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四年級民族團結教案模板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1.18W

第一課:

四年級民族團結教案模板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少數民族跨入社會主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榮。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各族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黨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根本保證。我們要維護國家統一、鞏固各族人民大團結。通過對有關民族工作知識內容的學習,進一步認識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

3.過程與方法:歸納各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史實,培養學生通過具體事件發現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倡導積極思考、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並鼓勵學生用此方法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注重歷史學習與現實的密切聯絡。

二、教學重點及突破:

本課重點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可以通過設疑法引導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補充大量的生動的圖文資訊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如何實行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三、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播放歌曲《愛我中華》。這首《愛我中華》是我國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會歌,每當聽到這首優美的旋律,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和興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民族團結》一課。

講授新課:

(一)、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

1.我國的民族構成和民族分佈的特點

提問:

(1)我國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佔主體,少數民族有55個。在全國總人口中漢族佔92%,少數民族佔8%。

(2)我國各民族分佈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看圖說分佈特點)分佈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雜居。漢族集中的地區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有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居住。這是大雜居。小聚居表現的很明顯。(舉班級的例子。班級絕大多數同學是漢族,請問班級裡哪位是少數民族同學?你

知道你們民族主要聚居在什麼地方嗎?)

這種分佈特點是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動形成的.。這種分佈特點有利於各民族在經濟、文化上密切往來,相互吸引,互相依存,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新中國建立後實行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為什麼實行這一制度呢?首先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在歷史上各民族進行了哪些友好的交往?中央政權如何管轄少數民族地區的?近代各民族在反抗外敵、爭取獨立解放的鬥爭中作出了什麼貢獻?

學生回答後,老師歸納補充如下:

(1)友好交往: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和西域各族的友好交往。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了天可汗。唐和吐蕃關係友好。(唐文化是吸納了外來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達到封建文化的高峰)

(2)管轄:漢代設西域都戶,是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的開始。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的正式行政區。漢、蒙、維雜居通婚,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清朝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定駐藏大臣與班禪共管西藏。

(3)反抗鬥爭:1840年開始中國遭受列強入侵,少數民族人民和漢族人民並肩反抗外國的入侵。1888年和1904年,英帝國主義先後兩次發動了對中國西藏的侵略戰爭。英勇的西藏軍民奮起抵抗,連僧人都行動起來,他們用大刀、長矛等落後武器,同用快槍、火炮武裝起來的英國侵略軍進行了殊死鬥爭。抗日戰爭時期,鄂倫春族子弟積極參加東北抗日聯軍,英勇奮戰。當地鄂倫春族人民不顧日本侵略軍的殘酷迫害,為抗聯帶路、送信、運糧、偵察敵情,配合抗聯攻打據點,用鮮血捍衛了祖國的尊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西藏宗教領袖班禪大師致電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

二、小結:

以上這些史實說明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絡。

第二課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礎知識:民族團結的概念;各民族分佈特點;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內容和意義;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少數民族地區的迅速發展;西部大開發給少數民族地區帶來了新氣象。

2、通過“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一目的學習,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基本觀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教材中幾幅插圖的講解,使學生逐步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3、通過對一些少數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紹,使學生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曆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對孔繁森先進事蹟的描述,使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主要介紹了二個問題:

(一)新中國成立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實現了民族平等,滿足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願望,保證了祖國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從財力、物力和人力上給予支援,使少數民族地區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給少數民族地區帶來了大發展的新氣象。

本課重點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係,同時各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也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是保證祖國統一、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重要舉措,有利於各民族團結起來,為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本課的難點是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在籌建新中國的時候,中國共產黨提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建議,是基於多方面的因素的考慮。這一知識點涵蓋的知識面較廣,理論性較強,八年級學生難以把握,因而具有較高的難度。

三、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方法(一):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我國秦漢以來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發展的基本史實以及各民族在社會生活的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係,由此匯入新課。

方法(二):建議用多媒體播放歌曲《愛我中華》片斷匯入新課。

方法(三):有條件

的地方,用多媒體制作一組反映民族團結影像資料,讓學生從資料中得到感性認識,從而自然進入新課學習。

2.關於“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行”一目,建議:

(1)在學生交流各自了解少數民族情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閱讀本目教材第一段,用多媒體裝置給出我國的56個民族及其主要分佈地區。使學生理解三個問題:一是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二是民族團結的概念。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係,以及各民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國家的發展繁榮。三是各民族分佈的特點。

(2)用多媒體裝置給出教材中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內容,引導學生閱讀本目的小字部分,幫助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重點指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組成部份。

(3)組織學生討論:黨和政府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作如下歸納:①中國在歷史上長期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國的國情和歷史傳統。②各民族長期的經濟文化聯絡,形成了各民族只適宜於合作互助,而不適宜分離的民族關係。③近代以來,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敵、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革命鬥爭中,建立了休慼與共的親密關係,形成了相互離不開的政治認同。

(4)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學生走訪民族區域自治地區,或者查詢一些圖文、影視資料。讓學生充分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祖國統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發展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在此基礎上,可以作如下補充說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符合歷史的發展,又符合現實情況,合乎民意,有很大的優越性。①有助於把國家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既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又保障了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的權利。②有助於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特點結合起來,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區制宜,從而有利於民族自治地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③有助於把國家富強與民族繁榮結合起來。④有助於把各民族熱愛祖國的情感和熱愛本民族的情感結合起來。

(5)進行課堂交流,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某一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如:服飾、婚娶、喪葬、節日、藝術等。

三、課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