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識點彙總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4.09K

不得不說,在整個高中階段,必修三的政治內容是最容易掌握的。很多學生在學習必修三的課本時,都能講書上的知識內容弄懂,記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政治必修三重要知識點彙總

  政治必修三知識歸納

文化傳承與創新

(一)橫向:多樣性

1、主要表現:

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標誌,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

2、文化具有多樣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的差異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原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原則: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4、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1)傳播的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

(2)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大眾傳媒(依託電子資訊技術網路技術等現代資訊科技,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低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日益現實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二)縱向:繼承性

1、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1)繼承性的表現: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凝固的藝術,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傳統藝術(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思想

(2)傳統文化的特點: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

(3)傳統文化的作用:我們要辯證看待傳統文化的作用:在社會發展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

(4)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加以抵制或剔除。

2、繼承與發展的關係:繼承與發展是統一過程的兩個方面,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3、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a.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發展的方向

b.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

d.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政治必修三易錯知識點

1、泰山日出是一種文化現象。

【解析】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由人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成為文化,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泰山日出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是文化現象。

2、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

【解析】經濟決定文化,但文化與經濟發展不是亦步亦趨的。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文明素質不會隨著經濟發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須自覺加強文化建設,特別是思想道德建設。

3、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強制的。

【解析】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而是無形的、自發的。

4、文化能夠促進人和社會的進步。

【解析】並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

【解析】“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社會科學)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6、免費開放博物館是展示文化成就,說明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體現我國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解析】開放博物館體現的是文化事業的發展。

7、發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繼承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解析】關係顛倒。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8、春節等民族節日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

【解析】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注意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對應的內容不能顛倒。

9、傳統文化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始終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解析】並非任何傳統文化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只有優秀的傳統文化才

起到促進作用,落後的、腐朽沒落的傳統文化則起到阻礙作用。

10、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主要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體現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先進文化,促進民族文化繁榮。

【解析】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標準所在。

12、舉辦世博會,進行文化交流有利於加深各國人民相互瞭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異。

【解析】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世界文化的差異不可能消除。

  政治必修二知識要點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1、政體:一個國家的政權機關的組織形式,叫做政體。(國體:國家的性質)

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

2、我國政體: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國體: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願望。

4、組織和活動原則——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

5、民主集中制的體現:

①在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關係上,人大代表民主選出,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決策少數服從多數。

②在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關係上,國家行政、司法機關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關係上,中央集權,地方分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6、含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

7、地位: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8、決定因素: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

9、基本內容:

①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②人民在普選基礎上選舉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

③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職能;

④實行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等等

這一制度,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宗旨,真正保證了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10、人民代表大會的優勢:

(1)有利於保證國家權力體現人民意志;

(2)有利於保證中央和地方權力統一;

(3)有力保證我國各民族的平等與團結。

10、如何認識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作用及關係?

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其領導方式主要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但黨委並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協的職能。

人大是我國國家權力機關,對政府進行監督,從而避免政府決策失誤;

政府通過行使國家職能,為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