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假期讀後感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7.32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假期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假期讀後感

假期讀後感1

讀完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家》、《春》、《秋》,我感受最深的是封建舊體制對人們的毒害是那麼深重,但另一方面讓我慶幸的是,仍然有擁有摯著的新思想的人,如小說中的覺慧、覺明等。

舊的封建禮教就像一把無形的利刀,它殺人於無聲無形中,死在它下面的人不計其數,小說中的鳴鳳就是這樣的。她為了維護自己的那份真愛,在求救無援的情況下跳湖自殺,為的只是不願嫁到馮家做姨太太。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沒有了,可是她的死根本就動搖不了那龐大的、腐朽的封建禮教的根基,它仍然昂著它那顆吞食過成千上萬的生命的頭。

愛情在任何小說中都不會缺席,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在舊的封建社會中,自由戀愛根本想都不能想,可是它還是在覺明和琴那裡存在了。在小說中,他們都是擁有新思想的人,他們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拒絕接受封建家庭那種愚蠢的包辦婚姻的制度,勇敢的尋找自己的真愛。其實,在我看來,覺明和琴的結合,更甚至他們成為擁有新思想的人,都得益於覺慧,為什麼這麼說呢?我想從以下四點闡述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見解。

第一點,覺慧學的是英文,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學英文的人在別人眼中都是另類,可覺慧不管,他和覺明一起都學。高老太爺根本就不贊成他們學英文,不過也沒有明確地反對過。當然,這一點不足以說明覺慧要比覺明“新”,因為覺明也學英文,但至少可以說明覺慧是個擁有新思想的人。

第二點,覺慧對下人很尊重,他很不看好那些對下人呼來喚去的人。如他聽到他的妹妹訓斥丫鬟鳴鳳,他就十分不滿。這並不是因為他對鳴鳳有愛慕之情,因為那是在這之前發生的。而對於這一點,覺明並沒有任何察覺,他似乎已經習慣了。

第三點,覺慧是幫助覺明成功逃婚的.人。要做到這一步是多麼的不容易,因為這不僅需要勇氣和膽量,還需要周密的策劃,而覺慧做到了。他叫覺明不要忍氣吞聲的接受長輩們的安排,不要再做第二個向他們的大哥覺新那樣的犧牲者,當然,覺明自己也是不願意的,可是他並沒有想過要逃婚,是覺慧鼓勵著他,使他付出了實際行動。我認為這一點足以說明覺慧要比覺明“新”。

第四點,覺慧是第一個離開家,脫離封建大家庭到外面尋求新時代的人。他雖然身在遠方,但卻不望把外面的世界用信的方式告訴給家裡的那幾個兄弟姐妹們,他在無形中向他們傳播新思想,使他們開始在封建大家庭中站起來。

覺慧在《家》中走後,在後來的《春》和《秋》中就很少提到了。覺明開始代替覺慧,成為了高家大宅院的新思想的遊說者。的確,他功不可沒。他讓他的妹妹淑英、淑華在舊的封建大家庭中站了起來。淑英和淑華本來只能在大宅院裡跟著一個老教書先生學那一套成舊的倫理道德,可是她們在覺明、琴和覺慧的影響和鼓勵下,開始學英文,開始去學堂,後來淑英還去了覺慧那裡。更值得高興的是,他們對長輩的不滿開始用嘴說出來了,不再只是埋在心裡或在背後發牢騷。如覺明和淑華配合默契地對陳姨太和四太太進行“教訓”,把她們罵地真是太痛快了,讓我十分欣賞。我真是感謝巴金,因為他要小說中出現了一個伶牙利齒、豪氣沖天、不“中規中矩”的淑華!

琴是小說中唯一幸運、幸福的女子。因為她不僅擁有自己的愛情,而且也有體諒自己的母親,不像淑真那麼命苦,淑真就是不能再忍受母親的打罵挑井自盡的。她也不像淑英和惠那樣,不用忍受家庭帶來的壓力,也不用忍受那一套套成舊的發黴了的舊禮節。她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學堂上課,雖然是女子學堂,但她畢竟邁出了封建禮教約束女子的大門。在覺明的鼓勵下,她又擔任了報社的工作,她和覺明相互幫助,相互鼓勵。他們還一同努力幫淑英度過了難關等等。

而小說中悲苦的女子也不少,像惠、梅、大嫂瑞玉等等。可惡的封建禮教!愚蠢的那些滿口倫理道德的人!

覺新是小說中讓我又恨又憐憫的人,恨他是因為他做封建禮教的奴隸,憐憫他是因為他是個被封建禮教毒害的人。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大男人,作為一個擁有高學識的年輕人,他竟然毫無怨言地放棄自己的大好前途,接受祖父安排的婚姻娶了一個自己根本不認識的女人,過著毫無生氣的日子。但老天也並不變本加厲,他娶的那個女人心腸十分好,是個很好的女人,可是她最後還是死在封建禮教的刀下。而覺新並不幸運,他的兩個兒子都夭折了,這也許是對他屈從於禮教束縛的懲罰。作為一個有高學識的人,他應當有反抗的細胞,應當有追求自己人生的渴望,可是,他老是說自己這一輩子完了,整天過著頹廢的生活像在為他人而活。梅是他喜歡的第一個女人,可是他並沒有保護到她,她死了;他的妻子瑞玉是他喜歡的第二個女人,他也沒有保護到她,她也死了;惠是他喜歡的第三個女人,他仍然沒有保護到她,她同樣死了。翠環是他喜歡的最後一個女人,翠環是幸運的,因為小說結尾的時候,他們成了親,覺新併發誓要為自己而活了。我想他們應該是幸福的。

高家大宅院最後被賣掉了,又是一個龐大的封建大家庭分崩離析的典例。這不是悲劇,我認為是這樣的,因為它的分散,不正預示著封建社會也要瓦解,新時代的曙光將要到來嗎?

小說的結尾是很圓滿的,雖然有人喜有人憂,但該喜的人還是喜了,該憂的人就要他們去憂吧。

假期讀後感2

暑假認真讀過學校發的暑假學習資料,收穫頗豐,下面就三篇文章一一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認識。

首先談談第一篇文章“工作意味著責任”。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既然是社會的一員,就要通過各種方式證明你的存在。工作就是主要工作方式之一。每個人大多數時間是和工作打交道。工作意味著責任,責任就意味著付出。俗話說的好“在其位,謀其政,成其事”。每個人在社會中的分工不同,面對的職業和崗位也不同,不管你從事什麼工作,既然工作了,就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知道自己的責任是什麼,要有這樣的信念,在工作中勇敢的負起責任。作為一名教師,教師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主要體現在如何教和育上。教師的責任性主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因為學生是整個教育環節的主體。上好每一堂課,關心學生,尊重和了解學生,讓學生的身心和思想得到全面健康發展。這就是教師的責任所在。

其次談談第二篇文章“也談班主任”。雖然沒做過班主任,但對班主任工作還是有認識的。班主任工作相對教學工作而言是比較瑣碎和繁雜的,但是非常重要。一個班就相當於一個大家庭,班主任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家長就要對這個大家庭裡的每個成員負責。所以班主任是整個這個大家庭的管理者和實施者。作為一個班主任,我覺得最重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班主任需要全面認識每個學生。

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全面準確瞭解每個學生,才能很好的因人而異開展工作。所以班主任關鍵要有“閱人的能力”,即敏銳的觀察分析判斷能力。其次要有很強的說教能力。班主任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說教”,“說教”的重點在有效性。即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說教效果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感染性。經常看到班主任在辦公室裡教育學生,話是說了不少,但很多話是廢話,沒有效果,學生表面是接受了,但潛意識裡並沒有接受,這樣其實是沒有效果的。

二、班主任要學會如何有效管理班級

1、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情況監督

建立班級常規制度容易,關鍵是制度的落實、執行和監督。這就要求班主任運用自己的智慧來進行管理。

2、精心培養和使用班幹部,使各班幹部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班主任發揮巨集觀指導作用即可,但班幹部的選拔和任用應以大多數學生的評價考核和認可度為標準,班主任要及時進行總結和反饋

3、建立班級文化氛圍,塑造班級凝聚力一個健康、團結、向上的班集體是必須達到的。班主任在指導班幹部,組織開展一些活動時,要突出活動的實效性和有意義性,形成自己的班級風格。每次活動主題要鮮明,而且活動不能流於形式、走過場,活動開展後要能對學生有意義並引發學生的思考和回味。

4、班主任要具備協調和溝通各種教育力量的能力。

三、加強班主任自身素質和修養

班主任的權威要用自身的各種能力讓學生信服並心悅誠服的服從管理。這就要求班主任既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面,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一言一行要起到榜樣作用,還要具備多種能力,使之具備偶像的號召力。

最後談談第三篇文章“課堂效率=教學進度×學習接受度”很贊成和認同課堂效率等於教學進度與學習接受度的乘積的說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教書育人最終的教育效果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課堂效率。一堂課是否有效率或者效率高還是低,個人認為更多還是取決於學生的'接受度,當然還有教師的教學進度。

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學生是主體,最終效果要靠學生來體現。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和內容,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並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並引起學生自己的思考。很多教師一堂課填鴨式的灌輸知識,講的口乾舌燥,把自己累個半死,以為這樣學生就知道的越多,還很高興,殊不知學生往往不領情,相反有時可能還有牴觸情緒。你講的再多必須得考慮學生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即學生的接受度。當教學進度過分大於學習接受度時,無異於揠苗助長,課堂效率是很低的。

因此,要讓課堂效率最大化,肯定是教師和學生的努力與投入,使教學進度和學生接受度達到一個平衡點,相互照顧對方的進步,將過量的教學進度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接受度,或者將過量的學習接受度用於促進教師的教學進度,才能是課堂效率最優的選擇。

假期讀後感3

這本書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以其7歲到13歲的生活所為題材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集。它寫了20世紀20年代,英子一家的故事。它從英子那說不出來的天真與單純,向世人展現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人世間複雜的情感糾紛。

書中。那一件件趣事,一句句言語都深深感染著我:《惠安館》中,小英子並沒有因為秀貞的“瘋瘋癲癲”而感到畏懼,還想盡所有辦法,希望秀貞和妞兒母女相認,她的善良、淳樸、富有同情心的本質,都已在我的心中伸根發芽;《我們看海去》中,蹲在草叢中與小偷的約定,又展現了小英子的質樸童真;《蘭姨娘》中,聰明機智的小英子又做了一回月下老人,為蘭姨娘和德先叔牽線搭橋,帶給了她們母女快樂,減少了她們的煩惱;《驢打滾兒》中,宋媽的頑強精神與她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同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爸爸因得肺病而去世了,小英子也就從此告別了童年生活,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書中,不管是人、還是那裡的一花一木,他們都和英子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成為英子永遠的美好回憶。但是這些人都伴隨著童年的腳步聲漸漸消逝了,漸漸變得不那麼重要了,童年的回憶,也就此慢慢破碎,散落了一地。……所以,童年是人生當中最美好,最無憂無慮,最值得珍惜回味的一段時光。童年就似人一樣,充滿了喜怒哀樂又似一個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鹹,這種種感覺都讓你品嚐到了人生的“第一步。”

童年不僅是人生的“第一步”,也是回憶的開始,也是樂曲的前奏。充滿著無限懷念。林海音的童年已經永遠地過去了,希望大家珍惜這寶貴的童年,珍惜這一分一秒的快樂時光,充分利用童年的每分每秒。不要留下遺憾……也請大家記住自己的這段純真的童年時光,記住兒時玩耍的夥伴;記住充滿友情的國小校園;記住童年動聽的歌聲,記住童年的一切一切……

假期城南舊事讀後感800字(四)

翻開那一襲墨黑的《城南舊事》,不知為何,我的心情感到沉重起來,一絲淡淡的憂傷籠罩在我的身旁。

這本書是描寫舊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童年的駱駝隊到爸爸的花落了,中間英子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裡:惠安館內被稱做瘋子的`姑娘秀貞、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常住在英子家躲風聲的德先叔、被施家趕出來留宿英子家的蘭姨娘、英子家的僕人宋媽、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惠安館那章。秀貞是英子搬到新家認識的新朋友之一。她天天聽著她念叨著小桂子之類的話,使英子很好奇,她覺得假裝有一個小桂子很好玩,於是她每天上午偷偷跑去惠安館和秀貞玩,聽她講小桂子的事。可是似乎衚衕裡誰都說秀貞是瘋子,不許自己家的孩子靠近惠安館。但是在英子的眼裡,秀貞跟其他人家的姑娘沒什麼兩樣嘛。直到有一次,她無意中聽到了宋媽說的話,才知道秀貞為什麼會變瘋的。原來,秀貞和一個借宿在惠安館的學生相愛,有了孩子,但是他必須得回家一趟,可怕是被他媽扣在了那裡,一走就是六年。後來秀貞生下來一個女孩,卻被她媽丟到了齊化門城根下,她從那時開始就瘋了。英子從秀貞口中得知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她還告訴英子小桂子的脖子後面有一塊青疤,拜託英子幫忙找到小桂子。秀貞的眼睛下面有兩個淚坑,英子的好朋友妞兒也有兩個淚坑,英子經常把妞兒和小桂子混在一起。直到有一天,妞兒和英子哭著說她不是她爸媽親生的,說要回齊化門找她的親生父母時,英子恍恍惚惚地去掀開妞兒的頭髮,發現妞兒的脖子後面真的有一塊青疤。她想讓秀貞和妞兒回惠安找她爸去,於是拿上媽媽的金手鐲,帶著妞兒跑去找秀貞了。秀貞連夜整理好行李,帶著妞兒去搭火車。可是英子不捨得妞兒,便使勁跑去追趕妞兒。那天夜裡,又下著大雨,英子還發著燒,但她最後還是頂不住了,幸虧剛好遇見了媽媽,她才不至於暈倒在馬路上。後來,英子有一次聽媽媽說原來那天晚上秀貞和妞兒被壓在了火車底下了……英子突然想起了一個人,她那又溼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淌過淚坑流到嘴邊了。本書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看著這個雜亂的社會,對那些複雜的人和事,她有著自己特殊的理解和看法,但她也有分不清的事,像她分不清海和天、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因為她覺得太陽是從碧藍的大海上升上來的,但是它也是從淡藍的天空上升上來的呀。而她更有一種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樂於助人的善心,像那次她為了別人家一家團聚,竟把媽媽的金手鐲都拿去給別人做盤纏,這是件幾乎連一個成人都做不到的事,這讓我想起了一句俗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想這本書也是林海音為了懷念她的童年而寫的吧。

假期讀後感4

屋子裡的角落好久沒有打掃了,不見陽光的陰暗中有一隻灰色的蜘蛛。渺小的它費力舞動著腿,在縫隙中編織著一張網。陽光傾瀉在遊絲般的網上,閃閃發亮,宛如帶有奇怪圖案的藝術品,它認真工作的勁頭讓我想起了那個感動了半個世紀的童話《夏洛的網》裡面的夏洛。書中的夏洛,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本書主要講述在朱克曼家的穀倉裡,住著一群小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然而,威爾伯未來的命運卻是成為燻肉火腿。作為一隻豬,威爾伯只能悲痛絕望地接受這命運了,好朋友夏洛卻堅信它能救小豬。它吐出一根根絲在豬欄上織出了被人類視為奇蹟的網上文字,這讓威爾伯在集市上贏得了特別獎,和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小豬終於得救了。但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夏洛是一隻灰色的大蜘蛛,她和一隻叫做威爾伯的小豬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然而一個不幸的訊息打破了他們安詳快樂的生活:威爾伯將會被做成火腿。在他最絕望時,渺小的“夏洛”淡定地說“我救你”。聰明的夏洛開始為威爾伯織字,她依次織了“王牌豬”、“了不起”“光彩照人”這幾個字,並在小豬展覽會上,也是最後一次織字“謙卑”。這些字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讓他得到“小豬特別獎”和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然而,在一切都圓滿幸福時,夏洛默默地去了天堂?

結局的描寫很平淡,夏洛與威爾伯告別,夏洛臨死前用盡最後力氣揮動著前腿,輕輕地說:“再見”,然後她的網隨風飄散,那些晶瑩透明的絲線,在威爾伯的注視下,一點一點消失於空氣中。雖然夏洛的網永遠消失了,但她的網演繹的真誠、感動,已深深烙在人們的心中。夏洛敢於為朋友付出。來聽聽她工作時的自我鼓勵吧,“現在輪到織‘起’字了!一橫下來!一豎!嗶!接上!很好!再一橫!下去!現在上來點,到右邊去!別急,保持那些線連在一起!整個字再來一遍!好樣的!”在簡單的言語中,我看到夏洛奮力工作的身影。一隻蜘蛛看似渺小,但她用“努力”拯救了朋友的生命。在困難時和威爾伯在一起,這種忠誠,是友誼最重要的元素。通過這段話還能看出夏洛的聰明,她用絲織出了被人類視為奇蹟的蜘蛛網文字。

這本書最令我感動的是這段話“你為什麼對我那麼好,給了我一個美好的未來?可是我從來沒有幫助過你。”威爾伯說。“因為我喜歡你。你是一隻優秀的小豬。我很高興成為你的朋友。還有,幫助你使我一生有意義,如果我的生活只有吐絲織網捉小蟲,那就太無聊了。”夏洛使我明白“真摯的友誼是最單純的”。如果夏洛圖回報才幫助威爾伯,那他們的友誼會在短時間內結束。友誼的起點就是這樣簡單。威爾伯的憨厚、可愛、善良感動了夏洛,夏洛很喜歡這頭小豬,他們便成為了朋友。他們的友誼沒有鏡花水月般的夢幻、華麗;但他們之間的真誠、默契和信任卻震撼每一個人。“有意義”這三個字讓我看到夏洛高尚的理想境界。一隻渺小的蜘蛛不受人們關注,但它自尊自愛,把一生的路走的很充實。回首現實,這個社會的很多人滿足了物質利益,迷失了人生方向,成為錢的`奴隸,或許他們早已忘卻實現人生價值,而夏洛沒有,她改變了朋友的命運,讓生命沒有遺憾!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感動,感動這真摯的友誼,夏洛的美好品質更讓我感動。在我們的生活裡,有一種寶貴的財富叫友誼,它是用金錢買不到的。要是我們的人生裡沒有朋友,沒有友誼,你將會是多麼地孤獨呀!但是,威爾伯的一生卻是那麼地幸福,因為它有一個成天陪伴它,而且為了救它而犧牲自己生命的朋友,威爾伯註定不會孤單。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夏洛和威爾伯之間的友情。一隻蜘蛛給威爾伯的第一感覺是可怖的,但是孤獨很快就迫使他對夏洛有了進一步瞭解,並非常驚喜地發現夏洛其實有一顆善良的心。

在威爾伯歇斯底里的“我不想死啊,我不想死啊!”的哀號中,夏洛那一句堅定的“你不會死的,我救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這個承諾,夏洛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其中,直到死亡的那一刻,她不要求任何的回報。

這種友誼是單純的,只有朋友間無私的關愛與生命中純粹的友善。當現實中已經嚴重缺乏這樣的感情的時候,這個故事無疑感動了讀者的心。每個讀者大概都在羨慕著威爾伯有個夏洛,夏洛有個威爾伯吧。而夏洛的一聲“再見”,伴隨著曾經的蛛絲隨風飄散。她已經在我們心中,留下了一張夏洛的網。

這本書恰好寫了一個在一年中發生的故事。農場的四季,如人生四個階段,悲歡盡在其中;濃墨淡彩,隨情節的開闔而變化;最後,繁華和喧鬧終於收場,悲劇和戲劇都已過去,只留下平淡的,無盡的人生。

生命是嚴肅的,死亡也是。夏洛的死不是一個悲劇,因為她的生命已經達到了圓滿,夏洛的精神必將被我們一再的“深思”,所以夏洛的靈魂是永生的。不死的。長在的。永恆的。閃光的。不滅的?

友情是光,它將永遠存在,不但讓生命更有意義,還給你生存的勇氣。所以說,沒有威伯,夏洛的網就不會那麼獨一無二的完美;沒有夏洛,威伯永遠也不會閃光。友誼的意義及價值也就在這裡。

假期讀後感5

讀餘世維的《有效溝通Ⅱ》和《打造高績效團隊》,有三點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很親切

以《有效溝通Ⅱ》一書為例,本書共有6章18節,從什麼叫溝通、為什麼要溝通、怎樣才能有效溝通這三個維度,分別介紹了溝通的概念、要素、目的、過程、角度、障礙,以及克服障礙進行有效的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在讀書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是親切,因為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我們自xxxx年以來通過行政會、教師會在不斷接觸和薰陶的內容,有的早已成為我們學校管理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溝通的三要素:基本問題是心態、基本原理是關心、基本要求是主動。我們的校長信箱廣開言路,讓老師充分表達,儘管有的很尖銳刻薄,很無趣和無理,但仍堅持適時回信與教師會議回覆,這就是心態問題。我們有這麼一句話已經成為我們的管理箴言:主動溝通也許還會有小麻煩,但不去溝通就一定有x煩,這說的其實就是溝通的基本要求要主動的問題。而且通過主動溝通,確實也就容易達到書中所說到的溝通的幾個目的:控制員工行為、激勵員工改善績效、表達情感、流通訊息。

比如:關於溝通的過程存在的漏斗現象、溝通的組織障礙中資訊過濾問題就是我們管理文化裡一直在強調的增強執行力、把信送到;不要用自己懂的語言講別人所不懂的話和不要貪汙資訊的問題。書中關於溝通的角度所談到的所有的公司總經理、都配有電腦、都開會、都打廣告,之所以有的成功的了,有的倒閉了,關鍵就在於溝通的角度問題。就說開會其實也是一種溝通,會議確定、會務組織、誰參加、誰主持、誰控制、誰發言、誰負責誰追蹤等等,這些也已成為我們學校管理文化裡面的會議文化。再比如:溝通的方向裡說到的,向上溝通的三大建議:其中有兩句我們都是很熟悉的:儘量不要給上司出問答題,而要給他出選擇題;永遠不要只問問題,不準備答案。

當然,很親切的還有很多很多,《打造高績效團隊》這本書裡也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贅述。

二、很真實

以《打造高績效團隊》一書為例,本書共6章16節76則案例。這76則案例的切口都很小,很有代表性和說服力,所想闡釋和說明的問題也確實在我們的周圍真實地存在著:比如團隊的建設問題。團隊之所以是團隊,而不是群體,是因為它具有三大要素:自主性、思考性、協作性。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現象總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著:說起來,團隊重要,做起來,都是自己重要;說起來,都想建設團隊,做起來,都是別人的不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名為一個團隊,實為一盤散沙。

看過之後,我就在反思,我帶領的是一個鬆散型的群體呢,還是一支緊密型的團隊?它有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行為規範、共同的行事作風?其中,我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是一個監督檢查型的父母、哥哥、姐姐,還是團隊參與型的顧問、合作伙伴、教練呢?我的團隊能自主、會思考、肯協作嗎?我們這個團隊的浮在冰山冰面之上的'佔10%的願景和策略相對比較清楚,但是蓋在冰面之下佔90%的共識、文化、學習、激勵的真實面目又是什麼呢?

三、很智慧

乘坐座位、會客座位、餐廳座位等細節問題既是有效溝通的細節,也關係團隊建設的協作性,所以兩本書中均提及了,有時看上去事情很小,但其實這裡面的智慧很多,值得走內涵之路的我們關注和學習。當然,兩本書裡有智慧的東西還有很多,比如:如何調整溝通的角度,如何向上、向下和水平溝通,如何應對傳言、如何克服溝通的個人障礙和組織障礙,如何利用反饋、簡化語言、主動傾聽,如何養成積極的講話態度,如何使用行為語言,如何讓上司瞭解你。如何培養團隊的自主性、思考性、協作性,如何解決衝突、化解衝突,如何擺脫停頓型組織,建成變動性組織,如何打造高績效的團隊,如何進行團隊激勵等。這些很有智慧的做法通俗易懂、操作性強,非常值得一讀。

當然,這些智慧,包括我們很親切的已經成為我們學校管理文化一部分的這些智慧,顯然也是別人不斷學習和長期實踐積累的結果,團隊精神是學出來的、支援是團隊合作的溫床!一個成功的團隊沒有失敗者,一個失敗的團隊沒有成功者,一榮不能俱榮,但一損必定俱損。所以,從點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樹立全域性與大局的意識、養成學習與積累的習慣、反思自我和工作的價值、培養寬容與合作的品質、踐行自動與自發的理念。

從面上來說:我們要努力打造高績效的團隊。一是要加強學習型組織的建設,打造學習型校園。正如施校長所說,一個人愛上了讀書,他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我們的行政管理者、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學生都愛上了讀書,我們的事業也就成功了一半。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讀書學習的政策環境,今後,要加強對讀書學習的規劃、組織和指導,建設學習型的管理團隊、學習型的級部、學習型的班級;二是要以文化建設為載體,加強團隊建設。一個真正的團隊由目標(Purpose這是團隊存在的價值)、人(People團隊目標需要靠人去實現)、團隊的定位(Place包含團隊與個人定位)、許可權(Power明確組織對團隊的授權)、計劃(Plan確保團隊目標的達成)這五個部分構成,我們要以文化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明確我們三年、五年的目標,進一步調動老師的積極性,準確進行學校發展定位,進一步明確各部門各層面人員的責權利,用計劃及計劃落實的反饋來確保團隊願景的實現。

相信只要我們把每個人的智慧,彙集成團隊的智慧,我們清河中學的教育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Tags:讀後感 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