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2.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一天班級的小潘帶了兩塊糖,活動期間他吃了一塊,有的小朋友看見也想吃就像他要,他不給,活動結束多到了喝水時間,他怕別人搶就把糖藏在了水杯裡。等他想起自己的糖時在去找糖已經不見了。他就找到我說有人偷吃了他的糖。我拿起水杯發現原來他把糖放進有水的杯子中化了。我就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的變化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2、增強幼兒的好奇心,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難點:思考“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準備

沒人一個小水杯,一塊糖,湯勺。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糖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

看看你們的座子上都有什麼?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

今天老師請你們試試,仔細看看糖放到水裡會怎麼樣。

幼兒實驗、觀察交流。

2、引導幼兒觀察溶解現象。

你們剛剛看見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沒了嗎?他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

幼兒討論交流

3、小結。

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裡去就不見了。

4、活動延伸。

你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向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對糖的溶解現象有好奇心,並願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2.能用攪拌的方法觀察溶解的過程,及口味前後變化。

3.願意積極探索,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個勺子、糖、鹽、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猜猜你品嚐的是什麼。老師隨機給小朋友分兩種飲料(白開水、糖水)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然後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嚐到的是什麼味道的?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為什麼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沒有味道的?那你有沒有在裡面看到糖呢?糖寶寶到哪兒去了?

二、開始

1.教師示範小實驗: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1)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實驗結果

(2)教師和幼兒一起操作:先嚐一口自己杯子裡的水(無味),然後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會發生什麼變化?用勺子攪拌一下,觀察糖到哪裡去了嗎?躲到水裡去了!請幼兒再次品嚐水(變甜)

(3)請幼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糖放在水裡化掉,不見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溶解,我們的水就會變甜。

2.請幼兒自己操作。

(1)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說說還有什麼東西會溶解?

(2)師:老師這裡還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你們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溶解顯現、顏色變化,發現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兒自由交流實驗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三、結束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後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現、然後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科學課糖不見了在幼兒充滿好奇心之時,讓幼兒感知溶解的現象,培養幼兒的生活知識充滿興趣。

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3~4歲的幼兒無意注意佔只要地位,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幼兒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較隨意,只能直接的、簡單的表面化的認識一些周圍的事物。對身邊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提問,願意自己動手探究,同時,願意與老師、同伴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描述自己的發現。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利用幼兒活動中的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密切聯絡生活中的現象,能夠較大限度的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使她們感受科學和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樂趣。

本活動是中班科學課《糖怎麼不見了》在孩子充滿好奇心之時,讓孩子感知溶解的現象,培養孩子的生活知識充滿興趣。《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孩子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孩子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孩子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孩子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孩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設計本次活動,提供給孩子實踐操作機會,既滿足孩子動手操作探索的慾望,又能在活動中讓孩子充分的去發現問題,積累經驗。如:孩子在活動中觀察溶解過程和了解溶解現象,激發了孩子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慾。

該活動屬於現象觀察類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溶解"現象既無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觀察的。該活動立足於觀察溶解現象的發生過程,而不是講解糖為什麼溶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溶解現象,允許他們通過自己的想象來尋求解釋,對於維護幼兒的好奇心以及養成其思考的習慣是有益的。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一天班級的小潘帶了兩塊糖,活動期間他吃了一塊,有的小朋友看見也想吃就像他要,他不給,活動結束多到了喝水時間,他怕別人搶就把糖藏在了水杯裡。等他想起自己的糖時在去找糖已經不見了。他就找到我說有人偷吃了他的糖。我拿起水杯發現原來他把糖放進有水的杯子中化了。我就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的變化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2、增強幼兒的好奇心,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難點:思考“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準備

沒人一個小水杯,一塊糖,湯勺。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糖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

看看你們的座子上都有什麼?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

今天老師請你們試試,仔細看看糖放到水裡會怎麼樣。

幼兒實驗、觀察交流。

2、引導幼兒觀察溶解現象。

你們剛剛看見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沒了嗎?他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

幼兒討論交流

3、小結。

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裡去就不見了。

4、活動延伸。

你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向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4

設計來源

生活中有很多瑣碎的事情,其中往往蘊涵著豐富的'知識經驗和科學現象。如:“糖和鹽不見了”這一活動作為小班的幼兒,也是經常見到的,但幼兒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這種現象。此活動提供給幼兒實踐操作機會,既滿足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的慾望,又能在活動中讓幼兒充分的去發現問題,積累經驗。如:幼兒在活動中觀察溶解過程和了解溶解現象,激發了幼兒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慾。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糖和鹽能溶解於水的現象,同時發現攪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兒知道有的物體在水裡能溶解,有的物體在水裡不能溶解。

3、培養幼兒對溶解這一現象產生好奇心和激發幼兒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個杯子,一把小勺。

2、實驗材料:白糖、紅糖、鹽、花生米、大豆、石子、溫水。

活動過程

一、情景故事“小鴨子買糖”匯入。

故事內容:一隻小鴨子相幫媽媽做事,媽媽讓她幫忙買一袋白糖,小鴨子答應了。小鴨子高高興興地買了白糖,到了河邊,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裡,小鴨子會游泳,連忙到河裡去撈,可是她在河裡翻了個遍,也沒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裡去了嗎?

二、實驗操作:溶解現象。

1、教師示範實驗

(一):觀察糖在水裡的溶解現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鴨子袋子裡的白糖和鹽哪兒去呢?(河水裡去了)⑴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裡,讓幼兒看看杯子裡的白糖顏色和形狀。(白色的、顆粒狀。)⑵讓幼兒嚐嚐溫水的味道,是無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裡倒入溫水,讓幼兒觀察白糖在水裡,教師用小勺攪拌幾下,這時幼兒觀察,白糖有啥變化?(白糖不見了)那白糖到哪兒去了呢?(跑到水裡了)⑶讓幼兒嚐嚐杯子裡的水有什麼變化?(變甜了)⑷教師小結:白糖在水裡過一會不見了,水變甜了,我們就說白糖在水裡溶解了。

(二)幼兒操作進行實驗。

1、認識操作材料。教師介紹桌面上的材料。(紅糖、大豆、石子、溫水、杯子、小勺子、大勺子、抹布等)2、幼兒動手操作實驗,進一步探索。

⑴教師提出操作要求:老師為每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個杯子、一把小勺。每組都有好多實驗材料放入碗裡,一大盆溫水,一把大勺。操作實驗時自己自由選擇一樣材料放入杯子裡,每組的小朋友所選的材料應不同,在向杯裡倒入溫水,用小勺攪拌,看這些東西在水裡是不是像白糖和鹽一樣,在水裡就不見了,溶解了。操作時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爭搶。

⑵教師提醒幼兒把盛有在水裡能溶解的東西的碗放在老師桌子的左上角,把盛有在水裡不溶解的東西的碗放在老師桌子的右上角。

⑶每組選兩名幼兒,說說各組實驗探索結果。(誰在水裡溶解,誰在水裡不溶解。)⑷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都發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裡溶解,有的東西不能在水裡溶解。

活動結束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像糖和鹽這樣在水裡能溶解的東西有好多;像大豆、花生米、石子這樣在水裡不能溶解的東西也有好多。在生活中,請小朋友們觀察哪些東西也能在水裡溶解,與你的爸爸媽媽或者小夥伴們一起分享吧。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的準備、實施及延伸活動中都根據本班幼兒的情況做了一些調整,對如何進行幼兒教師問題意識的建構做了一點嘗試。 一、疑惑 疑惑之一: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參考教材中,在幼兒做實驗時是讓小朋友二二結伴放入方糖一起攪伴。雖然,小朋友兩兩合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但是考慮到我們班的小朋友入園不久,人數又多,而且大多數小朋友動手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大家一起動手的話,可能會比較混亂;再有,小班上學期幼兒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強烈,讓小朋友二二結伴放入方糖一起攪伴能達成合作的效果。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對糖的溶解現象有好奇心,產生濃厚的觀察興趣。

2、能用攪拌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杯子、勺子、溫水、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糖。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試,後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嚐到的是什麼味道的?

2、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甜的)為什麼?(因為裡面有糖)那你有沒有在裡面看到糖呢?糖到哪裡去了?

二、教師示範小實驗

實驗一: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師示範操作方法:先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裡去了?現在老師用勺子來攪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裡去了嗎?躲到水裡去了!   實驗二:觀察鹽到哪裡去了?(請3-4名幼兒來同時操作)

師:老師這裡還有鹽,你們誰也來試一試?(幼兒操作)

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都知道糖和鹽能在水裡溶解。

三、幼兒實驗

a)認識材料。

師:現在老師先請你們看一看你們桌上有什麼東西?

b)幼兒動手實驗。

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老師為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上杯子、一個勺子、還有果汁粉,操作時可以自己選其中一樣東西放到你的杯子裡,作小眼睛看看你倒的這些東西會不會像糖一樣藏在水裡看不見,溶解了呢?在操作時還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搶。

老師這裡還有一張調查表,我想請你們把做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你們做好後啊,在可以溶解的東西下面的打勾,在不可以溶解的下面畫圈。 提醒幼兒注意在實驗中觀察將果汁粉、米、沙子、奶粉放到水中有什麼變化?

c)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都發現了有的東西能在水裡溶解,有的東西不能溶解。

四、教師實驗

五、結束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後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現、然後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6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以及所發生的變化,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2.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能主動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3.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糖、透明杯。

活動重點、難點:

理解溶解現象。

審美元素:

幼兒通過實踐操作,瞭解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以及所發生的變化,激發幼兒對溶解這一科學現象的興趣。同時也培養幼兒耐心、細緻的探究品質。

活動過程:

1.出示糖讓幼兒觀察,激發幼兒興趣。

師:桌上有什麼?糖是什麼樣子的?(白色的,小顆粒狀)如果把糖放在水裡會怎麼樣?

幼兒觀察、猜想。

2.請幼兒觀察溶解的過程。

師:現在我們把糖放入水中來看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師:你們看到的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真的沒有了嗎?猜一猜,它到哪裡去了?水變成什麼樣子?嚐嚐看。引導幼兒討論溶解現象。

師小結:糖放入水裡後就慢慢融化,溶解在水裡,水會變得有些混濁,喝到嘴裡甜甜的。

3.引導幼兒聯絡其他溶解現象,拓展幼兒經驗。

師:你還知道有什麼東西像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呢?(鹽、飲料果粒)

4.教師總結。

今天小朋友又學到新本領了,知道了糖會溶化在水裡,水會變甜,回到家裡我們還可以用鹽、飲料顆粒繼續做實驗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一天班級的小潘帶了兩塊糖,活動期間他吃了一塊,有的小朋友看見也想吃就像他要,他不給,活動結束多到了喝水時間,他怕別人搶就把糖藏在了水杯裡。等他想起自己的糖時在去找糖已經不見了。他就找到我說有人偷吃了他的糖。我拿起水杯發現原來他把糖放進有水的杯子中化了。我就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的變化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2、增強幼兒的好奇心,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難點:思考“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準備

沒人一個小水杯,一塊糖,湯勺。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糖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

看看你們的座子上都有什麼?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

今天老師請你們試試,仔細看看糖放到水裡會怎麼樣。

幼兒實驗、觀察交流。

2、引導幼兒觀察溶解現象。

你們剛剛看見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沒了嗎?他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

幼兒討論交流

3、小結。

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裡去就不見了。

4、活動延伸。

你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向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