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曹操敗走華容道故事優秀讀後感心得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1.12W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敗走華容道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只要目標一致,計劃周密,就能把強大的敵人打敗。讀了曹操敗走華容道,你的感想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曹操敗走華容道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曹操敗走華容道故事優秀讀後感心得

  曹操敗走華容道讀後感篇一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蜀吳聯軍打敗了魏軍,首先是孔明把兩軍的'戰鬥策略佈置清楚,令魏軍辨不清是非,摸不著頭腦。周瑜 火燒赤壁打得魏軍大敗,在曹操敗走回國的路上,又被張飛和關羽輪番劫攔,但曹操對關羽有恩。所以關羽把他放走了。通過這次戰鬥,說明孔明料事如神,他知道魏軍肯定會走華容道,因此埋下伏兵,使魏軍大敗。

我覺得關羽的心非常軟,本來他可以一刀將曹操斬於馬下,為民除害,可他卻放走了曹操,使曹操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篇文章我體會到孔明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他能百戰百勝,令我十分佩服。

  曹操敗走華容道讀後感篇二

我讀了這篇文章後,就想:為什麼關羽可以準備打到曹操了,為什麼又放了他呢?原來他是個情深意重、知恩圖報的人,他感恩曹操過去對他的恩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過五關斬六將,送赤兔馬……關羽真是一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人啊!

我在想,從我們出生的那天起,父母就照顧我們的衣食起居。冬天怕我們凍著,就千方百計讓我們穿的暖和;還有老師辛苦的培育之恩,我們報答得完嗎?而有些同學卻體會不到父母、老師的辛苦,這多麼不應該啊!我們應該理解、尊重父母和老師,像關羽一樣,知恩圖報。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父母、老師的撫養、培育之恩。

  曹操敗走華容道讀後感篇三

卻說當日滿江火滾,喊聲震地,左邊是韓當、蔣欽兩軍從赤壁西邊殺來,右邊是周泰、陳武兩軍從赤壁東邊殺來,正中間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隊船隻都到。火須兵應,兵仗火威。此時正是三江水戰,赤壁鏖兵。著槍中箭、火焚水溺,軍馬死者不計其數。有賦曰:

漢朝欲滅,曹操獨雄。領大兵初臨塞北,列戰艦以圖江東。力似峨峨之泰山,勢如浩浩之穹窿。劍佩交加,盡參隨於玉帳;兜鍪錯雜,皆顯耀於艨艟。時也!天氣嚴寒,江聲吼凍。夜月上而星斗昏,東風起兮天地動。展黃蓋之神威,助周郎之妙用。流光閃爍,湧一派滄浪之波;烈焰飛騰,掃百萬貔貅之眾。俄爾,巽二施威,孟婆震怒,祝融發雷霆之聲,熒惑蕩乾坤之步。波底魚龍,雲間烏兔,愁誨竭而江枯,總魂驚而魄懼。帆檣森聳,皆為風內之灰;士卒猙獰,已絕陽關之路。忽見將衝紅焰,軍突黑煙,周泰捻衠鋼之槊,韓當挽雕弓之弦,蔣欽捐軀而挫銳,陳武捨命而爭先。公瑾周郎,談笑獨揮其麈尾;德謀程普,往來盡仗乎龍泉。乃有徐盛輔合於丁奉,呂蒙協助於甘寧。淩統提兵,殺散山前之陣;潘璋縱火,焚燒岸上之營。太史慈斷蘄、黃之要道,董元伐劫江、漢之途程。吳侯駕船為後應,陸遜驅騎而前徵。恍若密佈天羅,深埋地網。乘馬者莫可加鞭,駕船者安能蕩槳?風送火勢,焰飛千丈之光;火趁風威,聲撼半天之響。焦頭爛額以浮沉,粉骨碎身而偃仰。嗟吁嚱!遍野橫屍,滿江翻血。聞鬼哭而神號,似天崩而地裂。孔明回還夏口兮,風正狂;孟德敗走華容兮,火未滅。數既難逃,天已剖決。鼎分三國之山河,名播一時之豪傑。

宋賢有詩曰:

浩浩長江風浪生,當年赤壁夜交兵。

負忠若不因黃蓋,妙計何曾識孔明?

戰艦艨艟乘烈焰,徵騶鐵甲陷連營。

二橋穩坐東吳地,留得周郎萬古名。

又詩曰:

魏吳爭鬥決雌雄,赤壁樓船一掃空。

烈火初張照雲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又詩曰:

漫誇黃蓋施猛火,須仗諸葛夏口風。

況是周郎謀太毒,盈江戰艦一時空!

胡曾先生《詠史》詩曰:

烈焰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用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當夜,張遼一箭射黃蓋下水,因此救得曹操登岸,尋著馬匹走時,軍已大亂。

先說韓當冒煙突火來攻水寨,忽聽得士卒報道:“後梢舵上一人高叫將軍表字。”韓當聽之,但聞高叫:“義公救我!”當曰:“此必黃公覆也!”乃急救起,果是黃蓋。咬出箭桿,箭頭陷在肉內。當叫急脫去溼衣,用刀剜出箭頭,扯旗束之,脫自己戰袍與黃蓋穿,先令別船送蓋回寨療理。只為黃蓋深知水性,大寒之時,和甲墮江,也逃得性命。

不說江中鏖兵。卻說甘寧令蔡中引入曹寨深處,寧將蔡中一刀砍於馬下,就草上放起火來。呂蒙遙望中軍火起,也放十數處火,接應甘寧。潘璋、董襲分頭放火吶喊,四下鼓聲大震。曹操共張遼引百餘騎,在火林內走,遍看前面,無一處不著。正走之間,毛玠救得文聘性命,引十數騎到。操令一處尋路行。張遼指道:“只有烏林地面,空闊可走。”操徑趨烏林地面。正走之間,背後一軍趕到,大叫:“曹賊休走!”火光中現出呂蒙旗號。操催軍馬向前,留張遼斷後敵呂蒙。前面火把從山峪擁出一軍,擺開大叫:“淩統在此!”前後掩殺。曹操肝膽皆裂,忽刺斜一彪軍到,大叫:“丞相休慌!徐晃在此!”引軍混戰,衝條走路。背後又有一枝曹軍趕來,因此呂蒙、淩統戀住廝殺,被張遼、徐晃保曹操去了。操望南走,見一隊馬軍屯在山坡前。徐晃出問,乃是袁紹手下舊日降將馬延、張顗,有三千餘北地軍馬,列寨在彼;當夜見滿天火起,未敢轉動,因此接著曹操。操就教二將引一千軍馬開路,其餘留著護身。操得這枝生力馬軍,心中稍安。

卻說馬延、張顗二將飛急前去,行不到十里,喊聲起,一彪軍出。馬延問之,那員將大呼曰:“吾乃東吳甘興霸也!”言未畢,一刀斬延於馬下。張顗挺槍迎之,被甘寧大喝一聲,措手不及,隨即一刀,斬顗於馬下。後軍飛報曹操,說二將皆被甘寧斬之。操不敢望南夷陵走,拔回馬望西便走。路上撞見張郃,操令斷後。

縱轡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漸遠,操心方定,問曰:“此是何處?”數內有荊州降將曰:“此是烏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正行之間,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諸將問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孔明不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要這裡埋下一軍,如之奈何?因此故笑。”說猶未了,兩邊鼓聲響處,火煙竟天而起,驚得曹操幾乎墜馬。半腰裡一彪軍殺出,眾軍皆叫:“趙子龍在此等候多時!”操教徐晃、張郃雙攻趙雲,自己冒煙突火而去。

子龍尋思:“歸師勿掩,窮寇勿追。”因此不來追趕,只顧奪擄旗幟。曹操得脫。

天色微明,黑雲罩地,東南風尚然不息。驟雨大降,渾似盆傾甕蹇,透溼衣甲。冒雨而行,行不到兩個時辰,身上無一寸乾衣。辰時已後,雨止風息,諸軍皆有飢色。操令軍士往村落中擄掠糧食,尋覓火種。去不多時,又聽得山後火起,軍士皆回,尋得些小糧米,操教載在馬上而行。後軍趕到,操心正慌,原來卻是本部下軍兵,為首將李典、許褚,保護得眾謀士百餘騎趕到。操大喜,令軍馬且行,問道:“前面是那裡地面?”人報:“一邊是南夷陵大路,一邊是北夷陵山路。”操問:“那裡投南郡江陵去近?”伏道人稟曰:“取南夷陵過葫蘆口去最便。”操教走南夷陵。行至葫蘆口,軍皆飢餒,行走不上,馬亦漸乏,走著倒了者極多。操教前面暫住。馬上有稍帶得鑼鍋的,也有村中擄得糧米的,便就山邊揀幹處埋鍋造飯,割馬肉燒吃。盡皆脫去溼衣,於風頭晒晾。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於疏林之下,仰面大笑。眾官問曰:“適來丞相笑周瑜、諸葛亮,引出個趙雲,折了許多人馬。如今又笑為何?”操曰:“吾笑諸葛亮、周瑜雖有將才,智不足耳。若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他是‘以逸待勞’之眾,吾是‘救死不暇’之人,縱然脫得性命,皆不免重傷矣。吾故以笑之。”說猶未了,前軍後軍一齊發喊。操皆棄甲上馬,多有不及收馬者。四下早有火煙布合,山口一軍擺開,為首者乃燕人張益德也,橫矛立馬,大叫:“操賊下馬受縛!”諸軍眾將見了張飛,盡皆膽落。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徐晃二將,縱馬也來夾攻。兩邊軍混戰做一團。操乘空走過,諸將各自脫身。張飛從背後來趕曹操。操迤邐奔逃,追兵漸遠,回顧眾將,多有帶傷者。

操行之間,前面有兩條路,軍士復曰:“兩條路皆取南郡,不知從那條路去?”操問:“那條路近?”軍士曰:“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里。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餘里;只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操令人上山望之,回報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並無動靜。操教前軍便走華容道小路。諸將曰:“烽煙起處,必有軍馬,何故到走這條路?”操曰:“豈不聞兵書有云:‘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見識,故使數個小卒于山僻燒煙,令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卻伏兵在於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因此教走華容。”諸將皆曰:“丞相妙策,人不可及。”遂勒兵走華容道,徑奔荊州。於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