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複習提綱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3.12W

一、水中生活的動物

八年級生物動物的複習提綱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按生活環境分為陸生動物、水生動物和空中飛行的動物。

2、魚在水中生活兩個特點①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3、魚的外形呈梭形,能減少游泳阻力。魚體分頭部、軀幹和尾部三部分。

4、魚主要靠_軀幹_和尾鰭_的擺動產生前進的動力。背鰭、胸鰭、腹鰭和臀鰭起維持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5、魚鰓為鮮紅色,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擴大與水的接觸面積。水由魚口流入鰓,然後由鰓蓋後緣流出。經鰓流出的水與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6、魚類的特徵:體表被鱗;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

7、海葵,海蜇(水母),珊瑚蟲等有口無肛門為腔腸動物。河蚌,蛾螺,烏賊,章魚等是軟體動物。蝦類和蟹類等體表長有質地堅硬的甲,是甲殼動物(屬節肢動物)。

8、海馬、鯊魚是魚類,鯨、海豚、海豹是哺乳動物,龜、鱉是爬行動物。

9、人類活動使水域環境遭到破壞,(城市)工廠和生活汙染物的排放,(農村)農田中農藥和化肥隨雨水衝進水體,使許多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二、陸地生活的動物

1、陸生動物適應環境的特徵:(陸地環境無水,無浮力,氣態氧,不易隱蔽)

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結構。如爬行動物有角質的鱗或甲,昆蟲有外骨骼。

②具有支援軀體和運動的器官。以便覓食和避敵。

③除蚯蚓外,具有能在空氣中呼吸、位於體內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氣管。

④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對多變環境及時作出反應。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質的溼潤土壤中,通過肌肉和剛毛的配合蠕動。

3、蚯蚓的體溫會隨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屬變溫動物。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終保持溼潤的體壁呼吸。所以在觀察蚯蚓的實驗中要經常用浸水的溼棉球輕擦蚯蚓體表,使體表保持溼潤。

5、大雨過後雨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擠出去,蚯蚓會紛紛爬到地面上來呼吸。

6、蚯蚓的體壁密佈毛細血管,空氣中氧氣先溶解在體表粘液裡,然後進入體壁的毛細血管中。體內的二氧化碳也經體壁的毛細血管由體表排出。

7、蚯蚓,沙蠶,水蛭等,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狀體節構成,屬於環節動物。(無足)

8、哺乳動物具有體表被毛,胎生、哺乳、體溫恆定(鳥也有)、體內有膈等特徵。

9、恆溫動物可通過自身的調節維持體溫的恆定,包括鳥類和哺乳動物。

恆溫意義:減少對外界環境依賴性,擴大生活和分佈範圍。

10、兔用肺呼吸,心臟四腔,有體迴圈和肺迴圈兩條迴圈途徑。

11、兔的牙齒分化為門齒和臼齒。門齒適於切斷食物,臼齒適於磨碎食物。狼、虎等動物還有鋒利的犬齒,用於撕裂食物。

12、兔的盲腸發達,有助於消化植物纖維,這與兔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

三、空中飛行的動物

1、鳥適於飛行的特點:可以說“鳥的全身都為飛行而設計”。

①身體呈流線型(減少飛行時的阻力)。②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翼是鳥的飛行器官)③胸肌發達。④胸部有龍骨突,長骨中空。

⑤消化系統發達,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時。(減輕體重)

⑥迴圈系統發達:心臟四腔,心搏次數快。有體迴圈和肺迴圈,血液運輸營養和氧氣的能力強。所以鳥體溫高而恆定。

⑦呼吸系統發達:有氣囊可輔助呼吸,與肺構成雙重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氣。

2、昆蟲是種類最多的一類動物,分佈廣泛,是唯一會飛的無脊椎動物。

3、昆蟲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是3對足和2對翅。

4、昆蟲的外骨骼有保護和支援內部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5、“頭上兩根感覺須,兩對翅膀三對足,身體分為頭胸腹,裡頭是肉外是骨”描寫的是昆蟲的特徵。

6、蜘蛛、蜈蚣、蝦、蟹等不是昆蟲。但它們與昆蟲都屬於節肢動物。(有足)

節肢動物的特點是:身體由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7、兩棲動物: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經變態發育為成體,營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面板輔助呼吸。代表動物:青蛙、蟾蜍。

四、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骨骼肌受神經傳來的刺激會收縮,牽動骨繞關節活動,軀體就產生運動。

3、每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例如: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

4、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叫做脫臼。

5、人體有許多關節,如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

6、運動並不僅靠運動系統,還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迴圈系統供應能量。

7、哺乳動物有發達的運動能力,有利於覓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五、動物的行為

1、按行為表現不同可分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而按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如蜘蛛織網、蜜蜂採蜜、螞蟻做巢、菜青蟲總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3、學習行為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如動物學會繞道取食。

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4、有些營群體生活的動物具有社會行為。社會行為的特徵:群體內部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還形成等級。

5、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資訊的作用。

6、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誘殺農業害蟲。

7、探究性實驗: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六、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③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

3、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任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所以不能隨意滅殺某種動物。

4、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類食用、藥用、觀賞用等。

5、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如“乳房生物反應器”。可節省建廠房和買裝置的費用,減少複雜的生產程式和環境汙染。

6、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裝置。

例如::宇航員穿的“抗荷服”(模仿長頸鹿)、冷光燈(模仿螢火蟲)、雷達(模仿蝙蝠的回聲定位)、薄殼建築(模仿烏龜的背甲)、智慧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