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戰馬》觀後感(精選24篇)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3.03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戰馬》觀後感(精選2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戰馬》觀後感(精選24篇)

《戰馬》觀後感 篇1

在風光靜謐的德文郡田園裡,一匹名叫“喬伊”的小馬駒誕生在這裡——這就是影片《戰馬》的開端。

影片講述的是在1914年,在集市上主人公阿爾伯特的爸爸以30基尼天價將幼駒喬伊“收入囊中。阿爾伯特與喬伊盡情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聲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就要將其立刻帶走。父親泰德只好賭上全部家當。於是,在阿爾伯特的強迫下,最終靈性的喬伊領會到了主人的苦

衷並將一片遍地石塊的荒地開墾了出來。

為了還債,泰德辛苦耕作。最終辛苦換來了收成,可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與此同時德軍襲來,親被迫將馬變賣給了軍官,換來了30基尼。阿爾伯特也只能含淚將它送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戰爭激烈,喬伊在這段顛沛流離的過程中換了許多主人。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和孫女,再到德國騎兵……他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了他們的悲歡離合,更看盡了人間冷暖和戰爭帶來的創傷。

導演始終以馬的視角出發,讓馬的經歷夾裹著人物的境遇一起向前發展。我們看到了一匹不知疲倦而又勇敢堅毅的戰馬,也看到了人類對非人種的惻隱與憐憫之心。影片中有幾段高潮對馬眼珠做了誇張的特寫,馬眼裡影射出的世界既誇張又真實。戰火浮華,卻身不由己,溫情與慘烈夾雜著流進了我的心窩。

最讓人潸然淚下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承諾。阿爾伯特對喬伊說“我們一定會再相遇的”,軍官對阿爾伯特的承諾,德軍兄弟之間肝膽相照的承諾,爺爺對孫女的承諾,還有英德兩軍之間的承諾,最後有一阿爾伯特對馬兒失而復得的承諾。整部電影似乎在和我們玩一個真情兜圈的遊戲,但這樣的處理細碎卻不做作,細化但有不斷強化,感動似乎一觸即發!

我想,現在哪還會有這樣人與動物之間深深的眷戀?有太多純真的感情,從古到今,就在戰爭和時間裡慢慢被沖刷,直至被扔進了歲月的垃圾桶。

在頗為沉重的電影卻也穿插了不少有趣的情節。那隻頻頻出現的鵝在看見地主來時總是“毫不留情”地啄他屁股。當喬伊在無人區被鐵絲困住時,英德各一名士兵冒著生命危險走出戰壕,幫它脫困。那一刻,在生命的尊嚴面前,戰爭變得毫無意義。在德軍對他的同伴喊:“我還需要一把鉗子!”戰壕後立刻認出了五六把來,落入水坑中,讓人忍俊不禁,卻又感動不已。

戰爭結束了,一切都告一段落,馬與男孩又回到了家鄉。但故事還沒有結束——曾經收留過喬伊的農民以100基尼拍下了喬伊,阿爾伯特是有多不捨!就連喬伊眼裡也是隱隱地泛著淚光。但最後善良的老人還是將馬爾讓給了阿爾伯特,“它是屬於你的,這也是我孫女想要的結果。”夕陽裡投下老人的背影,善良的人性再一次得到了渲染。

片尾懷舊的環境讓戰馬的靈性和坎坷的經歷有了恢弘的滄桑感。曾經,它在亂世中賓士而過,曾經,它是一匹佳馬。不過,那也是曾經了。

《戰馬》觀後感 篇2

Steven Allan Spielberg不得不讚美他在電影上的造詣。不管是熟知的《大白鯊》、《辛德勒名單》、《侏羅紀公園》。還是他在1998年低谷時拍攝了一部戰爭題材的《拯救大兵瑞恩》都深深的觸動、震撼著觀影人。包括2011年新作《戰馬WAR HORSE》。

近來南方一直陰雨綿綿,在壓抑很久的陰霾心情之後,今日的下午茶時間:一盞淡茶、一包薯片、一包抽紙,伴隨著我看《戰馬》的整個過程。

《戰馬》講述的是一個人與動物之間關於勇氣、忠誠、和平與愛的非凡故事。影片一開始便開始煽情,對馬奔跑的特寫伴著鼓舞人心的音樂。讓觀眾在初接觸影片便將這部電影定義為溫情片。倘若說沒有之後昇華主題的戰爭,這部影片就像一部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電影,時而用溫情打人,時而用理智鼓舞人。

影片的視角隨著馬兒的經歷一直在遷移。從貧苦的農莊,到了英軍的戰場,從被俘,到被小女孩救起,從為德軍賣命,到狂奔闖入無人地帶,最後帶著主人公回到了家園。每一次的奔跑和流離都讓我看到了戰爭中每一面或是每一方的的狀態,這每一次的切換都充滿了對馬勇敢的刻畫,以及每一個視角里動人的細節。然而在我看來,這樣的頻繁切換,讓一部長達2個半小時的電影,中間顯得雜冗且乏味。亦或許,正需要層層的意境與烘托,才能突出並昇華喬伊的勇氣,感動了它身邊的士兵和人們尋找到溫暖和希望。

平心而論,《戰馬》確是一部溫情片。不知不覺的就溼一衣袖。它沒有歇斯底里的離別痛哭、它沒有矯情做作的誇張離愁。有的只是信念。哪怕動盪世亂、哪怕前程未卜。“別擔心,我走了以後,我也不會擔心你的。嘿,我找到你了不是嗎,你也找到我了,我們都會……我們都會沒事的。來吧,我們都是幸運的,我們一直都是。自從遇見你的那天就無比幸運。”

沒錯。因為信念、因為希望、因為勇氣。遇見你那天我就無比幸運。

《戰馬》觀後感 篇3

紐約時報曾評論,《戰馬》是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電影。美麗寧靜的英國田園風光,恢巨集的戰鬥場面,震撼的背景音樂,催人淚下的感情,這些似乎還不能概括出這個電影的全部,如果,還缺少些什麼的,我相信至少還有血性兩個字。

這個一匹馬,也許很多馬都和它的血種一樣,也許很多馬的血種比它更優秀,但是隻有他成了一個傳奇。它被一個貧窮的佃戶用高價買來,在所有人不看好它能耕地的時候,它把一塊佈滿石頭的荒地開墾了出來。如果停留在小鄉村,也許它就是一匹會耕地的馬而已,它的傳奇就僅僅限於耕地。當他隨著軍官進入部隊,他的速度,還有戰馬的潛質一覽無遺。

結果,它的第一場戰役軍官戰死,然後被俘虜。後來被救過,又被抓回去用來拉軍械。為了保護同伴,不怕苦不怕累。最後看著同伴死在自己,它開始狂奔,它是絕望的,沒有了寄託,所能做的就耗盡自己的一切的力量。

當它從鐵絲網中被解救出來,因為有破傷風要被處決時,它聽到把它養大的主人的口哨,然後相認。當所有人以為故事該結束了,馬又重新被拍賣,跌宕起伏最後還是載著它的主人在夕陽的餘暉中回家了。

也許,很多人被感動著,也唏噓著馬的經歷。但是無數的傳奇故事告訴我們,傳奇往往是最困難的經歷,而這種經歷是讓人神往卻又不敢輕易嘗試的,我們太習慣安逸了,我們似乎忘記了曾經為了夢想而放棄一切的血性。

很多感概在心中,對電影只有拍手叫好的份,卻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去詮釋這個電影,因為人生總是相似的,有生死感概,有傷離別,有求不得,最後很多參雜在一起就成了一杯你品出是什麼味道的酒,甘冽或者清新,只是震撼著越來越麻木的心靈。

人生如夢,在年輕的時候都不血性一點,人的一輩子那就太平淡了,至少為了一個自己的願望,或者想法傾盡過全力,這種犧牲是多麼的讓人回味無窮。

戰馬,給我又打了一針雞血。

《戰馬》觀後感 篇4

電影是從一個看上去瘋瘋癲癲的醉鬼,莫名其妙的競價,最後以令人不可思議的高價拍下一匹戰馬戰馬開始,有人說電影史詩般的描述了一戰的殘酷。我卻從中看到了英國法治中契約精神對於民眾的深遠影響。

拍賣結束之後,孤單的老人木訥對著這匹小馬駒的時候,也許他的心是酸楚的。從馬駒看到未來,沒有人懂他那獨到的眼光,他血性的競價,為他贏得了這潛力的馬駒,也為他揹負上了沉重的債務。回到莊園,老頭無可奈何的說:我們不得不留下他,別無他法。這正是契約精神的體現,人就應為自我的行為埋單。

債權人帶著賬薄到老頭的家裡收債,老頭支付了僅有的15基尼,沒有支付潛力的狀況下,農場主能夠收回他的土地,但是老頭提出瞭解決方案:寬限到10日,用開墾的土地豐收的蘿蔔期權擔保,農場主告訴老頭:你會尊重契約吧,我給你寬限到十月。那裡的強勢一方、弱勢一方,談論的或者說平衡的關鍵依然的契約,在那裡我沒有看到,黃世仁那樣的地主胡攪蠻纏仗勢欺人獲取利益。

但是,要開墾一塊佈滿石頭的土地又是談何容易。小傢伙阿爾伯特雖然一絲不苟的開始耕地的準備,結果仍然是拉著犁鏵在地裡找不著北。下雨了,但是生活還得繼續,戰馬神奇而或偶然的拉著犁鏵犁開了沉睡的黑土地,應對農場債主,女主人手握毛線籤咄咄逼人的咆哮:或者我的馬、或者我的犁、或者我的地、或者我的農場。這不是,血性而或個性的體現,這是法律賦予給她的權利。

跟著鏡頭繼續,我們看到戰爭,撕破了國界線,一隊士兵衝進了老人的莊園,老人憤然質問:我叫博納特,這是我的私產,你們來那裡做什麼。

雖然這些呼聲在戰爭的殘酷下很力不從心,但是我們依然看到一個法治給予民眾的底氣和信念。同時也展現了,國家,才是這一切最後的支柱,同樣在國家更替的時候,輝煌的羅馬法也因為失去支柱,而力不從心。

在炮火紛飛的夜裡,我們看到戰馬在火光的照映下,一躍而起,跨過坦克,躍過戰壕,一路狂奔,最後在鐵荊棘網路的纏繞中,疲憊的倒下。一位熱愛生命的士兵,舉著白旗走出了戰壕,槍聲之後,他質疑著:這是白旗,沒有看見它嗎?根據戰爭的法則,給予白旗的定義,即便是一個士兵,但是非戰爭力量的時候,依然受戰爭法則保護的。

這忽然想我想起了中國古代的戰爭法則“不殺二毛”,當時我們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思想自由的國度,之後被學者譽為:中國歷史有兩個時代,一個是春秋戰國,還有一個是民國,恰恰這兩個時期中國人向全世界貢獻了很多的思想家,以至於我作為中國人只有想到這兩個時代才驕傲。恰好,春秋開始了中國法的源起,民國我們建立了體系的六法全書。當然,俱往矣。

那位搖著白旗,向前去營救戰馬的士兵,一路上緩緩的吟唱著《聖經。詩篇》大衛之詩:“主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引我至可安歇的水邊。”透過這組鏡頭,透過這部電影,我們看到,宗教、信仰、法律,貫穿於所有人始終,平民、農場主、士兵,無論是和平還是戰爭,這些資訊濃郁得無處不在。

最後作戰雙方的士兵,攜手割去縛住戰馬的鐵荊棘,應對這無主馬匹的歸屬:“我帶給瞭解救馬匹的工具,這馬當然歸屬我方”以及“看眼睛,它是英國的,這麼明顯”。在特殊的時期,特殊的地點,沒有充分證據、沒有居中裁判的法官,於是人們選取了拋硬幣這一古樸的方式決定馬的歸屬,但是應對約定,雙方對這個結果依然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充分體現了私法領域的意思自治。

戰馬,這部戰爭題材的電影,同樣是一部讚揚英國一戰時期法治理念的電影,電影處處透露著法律、權利、自由的光芒,這神聖的光芒昭示著,對於人們對法律信仰追求嚮往。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跟他們的距離。當然,這也需要時光,正如一句英國諺語說的:“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默默祈禱,在法治這長長的路上,讓我們慢慢的走。

《戰馬》觀後感 篇5

戰爭,是永遠殘酷的。可是在戰爭上那些立於不敗之地的事物,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與瞻仰的……

喬伊,是一位普通農場主花高價買下的一匹馬。當時,他的朋友都勸他不要買,他應該買一匹健壯的田馬,而不是買一匹瘦小的純種馬。可是,那位農場主並不聽朋友們的勸告,把喬伊牽回了家。他們家買馬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是耕地,可是讓這匹瘦小的純種馬來耕地,這希望簡直是虛無飄渺的。他們的兒子艾伯特卻決心訓練好它……

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努力,艾伯特終於如願以償了。現在他們的喬伊把一塊需兩匹最健壯的田馬一個月才能耕完的亂石岡,一個半小時就能搞定。而在喬伊的巔峰時期,一位上尉選上了喬伊當他的坐騎。

一戰的戰鬥狀況可是可想而知的,這不,喬伊剛上戰場沒幾個月,就連換了五、六個主人,最後一個主人是在德軍陣地裡。長官命令他讓它和另一匹倖存下來的黑馬去前線拉大炮,幹這種工作的馬遲早是要在崗位上命歸黃泉的,大黑馬就喪失了生命。

喬伊忍無可忍,咬斷纜繩。向著夕陽奔去,從義大利奔向英國。這可是要橫穿整個戰場的啊!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喬伊就夜以繼日地奔著,飛過一個個戰壕,終於抵達了英國陣地。那時它的主人被毒氣彈薰壞了眼睛,要治療一段時間才會康復。但戰馬嗅到了主人的氣息,輕輕地舔著主人的手,艾伯特一把將喬伊攬進了懷裡……

喬伊,是憑著什麼穿過了戰火硝煙?是憑著什麼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是憑著嚮往自由的堅定意志!可是還有更重要的一點,世界第一次大戰是很殘酷的,而正是這種殘酷的環境和被圍繞在硝煙裡的人們、牲畜,煉就了喬伊非凡的堅強意志,這是一種厄運打不垮的信念。我們的成長也正是如此,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甚至有人一生只成功了幾次,但我們要記住,這些厄運是打不垮堅強的人,只要你向著光芒勇往直前,希望之光就一定會驅散絕望之雲!

喬伊,雖然是一匹普通的戰馬,也不是一位偉人,可是它身上散發出的精神力量,遠勝於我們這些人類。可以說,這是一個miracle,一個非凡的奇蹟,一片史詩上醒目的光芒!

《戰馬》觀後感 篇6

止戰之殤——戰馬觀後感特定的歷史環境、特殊的人物視角、特有的拍攝風格,斯皮爾伯格在2011年給了我們不一樣的電影《戰馬》 。這是一部從一匹馬的角度傳達了勵志、堅強的感情,有著非常好的教育意義的勵志片。

“這是一匹令人印象深刻的馬”,remarkable是電影裡的臺詞,出自我最喜歡的一場戲——Joey在無人區被鐵絲網所困,英德各有一名士兵冒著生命危險走出戰壕,幫它脫困。那一刻,在生命的尊嚴面前,戰爭頓時變得毫無意義。最棒的是那個德軍對身後的戰友們喊了一句,“我還需要一把剪刀”。然後戰壕後立刻扔出了五六把來,落在水坑裡,讓人忍俊不禁,又感動不已。

其實在《戰馬》的初始場景中並沒有戰火,而是著力表現了20世紀早期英國農村生活的那種傷感調調。德文郡一位喝醉了的農夫Ted在拍賣會上高價買回了一匹精裝的純種駿馬,他的兒子為它起名Joey並訓練它犁地。在滿是青翠泥土、花暱衣服的氛圍中,加上一隻脾氣不好的鵝,電影其實還有一點偏娛樂化的風格。金色陽光下的田園的風光和John williams洗練的音樂,讓電影表現的既鄉土又巨集大。但田園風光的背後也有戰爭的記憶——Ted曾經在南非和波爾人(土著,殖民)戰鬥過,並因此獲得了皇室的勳章。只是他厭惡戰爭的罪惡,將錦旗和勳章以及過去的經歷都丟棄在歲月的垃圾桶裡,並每天依靠酗酒來忘記過去。《戰馬》從一開始就具有強烈的反戰情緒,並植根在國家的記憶之上。

不過電影並沒有一直停留在德文郡的鄉村風光之中,還是很快的進入了戰爭。Joey被“徵召”入伍,橫穿英吉利海峽、佛蘭德斯和法國,在英德雙方的軍隊中,經歷噩夢。和大部分戰爭片中的反戰宣言一樣,“The war has taken everything from everyone”(戰爭拿走了所有人都一切)——《戰馬》中也有對戰爭最真實的清算,且不止一次的在電影裡重複,不言自明。前半部分基本是對人類戰爭持一種否定的態度,但後半部分卻又對人類與非人類的關係抱有一份能夠和諧統一的希望,正如斯皮爾伯格以往的大多數影片一樣。

簡單的回顧一下斯皮爾伯格的銀幕作品不難發現,他的電影有著一貫的主題。看看他都對觀眾說過些什麼?鯊魚、馬、外星人、恐龍、人工智慧儘管斯皮爾伯格和編劇Lee Hall以及Richard Curtis都努力在避免讓《戰馬》陷入到重複之中,並在故事的結構上了很大的功夫,也有很多創新之舉,比如以一匹馬的戰火浮生來表現戰爭對戰爭雙方的摧殘,也使得馬匹沒有成為戲劇的傀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輕易的找出《戰馬》的主題——對人類和非人類之間關係的迷戀和焦慮。

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裡,有時候人類與非人類的界限很難劃清:人工智慧和ET常常表現的和人類沒有區別。但另外一些時候,如《勇者無畏》和《辛德勒名單》中,自私的人類又處於被否定的地位。有時候人類被威脅,有時候人類被安慰,但電影總是不忘探究一種存在主義的神祕命題:我們是誰?而斯皮爾伯格的答案總是很明確,人性總有缺陷,但不至於喪失希望。他往往嘗試著樂觀,所以在電影的結尾,我們總是能收穫救贖的力量——《戰馬》結尾主人公牽著馬在夕陽的餘輝下回到家中,交還父親榮耀的錦旗就是最好的例證。

整個影片的顏色非常濃厚,好像是油畫一樣,完全展現了美麗的田園風景和濃厚的戰爭場面。沒有靠爆破的震撼和血腥的驚恐來襯托出戰爭的巨集大。

看完之後,感想很多,似乎與想象不一樣。當我以為我將看到一部人和馬,戰爭與和平,波瀾壯闊史詩般電影的時候,結果是一部更適合在悠閒的時候,不慌不忙品味的心靈電影;當我以為我將看到窮苦的醉農夫只是路過馬匹拍賣場打醬油的路人甲,結果真的讓他用30金幣拍到了馬匹。當我以為我將看到傲慢的地主帶著人大打出手逼農夫交租的時候,結果我看到地主盛氣凌人但還是彬彬有禮。當我以為我將看到農夫的太太會逼迫農夫把馬送給地主以抵租金時,結果我看到她選擇了尊嚴。當我以為我將看到帶著美女的富二代跑車超過騎著駿馬的青年揚塵而去的時候,結果是美女對騎著馬兒的青年背景緻意。當我以為我將看到軍官利用武力蠻橫低價搶購下駿馬時,結果是農夫討價還價讓他的20金幣加碼到30金幣,還承諾要好好對它。當我以為我將看到英俊的駿馬愛上一匹母馬的時候,結果是它和另一匹公馬通過競爭成為好戰友。

當我以為我將看到被俘的戰馬將遭受敵軍的毒打虐待時,結果是士兵依然把馬當成自己的好朋友。當我以為我將看到哥哥帶著弟弟逃跑,帶著戰馬開始另一段故事時,結果是做了逃兵的兄弟被無情的槍斃。當我以為我將看到可愛的小姑娘把馬藏在寢室,自己躺在床上,大兵即將闖入時,結果是大兵拿走自己要的糧食,沒有把農莊翻到底朝天。當我以為我將看到小姑娘的馬被強迫徵走時抓住馬不放,被拖行在地慘痛萬分時,結果是爺爺和士官之間一句意味深長的對話,你是個明白人。當我以為我將看到戰馬寧死也不願意做拉著大炮的烈馬時,結果是為了照顧自己的朋友,戰馬主動鑽進了馬套。當我以為我將看到潰敗的逃兵為了避免敵人得到馬而槍斃它時,結果是跑,快跑,士兵為馬選擇了一條前途莫測的生路。

《戰馬》觀後感 篇7

《戰馬》這部電影非常震撼人心,我看到了什麼是堅強,什麼是勇氣。

這部電影講了艾伯特買下了一匹馬,名叫喬伊。艾伯特把它訓練成了一匹農馬用來耕地,想種糧食換錢抵賬。但這匹馬還是因為殘酷的戰爭被擄走了。在第一次戰爭中喬伊被德國人俘虜,把它交給了艾米莉和她的爺爺。不久,這匹馬又被拉去拉大炮。在戰爭中,喬伊發現它的朋友——託桑普死了,結果跑進無人區被鐵絲纏住受了傷。最後與艾伯特重新相逢,真是一波三折。

看了這部電影,我很佩服這匹馬的勇氣,為了重新回到艾伯特身邊,在戰場上不顧生死地飛奔。一次它為了找它的主人,絆倒在鐵絲網中,被一個德國人和一個英國人發現。因來得匆匆,雙方看著這橫七豎八的鐵絲網,無能為力。只好向自己邊的戰壕喊:“有沒有鉗子?”這時,大約有七八把鉗子飛了過來,“咣”的一聲砸在水潭中時,我忍不住會心一笑,士兵們似乎為了這匹馬忘了彼此是敵人。

我也很感動,感動的是喬伊與艾伯特重逢時,喬伊已經得了破傷風。艾伯特不顧一切地想把喬伊治好。一位軍官阻止了他,但好心的獸醫為了治好喬伊,讓艾伯特無時不刻地守護在喬伊的身邊,幫它養病。幾個星期裡,喬伊被關在馬廄中,艾伯特天天餵食物給喬伊,直到它恢復健康。我覺得艾伯特這種“只要努力,就有希望”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

像《戰馬》這樣的動物電影還有很多,《忠犬八公》、《導盲犬》,有機會我都要好好的看一下。

《戰馬》觀後感 篇8

試問,最偉大的忠誠為何物?是為了自由與感情,穿越一切苦難與鮮血的勇氣!戰馬喬伊在那紛飛的戰火中越過了整個戰場。在劃過天際的閃光彈中,那英勇的影子深深地刻在人們心裡。那美麗的鬃毛隨風飄揚,耶和華彷彿賜予了它無窮的神力,讓它無畏地飛奔在痛苦和悲傷之中。喬伊猶如那血中漫舞的青鳥,在燃燒的風中掠過……

喬伊是一匹真正的神駒。不,嚴格的來說,它已經超越了這世上的一切物質。它是馬,卻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它是普通的,卻敢於在血光中飛奔;它很不幸,卻依然為著自己的夢想而飛翔……我們是人,但又如何比得上它那神一般金色的心靈?這個世界上,人把握著世間萬物的生與死,但一部分人的心靈充滿了貪婪和嗔惡,不配於上帝賦予他們的職責!我們是人,應該為此而感到恥辱,並讓自己迴歸人類善良的本性,讓這個世界再一次被人性的聖光所籠罩!

喬伊和主人艾伯特那深厚的情誼讓人感動。相隔千里,卻心中皆有彼此,並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尋找對方。喬伊迴歸的路上曾遇到過許多同艾伯特一樣善良的人,但它的心依然在艾伯特身邊。無論多遠,無論多久,它都要回到主人身邊。艾伯特也自願入伍,一邊為自己的祖國而英勇戰鬥著,一邊不斷地追尋著喬伊的腳步。正是因為他們的心互相吸引著,所以才會有最終那在晶瑩白雪中的完美團聚。

戰爭是政客所挑起的爭端,與平民百姓毫無干系,更與軍人徹底無關。因為他們也只不過是政客所握在手中的武器罷了。所以,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他們不能對此抱有怨言。當喬伊在無人區被鐵絲網所困時,所有的士兵都拋去身上的責任和命令,讓人性在胸中激盪。當雙方的兩名士兵聯手救下喬伊時,淒涼的戰場似乎已不再是悲傷而蒼涼,被善良的金輝所代替。這金輝源於雙方士兵友好地握手,源於每個人美好的本心。

喬伊原本是一匹享受自由與快樂的馬兒,但被殘忍的德國軍官送去運輸炮彈。當他代親如一家的黑馬拓鬆上馬圈時,那充滿血絲的眼中閃爍著無盡的堅決,射出一道道充滿愛的白光,是多麼純潔,是多麼無畏!拯救拓鬆彷彿在這一刻變成了它一生的責任。他們之間美好的愛與責任令人們為之驚歎,為之深省。

戰爭是世界人口的調節器,它是永遠不可能停止的!所以我們所擁有的僅僅是短暫的和平。在這和平中,我們更應像那空中飛翔的天馬一樣,撒下充溢著人性光輝的種子,讓整個人類,整個世界,被愛的陽光所覆蓋。儘量減少那些本不應出現的飄灑在空中的鮮血,多一些紅日下充滿愛的擁抱。

《戰馬》觀後感 篇9

這一段時間,女兒一直嚷嚷著想去看電影,電影院了裡放映的電影不少,但適合孩子還真不多,於是從春節拖到了現在,這週末孩子終於選定了《戰馬》。

電影的開始,在英國的一個小鎮上,一個佃戶和農場主在競買一匹馬,佃戶家需要一匹強壯的能耕田的馬,佃戶的兒子艾伯特喜歡上了一匹馬,這匹馬雖然強壯,但不能用來耕田,甚至主人要套上馬鞍騎著它都不行,佃戶為了兒子執意買下了這匹馬,為此還欠下了農場主一筆債,同時商定要用這匹馬去開墾荒地的收成來還債。

艾伯特為這匹馬起名叫喬伊,和它逐漸建立了感情並讓它習慣於套上馬鞍,終於,艾伯特可以騎上它出去散步,在馬上,他和農場主兒子的汽車比賽。接著艾伯特教會了喬伊耕田,在那片滿是亂石的荒地裡,全鎮的人都來觀看,喬伊從一開始的掙扎到最終的適應,很快的犁完了這片荒地,艾伯特和父母一起在這兒種下了大頭菜,但臨近收成的一場大雨澆滅了他們的全部希望,為了債務,艾伯特的父親把這匹馬賣給了一位軍人,由此這匹馬踏上了一戰的戰場,期間變換了好幾個主人,出色的完成了其它馬匹不能完成的任務,終於,喬伊像是厭倦了戰爭,也像是聽到了艾伯特的召喚,掙脫了韁繩,穿過了兩個戰場,跑到了艾伯特的身邊,在奔跑的過程中,喬伊被戰場上的鐵絲困住,一方的軍人穿過封鎖線,到達喬伊的身邊,和另一方的軍人一起解救了艾伯特,此時沒有了戰場和戰爭,有的只是兩個愛馬人和馬。

最終,幾經周折,喬伊又回到了艾伯特的身邊,開始了他們平靜的生活。

電影放映中間,我聽到了女兒輕輕的啜泣聲,想她一定是被劇中的愛馬人和馬所感動了,也許在孩子的眼中是沒有戰爭的。

《戰馬》觀後感 篇10

原先只是衝著斯導戰爭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的名頭來看這部片子的,雖然和我預想的很不一樣,但我依舊被感動。人與馬之間真摯的感情,於殘酷的戰爭中,迸發出人性的光輝。反映出人們追求和平無比厭戰的情緒。

可能是看慣了小人物成就英雄的老套劇情,我只看劇照會覺得說是這匹馬喬伊在戰爭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勇敢堅毅,鼓舞了士兵,並取得了戰鬥的勝利。但真正的劇情是從馬的視角,結合對5位不同的臨時馬主人的敘述,來反映戰爭的殘酷,並且激發了人們的厭戰情緒以及人性的閃光點。應該說是視角獨特,正面的戰場的戲份很少,更多的在描述在戰爭期間在人與馬的交流。很多人看了《戰馬》後,說影響最深的是在結尾部分,英德兩軍陣前,為了解救被警戒柵欄困住的喬伊,雙方形成了區域性停火的默契。表達了即使在戰爭中也存在著人類最原始的情感,打破了那位德國軍官說的戰爭會奪走人們的一切的謬論。但我倒是覺得這個用意雖然很妙;英軍這邊只有一名二等兵敢於冒險出壕溝營救,而德軍亦是如此,可以看出導演想要表現在拯救生命面前,沒有國籍之分,世界大同。

我覺得其中有兩個片段是我印象最深的。其一是當艾伯特參軍後,他們這一連的任務是要佔領德軍的一個據點。在衝鋒前,長官下令艾伯特的發小留下來,只要看到一個逃兵就立刻開槍射殺。我覺得他們應該是父子關係,為了保護膽小的兒子。但是當陸續有人因為德軍猛烈的炮火而逃回陣地時,那個發小卻猶豫不絕,遲遲沒有向自己的戰友開火。接下來讓我詫異的是,他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一口氣衝到了敵軍的據點。最終不幸得被敵軍的毒氣吞噬。實在令人扼腕,傻人並非一定有傻福。只不過對這個小人物的描述,讓我看起了那個同樣看起來膽小怕事的法國老爺爺的一句話:每個人表達勇氣的方式不同。他沒有向自己的逃兵戰友開火,是另一種勇敢的體現。這一段刻畫的非常細膩和深刻,可見導演的功力。唯一可惜的是不屬於影片的支點,只能作為參考,因為與喬伊的結合不夠。

其二是講述喬伊的第二位臨時主人,一對德國的騎兵兄弟。如果用網路惡搞的方式概括這段,可以命名為由一個承諾引發的血案。長官選中了同樣被俘且看似更為強壯的黑馬,用作拖運傷兵的牲口。如果不行,就當場殺掉。在千鈞一髮之際,是喬伊的幫忙,使得長官守住了承諾,留下了黑馬和喬伊的命。這讓當哥哥的想起了臨行前對母親的承諾:把弟弟(弟弟才14歲)活著帶回家。弟弟被徵召入前線,哥哥為了守住承諾,鋌而走險帶走弟弟,最終被部隊找到,並當場槍決。這段和喬伊結合的非常巧妙,是本片的點睛之筆。是喬伊給了哥哥勇氣,人類的手足情超越了戰爭賦予士兵的使命。

我認為《戰馬》是少有的與動物結合的影片中的上上之作,雖然與小金人擦肩而過,但是佳作就是佳作,不會因為得不到獎而減少絲毫人們對它的喜愛。

《戰馬》觀後感 篇11

痛苦、喜悅、欣慰、悲傷、安寧、征戰、愛撫、悲鳴。

看完《戰馬》,我坐在這裡靜靜地碼字,想寫下點什麼,可又理不清心頭交織錯亂的感情。

這不是影評,也不是乾巴巴的觀後感。我想寫下來的東西很簡單,那就是回憶。

我記得當時和文傑兄去看《金陵十三釵》的時候,我也有很深的被觸動了。日軍的暴行、戰爭的殘酷、深深的絕望、痛苦的屈辱和愛,曾讓我為之揪心。揪心是一種刺痛,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痛苦,彷彿是更高層次上的精神摧殘。正因如此,當我感受到身旁傳來的微微顫動,看到文弱的男孩子戴上假髮微笑著的那一瞬間,揪心的刺痛化作洶湧的淚水奪眶而出。散場的時候,我已經擦乾了眼角,沒心沒肺的嘲笑著眼眶深紅的文傑兄,卻沒讓他知道,那夜晚歸,在我右手的食指上,還留著被咬紅的牙印,淺淺深深。

說起尼古拉斯·凱奇演過的戰爭片,我只記得《風語者》。整部影片都籠罩在一首遠遠悠長的印第安風鳴笛曲裡,婉轉悠揚。無論劇情是怎樣的跌宕起伏,甚至於悲慘血腥,我也總是忘不了那首納瓦荷人深情吹出的曲子,以及他古銅色憨笑著的面龐。那是地地道道的戰爭片,也是我第一次認認真真看完的戰爭片,不否認我給他折騰哭了,只是看完了那部影片以後,留給我更多的是一種對和平的欣慰,安定且心安。

為什麼我要長篇大論的描述前兩部電影,因為我覺得,他們和戰馬有著相似,卻明顯的不同。

曾經有人跟我說過:“你知道我喜歡‘穿越劇’的哪裡?那就是當你一覺醒來的時候,一切都和從前一樣,一切又盡是桑田滄海,僅僅是那一瞬間的滄桑。就是它最讓我著迷。”

當我走出二號廳,我也有著同樣的感覺,反覆的咀嚼著同樣的韻味。

《戰馬》——正如其名,這是一個關於馬的故事。馬的出生,他的迥異、魄力、爆發力,他的遭遇、傷痕、千萬事,他好像輾轉了整個世界,作為一個無辜的,甚至於無力弱小的生命,無意識的見證了許多故事。兩個小時好像經歷了一場輪迴。當我看完影片的時候,腦子裡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或許沒了“戰爭”這個題材,他只是一直強而有力,倔強頑固的烈馬,忠誠於自己的主人,愛著那一米陽光。但他是一匹戰馬,他有困難要去克服,有朋友要去幫助,有希望要去追逐,有主人要去找尋。他無法言語,他沒有戰爭的概念,不懂敵友,只會被奴役、威脅,無法反抗,無力拯救,近乎一無所有的一匹馬,卻擁有著突破極限的意志力、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貫徹蒼穹的長吟嘶吼,與投入主人懷抱中不停的腳步。

所以,他的身上被無數的人們寄予了希望,就像穿梭在無人區的一枚火種,哪怕是星星點點的燈火,也足以溫暖人心,像是奇蹟的代名詞,命中註定的闊別重逢終會來臨。那是不被物種所限制的兩個生命間的愛,不禁讓我聯想起了他們初識之時,那一見鍾情般的微妙氛圍,果真不是我錯想。

整部影片下來,我沒有哭過,反倒是身邊的一隻發小,狠狠的抓著我的左臂,沒肯鬆手。

這不是一部催淚的影片,因為這裡沒有《十三釵》裡那麼深那麼深的絕望,以及《風語者》裡那麼沉那麼沉的責任,這裡有的是感動。所以幸福的時候還是展露笑容吧。

《戰馬》觀後感 篇12

〈戰馬〉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又一部關於戰爭的電影。不一樣以往〈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單〉經過人物來描述人性,電影的名稱已經告訴我們,這是一部以馬為主線描述人與人、人與動物(馬)以及動物與動物(馬與馬之間)在戰爭這個大背景下之間的感情的電影。幾乎是流著淚看完整部電影的。

電影的開頭,是英國鄉下的[寧靜的田園風光,在沒有被開墾的綠色土地上,兩匹馬縱情玩耍著,這是沒有人類打擾的自然和諧。

在拍賣會上,退役的老戰士TED冒著被財主收回土地的風險,買下一匹好馬,兒子albert負責馴馬,並給它取名joey。albert當joey當朋友,他們提議了一種暗號,只要albert吹出一種異常的聲音,joey聽到了都去跑過去(這為以後埋下伏筆)

第一次感動,是財主逼租的最終一天。joey必須配合albert犁完一塊需要20多一天犁完的土地,在所有鄰居的注視下,在財主的逼迫下,在生存的壓力下,joey和abbert最終一天犁完了地。最艱難的一天,大導演適合時讓老天下起了雨,變成了最驕傲的一天。那裡的臺詞簡單並且有穿透力:“從我第一眼看到你,我就明白你是我的救星”“walkonjoey。goodboyjoey”。在犁好地後,溫暖的陽光出來了。一切那麼自然而然。

迫於生計,joey還是被賣作戰馬。幸運的是,joey遇到一個愛惜它的伯樂。他為它畫了許多素描,並在戰爭中把畫有素描的記事本和信件寄給了albert。在戰爭中,joey認識了另一黑色的駿馬,並且惺惺相惜。

在戰爭中,有許多有良知的人,不願意joey命運被殘酷的戰爭所害,他們採取了各種手段保全joey的生命,其中包括兩個年輕的男孩子,一個做果醬的德國老先生和她天真善良的孫女。可是,joey的命運註定與戰爭有關,他和黑駿馬最終還是沒逃過德軍的搜捕。joey被德軍徵用,作為戰俘用作打大炮的馬。在許多的戰馬不堪負重,累得死去後,在看著受傷的黑駿馬要被栓上去拉大炮時,joey象個英雄一樣,衝上前去,替黑馬攬下有可能讓它死去的活兒(看到那裡,想起另一部動物電影《兩隻老虎》,飆淚)。幸運的是,joey活下來了,因為它不是一匹尋常的馬。

albert在接到信後,得知joey服役的英國軍隊的主人犧牲後,擔心joey的命運參了軍。在英軍和德軍的又一次交鋒中,在殘酷的戰鬥中,albert和joey的命運都都經受了嚴厲的考驗。albert冒死救了以往給改變了他家命運的地主家的兒子,眼睛差點毒氣毒瞎;joey的夥伴黑駿馬因為傷勢太重不幸死去,joey忍住悲傷,逃過德軍的坦克的追殺,在槍林彈雨的無人區中,最終被層層的鐵絲網困住,倒下(joey被鐵絲網困住後仍不斷地奔跑那段,簡直是虐心,狂哭)。

在戰鬥的間息中,英軍士兵看到了被困的joey,他們輪流吹出口哨呼喚著命懸一線的joey,最終一名英國士兵冒死舉著白旗準備前去解救joey。或許是在無人區能倖存下來的頑強生命力打動了所有人,為了解救joey,本來互為敵人的英德兩名士兵友好地站到一齊,有商有量地剪除掉所有的鐵絲網,救下了joey。在決定joey歸誰時,戰爭的雙方採用十分紳士的方法,並在告別時像朋友和兄弟一樣惜別。因為一匹馬,本來是敵人變成了朋友,我想這一段是整個電演的高潮和精髓所在。斯皮爾伯格真是偉大的導演,他用這樣溫馨的場面,簡單的對話,友好的告別來表達戰爭、和平、人性這樣深刻的主題。

在後方,在全是傷員的救護場所,受傷的albert和受傷的joey重逢了,是那熟悉的口哨聲讓他們重逢,那一刻,所有人被感動了。

戰爭結束了。按規定,joey要被拍賣,戰友們湊錢期望albert能將joey買回來。在竟拍時刻,那個做果醬的德國老先生為了她的孫女花了100英鎊的高價買下了joey,可是在看到了joey和albert的深刻感情後,爺爺果斷將joey還給albert。

我想,斯皮爾伯格用馬作為電影的主角,比起他前兩部戰爭電影,還原了自然界最本真的情感。大兵瑞恩中,為了救一個人的生命,犧牲了好幾個人的生命;辛德勒名單中,商人為了救猶太人,這些都是戰爭中一方人的情感。而在這部電影中,馬是主角,動物不會發起戰爭,在戰爭中它也沒有偏見:作為英國士兵的戰馬時,它飛快奔跑,幫忙英國突襲德軍;一旦變成德軍的戰馬,他負責把受傷的士兵拉出戰區,之後他又幫德軍拉大炮,而這致命的大炮轟向的物件卻是英軍,甚至是養它長大的albert。馬沒有本事左右人類,甚至沒有本事左右它自我的命運,可是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來自自然最本事的情感,也是人類最終的價值取向。最終,人類會在這種最本真的情感面前,放下偏見,找到自我最初最真的本性。

《戰馬》觀後感 篇13

馬,自古以來就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完美吉祥,讓它的形象繪與吉祥圖中,獨立不羈,是人們自由精神的寄託。可是我最敬佩的還是馬默默無聞,不求回報,忠實可靠的精神。

馬,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它從來沒有為自我著想,毫無保留地把自我所有的力量為人類服務,甚至付出寶貴的生命亦在所不惜,只要主人需要它時,他就義無反顧地為主人赴湯蹈火;在戰場上,馬勇往直前,配合主人英勇殺敵,當主人應對危險時,它竭力保護,直到戰死沙場為止,這好比一名英勇的戰士。

還記得前幾天看過一部電影叫《戰馬》,這真是史詩級的電影,經典中的經典!讓人熱血沸騰,也讓人熱淚盈眶,當艾伯特剛訓練喬伊時,喬伊便成了艾伯特最親密的夥伴,他們一齊奔跑,一齊玩耍,但當金錢不夠,艾伯特的父親要賣馬時,艾伯特的不捨把他與喬伊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展現的淋漓盡致,可是艾伯特與喬伊之間緣分未盡,在大戰中喬伊不畏險阻,在戰場之間奔跑,就算被鐵絲網纏住也在堅持不懈地掙扎,這段驚險的經歷,讓我不禁撥出聲來,這匹馬為何要在許多危險中向前奔跑?我想這就是信念吧,想要逃生的信念,想要找到主人的信念。

影片末尾,艾伯特就算蒙著眼睛也能認出喬伊,這何嘗不是一種濃厚友誼的體現,他們之間的友誼早已超出了普通的友情,他們彼此已成為對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影片結束了,這個故事最大的亮點不是劇情,不是演員,而是這匹馬,喬伊在電影裡的真情流露會讓人感覺它不是一匹馬,而是一個真正的人,它與艾伯特的友誼,跨過了戰爭的阻礙,正是他們的這份友情,感動了大家。我忍不住落淚,喬伊是一匹忠誠又英勇的馬。

馬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讚揚,去歌頌,去傳承,去延續。馬,人類無言的朋友。

《戰馬》觀後感 篇14

《戰馬》改編自英國桂冠作家邁克爾·莫爾普戈的同名小說。《戰馬》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是一部非常感人而又非常優秀的電影,我非常喜歡。

剛開始,是艾爾伯特目睹了喬伊的降生,並陰差陽錯的因酗酒父親賭氣拍回了喬伊,和他成為了好朋友,與喬伊建立了愛與信任。之後,一戰爆發,艾爾伯特的父親把喬伊賣給了軍隊,這時艾爾伯特就和喬伊難捨難分了。他們的友誼卻遠遠不止這些。在英軍戰壕裡的喬伊換了好多任主人,最終竟然到德軍戰壕,在那裡和頂荊一起拉大炮!之後頂荊不堪重負倒下了,而喬伊,重情重義的喬伊目睹著自己的戰友在身邊死去,幾乎發了狂,在硝煙四起、炮彈亂飛的戰場上瘋狂奔跑,他靈活的在各個陣地跳上跳下,最終來到了無人區,但被那裡的鐵絲網纏住,受了傷,不能前行。他就像做果醬的法國老人說的那隻信鴿,為了自己的信念,不顧一切,穿越過痛苦和危險並重的戰場,無比勇敢。

影片中還有一段讓我記憶猶新:英軍戰壕中的一位士兵看到了被困在鐵絲網中的喬伊,冒著巨大的危險(前方就是德軍戰壕),舉著白旗來救喬伊。據此同時,一位德軍帶著鐵絲鉗也來救助喬伊。在發現一把鐵絲鉗不夠時,德軍喊了一聲“我們的鐵絲鉗不夠!”,無數把鐵絲鉗同時從德軍戰壕中被扔了出來!這說明了德國的士兵和英國的士兵一樣都十分關心喬伊,而且希望能幫助他。這位德軍和這位英軍,齊心協力,非常友好,共同將喬伊身上的鐵絲除去。期間,雙方戰壕都靜靜的看著這令人感動的場景,並沒有因為是敵對的關係就趁機開火。喬伊站了起來,德軍和英軍都希望能將這匹馬牽回去。德軍提出要打一架,但英軍建議拋硬幣。我從德軍眼神中看出,其實他也不願意打架,因為這又是另一場戰爭了,而戰爭都不是兩人願意經歷的。通過拋硬幣的方式,英軍贏了。德軍並沒有生氣,反而贈與英軍德國刀具為紀念,而英軍也承諾會將它用在他在英國的故鄉。兩人成為了好朋友——這簡直就令人不敢相信!但這是真的,因為它出自對馬、對生靈、對動物最初的,最完全的愛啊!喬伊,這一匹偉大的戰馬,以這樣的形式連線了兩個人的友誼,連線了兩個國家,使其沒有了界限——至少是精神上的。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原本就應和平相處,一戰的爆發其實是一種罪惡。

心繫喬伊的艾爾伯特無法忍受心中對喬伊的想念,也參軍來尋找喬伊。而喬伊又被那位英軍給牽回了英國戰壕,就和眼睛受傷的艾爾貝特相隔一塊布的距離。喬伊受了很重的傷,英軍哀求無果,長官打算一槍殺了他,就在這時——非常非常戲劇性的,艾爾貝特吹起了哨子,並用自己對喬伊的愛與瞭解,救了喬伊,也救了他自己。在這個時候,這匹偉大的戰馬才真正有了歸屬,因為他一開始就想著要回到自己第一任主人艾爾貝特身邊,而終於,他們做到了,又在一起了。

之後的磨難不值一提,長大成人的艾爾貝特帶著心愛的喬伊回到了自己的家。在如血的殘陽映照下,人與馬的身影是那麼的貼近,那麼自然。這部影片主要突出了喬伊,這匹偉大、強壯、堅強、勇敢、有情有義、忠誠有愛的戰馬,同時和呼籲人們遠離戰爭,珍惜和平,並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之中的很多閃光點:愛,友誼,不離不棄。

《戰馬》觀後感 篇15

《戰馬》中有兩種人,兩種有著不同信仰的人,有人性的與無人性的。

很久以前我一直有一種看法,認為一個電影擁有皆大歡喜的結局是無比虛假的,古人云:“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是我發現,我的認知是有缺陷的,並不是所有皆大歡喜、四世同堂、邪不勝正的結局都是做作和虛假的,而是一切成功與圓滿的結局都要付出代價。比如在電影《戰馬》中,馬最終回到了男孩身邊,男孩卻再也無緣與女孩相遇,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而無論是戰馬或是男孩,都經歷了戰爭的苦難,從一場浩劫中存活下來,在影片的最後,橘紅色的晚霞漫天,與人影的漆黑相稱,在人性美好光芒的籠罩下,人們都經歷了那非人性的黑暗,包括戰馬。

人類的狂妄自大與對“生”的一種過分的慾望,曾經導致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爭,奪走了無數人類無數生靈的性命,同時,也輕易地將自己心中的人性毀滅。

1800年,北奧圖克人因英國人的掠奪性戰爭而滅絕;1911年,當地的紐芬蘭白狼,悄無聲息地滅絕了;此時,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在為泰坦尼克號的下水而歡呼。這是當時最大、最豪華、最先進的,有著上等柚木和黃銅來裝飾,那些吊燈與壁畫,那些印度與波斯的地毯,那些精美的浮雕與藝術珍品。在所有人的眼中,這是一條“永不沉沒”的遊輪。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號在紐芬蘭——紐芬蘭白狼的亡靈下方——沉沒。此後,傲慢的西方人才明白,人類並不是地球唯一的主宰。在紐芬蘭大洋深處,歲月的淤泥緩慢掩埋泰坦尼克號的殘骸,而紐芬蘭白狼與北奧圖克人的亡靈卻無人問津。

在渡渡鳥滅絕後,西方出現了一句諺語,但這句無力地嘆息有怎能力挽狂瀾,使無數歡聲笑語重歸大地?這句人類表面上知錯願改、而實質上不過自我憐憫的諺語是:

As dead as a dodo.(逝者如渡渡)

《戰馬》觀後感 篇16

這是一個炎熱的暑假,外面驕陽似火,我一頭扎進了涼爽似秋的圖書館,遨遊在書海中。讀了很多的名著,其中有一本書給我的印象深刻,書名叫《戰馬》,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的眼角已掛著兩行淚水。我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地感染著……

主人公是一匹名叫“喬伊”的小馬,它全身棗紅色,有四隻白蹄,額頭上閃著“十”字花紋,在陽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團火焰。它有一個小主人——艾伯特,他們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槍聲打響了,原本和平,寧靜的家園被打破了,喬伊不得不和主人艾伯特分開,走上戰場,成為一匹戰馬,在槍林彈雨中完成一次次的任務。也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喜歡友善的對待它,有的對它凶殘狠毒。喬伊經歷了各種磨難,都勇敢地走下去,它的這份堅持也深深地影響著遠方的艾伯特。艾伯特為了找到喬伊,英勇地走上了戰場,他們堅信一定有相聚的一天。最終,喬伊在一次尋找食物時幸運地遇見了艾伯特,也是由於對艾伯特的思念,才讓喬伊挺到了這個時候。戰爭終於結束了,喬伊和艾伯特回到了原先的家園,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合上這本書,我的腦海中浮現一幕。曾經的我和“斑點”一起玩耍,一起睡覺的場景。“斑點”是我養的一條小狗。它很可愛,很聽話。我和它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因為它的老去,我失去了它,我痛苦了好一段日子。從沒有想過人和動物也可以有真感情,只有你經歷過,才會體會到。

書中也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讓許多家庭支離破碎,戰爭趕走了幸福和快樂,不光給人們帶來恐懼和憂傷,也給動物帶來巨大的傷害,這是誰也不想看到的。戰爭的無情、醜陋、殘忍,也是人們所厭惡的。現在的我們在祖國的懷抱中享受著和平帶來的美好生活,就讓我們珍惜現在的一切吧!讓和平鴿飛向世界各地。

《戰馬》觀後感 篇17

《戰馬》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影片背景設置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戰馬為線索,著重將筆墨揮灑在戰馬的幾任主人身上,通過他們經受的戰爭傷痛,來展現烽火交織的無情,體現反戰的主題,揭示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特殊感情以及人類寬容、向善的共性。影片感人的故事、精心的製作、大氣的攝影、澎湃的音樂都獲得世界各國觀眾一致好評,而其對戰火殘酷的反思;對希望與勇氣的歌頌,更是引發世界各國觀眾的共鳴。

影片從1914年德文郡小鎮講起:男孩艾爾伯特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這匹神馬長得特別與眾不同:不僅有著挺拔的站姿,金褐色的鬃毛,而四個蹄子是由白色的鬃毛覆蓋,彷彿穿上了四個白色的襪子;馬頭中央有一個長菱形的白色區域,脾氣桀驁不馴,處處洋溢著皇者風範。

但喬伊有著坎坷的經歷。當喬伊首次出現在集市上就被頻繁砍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因與地主的較勁而用30基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當泰德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將喬伊牽回家時,妻子十分生氣,因為她知道他們貧寒的家庭無力償還30基尼。兒子艾爾伯特與媽媽完全不同,他與喬伊一見如故,鍾愛有加,這匹神馬似乎也認識艾爾伯特,並能聽得懂他對它的所言,看得懂他的所行,他還可以用特殊的哨音喚回喬伊。不久,他們成了朋友,形影不離。

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討債,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泰德只能為此賭上了全部家當。為了還債,必須讓喬伊學會犁地。那是一方從未開墾的處女地,到處是雜草、頑固的堅石,艾爾伯特逼迫無奈為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甚至還使用了皮鞭,但卻不能讓喬伊屈服就範。最後,艾爾伯特用語言與喬伊溝通,並身體力行,與馬共同努力,終於在大雨中犁地獲得成功。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也換來了收成。同時,神馬犁地的事情驚動了遠近鄉里鄉親,也毀滅了地主搶奪泰德財產的夢想!

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喬伊變賣給了騎兵軍,換來了30基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與喬伊的感情,但因為戰爭也只好含淚送別喬伊,這匹神馬由此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

戰爭中,喬伊的主人不停更變,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經受了千般戰火,萬般折磨,它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經受了戰火的考驗和洗禮,最後衝破層層藩籬,回到了故地,併為等待艾爾伯特尋覓到了良機。

一戰即將結束前夕,艾爾伯特參加戰爭並因眼睛受傷住進了戰地醫院。這天,喬伊也被好心的戰士牽進了醫院求治,經醫生檢查後發現它的傷情十分嚴重,又考慮到藥品緊張,有許多傷員需要救治,所以建議槍斃喬伊,免得它遭受更大、更多的痛苦。就在千鈞一髮之時,雙眼蒙著紗布的艾爾伯特似乎冥冥之中感覺到了喬伊的氣息,他躺在病床上用特有的哨音喚醒了喬伊,艾爾伯特和喬伊衝破人群相向而行,終於激情相遇。艾爾伯特告訴大家這匹馬是他們家的,乞求大家留下它!為了證明這是事實,他告訴大家喬伊的特徵,當人們將信將疑用溼布擦去四條馬腿和馬頭中央的泥水露出它特有的印記時,大家都被這“人馬情”所感動,醫生深情地告訴艾爾伯特:我會將它治癒!

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當艾爾伯特牽著這匹神馬沐浴在晚霞下歸家時,爸爸、媽媽、艾爾伯特和喬伊激動相擁,那親人團聚的一刻,每一個觀者的心靈得到了震撼!

《戰馬》觀後感 篇18

戰馬》是一部描述一戰時期的電影,不僅以唯美的畫面感人,更重要的是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吸引人心。一匹戰馬一生的遭遇和這個時代的社會大環境緊密相關,與這匹戰馬相關的人和事反映了這個時期社會的特徵以及人們的內心世界,整個社會的風情風貌。電影細膩的描述,驚詫的不僅是觀眾的眼球,震撼的更是人們的心靈。

電影從始至終沒有一個達官顯貴級的人物出現,沒有人在那裡長篇大論地說教某一方面的大道理,但每一位角色都成了觀眾心中的主角,每一個小小的情節都很感動人。

好喜歡電影中農舍裡的那隻大白鵝,跟在主人後邊叫著並扭來扭去,還會殷勤地給主人開柴門,看到家中來了不受歡迎的人就追在人家身後又是叫又是咬……可愛極了。

在戰爭年代,很多人的生命就像芸花一現,美麗卻短暫。那個農場主漂亮的小孫女,為了保護戰馬不被德兵搶走,竟把兩匹戰馬藏在自己閨閣中,這樣一個善良活潑美麗的生命正值花季卻終止於這場戰亂。電影沒有說她是怎麼死的,留給觀眾去想像……

面對一場殘酷的戰爭,有時一個士兵也只是一匹戰馬而已,那些娃娃士兵甚至還沒搞清楚一場戰爭的意義就丟掉了寶貴的年輕生命。在這裡為那兩位德國親兄弟娃娃兵短暫的生命而祈禱,他們一個14歲,一個16歲,因犯了“逃跑”罪被他們的長官給斃了……

驕勇的英純血寶馬也曾被迫給入侵的德軍拉運大炮,但這絲毫無損於它作為一匹優秀戰馬的英雄形像,也絲毫不影響主人對它的情感以及所有士兵對它的喜愛。

陣地上當英、德兩國士兵解救被鐵絲網穿肉纏綁的筋疲力盡寸步難移的戰馬時,人性的暖流暫時緩解了人們對戰爭的恐怖。當那兩個年輕的士兵以擲硬幣方式決定這匹戰馬歸屬時,頓覺年輕是多麼美好,連他們的做事方式都可愛的讓人莞爾一笑!

當這匹戰馬歷經風險與它的主人重逢在戰地搶救所的時刻,它的主人何以在兩眼受傷看不見的情況下憑心靈的感覺知道那是它的寶馬呢,而這匹寶馬與主人分離了四年多竟能記得主人的呼喚聲!電影告訴我們,人與動物(牲畜)是完全可以溝通的,只要付出真情,聽不懂語言也可以讀懂心。

渾身傷痕累累又掛滿泥垢的戰馬得救了,銀幕內外禁不住百感交集、淚流滿面。在大家的傾囊幫助下,這匹戰馬終於和它二等兵的年輕主人團聚還鄉,天空依然佈滿厚厚烏雲,但霞光卻穿越雲層照耀四方……

看完電影《戰馬》,對和平的理解多了一分悲壯,這分悲壯來自於電影中的每一位角色,每一個場景。當戰爭來了,連牲畜都要揹負一定的責任。我們要感謝的不僅是那些為了保護和平而犧牲在戰場上的戰鬥英雄,要感謝的還有在戰場上默默奉獻的一匹匹戰馬。

從電影院出來,心情仍在激動中。能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大的幸福。保護和平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無論你年輕年老;保護和平更是生命的責任,無論你是人還是一匹戰馬!

《戰馬》觀後感 篇19

早就慕名想看《戰馬》,記得高中時在課外刊物《瘋狂閱讀》上面看過關於它以及另一部電影《太陽帝國》的簡介,卻因為當時的情況沒能看到這兩部電影。

電影是"一戰"背景,講述了一個人與一匹馬之間關於勇氣、忠誠、和平與愛的故事。記得當時書上說是因為《戰馬》中對於那匹馬的"使用"觸犯到的動物保護協會的什麼東西,我也記不得清楚了,總之就是與一個獎項失之交臂。而今天看完影片,不說主人公和戰馬"喬伊"的感情深厚與珍貴。在戰爭中更重要的或許是那種對生命的道德,或許我在這裡說的"道德",它的意思主要就是兩點——珍愛與尊重。

其實對於感動,我更直接的來源於影片中好幾個不同的"馬倌",他們都在不約而同的袒護著每個馬匹,他們清楚馬的能力和極限,就像知己一樣,珍愛、尊重。或是說高山流水,伯樂相馬,一個人在自己所傾情熱愛的世界裡,瞭解它們就像是你自己一樣,你懂的它們的價值,懂得珍愛與尊重。

當硝煙戰場中,兩軍對峙時,一匹掙扎的馬,或是投影了每個人的內心,需要的正是那份亮出白旗,扔出鐵鉗,一起去解除困住彼此的鐵蒺藜,握手認識一下彼此。

上週那幾天想看書,卻懶得去圖書館,從去年到現在好像已經很少去圖書館了,借書證早丟了不在,不過很想看書卻不想在圖書館裡面借,想想我覺得我還是更想看書時寫寫閱讀筆記,那樣很不錯。於是那天下課看見樓下有賣書的,眼睛轉了幾圈,看到《圍城》和《穆斯林的葬禮》,突然想起暑假時小姨家的弟弟在我房間拿走的'幾本書裡除了《熱愛生命》好像還有這兩本,頓時覺得好難過!當時我沒在家,弟弟升高一了,也愛看書,喜歡歷史,來我家轉時知道我書多,就隨手帶走幾本看看。我是不反對的,我難過的是那幾本書裡都有我的好多隨手做的筆記感悟,相比書本,我更看重的是那個時間段我的思想狀態,那的確是很有意義的東西。所以我買了兩本書,自己的書想到什麼隨手就可以記下來,這樣我喜歡。

能留下筆記的書是窖藏的美酒,在沒看之前,空空白白的書就是個空酒罈,在閱讀過程中你不時的迸發出靈感與思悟,用筆輕輕記下,就如剛釀好的酒,閱完書便將酒罈封存,等著不知曉的未來日子,啟封后或輕酌或豪飲,實為暢快!美哉,美哉!

最後,再推薦一部以馬為主角的電影《奔騰年代》!非常的感人!

《戰馬》觀後感 篇20

不知,最傑出的忠實為何物?是為了更好地隨意與情感,穿越重生一切痛苦與血水的膽量!戰馬喬伊在哪紛飛的戰爭中翻過了全部競技場。在劃過天際的閃光彈中,那勇敢的身影深深刻在大家內心。那漂亮的鬃毛隨風飄揚,耶和華好像賞賜了它無窮無盡神力,讓它無畏地飛奔在痛楚和憂傷當中。喬伊宛如那血中漫舞的青鳥,在點燃的風裡掠過

喬伊是一匹真正的神駒。不,嚴苛的而言,它早已超過了這世界上的一切化學物質。它是馬,卻充滿了人的本性的光輝;它是一般的,卻要敢在血光中狂奔;它很不幸,卻依然為著本身的理想化而展翅翱翔我們是人,但那又怎樣比得上它那神一般金色的心靈?這一全世界,人掌握著世間萬物的生與死,但一部分人的內心充滿了貪慾和嗔惡,配不上於造物主授予她們的崗位職責!我們都是人,應當因此而覺得屈辱,並讓自身重歸人們善解人意的天性,讓這世界再一次被人性的聖光所籠罩著!

喬伊和主人家艾伯特那濃厚的情義令人打動。相隔千里,卻心裡皆有相互,並儘自身較大的勤奮尋找另一方。喬伊重回的道上曾遇到過許多同艾伯特一樣善解人意,但它的心依然在艾伯特身邊。不管多遠,不管多長時間,它必須返回主人家身旁。艾伯特也同意入伍,一邊給自己的中華民族而勇敢作戰著,一邊不斷追尋著喬伊的步伐。更是由於她們的心相互之間吸引住著,因此才會出現最後那在晶瑩剔透白雪中的極致團圓。

戰事是政客所挑動的爭議,與普通百姓沒什麼干係,更與士兵完全不相干。由於她們也只不過政客所握在手上的武器裝備而已。因此,服從命令是士兵的天職,她們不可以對於此事抱有埋怨。當喬伊在無人區被鐵網所擾時,所有的兵士都拋開的的身上的責任和命令,讓人的本性在心中波瀾壯闊。當彼此的兩位士兵強強聯手救下喬伊時,蒼涼的競技場好像已已不是憂傷而蒼涼,被善解人意的金輝所替代。這金輝來源於彼此士兵友善地握手,來源於每一個人幸福的初心。

喬伊原本是一匹具有隨便與快樂的馬,但被慘忍的德國軍官送去運輸火炮。當他代親如一家的成長股拓鬆越馬圈時,那鋪滿有血的眼中閃爍著無窮無盡堅決,丟擲去一道道充滿愛的白光燈,是多麼的的童真,是多麼的的義無反顧!解救拓鬆好像在這一刻變成了它一生的義務。她們中間幸福的愛與責任令大家而為驚訝,而為深省。

戰事是世界人口的控制器,它是始終不太可能終止的!因此大家所有著的只是是短暫性的友誼。在這裡友誼中,大家更應像那上空翱翔的天馬一樣,撒下充溢著人性輝煌的種子,讓全部人們,整個世界,被愛的陽光所遮蓋。儘量避免這些本不可出現的飄灑在上空的血水,多一些紅日下充滿愛的相擁。

《戰馬》觀後感 篇21

越過田野、綠樹,有一匹駿馬。它很俊,它有棕色的皮毛,四隻腳都是白色的,像套上了四個白色的襪子,額頭上還有一個白色的胎記。

在千方百計下,艾伯塔留下馬,並取名為“喬伊”。由於殘酷的戰爭,喬伊四易其主。為了買馬,艾伯特一家將傾家蕩產,在地主的逼迫下,喬伊不得不在滿是硬石的平原上犁地。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受傷候,喬伊和它的主人仍不放棄不退縮,在場暴風雨之後,喬伊和他的主人梨開了地,大地終於裂開了口子。如丘吉爾說:“暴風雨前的寧靜,是在醞釀接下來要發生的事。”在一片高興後,災難降臨了。艾伯特的父親因為戰爭和家庭把馬賣給了軍隊,從此喬伊離開了主人,在戰爭中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人與動物之間有同樣的情感,那就是友誼。喬伊在戰爭中和一批馬產生了“死黨”關係,他們都隨著情況的變化,不得不換“代理主人”。最後,喬伊 捨棄了它的死黨,在這時死黨已經變成了朋友。經過千重阻擋,喬伊終於重新找到了他的主人。

這個故事挺感人的,問我有什麼收穫,我想到了兩句莎士比亞的名言:人們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於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還有一句是:不要和意志堅定的人爭辯,因為他們能改變事實。

《戰馬》觀後感 篇22

《戰馬》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繼《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打造的“戰爭史詩三部曲”終結篇。該片在本屆奧斯卡大獲好評,榮獲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混音、最佳音效編輯、最佳音樂、最佳藝術指導6項提名,雖然最後顆粒無收,輸了獎項,但卻贏得口碑。

影片根據英國作家邁克爾·莫爾普戈1982年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一個有關忠誠、勇氣與堅強的史詩傳奇,通過戰馬幾任不同的主人,揭示了戰爭帶來的傷痛、烽火交織的無情,體現了斯皮爾伯格一貫的反戰主題。該片由眾多歐洲實力派演員演出,其中包括國內觀眾熟悉喜愛的英國演員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神探夏洛克》中酷到爆的夏福,由於歷史背景的要求,在本片中看起來老土帽了)、湯姆·希德勒斯頓(《雷神》中飾洛基),傑瑞米·艾文(斯皮爾伯格親點的新星)、艾米麗·沃森(兩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技派)等英國著名演員主演,不過這些完全都是綠葉,真正的影片主角是腳穿“四雙白襪",腦門印有白色十字印記的駿馬————“喬伊”。影片通過“喬伊”串起了“艾伯特”一家、英國騎兵軍官、德國士兵兩兄弟、法國的爺孫倆、另一德國老士兵、,戰場上為解救被戰壕鐵絲纏繞的奄奄一息的喬伊而攜手的英德兩名士兵等眾多人物形象,展現了戰爭中人性的光芒和各種複雜情感。

稍微對電影有些認識的影迷們應該都知道,其實利用動物角色來煽情是最有效也最難做到的,動物往往是電影中最難掌控的角色,曾經影片《忠犬八公》做到了,如今斯皮爾伯格的《戰馬》也做到了。 恰恰《戰馬》中大量設定的煽情情節也最被一部分觀眾們詬病太過矯情,但是我要說,如果所有想煽情的影片,所有想煽好情的導演,包括所有想詮釋煽情的演員都能做到《戰馬》這樣方式的煽情,真正讓人發自內心的感動並酣暢淋漓地大哭一場,我心甘情願地被導演“玩弄感情”於股掌之上,接受導演們一次又一次地煽情。可惜,很多時候並不都如此,我不崇洋媚外,也不妄自菲薄,同樣煽情描寫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光輝的衝刺奧斯卡大片(大家都懂得),過於一味地痛訴對方的罪孽來彰顯自己的光輝並不是一個絕佳高明的手段,想得到世人的贊同與理解,文藝與意識上我們在對日戰爭的問題上或許真的可以轉變一下思路。

英式的風情,英式的演員,影片活脫脫一部英式的美國大片,片尾的懷舊情節,“艾伯特”故鄉的大樹、絢麗的晚霞則有向曠世史詩巨片《亂世佳人》致敬的味道。充滿童心的斯皮爾伯格在電影中穿插了許多有趣的環節,比如那隻頻頻出現的鵝,德軍的丟鉗子,平和了戰爭殘酷的事實,但不論是美國南北戰爭,還是一戰,戰爭都象把雙刃劍,摧殘著交戰雙方人民的心靈與肉體。贏百姓苦,亡亦百姓苦。

《戰馬》觀後感 篇23

在一部關於戰爭的電影中,如何表現戰爭的殘酷是吸引觀眾的關鍵,進而引發觀眾對戰爭與和平的思考。

英國鄉野少年、英軍皇家騎兵上尉、法國農場主祖孫,以及許許多多的交戰雙方士兵。因為一匹馬,一匹生命力頑強的戰馬把他們連線了起來。是它所經歷的一切,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

斯皮爾伯格是個會講故事的導演。

斯導通過男孩艾爾伯特和戰馬喬伊這兩條同時進行的線索表現殘酷戰爭,並在影片的結尾將兩條線索完美匯合。

當艾爾伯特的父親被迫把喬伊買給軍隊,還算平靜的生活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喬伊跟隨騎兵上尉踏上了滿是硝煙的歐洲戰場,那雙純真的大眼睛見證了騎兵營三百多將士全部命喪沙場。歷經波折,喬伊被善良的法國農場主祖孫所救,過上了幾天還算安逸的日子,但就是在這些還算安逸的日子裡,我們通過喬伊看到了戰爭給平民百姓帶來的災難——交戰區的人民根本無力捍衛他們的合法財產,只能眼睜睜看著財物、糧食被搶走。好景不長,喬伊和同伴很快又被強迫去拉德軍重炮,見到身邊的同伴一個個累斃,年輕的喬伊勇敢的為朋友站了出來,勇敢的喬伊幸運的活了下來,穿過重重封鎖線最終被救。

另一條線索,艾爾伯特在得知上尉陣亡的訊息後,便義無反顧奔赴戰場去尋找他的好友喬伊。慘烈的戰鬥無止境的持續,重炮不時落在身邊,密集的彈雨在身邊穿梭。恐懼敲打著每一個士兵的心房,死神在戰場上空遊弋。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攻入德軍陣地後,艾爾伯特和戰友竟又遭到毒氣攻擊,好友當場身亡,艾爾伯特眼睛也被薰瞎。

兩條線索引領我們瞭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帶給人類的巨大災難,殘酷的戰爭強烈震撼著影院裡的人們。

遍體鱗傷的艾爾伯特和喬伊意外在戰地醫院外相遇的鏡頭感動了無數人。那熟悉的呼喚挽救了喬伊的生命,也喚醒了在戰爭中早已麻痺了的士兵們的心靈。人馬此時的相見,讓多少人人淚盈眶。

值得一提的是交戰中的英德兩軍士兵在雙方陣地上合作拯救喬伊的情節。那一刻,英德士兵同心協力,大家都變得彬彬有禮,他們一起為拯救一個弱小的生命而努力。那一刻,雙方把槍收了起來,雙手拿著鉗夾為一個目的而並肩作戰。協力拯救戰馬喬伊的情節,使本應該血腥的戰爭畫面放出了溫暖的人性光輝。

通過一匹大難不死的戰馬與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斯皮爾伯格導演為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殘酷,但他並非一味表現殘酷,通過攜手救馬的情節也展現了人性的光芒,艾爾伯特和喬伊的生死情誼體現了人世間存在的大愛,結尾的團聚同時預示著希望。

戰爭的殘酷是我們這些未曾經歷過戰爭的人永遠無法體會的,一部好的電影卻能給我們上一堂生動的珍愛和平的課程。

《戰馬》觀後感 篇24

〈戰馬〉是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又一部關於戰爭的電影。不同以往〈大兵瑞恩〉、〈辛德勒名單〉通過人物來描寫人性,電影的名稱已經告訴我們,這是一部以馬為主線描寫人與人、人與動物(馬)以及動物與動物(馬與馬之間)在戰爭這個大背景下之間的感情的電影。幾乎是流著淚看完整部電影的。

電影的開頭,是英國鄉下的[寧靜的田園風光,在沒有被開墾的綠色土地上,兩匹馬縱情玩耍著,這是沒有人類打擾的自然和諧。

在拍賣會上,退役的老戰士TED冒著被財主收回土地的風險,買下一匹好馬,兒子albert負責馴馬,並給它取名joey。albert當joey當朋友,他們建議了一種暗號,只要albert吹出一種特別的聲音,joey聽到了都去跑過去(這為以後埋下伏筆)

第一次感動,是財主逼租的最後一天。joey必須配合albert犁完一塊需要20多一天犁完的土地,在所有鄰居的注視下,在財主的逼迫下,在生存的壓力下,joey和abbert終於一天犁完了地。最艱難的一天,大導演適合時讓老天下起了雨,變成了最驕傲的一天。這裡的臺詞簡單而且有穿透力:“從我第一眼看到你,我就知道你是我的救星”“walk on joey。good boy joey”。在犁好地後,溫暖的陽光出來了。一切那麼自然而然。

迫於生計,joey還是被賣作戰馬。幸運的是,joey遇到一個愛惜它的伯樂。他為它畫了許多素描,並在戰爭中把畫有素描的記事本和信件寄給了albert。在戰爭中,joey認識了另一黑色的駿馬,並且惺惺相惜。

在戰爭中,有許多有良知的人,不願意joey命運被殘酷的戰爭所害,他們採取了各種手段保全joey的生命,其中包括兩個年輕的男孩子,一個做果醬的德國老先生和她天真善良的孫女。可是,joey的命運註定與戰爭有關,他和黑駿馬最終還是沒逃過德軍的搜捕。joey被德軍徵用,作為戰俘用作打大炮的馬。在許多的戰馬不堪負重,累得死去後,在看著受傷的黑駿馬要被栓上去拉大炮時,joey象個英雄一樣,衝上前去,替黑馬攬下有可能讓它死去的活兒(看到這裡,想起另一部動物電影《兩隻老虎》,飆淚)。幸運的是,joey活下來了,因為它不是一匹尋常的馬。

albert在接到信後,得知joey服役的英國軍隊的主人犧牲後,擔心joey的命運參了軍。在英軍和德軍的又一次交鋒中,在殘酷的戰鬥中,albert和joey的命運都都經受了嚴厲的考驗。albert冒死救了曾經給改變了他家命運的地主家的兒子,眼睛差點毒氣毒瞎;joey的夥伴黑駿馬因為傷勢太重不幸死去,joey忍住悲傷,逃過德軍的坦克的追殺,在槍林彈雨的無人區中,最終被層層的鐵絲網困住,倒下(joey被鐵絲網困住後仍不斷地奔跑那段,簡直是虐心,狂哭)。

在戰鬥的間息中,英軍士兵看到了被困的joey,他們輪流吹出口哨呼喚著命懸一線的joey,最後一名英國士兵冒死舉著白旗準備前去解救joey。或許是在無人區能倖存下來的頑強生命力打動了所有人,為了解救joey,本來互為敵人的英德兩名士兵友好地站到一起,有商有量地剪除掉所有的鐵絲網,救下了joey。在決定joey歸誰時,戰爭的雙方採用非常紳士的方法,並在告別時像朋友和兄弟一樣惜別。因為一匹馬,本來是敵人變成了朋友,我想這一段是整個電演的高潮和精髓所在。斯皮爾伯格真是偉大的導演,他用這樣溫馨的場面,簡單的對話,友好的告別來表達戰爭、和平、人性這樣深刻的主題。

在後方,在全是傷員的救護場所,受傷的albert和受傷的joey重逢了,是那熟悉的口哨聲讓他們重逢,那一刻,所有人被感動了。

戰爭結束了。按規定,joey要被拍賣,戰友們湊錢希望albert能將joey買回來。在竟拍時刻,那個做果醬的德國老先生為了她的孫女花了100英鎊的高價買下了joey,但是在看到了joey和albert的深刻感情後,爺爺果斷將joey還給albert。

我想,斯皮爾伯格用馬作為電影的主角,比起他前兩部戰爭電影,還原了自然界最本真的情感。大兵瑞恩中,為了救一個人的生命,犧牲了好幾個人的生命;辛德勒名單中,商人為了救猶太人,這些都是戰爭中一方人的情感。而在這部電影中,馬是主角,動物不會發起戰爭,在戰爭中它也沒有偏見:作為英國士兵的戰馬時,它飛快奔跑,幫助英國突襲德軍;一旦變成德軍的戰馬,他負責把受傷的士兵拉出戰區,後來他又幫德軍拉大炮,而這致命的大炮轟向的物件卻是英軍,甚至是養它長大的albert。馬沒有能力左右人類,甚至沒有能力左右它自己的命運,可是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來自自然最本事的情感,也是人類最終的價值取向。最終,人類會在這種最本真的情感面前,放下偏見,找到自己最初最真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