積極的遷移和影響。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在家裡會做家務嗎?

參觀小明在家做的什麼家務。(課件出示 ,讓學生觀察)小明在做什麼呢?(生:幫著擺碗筷。)

師: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做家務(擺筷子)”這一情境來學習2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2的乘法口訣)

關於2的乘法口訣你能背出幾句呢?你知道它們表示什麼意思?是怎麼編寫的嗎?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擺碗筷這幅圖,從圖中你發現了什麼? 小明一邊擺一邊說的什麼? 你們能幫助小明把其餘的筷子擺好嗎?

2.擺一擺,數一數。

在準備擺之前聽清楚幾個要求: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2)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3)邊擺邊把14頁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

3.試一試。

(1)根據表格寫乘法算式。

師:1雙筷子2根也就是幾個2?(1個2),那麼1個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們會嗎?

師:2雙筷子呢?(2個2) 2個2是4,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又是怎樣的呢?

師:同學們很聰明,那你們能根據表格寫出3雙、4雙、5雙……9雙所對應的乘法算式嗎? (學生同桌交流後,獨立填寫算式,再彙報;老師按順序板書乘法算式。)

(2)觀察算式和剛才板書的口訣有什麼關係?

(3))尋找2的乘法口訣的祕密。

4.讀一讀、記一記。

(三)鞏固新知、拓展思維 1.摘蘋果(口訣基本練習)

2、猜一猜(口訣與算式基本練習)

兩個盤子裡分別放了5個蘋果,上面用白紙蓋住,猜一猜每個盤子有幾個蘋果,並說出兩個乘法算式和所用的乘法口訣。

3、獨立完成作業第三題,師巡視批改。

4、你知道嗎?(關於口訣的一些歷史資料)

乘法口訣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讀起來很順口,使乘法算的又對又快……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節考評課,也是進入新校被校領導所認識的第一次展示的機會。雖然沒有試講(試講是我一貫比較反對的一種展示自我的方式),但是從思想上比較重視,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地方的處理臨時發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時間關係怕完整的教學結構無法展示給聽課的領導,以學生髮展為本思想被淡化,關注學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課後想起遺憾的地方還是不少加上李老師的診斷思路清晰了許多。

關鍵處: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並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裡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並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後,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麼關係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於此處編制的。對於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係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關係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節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鬆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師說的沒有錯: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麼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節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麼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麼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髮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麼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第76頁例6、做一做,第77頁例7、8題、做一做,練習十五第3---7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和一結規律,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3、通過計算,培養學生認真審題、書寫及自覺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教學難點:

能夠正確靈活地選擇簡便演算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運算順序(教材第76頁例6)。

1、說一說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一樣嗎?

3、算一算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二級運算,後做第一級運算。

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裡,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再算中括號外面的。

4、組內交流演算法

5、完成教材第76頁做一做。

二、運算定律(教材第77頁例7)

1、根據表格,填一填

名稱 用字母表示 舉例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學生說說簡算過程及應用的運算定律。

3、 2.512.548

=(2.54)(12.58)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

=10100

=1000

(21- )71

5.03-2.14-1.86

4、完成教材第77頁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應用

1、學生交流、討論。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鞏固應用

完成練習十五第3---7題。

五、總結梳理

回顧本節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

板書設計:

數的運算

運算定律 敘述方法 字母表示

加法 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a+b=b+a

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a+b+c=(a+b)+c=a+(b+c)

減法 減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從這個數裡減去這兩個數的和。 a-b-c=a-(b+c)

乘法 乘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ab=ab

乘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積不變。 (ab)c=a(bc)

乘法分配律 兩個數相加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a+b)c=ac+bc

除法 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除以這兩個數的積,也可以先除以第一個除數,再除以第二個除數。 abc

=a(bc)

=acb

其它 湊與拆 加上或減去接近整數、整十數的簡算。拆成和分數分母相同的數,進行約分。再利用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讓學生回憶,重溫國小階段四則混合運算及運算定律等有關知識進行系統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運算順序,整理運算定律,並能應用運算定律或規律進行簡便運算並能解決實際問題。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運算的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知道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3.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四邊形的特徵,能判別四邊形。

教具、學具:課件一套、三角尺、四邊形、格子紙等。

教學過程:

(一)感知四邊形的特徵

1.認識四邊形。

(1)師:(板書課題)看一看,今天我們要學習什麼?你見過四邊形嗎?你認為它是什麼樣的?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長方形、正方形等四邊形的圖片。

(2)出示下列學生沒有說到的圖形。

師:那這個是四邊形嗎?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判斷四邊形。

(1)老師這裡還有一些圖形,請你判斷一下它們是四邊形嗎?(書第35頁中的圖形補充4個圖形,用課件展示。)

說說為什麼不是。那你覺得四邊形光有四條邊行嗎?是怎樣的四條邊?(補充板書:直的。)

(2)你有沒有辦法把這些不是四邊形的圖形改成四邊形?(根據學生回答課件中操作。)

(二)尋找四邊形

1.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同學們真能幹,經過你們的修改,這些圖形都成了四邊形,那請你們找一找在你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也是四邊形的。請你摸給大家看。

2.找主題圖中的四邊形。

師:其實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你看這是一幅校園圖,你能從中找到四邊形嗎?(課件出示,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的四邊形用紅色閃一閃,提取出來放在螢幕的右邊。)

(三)小結:我們找到了這麼多的四邊形,那麼什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呢?(多指名學生說)

(四)四邊形分類

1.指導分法。

師:雖然這些都是四邊形,可它們的樣子還是有些不同的,你們看,這是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邊形、菱形,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這個是任意四邊形(在黑板上邊指邊說)。接下來請你們拿出練習紙,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特殊的四邊形分分類嗎?先想一想你打算怎麼分?需要什麼工具嗎?

練習紙:

根據學生回答師: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小(板書:比),你還可以用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板書:量)。

2.小組合作進行分類。

師:下面就請你們分類,老師先給你們一些建議。(課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請你選擇好工具,定好分類的標準。

2.分類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

3.四人小組交流,說說你分類的理由。

4.推薦一名同學發言。

3.反饋、交流。

各組派代表發言,(實物在黑板上移動展示)說說分法,並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長方形、正方形一類(四個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一類(沒有直角)。

(2)按邊分: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梯形一類(對邊不相等)。

(3)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一類(對邊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類(四條邊相等);

梯形一類(四條邊都不相等)。

4.小結:師:你們分的好極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麼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五)畫四邊形(書第36頁做一做2)

師:我們已經會認四邊形,還會根據它們的特點進行分類,接下來我們來畫一畫四邊形,你覺得怎樣才能又標準又快的畫出這些四邊形呢?需要老師給你們提供什麼工具嗎?(尺、格子圖)請你們把這6個四邊形都畫一畫,一邊畫一邊想一想,這些四邊形有什麼不同。

實物投影展示,講評。

你覺得這些四邊形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

(長方形、正方形有四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一樣長,正方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梯形有兩個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菱形的四條邊都一樣長,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邊形的對邊一樣長,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還有一個四邊形它的四條邊都不一樣長,四個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邊形

師:太棒了,你們把這些四邊形看的非常透徹了。信封裡有一些四邊形,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請你們四人合作,選幾個拼成一個四邊形(信封材料準備)。

信封裡的四邊形:

交流、展示。

還有不同拼法嗎?

(七)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太強了,老師佩服你們,在這節課裡,你們認識了什麼?它是什麼樣的?還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四邊形還有很多知識,我們以後再學。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國小階段的第一堂數學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喜歡學習數學的情感。教材選擇兒童樂園的一些場景,組成生動活潑、惹人喜愛的畫面,吸引學生學習。主要教學活動是觀察場景,瞭解裡面有些什麼;數出各種物體的個數,並用畫圓點的方式表示各種物體的數量。通過這些活動,初步感受看和數能瞭解生活中的現象和事物,是學習數學的方法。同時,在活動中進行初步的常規教育。

教材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綜合性場景圖,裡面有許多物體,各種物體的個數都不相同,分別為1~10個。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圖及相應的點子圖。每幅小圖裡只有一種物體,是從綜合場景裡分離出來的。點子圖表示物體的數量。

  1.組織學生觀察。

場景圖裡的內容很豐富,其中的各種物體及其數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設計和安排的。有些物體數量較少,有些物體數量較多;有些物體比較集中,有些物體比較分散;有些物體容易看到,個別物體有較隱蔽的部分。觀察和交流是這部分內容的主要教學活動。容易興奮但不能持久是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的觀察比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體就不再關注其他物體;在交流的時候不能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不善於傾聽同伴的發言。因此,要組織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從圖中看到些什麼,指指這些物體在哪裡。帶領學生經歷從整體到部分從粗略到細緻的觀察過程,不但瞭解圖的內容,而且學習觀察的方法。要組織學生交流,相互傾聽和相互補充,使觀察的效果更好,還要讓學生知道一些學習常規。

  2.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

十幅小圖都是從場景中分離出來的,一幅小圖裡只有一種物體,便於計數和表示數量。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尚未進行認數教學,暫時不宜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二是幾個物體畫幾個圓點,圓點與物體的個數相同,滲透對應思想;三是圓點能且只能表示各種物體數量方面的屬性,不表示物體的其他屬性。這種初步的抽象,對後面的認數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圖,物體及圓點都已畫好。可以通過滑梯下為什麼畫一個圓點鞦韆下為什麼畫兩個圓點圓點表示什麼意思等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圓點的作用。這樣,在飛機、蝴蝶、鳥下面畫表示個數的圓點就不會有困難了。至於根據已經畫出的七個、八個、十個圓點,說出小圖中的物體,只要在情境圖裡指一指有關的物體,數一數是這樣的幾個,不要求學生畫這些物體。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65頁例6、想想算算,練習十三第5~8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初步學會連續退位減的筆算,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進一步鞏固用差加減數驗算減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筆算:312-2612312-905

做完後讓學生說說筆算萬以內的減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6:612-261=

2、提問:怎樣列豎式?

3、讓學生試著在書上完成。做完後讓學生

生說一說你是怎樣一步一步地計算的。講解完後學生集體說說計算過程。

4、提問:這道題和前面學習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5、指出:像這樣從個位起,每一位上的數都不夠減,都要從前一位退1後再減的計算,叫做連續退位減。計算連續退位減,要按照筆算減法的法則,細心計算。還要特別注意,某一位上退了1,到這一位計算時不能忘記已經退了的1。

三、鞏固練習

1、做想想算算第1題第2題,板演,讓學生說說計算過程和驗算過程。

2、做練習十三第7題,讓學生說說錯誤的原因,然後改正。

指出:筆算減法,有時要連續退位,有時不要連續退位。計算時要注意退位一般要在前一位上記退位點,防止忘記已經退去的1,哪一位上計算不夠減,就該從前一位退1。還要注意,夠減時就不需要從前一位退1。

四、課堂作業:練習十三第5、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