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湖州市語文會考模擬題及答案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6.38K

語文會考會考查哪些知識是我們猜測不到的,但是湖州的朋友在複習的時候,可以多做模擬題,熟悉好考試要求,掌握好各個題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會考模擬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湖州市語文會考模擬題及答案

  語文會考模擬題

一、積累運用(34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是( ) (2分)

A.瞥見(piě) 皺纈(xié) 霪雨(yín) 惺忪(xīng)

B.害臊(sào) 迥 然(jiǒng) 懵懂(měng) 犀銳(xī)

C.陰晦(huì) 雄踞(jù) 懊喪(sàng) 肖像(xiāo)

D.鏗鏘(qiāng) 愜意(qiè) 詰責(jí) 跺腳(duò)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是 ( ) (2分)

A.我們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績,也不要輕易滿足自己的成績。

B.新建成的萬福閘大橋是揚州市區首座雙層大橋,從遠處看真是美輪美奐!

C.隨著出版業的市場化和多元化,型別多樣、題材豐富的作品大量湧現,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製濫造,令人不忍卒讀。

D.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三無”科學家變成了炙手可熱的人物。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的是( ) (2分)

A.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有擔當,國家才有前途,名族才有希望。

B.我原打算介紹王兵向張凱借閱《平凡的世界》,沒有想到他已經離開學校,跟父母回老家探親去了。

C.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億萬瘧疾病人造福。。

D.一曲《時間都去哪兒了》讓人感動,它提醒人們:時間一去不復返,切忌不要蹉跎歲月。

4、下列各項判斷與分析中,正確的是( ) (3分)

A.“魯迅從年輕時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巨集偉志向。”這個句子的主語是“魯迅立下志向”。

B.“波濤洶湧”“獨立完成”“楊柳青青”“健康發展”四個短語結構相同。

C.“幻滅”“莫名”“情願”“意圖”都是動詞。

D.“只有每一個揚州人都能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規範,才能將揚州建設成真正意義上的‘文明城市’,揚州也才能真正彰顯它迷人的魅力。”這個複句的第一層是遞進關係。

5、下列表述中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長篇小說《在烈日和暴雨下》節選自作品《駱駝祥子》,小說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鬥擺脫悲慘生活命運的人生經歷,揭露了黑暗的舊社會對淳樸善良的勞動者所進行的剝削、壓迫,控訴了舊社會活生生把人“變”成鬼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B.《岳陽樓記》的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抒發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的情懷。

C.《詩經》是中國最早 的一部詩歌總集,其內容豐富,包含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等方方面面,《國風》部分更是其精華。

D.《白鷺》是一篇富有詩意的文章,體裁是散文詩。作者通過對白鷺的讚美,謳歌了那些“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的美。

6、讀下面一段文字,根據拼音填寫相應的漢字。(用正楷依次寫在田字格內,4分)

詩歌是文學殿堂裡璀càn( )的明珠。優秀的詩歌可以飛越時間的長河和不同的國度,撥動人們的心絃。她如絕美的天lài( ),拂去塵世的喧xiāo( );她似千年的佳釀,yùn( )藏醉人的芳香。徜徉其間,我們的情感將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薰陶。

7、默寫。(每空1分,共9分)

①土地平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陶淵明《桃花源記》)

② ,在河之洲。(《詩經》)

③無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___________________。(王國維《人間詞話》)

⑤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寫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⑦ ,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⑧ ,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8、語文實踐活動。(9分)

閱讀下則材料答題。

印刷術的發明開創了廣告的新紀元。我國畢昇最先發明瞭活字印刷術,最早的工商業印刷是北宋時期(公元960年——1127年)濟南劉家針鋪的廣告銅版,現存於上海博物館。這是至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印刷廣告物。印刷術從中國傳到西方後,使西方廣告進入了新的階段。

1473年英國第一個出版人威廉•坎克斯印刷了許多宣傳宗教內容的印刷廣告,張貼在倫敦街頭,這是西方最早的印刷廣告,比我國北宋劉家針鋪印刷廣告晚三四百年。

1622年英國尼古拉斯•布朗和托馬斯•珂切爾創辦的第一份英文報紙《每週新聞》在倫敦出版。在這一年中,有一則書籍廣告。1650年在有關“國會的幾則訴訟程式”一欄裡,登出某家12匹馬被盜的尋馬懸賞啟事。以後,在1710年阿迪遜和斯提爾又在《觀察家》雜誌中刊登了有關推銷茶葉、咖啡、巧克力、書刊、房產、成藥拍賣物品以及轉讓物品的廣告。到1830年,美國已有1200種報紙,其中65種是日報。許多報紙第一版大部或整版都是廣告。從1830年—1850年間是便士報時代,因為每份售價一便士,價格低廉,銷路增加,對廣告的效力,也相應提高。在報紙廣告盛行的同時,雜誌廣告也不斷增加,並出現了廣告代理商和廣告公司。

【話廣告】

(1)閱讀這則材料後,你從中獲取了哪些資訊?(2分)

(2)在廣告業高度發達的今天,一些商家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誇大產品效應,甚至作虛假 廣告,坑害消費者。請你以消費者的名義,寫幾句話規勸那些作虛假廣告的商家。(3分)

【品廣告】

下面這條廣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說說它具有怎樣的妙處?(2分)

你恍如躺在潔白的雲朵裡。(羽絨被廣告)

【寫廣告】

某校12月將舉行“經典伴我成長”讀書節活動,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為本次讀書節擬寫一則廣告宣傳標語。(至少使用一種修辭手法,字數20字內)(2分)

二、閱讀理解(53分)

(一)

9、閱讀下面古詩,按要求完成題目。(6分)

端 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註釋】《端居》是唐代詩人李商隱身處異鄉時創作的一首詩。⑴端居:閒居。(2)素秋:秋天的代稱。

(1)分析詩歌第一句中“悠悠”的表達效果。(2分)

(2)請自選角度,賞析“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4分)

(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17分)

范文正公仲淹貧悴,依睢陽朱氏家,常與一術者遊。會術者病篤,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內文正懷中,文正方辭避,而術者氣已絕。後十餘年,文正為諫官 ,術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爾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出其方並白金授之,封識宛然。

(選自《東軒筆錄》

【註釋】 ①悴:困苦。②俾:使。

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 常與一術者遊( ) (2) 會術者病篤 ( )

(3) 漁人甚異之( ) (4)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3分) ( )

A. 使人呼文正而告曰 時時而間進(《鄒忌諷齊王納諫》)

B. 今以付子 然得而腊之以為餌(柳宗元《捕蛇者說》)

C. 故俾我收之 扶蘇以數諫故(司馬遷《陳涉世家》)

D. 昔之死也 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

1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三個畫線句子的意思。(6分)

(1) 出其方並白金授之,封識宛然。(2分)

(2)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2分)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分)

1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家國情懷,後世景仰。讀了本文,你覺得他身上還有哪些品質足可垂範世人?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作答。(4分)

(三)

閱讀下文,完成14—17題。(14分)

改編經典慎用“現代元素”

張興德

①我國文學史上留下了無數文學經典作品。這些文學經典,是我們正確認識那個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風俗的重要資料,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下去的重要載體。向子孫後代正確解讀、詮釋這些文學經典,對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遺憾的是,在當下的出版界、影視界 甚至學術界,出現了“消費文學經典”的種種怪象。

②所謂“消費文學經典”,就是對文學經典抱著隨心所欲的輕浮態度,讓經典“為我所用”。一些人在講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別是在一些影視作品中,任意給經典文學作品加入所謂的“時代元素”,並美其名曰為“創新”,導致“結構經典”“大話經典”“ 演繹經典”“發展經典”“突破經典”等種種曲解、歪曲文學經典的怪狀不一而足。例如,在《水滸傳》中,潘金蓮本是一個“打小旗”的虛構人物,但一些人卻熱衰於為潘金蓮翻案,掀起“潘金蓮熱”,一些地方甚至還上演了爭奪“潘金蓮故里”的鬧劇。一部根據《水滸傳》改編的《武松》,竟讓武松同潘金蓮談起了戀愛,荒唐到這等程度,卻被一些人津津樂道!他們打著傳承經典、宣傳經典的旗號,實際上是一種在商業逐利目的驅使下的對文學經典的“消費”。而一些媒體和評論家,卻熱捧這種無良文化現象,實在讓人不解。

③有人認為,文學經典也有歷史侷限性,所以要 勇於突破經典。這實際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認識。固然,一切經典,都有它的時代侷限性。但作為一部完整的藝術作品,它的可貴之處正是它反映了它所處時代的特點,“具有侷限性的經典作品”正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和產物。“侷限性”也是後人得以憑藉的認識那個時代的“歷史教科書”,加進所謂的“時代元素”,變得面目全非,還怎麼作“ 歷史教科書”?《紅樓夢》中的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糾葛,只有那個時代才有,你把他們的愛情加進“時代元素”,那還是什麼“寶黛愛情”?同樣,武松、潘金蓮、孫悟空、豬八戒乃至於孟姜女、花木蘭等典型形象,也都是不可隨意改的。這些文學典型形象,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特有的。這如同我們不能將維納斯女神的斷臂接上一段一樣。

④文學經典經過漫長的歷史文化沉澱,形成了固有的思想藝術內涵,人們對其有高度的共識和認同。它猶如文物,有不可更改的特質。文物只可“修復”而不可“改造”。同樣,文學經典的傳承也應該如此。我們應該“原汁原味”地、原貌原形地傳承文學經典,尊重其固有的“定型”。

⑤走筆至此,讓我想起20世紀60年代看過的《祥林嫂》《駱駝祥子》《林家鋪子》等一些根據文學名著改編的電影,看完小說再看電影,並不覺得二者有巨大差距,相反,二者起到了互補作用。那種嚴肅認真對待文學名著的態度,值得提倡和發揚。

(選自2015年12月5日《光明日報》)

14.本文的主要觀點是什麼?(3分)

15.結合第②段文字,說說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3分)

一些人在講座中,在出版物中,特別是在一些影視作品中,任意給經典文學作品加入所謂的“時代元素”,並美其名曰為“創新”,導致“結構經典”“大話經典”“演繹經典”“發展經典”“突破經典”等種種曲解、歪曲文學經典的怪狀不一而足。

16.根據提示,結合文意簡述第③段的論證思路。(4分)

首先擺出“要勇於突破文學經典的歷史侷限性”的錯誤觀點,並加以否定;

然後

最後

17.第⑤段能否刪去,為什麼?(4分)

閱讀下文,完成18—21題。(16分)

紅心番薯

林清玄

①幼年時,一次我和內地的小孩子吵架,他們罵:“番薯呀!番薯!”我們就回罵:“老芋呀!老芋!”對這兩個名詞我是疑惑的,回家詢問了父親。他開啟一張老舊的地圖,指著臺灣說:“臺灣的樣子真是像極了紅心的番薯,你們是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著內地說:“那,這大陸的形狀就是一個大芋頭了,所以內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親大笑起來,撫著我的頭說:“憨囝仔,我們也是內地來的,只是來得比較早而已。”

②然後他用筆從我們遙遠的北方故鄉有力地畫下來,牽連到所居的臺灣南部。我第一次認識到,芋頭與番薯原來是極其相似的植物,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判然有別的;也第一次知道,原來在東北會落雪的故鄉,也遍生著紅心的番薯!

③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來有一位賣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長得很細小,卻總像記錄著什麼心底的珍藏。有時我向老人買一個番薯,散步回來時一邊吃著,那蜜一樣的滋味進了腹中,卻有一點酸苦,因為老人的臉總使我想起在烽煙中奔走過的風霜。

④老人是離亂中倖存的老兵,家鄉在山東偏遠的小地方。有一回我們為了地瓜問題爭辯起來,老人堅持臺灣的紅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鄉的紅瓤地瓜,他的理由是:“臺灣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鄉的甜?俺家鄉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說話的神情好像當時他已回到家鄉,站在地瓜田裡。看著他的神情,我才真正知道,番薯雖然卑微,它卻連結著鄉愁的土地,永遠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⑤父親種的番薯收成後送了一大袋給我,放了許久,我突然想起巷口賣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 他,沒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地瓜而改行賣牛肉麵了。我無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丟在地上,一個番薯從袋口跳出來,破了,露出其中的鮮紅血肉。這些無知的番薯,為何經過三十年,心還是紅的!不肯改一點顏色?

⑥老人和父親生長在不同背景的同一個年代,他們在顛沛流離的大時代裡,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紅心番薯才能記錄他們心裡的顏色;那顏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經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擁抱、互相溫暖,他們之所以能卑微地活過人世的烽火,是因為在心底的深處有著故鄉的驕傲。

⑦我十歲時,父親首次帶我到都市來,行經一片工地,父親在堆置的磚塊縫中,一眼就辨認出幾片番薯葉子。我們循著葉子的莖絡,終於找到一株幾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親說:“你看看這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長出來。”如今我細想起來,那一株被埋在建築工地的番薯,是有著逃難的身世,由於它的腳在泥土上,苦難也無法掩埋它。比起我種在高 樓陽臺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著另外的命運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們遠離了百年的戰亂,住在看起來隱密而安全的大樓裡,卻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

⑧星空夜靜,我站在陽臺上仔細端凝盆中的紅心番薯,發現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細瘦的葉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葉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著。那時,我幾乎聽到了一個有泥土的大時代,上一代人的狂歌與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靜夜的敏感才能聽見。

18.聯絡全文內容,分別從結構和內容的角度說說題目“紅心番薯”好在哪裡。(4分)

19.品味第④段的劃線句,從修辭的角度分析這句話的妙處。(3分)

20.文中的“父親”和“老人”有哪些共同點?(4分)

21.本文第①—⑥段,已經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為什麼第⑦、⑧段還要寫工地上的番薯和陽臺花盆中的番薯呢?(5分)

三、作文(60+3分)

22.很多看似很平常的生活場景,我們在擁有時總會忽略或視而不見,或者認為理所當然,而一旦成為往事,或失去,就會覺得格外清晰、分外美好而倍加珍惜。

請以“當時只道是尋常”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自選(詩歌除外),不少 於600字;(2)感情真摯,不得抄襲;(3)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4)書寫要正確、規範、美觀。

  語文會考模擬題答案

一、積累運用:

1.B 2.B 3.A 4.A 5.C(1—3題2分,第 4-5題3分)

6、璨、籟、囂、蘊

7、①屋舍儼然②關關雎鳩 ③似曾相識燕歸來④燈火闌珊處⑤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⑥老驥伏櫪⑦瀚海闌干百丈冰 ⑧小大之獄 (每空各1分)

8、【話廣告】(5分)

(1)示例:①印刷術的發明開創了廣告的新紀元②我國印刷廣告比西方印刷廣告早三四百年

③隨著社會的發展 ,廣告業越來越發達。(意對即可,答對兩點給滿分) (2分)

(2)示例:尊敬的各位商家,廣告是宣傳你們產品的好途徑,幫助你們拓寬了銷路,但請你們在策劃、宣傳的時候講法規、守誠信,不要誤導消費者,做誠信商家,好嗎?

(稱呼1分,廣告的作用,講誠信1分,語言流暢,語氣委婉1分。 意對即可 3分)

【品廣告】

示例:內容:強調羽絨被的柔軟、舒服。內涵豐富,蘊藏哲理。(1分)形式:採用了比喻的修辭,語言簡潔,朗朗上口。(1分 ) (應從內容和結構上分析,意義相近即可)

【寫廣告】

示例: 沐浴書香校園,追尋大師足跡。(修辭1分,內容1分,意對即可 2分)

9、(1)“悠悠”二字形象地寫出詩人得不到家人音訊,只有在睡夢裡才能回到家鄉以解鄉愁的狀態。(1分)也傳神地表現詩人悵然若失(悵惘、惆悵)的心情。(1分)(意義相近即可)

(2)答案:借景抒情(1分)的藝術手法。景:寂居異鄉,平日少有人來往,階前長滿了青苔,那一片綠意和秋天的紅葉在迷濛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變得黯淡模糊,雨夜的淒寒、月色的冷清,又哪裡比得上鄉愁更折磨人呢?(景色描繪1分)情:表達了思親思鄉(1分)和寂寞、惆悵、悲苦(1分)的情感。(意思相近即可。如從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給分)

10、(1)交遊 (2)適逢、恰巧遇到 (3)對…感到詫異 (4)偏愛 (每題1分,共4分)

11、B(3分)

12、(1) (范仲淹)拿出那個祕方還有白金術交給術士的兒子,(那個)密封的標識依舊完好如初。(2分)

(2)(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有法度的士臣和能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國侵犯的危險,國家常常滅亡。(2分)

(3)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13、結合文章內容2分。重視情誼,不貪錢財;誠信正直,為人厚道。性格特點2分。

范仲淹年輕時貧窮潦倒,寄居在睢陽一戶姓朱的人家裡,經常和一個術士交遊。正趕上那個術士病危了,便請人叫來范仲淹,告訴他:“我善於把水銀煉成白金,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這個祕方交託給他,現在我把它交給你。”於是把這祕方和 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懷中 ,范仲淹剛想推辭,那個術士已經氣絕而死。後來過了十幾年,范仲淹當上了諫官,而當年那個術士的兒子長大了,范仲淹把他叫來說:“你的父親會使用神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託我先保管祕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經長大了,應當把這些東西還給你。”於是就拿出那個祕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的兒子,那個密封的標誌依舊完好如初。

14、我們傳承文學作品時,應該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內容、風格等。(或改編經典慎用“現代元素”)3分

15、寫出了當下一些人對待經典的隨心所欲的輕浮態度,是對隨心所欲地曲解、歪曲經典行為的批判,2分。提醒人們改編經典要謹慎, 1分。

16、然後論述了經典作品的“歷史侷限性”具有價值(或“闡述了具有侷限性的經典作品正是那個時代的特徵和產物”)2分;最後運用舉例論證的方法(1分),舉《紅樓夢》中的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糾葛和武松等經典形象的例子(1分)論證了觀點。

17、不能。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分析。

結構:總結全文,首尾呼應,點明文題。(1分)

內容:這裡“運用了正面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例子”或“與上文形成對比論證”,(1分)

更加有力地強調了“我們傳承文學作品時,應該尊重其原有的形式、內容、風格等”的觀點,(1分)同時呼籲人們嚴肅認真對待文學名著,(1分)如果刪除了則達不到這種效果。

18.從結構上看,“紅心番薯”是敘事和抒情的線索,串起了文章的素材(點明是線索即可得2分);從內容上看,“紅心番薯”象徵著華夏兒女永不褪色的的鄉土情結。(2分)。

19.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1分),以“新芽”喻老人們對故土的思念之情(1分),形象地表達了老人們對故土的思念之情歷 久彌新(1分)。

20.“父親”和“老人”都是卑微的(渺小的、微不足道的)(1分),他們都經歷了那個顛沛流離的大時代(1分),他們內心深處都有著故鄉的驕傲(濃厚的鄉土情結)(2分)。

21.工地上的番薯,雖然命運坎坷,但依然紮根在泥土中,他們有著內心的幸福,這正是父輩的象徵;陽臺上的番薯,看似隱祕 和安全,但有失去泥土依託的悲哀,這是現代人的悲哀(3分)。作者以此形成對比,表達了自己的深層 思考:現代人的鄉土情結無處安放,正逐漸消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