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協和醫事》讀後感(通用7篇)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3.0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協和醫事》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協和醫事》讀後感(通用7篇)

《協和醫事》讀後感 1

協和:洛克。菲勒基金會在原北京協和醫學堂基礎上創立,在過去的近一個世紀裡,成為西方醫學在中國發展的鼎盛和巔峰,深深影響了中國的醫療系統,大部分學生在未來的從醫生涯裡推動了中國的西醫發展,治學嚴謹,提倡精英教育,通識教育、博雅教育並重。它在教育、醫學領域取得的成就,應當引起現在社會的思考,在面對醫患矛盾層出不窮,社會醫療體系改制迫在眉睫的今天,如何去培養醫生,以期提高基本的社會醫療保障。

擔任醫學生輔導員的三年多時間裡,深深感受到,醫學生們從大學聯考中走出,又重新進入新一輪不間斷的.考試,不說學富五車,起碼要學的書就要五車,每一學期末發教材,體弱女生沉得都無力提起,內外婦兒、八大系統、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基礎考、臨床考、畢業考,三大綜合考試,座座大山,想穿上白大褂還需經歷醫師資格考試,近來又提出要進各基地醫院輪轉,本三年碩兩年博一年,如此沉重之學業,和其高中同學四年本科畢業即投入社會熔爐相比,醫學生所付出的時間、精力,必然更多,除了普世的救死扶傷理念之外,這一切理應得到社會給予的尊重和理解。八年求學路漫漫,學生卻不知自己八年後的社會角色是什麼,看到一幕幕的醫護人員被砍事件,一部分學生開始退怯,醫生都已經成為高危職業,社會的誠信還能靠什麼去支撐。

多年前的夢想,自己也是一名身穿白大褂的臨床醫生,無幸而從,命運將我被迫地“棄醫從文”,只是對於醫生職業的情愫一直都沒有變,多年後有幸進入醫學院擔任輔導員,在這裡和醫學生們同吃同住同學習,新學期擔任大一新生的輔導員,個人覺得應該更多地參與課程教學,做一個夢裡的醫學生。

尤其是新生更有必要讀一遍《協和醫事》,這是一種那個時代裡的象徵,進入學府,耳濡目染,不知不覺就被浸潤其間,要有歸屬感,要有使命感,要有幸福感,告知新生的同時,同樣也警醒自己。

《協和醫事》讀後感 2

其實是先想到後讀的。自從我知道了301醫院曾經是協和系統的醫院以後,我突然意識到,西醫的博大精深。看看我們國內最好的幾家醫學院,其實都是有西方人直接過來開辦的底子。其中最著名的是協和醫科。當年辦校之初,暫時不提誰出的資,只說辦學的目標:建立一所中國最好的具有世界水平的醫學院。它的確做到了。

第一任校長是一位當年只有28歲的美國醫生麥克林。在組建這個醫學院的.時候,真是任人為賢。事實證明,懂事會沒有選錯人。六年之後回國,這位當年年輕的大夫任職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院長和內科教授。(不再多述他的事情,這裡只作個簡短介紹)。協和醫科自從新中國接管以後,就不可能和過去一樣與西方的醫學界有直接的聯絡了,可是協和醫科培養出來的大夫們,在新中國成立後,為北京市甚至全國的醫療機構的建立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和普及上起了很大的作用。直到今天,協和東院,西院(301),都是中國西醫的最高水平代表。

我為什麼在看了不少中醫書,發現祖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以後,開始說西醫博大精深?

因為了解。或者說,真正開始瞭解西方對中國的影響。中國這個土地上的文化科學技術等等一切,是在不斷的吸收外來的成就和思想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的,其實並沒有純粹意義上的“中國文化”。我們和他們,沒有絕對的界限。如果中國文化沒有吸收並蓄的能力,就不會有一個延續的發展和燦爛的文明歷史。而我們看到的,恰恰是個燦爛的文明史。西方文化,也是具有吸收並蓄能力的文化,並且這個能力非常強勁。

也許任何一個文明在某一個時期,都會像海綿吸水一樣貪婪地吸收外面的東西。也會像春天的萬物,勃勃生髮。我只想看到在這塊土地上,重新展現出如此的生機。

《協和醫事》讀後感 3

剛開始,本著一種任務有點排斥的心態去閱讀這本書,以為無非述說就是那些陳年老事,漸漸的,心被沉靜,慢慢的,產生共鳴,深深的,被一種執著的精神打動,作者也不過與我屬於同齡的人,更加驚訝於作者不滅的理想,細膩的風格與邏輯思維組織能力,將協和的發展和精髓娓娓道來,展現於世人面前,是啊,協和強調精英的精神,強調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也只有協和才能創造出協和的精神,那是多少代人的努力,放棄多少才能獲得今天的成就,那種敬業精神,世人如何比,又拿什麼去比,被裡面太多的故事感動,同時亦為現代的狀況擔憂。

在各種文化和思想氾濫的今天,人們的行為有多少偏離正常的軌道,學術腐敗,所謂的`論文東拼西湊,毫無閃光點可言,更無創新,長此以往,我們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如何縮小,不管什麼規則、不管什麼標準,到我們國家執行中都會產生變異,平常人都熟悉的9000,在國外執行的相當不錯,確實能夠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在我們國家就演變成花錢得到一張薄薄的紙,能證明什麼呢?企業花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去做這項工作,連他們自己也不明白,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僅僅是一張證書,便於招標,便於宣傳,那種膚淺的經濟利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嗎?

本人將認證作為事業來做,但看到太多的不合理現象,內心的那種焦慮無以表達,有時候,甚至覺得無知音,痛哭流涕,來對我們從事這些行業的不合理現象表示惋惜,從事這項工作的個人沒有錯,企業也沒有錯,錯的只是我們國家這個大環境,錯的只是我們民族短淺的目光,錯的只是中國人太愛耍小聰明,錯的是以為捷徑能夠快速獲取成功,錯的是明亮的雙眸總被一層霧籠罩,錯的太多……

特別喜歡的語錄有:我曾經渴望被激發內心的熱忱,希望那熱忱最終自律而專注地匯成一股創造力,點火昇天,懸壺濟世;還有更多的語錄感動我,感謝協和,感謝作者,讓我知道怎樣生活、怎麼工作、怎樣對待人生!

《協和醫事》讀後感 4

這個社會需要法制與法治,拒絕煽情式的聲討與撻伐。一個行業整體形象的淪陷與坍塌,不言而喻,這與我們整個民族精神的殤逝密切相關。真正的弱者到底是誰,他們的憤怒積蓄了多久。群眾痛恨一個群體,儘管這個群體中有人付出了代價,對個體是殘酷和不公的,但喚不起一個行業的半點思考與自律,他們的代價便是無對價。

一個乖戾之氣充盈的社會,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弱者,甚至弱者與弱者之間的戕害更觸目驚心,揆諸現實,愈演愈烈的暴力,有誰思考在前的殷鑑?每個行業都希望嚴刑峻法來保護自己,最終誰也得不到保護,重慶之亂歷歷在前。

口誅筆伐去佔領道義的制高點,在目前中國之現實,終究有一些效果,但同時會掩飾許多真相,誇大強弱對比,最終模糊了群眾的'判斷,一種不公最終轉換成新的不公,燃起新的仇恨,不可避免的新的血腥。

無信仰埋葬了道德,不公平湮沒了良知,如今,官貪民刁,司法的黑暗、經濟的詐騙、教育醫療的紊亂、小商小販的陰暗、農民割據似的強佔,等等,在一個人人都被定義為壞人的社會,比的只是誰更壞。

所謂的幾千年的文明,就象我們民族的圖騰,一種本不存在的映象,有時威風凜凜,有時卻猙獰煞煞。縹緲成虛無。

曾經的十年,和諧的社會被證明為胡言亂語,承諾的青山最終是溫婉的忽悠。靠道德去建設一個社會,最終是人人不道德,唯有法制與法治,方能讓人人都道德。

希望於個人,能做好事時做點好事,能做壞事時不要做壞事,於濃濃的霧霾下,找尋一點清新。

《協和醫事》讀後感 5

這是一部關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如何培養專家、醫生和醫生如何對待病人、造福社會的書。通過協和的建立、協和的教育、協和怎麼服務社會、協和人九十年(1917-2007)的傳奇故事,展示協和文化、協和精神和協和傳統。作者謳歌(本名常青)曾是協和醫科大學八年制醫學系的一位畢業生。我不是學醫的,本職工作和醫學也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出於對“協和”的好奇和對三聯書店的崇拜,才買了這本書來看一看。看的過程中,並不覺得枯燥,而且還有相當強的可讀性,同時又是一部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書。看後最突出的感覺,都集中在了一個“嚴”字上。

“嚴”體現在協和對醫生的選拔培養上。從1917年協和開始招收醫預科學生,前後大約十年的艱辛努力,換來的第一屆協和畢業生只有三人。到了後來,即使招收學生增多,整個學校的`學生總數加起來也常不足一百人。校園裡的老師比學生多,是一個稀鬆平常的現象。協和的老師們,已經習慣去帶領這支以一當千的精銳之師。如此苛刻的寬進嚴出,培養出來的醫生又豈止以一當千呢。

“嚴”體現在協和對年輕人的行為要求上。這點尤其在名醫、大家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張孝騫查房的嚴厲會讓學生嚇得直哆嗦,在他手下做總住院醫一點都不能偷懶,內科所有病床的疑難病例情況都必須瞭如指掌,對各項化驗檢查結果倒背如流,這樣才可能不被張主任問倒。林巧稚如果在查房時看不見實習醫生,就要問實習醫生去哪兒了。有一次,她甚至親自拿了一個手術標本去找已經由婦產科轉到內科實習的學生,讓他看他管過的病人的手術標本。吳英愷要求年輕的外科大夫切皮是一條完整的直線,縫合每一針和每一針必須均勻流暢。名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這樣嚴格的名師帶出的醫生不僅會學到了他們的經驗和技巧,更會受到導師思想境界和人格風範的感染,將來註定會成長為一名好醫生。

“嚴”體現在協和對規章制度的一貫堅持上。內科大查房在協和具有悠久的歷史,從醫學院建立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是協和典型一景,基本分為五大步驟:第一步是選擇病例;第二步是準備病例彙報;第三步是病例彙報;第四步是自由討論;第五步是大內科或專科主任總結性發言。幾百名協和醫生集思廣益,百家爭鳴,為一個病人會診,解決病人診治中的疑難問題。如此高水平、如此熱烈的臨床病例討論景象現世罕見。這五大步驟堅持了八十多年,每一個環節都認真嚴格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絕無後來學術沾染上的浮躁、作秀、走過場的色彩。它的生命力如此頑強,令不少圈內人驚歎,並被它背後散發的力量所震動。正是協和人視“做學問”為命根子的信條,正是組織者理想主義的堅韌,讓這一制度歷經八十餘載而生生不息。正是這種堅持,成為成就協和的重要原因。

其實,“嚴”還體現在協和的其他好多方面,由於看得也是囫圇吞棗,在這裡難以一一贅述。聯想到我工作的企業也經常把“嚴字當頭”掛在嘴上,可我們的“嚴”不具備協和的那種“魂”,是機械的、冰冷的和運動式的,所以其產生的作用和效果也只能是有限的。

《協和醫事》讀後感 6

《協和醫事》是一部關於醫學、關於人生、關於愛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醫生李漢宇與患者之間的故事。通過李漢宇在協和醫院的工作經歷,展示了醫療行業的複雜性和人性的多樣性,讓讀者深刻感受到醫生的職責和使命,以及患者對生命的渴望和堅韌。

讀完這部小說,我對醫學和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現實生活中,醫生是拯救生命的使者,他們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和高超的醫療技術,更需要具備高尚的醫德和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正如書中所描述的那樣,李漢宇始終堅守著醫生的職責和使命,他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好醫生的形象。

在書中,患者們的命運和情感經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雖然身患疾病,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和人生觀。正是通過與這些患者的交流和互動,李漢宇逐漸理解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讓我對生命和愛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書中,我也很喜歡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情感經歷,他們的命運也各不相同。作者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情節和細節,將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都展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李漢宇與患者之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讓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真情。

此外,作者還通過書中不同人物的經歷,展示了醫療行業的各個方面。從醫生的培養和選拔,到醫療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再到醫療糾紛的處理和解決,都讓我對這個行業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同時,書中還涉及到了一些社會問題和道德困境,例如醫療資源的分配、醫生的'職責和使命等,也讓我對這些話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總的來說,《協和醫事》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它以醫學為背景,講述了一段關於人生、關於愛的故事。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不僅對醫學和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還對生命和愛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時,書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經歷也讓我深受感動和啟發。我相信,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也會對生活和人性的真諦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協和醫事》讀後感 7

《協和醫事》是一部深入描繪醫學與人性的作品,它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思考,讓我對醫學有了全新的理解。作者通過協和醫院這一特殊場所,將醫生、護士、病人以及他們的家庭、社會等元素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的人性畫卷。

在閱讀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醫學的神聖與崇高。醫生們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和挑戰,都堅持不懈地追求著生命的價值。他們不僅要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和高超的醫療技術,更要擁有一顆為病人服務的`真心。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高的敬意。

同時,作品中還展示了病人對生命的渴望和堅韌。他們雖然身患各種疾病,但卻從未放棄過對生命的追求。在與病魔的抗爭中,他們表現出了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讓我深受震撼。這些人物的形象讓我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了生命的脆弱與珍貴,也更加珍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除了醫學與人性的主題,作品中還探討了一些社會話題。例如醫療資源的分配、醫生的職責與使命等等。這些話題引發了我深入思考,讓我更加關注現實社會中的醫療問題和困境。同時,作者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也為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更加全面地理解了醫學與社會之間的聯絡與互動。

在協和醫院這個特殊場所裡,各種各樣的人物和事件相互交織,形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畫卷。作者通過對這些元素的描繪和處理,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讓讀者感受到了強烈的情感衝擊。這些細膩的描繪和深入的思考,都讓我沉浸在這個故事之中,難以自拔。

總之,《協和醫事》是一部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思考,將醫學與人性的故事娓娓道來。這部作品讓我對醫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也讓我更加珍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同時,這部作品還讓我思考了許多現實社會中的醫療問題和困境,更加關注醫學與社會之間的聯絡與互動。我相信,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為主人公的精神所感動,也會對生活和人性的真諦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