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大國崛起觀後感1500字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8.85K

《大國崛起》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國的強國曆史為題材並跨國攝製的大型電視記錄片。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大國崛起的1500字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大國崛起觀後感1500字
  大國崛起觀後感1500字一

近段時間,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電視紀錄片,名字叫做《大國崛起》。這部片子不光讓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歷史知識,也告訴我怎樣從歷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義的問題。

歷史,原來是這麼充滿趣味!這麼深奧奇妙!

《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分別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格蘭、法蘭西、德意志、日本、俄羅斯(前蘇聯)、美國九個曾經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擁有輝煌經歷的風雲大國的興衰故事。它們的強盛都離不開那些改變國家命運的重要人物和領導人。從哥倫布、威廉姆·伯克爾斯宗、瓦特、莎士比亞、亞當·斯密、盧梭到伊沙貝爾女王、拿破崙、戴高樂、郫斯麥、彼得大帝、華盛頓。在每個國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個深刻的道理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真正的治國之道從是這裡產生的。

每一個經歷過風風雨雨的大國,都可以當作我們的老師。西班牙與葡萄牙告訴我們:要有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和好奇心才能使我們擁有別人不會擁有的東西;荷蘭告訴我們,無窮無盡的資本力量可以創造奇蹟;英格蘭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崛起還得需要科學與文化思想的支援;法蘭西告訴我們: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長時間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則用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更加深刻地證實了法蘭西的教訓;德意志還告訴我們只有統一完整的國家才能走上強國之路;日本告訴了我們:要使國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學習,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蘇聯的興衰告訴我們:偉大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美利堅合眾國告訴我們:要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前進道路。

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國》,這裡面談到了中國唐宋的強盛時期,它是這樣描述的:“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國有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國城市就已經有很多的福利設施;一千多年前歐洲很亂很窮很落後,美洲。一千多年前的中國正朝著成為海上強國的方向發展。一千多年前中國華北的鋼鐵業年產就達一百二十五萬噸,而公元1788年歐洲工業革命開始時英國鋼鐵業年年產才有七萬六千噸。一千年前的中國農業、商業、製造業、手工業、娛樂業都是世界最發達的……一千年前世界與中國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是幾倍而是十幾倍。一千年前中國遙遙領先於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令中國人無比自豪,但晚清時,清朝政府的腐敗卻讓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欺辱。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得捱打,人民就會陷入痛苦與憤怒之中。現在的中國終於像巨人一樣從世界舞臺的底端再次站了起來,但我們卻沒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人的那份驕傲與自信,因為,我們還沒有站在最頂端。

怎樣才能使中國在歷史的大舞臺上再現雄風?

看完《大國崛起》以後,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點,全國的人民要萬眾一心地為國家努力,不管是當官的還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為國家出力,要記住:“國家興亡,我的責任。”大家團結協作,才能讓我們的祖國走向勝利。第二點,國家領導人應該注重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應該多多建設免費的國小與中學,要讓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樣國家才能培養大量的人才,才能實現成為強國的夢想。第三點,英明的領導人與有智慧的百姓一樣重要。國家領導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優秀的領導人才能制定正確的制度和戰略。第五點,即使擁有了以上四點,沒有歷史機遇,那麼崛起的道路還是非常漫長的,重要的歷史機遇可以使一個國家迅速崛起,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另外,在大國崛起的過程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影響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歷史,它的優點是可以讓人們從前人做過的事情中獲得經驗與教訓,它的缺點是容易在向別的國家學習並改善自己的時候與自己本身的傳統發生一些矛盾與衝突。

“國家興亡,我的責任。”讓我們大家都努力成為優秀的人才,將來為祖國創造光明的未來,讓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二十一世紀騰飛,再次遙遙領先於世界!

  大國崛起觀後感1500字二

觀看《大國崛起》,讓我揪心。在我們讀過的書本中,常說偉大的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地大物……,多少年來,我們為此陶醉。看過此片,對照十五世紀以來中國所走過的道路,我們如夢初醒,不無遺憾!說有遺憾,因為在人類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我們的祖先曾經有過領先世界的輝煌,有過崛起的機遇。早在1405年鄭和的船隊就已經乘風破浪,遠航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比葡萄牙人早了近一個世紀。只是當年的鄭和帶領著大船隊,只是去宣揚我泱泱大國的實力的,宣揚過後,就回來了,啥事都沒幹。而西班牙和葡萄牙這些小國卻是帶領著堅船利炮,掠奪著各地的財富回去把他們的國家建設成“大國”。人類進步的機遇是有限的,誰能抓住,誰就會搶得先機。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英國、這些彈丸小國之所以稱之為大,正是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抓住了機遇。歷史像一面鏡子照映這我們的今天。時至今日,國家在崛起,地區在發展。如何在南京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又快又好發展中使建鄴進入前列,關鍵是抓住新的區域調整這個關鍵機遇期。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曆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的成就。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深層次的矛盾也暴露出來。改革開放以後,由於種種原因,社會成員之間在地位和財富分配等方面趨向兩極,導致社會出現不和諧現象。現在,我國的改革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同時也是“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會倫理需要調整重建”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產業之間以及佔有資源不同的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還會拉大,而隨著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種利益關係日益複雜,如果處理不當,就容易引發社會不穩定。而新的制度體系的完善和定型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新舊體制、機制的銜接又不及時、不到位,就有可能產生社會無序、行為失範等問題。鑑於此,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這是黨中央克服單純市場機制侷限性的一種新觀點,是一種經濟活力與社會和諧兼得的新思路,是“以人為本”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相統一的發展觀,這一發展觀旨在改善參差不齊、自相矛盾的發展現狀,其主旨是不求最佳,但求和諧,營造一個社會各個階層都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社會各階層互惠互利,各自的利益都能得以基本滿足,各階層間的利益關係能夠不斷得到協調的社會。

新的區域劃分調整後,建鄴新城區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在新城建設中,必然會牽扯的各個階層的利益,各種經濟社會問題就會逐漸產生和凸顯出來,不僅影響許多社會成員個人的生存狀況、引發比較激烈的衝突、破壞社會秩序,而且也會阻礙經濟本身的進一步發展。為此,我們不但要抓經濟建設,各種社會問題也不能忽視。不能只講效率而忽視了公平,這樣只會使社會問題有積壓、增多的趨勢,甚至以犧牲一個階層(群體)的利益去滿足另一個階層(群體)的利益,形成了諸多社會不穩定因素,使社會執行不順暢,社會各階層不和諧。這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一是人際關係和諧。不能為了出政績,打著為人民謀利益的旗號,幹著勞民傷財的事;不能爭於求成,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不能為了個人的既得利益,用自己的“政治優勢”極力維護少數群體的利益,以便從中得到些“好處”,而不惜放棄群眾利益;遇到群眾不理解、不支援甚至反對的事情時,不能總是叫委屈,說群眾素質低,不識大局,更不能稱群眾是“刁民”,把群眾推向黨和政府的對立面。而應該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實施“換位”思考,切實為群眾著想,不斷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援,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二是“當前”和“長遠”和諧。不能只為了當前的、具體的眼前利益忽視以後的發展。比如,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增加gdp,而承接了發達國家排汙嚴重的產業。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政府和企業都得到了眼前的利益,但汙染了環境,也就是損害了長遠的發展。也不能片面強調長遠利益而不注意關心解決當前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對人民的疾苦不聞不問,對嚴重侵害人民利益的腐敗現象和其他醜惡現象視而不見,甚至包庇縱容。

通過學習,可以開闊視野,發現不足。所以要學習,學習歷史,學習先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別的不說,就從《大國崛起》中的幾個細節我們就可以學到很多:1、哥倫布在遠航探尋新大陸過程中,數月未找到陸地的影子,船員譁變要求返航,哥倫布說再堅持三天,結果在第三天他們發現了美洲大陸。這一細節告訴我們:在勇於創新實踐的同時,還需要必要的堅持,甚至要有容忍失敗、承擔失敗的勇氣與魄力。前進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充滿了艱險與挑戰,成功的前夕往往是最艱難的時刻,這就需要我們的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即使努力了,可能也不會獲得成功,但是我們為了理想付出了努力,我們不會有愧疚。2、一艘荷蘭商船被困北冰洋,8人死亡,但他們未取船上裝載的一份貨物,脫險後把貨物如數送交客戶,儘管在貨物中有他們急需的食物與藥品,荷蘭人就是靠著這種誠信擴大了市場。這一細節雖然有些極端,但也告訴我們:一個人為人處事要將誠信,要有自己的底線,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同樣,一個政府也要誠信,只要我們政府真正為老百姓的利益著想,老百姓才會擁護政府。通過學習,提高人員素質,增長才能和水平,不斷激發創新精神,探索建鄴發展的新機制、新方法、新路子,建鄴的崛起和騰飛指日可待。

讀書使人明智,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只要我們抓住機遇、解放思想、創新理念、不斷學習,實實在在做好每一項工作,建鄴騰飛之路必將穩步向。

  大國崛起觀後感1500字三

讀史使人明智,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人類五百年的歷史是漫長而又極其複雜的,這裡僅僅從另一個角度,稍作窺探。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民族獨立的強大國家力量和海洋優勢,通過香料貿易和殖民掠奪,而成為世界性的大國;荷蘭,是在四百多年前,依靠海洋貿易和商業制度上的創新而奪得世界霸權。它們的大國之路,對中國的參考價值已經不大了。

而以英美法德日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國發展之路,以及蘇俄的強大之路,對正處在綜合國力快速上升中的中國,有著巨大的借鑑意義。

首先比較它們的經濟制度。

由荷蘭首先開創的一些現代商業制度,比如股票交易所、銀行,在英國的手裡發揚光大。英國通過海戰奪取了海上霸權,但真正使其獲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卻是由首先在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飛躍,及其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而美國,則在二十世紀早期,代替英國,成為了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制定者和完善者。早期由英國開創的自由經濟模式,在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後,帶來了重重矛盾,而美國,受蘇聯模式的啟發,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新確保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健康發展。法國則大多是借鑑英美的經濟體制,沒什麼特別可言。

蘇俄的大國之路,則充滿了跌宕起伏。沙皇時期的農莊經濟模式,決定了它決不可能在與已經實現工業化了的歐洲大國之間的較量中勝出。但伴隨著十月革命而來的蘇聯,採取了高度集中式的指令性計劃經濟,而且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強大的理論支援,使其經過一個五年計劃即邁入了工業化大門,工業生產能力巨增。儘管計劃經濟使蘇聯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但是,卻使其擁有了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造就了蘇俄的大國之位。

與上面兩種情況有所不同的是德國和日本,它們都採用的是英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但是,卻是由國家來推動、引導經濟的發展,從而克服了自由主義經濟模式的弊端,都搭上了工業化的末班車,成為世界性的大國。

考慮到蘇聯經濟體制的最終垮臺,總的來說,在國家指導下的自由發展的經濟制度,是相對較好的經濟體制。而美國在大蕭條期採取的經濟恢復措施,包括增加國家支出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對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都依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其次,比較這些大國的政治制度。

儘管這些國家的政治制度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都是向著更公平、民主的方向發展。但是,它們的政治體制依然差別巨大。如最後一集《大道行思》中,被採訪者,法國戴高樂基金會主席伊夫·蓋納所言:“一個國家的體制應該適合那個國家和人民的情況。英國人的民主和法國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國人和義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中國的政治道路,只能從自己的歷史中去反思。從漢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備一個共同點——國家統一,中央集權,軍事強大。一個散亂的國家是不可能強大起來的;而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複雜的地域、民族關係,註定了唯有中央集權,統治階層具有強大的控制力量,才能夠保證國家的統一;更進一步的,才可以有能力去幹預經濟的執行。這也正是當今的中國,要確保臺灣不獨立,堅決打擊東突等分裂勢力的原因。

軍事力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自從近幾年中國海軍的新型核潛艇成功試射8000公里射程的潛射洲際導彈之後,美國的航母艦隊已經不敢輕易到臺海遊蕩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強大的軍事威懾,特別是核威懾,不僅可以保證我們自己不受侵犯,還讓我們具有了在國際政治上發言的話語權。

同樣,西方執意推銷的多黨制,對於中國來說,也看不到任何的好處。專*制固然有其弊病,但是,比較起來,“亂”則是更讓國家內耗的情形。而且,一黨的內部,也可以形成多種力量制衡,同樣可以保證黨的健康發展。況且,七千多萬黨員中,畢竟大部分還是社會的中堅力量。也只有具備這麼強大群眾基礎的共*產*黨,才有能力領導中國的大國之路。

最後,比較這些大國的文化。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民族之魂,發展進步的保證。無論是英美法德還是蘇俄,在它們國力崛起的過程中,都可以看到背後推動這種上升的力量——文化。無論是科技上的發明創造,經濟上的探索發展,還是管理上的開拓創新,都包含著思想、文化的底蘊。

中國擁有偉大的文化傳統和智慧,中國人具有發展所需的聰明才智和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很高興地看到,僅僅通過三十年的發展(真正全速發展的只是近十五年),依靠技術引進和創新,中國在很多領域已經大大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大量的回國留學生,也帶來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識。而最近幾年,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表現,則更體現了高超的智慧。不僅僅是美國,中國也已經可以輕鬆駕馭大國之間的微妙關係,懂得了巧妙周旋和借力打力,技術之高超,甚至更勝美國一籌。比如最近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由局外人到作為重要利益方而參與斡旋,就體現了高明的國際政治策略。

而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也隨著眾多孔子學院在海內外的建立,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這不僅讓更多的人聽到了中國的智慧之音,而且反映了中國正統文化的強盛。這是世界公認的,僅有古希臘先哲的思想可與之比擬的超人智慧,它定可在中國崛起的道路上給我們指點迷津。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和魏徵一段對話中的摘錄。先人早已告知我們,要學會從歷史中去吸取教訓,避免走錯路、彎路。帶著五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經歷了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已經學會了突破各種困擾,只求發展“發展”之本身,拋棄了不必要的意識形態束縛,中國的大國之路必將穩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