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大綱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9.33K

最先吸引我去讀肖川先生的書是偶然在雜誌上看過他的“六個學會”,他說:“廣大教師,需要做到‘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只有當我們的教師具備了這些素質,人類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細細品味他的文章,裡面無處不體現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肖川先生的隨筆,讓我感受到一個“隨”字:隨和,隨意,隨緣,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而是像朋友之間的促膝而談。它表達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讀完全書後的一點體會: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大綱

一、他告訴了我們教育的靈魂

書中提到,教育的靈魂該是道德教育,很多時候,我們趨向的是一種無視主體性的教育。這種無視主體性的道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大多數表現為缺乏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進取精神,表現出盲目從眾和循規蹈矩,表現為逆來順受。讀到這裡,我有種被提醒被激醒的感覺,而如何將書中理念運用於我們英語教學中,我覺得應該從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每個孩子,從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開始,讓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關係。

二、他告訴我們教育帶給我們什麼

讀這段時,我心裡有一陣揪心但又力不從心的感覺,中學階段雖說是基礎教育,但由於受客觀環境影響,似乎狹隘成了應試教育的基礎教育。有時,我們只看到讓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而不是讓學生會靈活運用知識點。書裡寫到一個讓人心疼卻又覺得每天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象,制約教育改革的瓶頸在考試評價制度,應該來說,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們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犧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諧的發展。我不由地想,我在之前的學生生涯中,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深刻的興趣與愛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種莫名的恐懼。書中提到,學習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隊分等,使學校成為造就失敗者的場所。目前,一直都說,興趣是最重要的,而我們目前所要做的,就是在學生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不要扼殺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對美好知識的嚮往,要使我們的教學有吸引力,就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尊重每一位學生,給學生寬容、寬鬆、寬厚的生長環境。

三、他告訴我們要與經典為友

肖川先生說過: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於言教,‘成人’應該優先於‘成材’,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為教育是關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們平時對學生日日提醒、教導的,正是經過了歲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會歷史實踐的檢驗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恐怕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筆者強調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們思考教育問題的時候,多一點歷史的意識,少一點理智的虛妄,這樣我們就會對教育的理解當會更細緻、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覆的咀嚼,需要不斷的切已體察,不是簡單的誦記就可以得其真傳的。由此,想到我們對學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斷咀嚼其真意,並且聯絡到實際生活情境中,並且帶著發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態度去教導學生。

四、他告訴了我們教育的意蘊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著探索,意味著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範。讀了這段話,我有被提醒的感覺,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啟蒙,宣傳和灌輸間,徘徊在平等對話、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間;徘徊在豐富認識和統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極防範之間,似乎稍不留神,就會誤入非教育的歧途。我們應該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帶入自己教育的範疇內,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鏡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永遠都充滿希望和自信。

五、他告訴我們教育的期待

書中提醒著我們,不能只習慣於樹立榜樣、宣傳榜樣、學習榜樣,要學會觀察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善端”,我們該對別人多一份對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對待學生,特別是那些暫時還處於落後的學生,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讓他們多一份真誠的感動。肖川先生說:“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現;有發現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會有快樂!快樂應該成為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樂也,無不體現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也許是平時所養成的一種職業習慣,我們已經看慣了也寫慣了那類扳起臉來說教的文章。讀完整本書,讓我感受到,對待教育,我們必須懷著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的情懷,教學生去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學生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在這個當前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我該時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率真的勇氣和向善的本性,讓學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