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高二語文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1.17W

  一、語言文字運用及課文內容理解(18分)

高二語文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1.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 )

創新人才大都不是在課堂裡教出來的,而是在充滿人文情懷和自由學風的環境裡________出來的。當前中國大學教育________的關鍵在於開設能夠改變思維方式的通識課程,而不是可以________的實用課程。要重視“無用知識的有用性”,也就是莊子所說的“無用之用”。

A. 薰染  另起爐灶  立竿見影      B. 薰陶  改弦易轍  立竿見影

C. 薰陶  另起爐灶  卓有成效   D. 薰染  改弦易轍  卓有成效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

A.專家表示,財政補貼比重過大,帶來了財政可否支撐的危險,未來應逐步改變目前個人與財政籌資責任失衡的局面,建立財政補貼與個人繳費的合理分擔機制。

B.由於中國大量的旅遊需求被釋放到國外,使出境旅遊年均近20%的增長速度,產生了遠高於入境遊的消費額。

C.被愛好者捧為英劇神作的《神探夏洛克》,一些原著迷表示,不但電影的翻譯質量不高,而且一些有雙關含義和伏筆的翻譯不到位,還有翻譯硬傷。

D.馬基雅維利不關心社會的應然狀態,而嘗試“直面事情的真相而非其幻想”,這意味著他要把握現實事物的本質,以完全實用的視角來看待政治。

3.下列詩句填入所給《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一詩橫線處,恰當的一項是(3分)( )

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

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

春入河邊草, 。

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

A. 疏柳映新塘   B. 潮平路帶沙   C. 花開水上槎   D. 胡霜拂劍花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

自從汽車駛過褒城以後,水的顏色就由墨黑變成淺綠了。 ,真是美人臉上的娥眉吧?

①作為背景的遠山是黛色的,扁而彎的一痕

②深黑淺灰,編成了奇突的筆觸,斧削的殘跡

③對岸的山層,覆著一行行的嫩綠

④岸邊的水成岩,露著深深淺淺的水痕

⑤一個個小艇在碧色的漣漪上飄著,確是扁舟葉葉

⑥淺黃色的公路,好像是一條條在山腰間的帶子

A. ⑤④②③①⑥     B. ⑤③⑥④②①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③④②⑤⑥①

D.未出土時先有節,便凌雲去也無心。

5.下列四種不同的表達語得體的一項是(3分) ( )

A. 分別總是在六月,回憶是思戀的愁。同窗數載的無數美好瞬間,將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之中……(畢業贈言)

B. 工會提議用探望一線勞動者的方式過“五一”,這很有意義,群眾積極響應,沒有一點異議。(廣播稿)

C. 本人昨日不慎於學校閱覽室丟失阿倫特《反抗平庸之惡》一書,期盼拾得者璧還原物,不甚感激!(尋物啟事)

D. 特邀您作為嘉賓蒞臨我校校園戲劇節,相信您會有幸觀賞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臨。(邀請函)

6.下列關於課文內容的表述和課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

A.《春末閒談》文章最後指出,人們的思想終究是無法禁止的,妄想長久統治人民的種種“治術”終將失敗,人民群眾必定會覺醒,並起來抗爭,奮戰到底。

B.《可以預約的雪》中作者認為“常”只是人們的一種嚮往,一種追求;“變”才是更真實的人類生活體驗;“變”是不正常的,“常”才是正常的。

C.《想念地壇》文章最後“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表明我的身體已經不再進入也不必進入地壇,而地壇所代表的那種安靜已紮根在我心中。

D.《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上片回憶當年佳會,用重筆渲染,見初會時情重;過片寫別後思念,憶相逢實則盼重逢,相逢難再,結想成夢,見離別後情深;結尾寫久別重逢,竟然將真疑夢,足見重逢時情厚。

  二、文言基礎知識及文言文閱讀(24分)

7.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陷。 然尚恨有闕者:遺憾 缺點,不足。

授之柄而處其下:把柄。 系燕父子以組。絲編的繩索

B.開門納巡:使進入。 紆餘為妍:美

數日而知死處:計算。 外無待而猶死守:依靠,後援。

C.將其創殘餓羸之餘:羸弱。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迎接

計班資之崇庳:高 疑畏死而辭服於賊:請降。

D.此矢所以志也:同“識”,標記。 養其全鋒而待其弊:弊端

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安詳鎮定的樣子。 抑本其成敗之跡:探究

8.(3分)(理科生做,文科不做)《橫渠四句》中“有聖人之德者,才宜於居最高統治者之位”,儒家稱之為 ;康德提出的“兩種偉大的事物”指的是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和 ;《哈姆萊特》的作者是 。

(文科生做,理科不做)《春秋》是我國第一部 史書;小說家代表人物是 ;明代思想家李贄提出 ,主張創作要“絕假還真”,抒發己見。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

屯田郎中石君墓誌銘

[宋]文同

公字君瑜,世居關中。少舉進士,授扶溝縣主簿。民狃悍猾,務不直以亂治,亡所尊畏,侮慢驕狠。公至,不能耐,繩以國律,無所借宥。久之,惡少相教敕避去,日:“是不如他人,慎無犯,入即齏汝肉矣。”令嘗間語公,謂寰內之治,難以比諸外,當少寬,取無事以去;不爾,忽失慮,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內外之異,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職在奉助,惟知以殉公為稱,不知其餘矣。”

改知虹縣。虹俗尚雜惡,昧利而嗜訟。公初來,謁守。守視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日:“奉詔書,不敢私自免,試往臨之。苟有可以上關,願府無見爽相庇賴,事不枝柱,政無難為矣。”守頷之,曰:“然。”既至,嚴肅閉默,眾莫測其端涯。但密記奸桀,疏捕幾輩,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靜,以善譽聞。

富人責租,使其奴毆逋者。公曰:“奴罪當然,教之者主耳。”並錄之。主懼,匿不出;捕急,其徒計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則爾,其質乃賤隸。”袒視之,膚革皸瘠,果其家役僕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強宗大姓,俯首躡地,謂神為公矣。

移綿州羅江縣,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撫,公易虹治,一用清簡。未逾時,縣事已告無所設。簿書凝然,械杻積蠹,廡下徒吏,偃居門宇終日。居甿不識追胥之擾,盡力田事。新黌舍,聚良子弟,置師教之,親為講說義訓,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謝。

遷屯田郎中,宰相方將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嗚呼!公為人器宇儻蕩,望之魁崛偉人也。喜大節,善論議,於世務纖悉無不該究,聽之灼灼,皆可立施用者。與人款曲,接以恩決,無一不相能,故死之日,上下鹹嗟悼之。

9.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繩以國律,無所借宥        借:寬容

B. 富人責租,使其奴毆逋者   逋:拖欠

C. 居甿不識追胥之擾   胥:差吏

D. 遷屯田郎中,宰相方將汲用  汲:引導

10.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石公認為朝廷立法的用意是天下無別,所以治理京城近處不應與外地有所不同,執法不可稍加寬鬆。

B. 雖然虹縣難以治理,但石公並不畏縮,毅然赴任,他希望如有政務需要稟報,州府不要對自己的差失加以庇護。

C. 有富人教唆奴僕催租傷人,為逃避治罪,逼迫奴僕冒充自己去頂罪,被石公識破,最終被抓捕到案,依法治罪。

D. 石公善於品評人事是非,洞悉世情時勢,分析問題清楚明白,處置方法切實可行,他對人殷勤應酬,與人親善相處。

11. 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不爾,忽失慮,中其奇,安可悔?(4分)

(2) 簿書凝然,械杻積蠹,廡下徒吏,偃居門宇終日。(4分)

12.石公治理虹縣與羅江縣,施政方略主要有哪些不同?為什麼?(4分)

  三、古詩文閱讀(10分)

13.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孟浩然

山暝聽猿愁, 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維揚憶舊遊。

還將兩行淚, 遙寄海西頭。

【註釋】海西頭指揚州。

(1)頷聯寫景有何特色?請簡要賞析。(4分)

(2)結合全詩,簡要概括詩歌表達的情感內涵。(6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10分)

14.補寫出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五、課文內容閱讀(8分)

想念地壇

史鐵生

(1)想念地壇,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靜。

(2)坐在那園子裡,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任何地方,喧囂都在遠處。近旁只有荒藤老樹,只有棲居了鳥兒的廢殿頹簷、長滿了野草的殘牆斷壁,暮鴉吵鬧著歸來,雨燕盤桓吟唱,風過簷鈴,雨落空林,蜂飛蝶舞,草動蟲鳴…… 四季的歌詠此起彼伏從不間斷。地壇的安靜並非無聲。

(3)一進園門,心便安穩。有一條界線似的,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來,悠遠、渾厚。於是時間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電影中的慢鏡頭,人便不那麼慌張了,可以放下心來把你的每一個動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縷憤懣和妄想,盼念與惶茫,總之把你所有的心緒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壇的安靜,也不是與世隔離。

(4)記得我在那園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兒呆坐,張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嘆,在那兒睡了又醒,醒了看幾頁書……然後在那兒想:“好吧好吧,我看你還能怎樣!”這念頭不覺出聲,如空谷迴音。

(5)誰?誰還能怎樣?我,我自己。

(6)我常看那個輪椅上的人,和輪椅下他的影子,心說我怎麼會是他呢?怎麼會和他一塊坐在了這兒?我仔細看他,看他究竟有什麼倒黴的的特點,或還有什麼不幸的徵兆,想看看他終於怎樣去死,赴死之途莫非還有絕路?那日何日?我記得忽然我有一種放棄的心情,彷彿我已經消失,已經不在,惟一縷輕魂在園中游蕩,剎那間清風朗月,如沐慈悲。我聽見了那恆久而遼闊的安靜。

(7)我記得於是我鋪開了張紙,覺得確乎有些什麼東西最好是寫下來。那日何日?但我一直記得那份忽臨的輕鬆和快慰,不考慮詞句,不過問技巧,也不以為能拿它去派什麼用場,只是寫,只是看出有些路單靠腿(輪椅)去走明顯是不夠。寫,真是個辦法,是條條絕路之後的一條路。

(8)只是多年以後我才在書上讀到了一種說法:寫作的零度。這五個字吸引了我,契合了我的心意。在我想,寫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點,寫作由之出發的地方即生命之固有的疑難,寫作之終於的尋求,即靈魂最初的眺望。

(9)否則,寫作,你尋的是什麼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榮,棄心魂一向的困惑於不問,豈不還是阿Q的傳統?倘寫作變成瀟灑,變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資,它就不要嘲笑喧囂,它已經加入喧囂。尤其,寫作要是愛上了比賽、擂臺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譴責什麼“霸權”?它自己已經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時不時地丟擲一份名單,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將,被排者爭風吃醋,排者乘機拿走的是權力。

(10)想念地壇,就是不斷地回望零度。放棄強權,當然還有阿諛。現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麵霸,居要豪居,海鮮稱帝,狗肉稱王。人呢?名人,強人,人物。可你看地壇,它早已放棄昔日榮華,一天天在風雨中放棄,五百年,安靜了;安靜得草木葳蕤,生氣盎然。土地,要你氣薰煙蒸地去恭維它嗎?萬物,是你雕欄玉砌就可以挾持的?瘋話。

(11)有人跟我說,曾去地壇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與地壇》去那兒尋找安靜。可一來呢,我搬家搬得離地壇遠了,不常去了。二來我偶爾請朋友開車送我去看它,發現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壇尋找安靜,莫如在安靜中尋找地壇。恰如莊生夢蝶,當年我在地壇裡揮霍光陰,曾屢屢地有過懷疑:我在地壇嗎?還是地壇在我?現在我看虛空中也有一條界線,靠想念去邁過它,只要一邁過它便有清純之氣撲面而來。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

15.作者為什麼想念地壇的安靜(4分)

16.第十段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六、現代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題

小銅匠

葉紹鈞

陸根元跟著六七個同學被先生帶進高等國小裡,覺得周身不大舒服,但是形容不出。高等國小裡的學生圍著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根元只想什麼地方有個洞,自己隱藏在那裡。

他看那高等國小裡的運動場也十分可怪,廣闊到難以言說。他站在廊下望對面的圍牆,低矮且渺茫,他想,總有兩三裡的距離吧。許多學生在場中踢球,足尖觸著球身,那球突然升騰空際。空洞的音響散佈開來,似乎一切都有點兒震動。他覺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穩定地站立。

他的先生平時穿著藍布的大褂,今天換了件新的深藍紡綢的,還加上一件玄紗的馬褂;衣服上縱橫的褶紋十分清楚,可知被擱在箱子裡的時候久了。先生舉步時,頭向前微俯。先生帶了自己的幾個學生走進高等國小的辦事室,室中人便請他坐下。他只坐著椅子的一角,上體向前兩手支在膝上,這才坐穩了。他和婉且謹慎地懇求學校收下他的初等國小的學生。說罷,他的頭俯得更低,上體前屈算是鞠躬。

一位頭髮梳得很光,戴著玳瑁邊圓眼鏡的先生隨意答說:“他們在本校唸書就是了。但是,停一會有個測驗,請關照他們等著。”

“是,是。”根元的先生連忙答應,彷彿屬僚受了上司的命令。

根元看著那位頭髮梳得很光,,戴著玳瑁邊圓眼鏡的先生,見他受先生的十分的敬禮,只覺得害怕。再看其他不認識的先生們,個個有一種異樣的威嚴,他非常不好過,彷彿周身有壓迫攏來。

根元有三四天不到學校了。級任先生點名時問起,有學生回答說:“他的母親死了。”級任先生隨即浮蕩起一種無著的傷感。

第二課正開始,根元推開了室門走進來。他穿著一件寬大的白布長衫,上邊很有些油汙的痕跡;束著白帶,形成難看的皺褶;然而白布長衫依舊嫌長,下緣只是在地上掃。他掩上了門,雙手下垂,便隱藏在長而寬的衣袖裡。當他向先生行了禮,走向他的座位時,中空的衣袖口輕輕拂動,正像街上走過的道士。這使全堂的同學覺得有趣而低笑了。

根元的沒表情的臉面與往日一樣,只瞪視著前方,口略張開,顴頰微泛紅暈。他被笑得羞愧了。全堂的同學端詳著他的臉面和白衣。他覺得四周全是眼光,於是更為惘然了。

“你的母親死了?”級任先生憂愁地問。

“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患的什麼病?”

“不知道。”根元搖著頭。他覺得這差不多像被考問功課一樣,懦怯的心使他的頭低著,又慢又輕地繼續說道,“只聽她說不好過,在床上躺了兩天,便死了。”

“家中什麼人守著?”

“鎖著。”他的`手在衣襟那裡按了一按,又說,“父親出去了,鑰匙在我的衣袋裡。”

級任先生無可再問,望著根元只是出神。

此後根元照常到學校。他的功課做得很不好,全校的教師都說他是低能兒。尤其是教算術的田先生,他曾指著根元的額角說:“你這麼笨,今生學不會算術了!希望你不要來吧!”

過了重陽,根元果真不到學校了。

這一天學校裡整理房屋,預備暑假後開學。有幾處門窗的旋手和窗鉤已經損壞了,須喚個銅匠來重新裝過。喚來的銅匠便是根元。他穿著破舊的青夏布衫,褲管捲到膝上,赤足拖著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樣。他的臉很髒,全蒙著銅汙;手裡拿著鐵椎銼子等工具。

他見了學校裡的諸位先生,都叫一聲,不等先生們答應,便走了過去。

他工作了兩三點鐘工夫,應行修理的門窗都弄好了。他用髒黑的手拭了臉上的汗,帶著工具自去。

這真是一件細微的事情,但感動了田先生。晚上他和幾個同事在運動場中乘涼,忽然拍著葵扇說道:“我們不如那個銅匠,不如那個銅匠!”他又說道:“陸根元這孩子,我們用盡了方法,總不能鑿開他的渾沌的竅。誰知他學銅匠倒有點兒近情!”

根元的級任先生聽田先生說道,便表示自己的意見:“用盡了方法麼?這還不能說。像根元這一類的孩子,我們不能使他們受一點兒影響。我們與他們,差不多站在兩個國度裡,中間隔著一座又高又厚的牆,彼此絕不相通。我們怎麼能把他們教好呢!”

田先生說:“你先生何不把這座牆打破了?”大家默然。他又說:“我們與他們中間並沒有什麼牆,只是我們所用的教法太柔弱無力了。根元的師父銅匠王三,鎮上人都叫他爛醉鬼;但是他教徒弟並不爛醉。他不問怎樣,不聽他的話就是打!這才使徒弟有個懼怕,不敢不用一點兒心。我們也能照他那樣命令學生就好了,可惜不能!”

“這就根本懷疑了?”級任先生失望地說。

田先生不回答。但他想:“學生如能同藝徒一樣,因懼怕先生的責打而絕對服從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當那樣的先生才有效而多趣味呢!”

他望著運動場中夏夜的幽景,又想:“如果自己就是銅匠王三,此刻不在窄隘的小鋪子裡湊著昏暈的煤油燈工作,便在酒氣熏人的小酒店裡靠著牆壁醉倒了。總之,決不會在這夜景清幽的運動場中乘涼。”想到這裡,他又覺得當學校教師究竟還有些意思。

1922年12月10日作。

(選自《葉聖陶集》,有刪改)

17.下列句中加點詞傳達出人物什麼樣的內心感受?請具體解說。(4分)

(1) “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2) 想到這裡,他又覺得當學校教師究竟還有些意思。

18. 在進入高等國小時,小說以陸根元的視角來觀察描寫學校的運動場和他的先生。這樣寫有什麼作用?(6分)

19. 請分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效果。(4分)

20. 小說題為“小銅匠”,但寫陸根元的學生生活多,寫他的銅匠生活少。請探究這樣安排的用意。(6分)

  七、作文(70分)

2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禪師將一杯水和一面鏡子交給弟子,說:“以後它們是你的老師。”弟子問:“跟水和鏡子學習什麼?”禪師說:“無論把水倒進什麼形狀的容器,水都會隨之改變形狀,不加埋怨。無論鏡子面對怎樣的情境,它都能如實映照,沒有遺漏。”

要求:① 角度自選,立意自定,標題自擬。② 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得抄襲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