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窮人》教案設計(精選6篇)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2.18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窮人》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窮人》教案設計(精選6篇)

《窮人》教案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窮人。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層次脈絡。

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及作者資料。

教師和學生共同查閱並介紹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窮人》一文,講述的是什麼內容?(課文記敘了漁夫和她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

2、這是一篇記事的文章,課文可以分為幾段呢?

3、學生討論,彙報。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可以分為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講述了在海上起風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捕魚的丈夫的歸來。第二段(3—11自然段)講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第三段(12—結束)講述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孩子。

三、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自學:(學生自己查字典學習,掌握生字音形義)

(小組合作學習,讀準字音,分析難記字的字形,交流對字義的理解)

2、教師教學。檢查自學情況,進行重點指導。

讀準字音:擱板、魁梧、蜷縮、黧黑

記住字形:“怨”上下結構,形近字有:苑、碗、腕;“熬”上下結構,形近字有:傲、嗷;“揍”左右結構,形近字有:奏、湊。

理解詞義:

呼嘯:發出高而長的聲音。

洶湧澎湃:形容水勢浩大,不可阻擋,也用來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動。

心驚肉跳:形容恐懼不安。

蜷縮:身體彎曲的縮著。

四、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語句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德,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窮人》。

2、學習文章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啟發質疑

圍繞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課文的題目是“窮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並沒有出現“窮”字。為什麼?桑娜和漁夫為什麼要收養西蒙的孩子?)

二、細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過著窮苦的生活?

2、學生自學,在書中標畫出相關的內容。

3、學生彙報:

文章的開頭就向我們介紹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濤轟鳴,狂風怒號,海上正起著風暴,漁夫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計,竟然冒著危險出海打漁,清早出去,深夜未歸。桑娜從早到晚的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艱難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經死去,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慘的病死在稻草鋪的床邊。屋裡又溼又冷,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親旁邊。在這樣的描寫中,我們已經深切地感受到窮人的悲慘命運。

4、有感情地朗讀,彙報內容相關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三、分析桑娜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崇高的品德。

現在,我們就同學們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展開討論。

1、出示文章中描寫桑娜內心活動的段落。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2、出示自學要求:

(1)讀讀這段話,想一想,這段話的大致意思。

(2)這段話裡出現了幾個省略號?請你想象出桑娜的內心活動。

(3)可以採用課本劇或者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示自學情況。

3、學生準備、交流。

4、彙報展示。

5、教師總結:這段描寫是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後,作者細緻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甚至後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於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作者在這段描寫中,運用了直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6、練習朗讀。

四、分析漁夫的高尚品德。

1、教師導語:桑娜是善良的,漁夫面對妻子的舉動,做出了什麼選擇?

2、學生朗讀課文。

3、教師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點句: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4、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的含義。

5、學生彙報。

6、教師小結:

這段話既是漁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漁夫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寫出了漁夫在決定抱回兩個孤兒之前的一番深思熟慮。最後,他下定決心,寧可自己吃苦,也要把兩個孤兒抱回來撫養。“熬”字恰當地表現了他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

《窮人》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舒適、擱板、勉強、抱怨、傾聽、掀起、魁梧、撕破、倒黴、嚴肅、憂慮、溼淋淋、心驚肉跳、自言自語、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點

從環境和人物的心理、對話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

教學準備

蒐集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窮人是什麼意思?看著這個課題,你心裡想到什麼?

2、為了更好地解開同學們的疑問,我們先來了解這篇課文的作者和當時的時代背景。

3、同學們交流蒐集的資料。

教師和學生共同瞭解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本文的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之前曾經學習過他寫的《跳水》一課。他是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這片文章寫的是沙俄時期窮人的故事。他的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4、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今天要學的《窮人》,教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情況,規範並幫助學生正音。

3、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麼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後,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開火車朗讀課文,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為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

可以分為三段:

第一段(1-2):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

第二段(3-11):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第三段(12-27):漁夫回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新課

二、默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1、默讀“等待丈夫”一部分內容。讀完這部分內容,你有什麼感受?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

(1)感受到桑娜家境貧窮、生活艱難。從“補”“破帆”“勉強填飽肚子”“吃的是黑麵包”“菜只有魚”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艱難。

(2)感受到桑娜勤勞能幹。引導學生說出“溫暖與舒適”指的是什麼?

“溫暖”指爐火未熄,與室外的寒風呼嘯相比而言;“舒適”指地面乾淨、食具發亮,孩子們安靜地睡著,這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的處境相比而言。從這裡可以看出桑娜勤勞能幹。

(3)體會到桑娜內心很善良,從“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等處可以看出。

2、朗讀這部分內容,讀出感情,體會桑娜的家庭貧困、勤勞能幹、心地善良。

三、朗讀課文,研讀課文

1、大聲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思考:漁夫的善良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之後小組交流討論,教師重點引導下面句子:

(1)“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這句話課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於他們的健康,一事當先為別人著想,充分體現漁夫善良美好的心靈。

(2)“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來,怕孩子醒來知道媽媽死了,心靈受到創傷。母親死後的慘象不能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待醒來之後,讓他們感到有一個溫馨的家。漁夫完全為孩子著想,至於自己負擔如何完全置於腦後,看漁夫的心地多麼善良。

(3)“我們總可以熬過去的”回到現實中一想,我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加上兩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難熬,從“熬”字可以看出漁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備受煎熬,同時也表達了漁夫的堅強精神,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這足以說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教師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由憂慮到思考最後作出決定的過程。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捨,這是多麼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願犧牲這一切,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漁夫的善良。

2、指導感情朗讀,注意省略號的作用。

(1)表示停頓、間歇;(2)內容上的省略。

3、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在抱回孩子的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這叫什麼?(不謀而合)教師:這也說明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

第三課時

一、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瞭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窮人的善良。那麼作者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達了這一點?好在哪兒?

2、學生集體議答:

(1)桑娜探望西蒙時在門外敲門動作的變化寫得細緻入微。如“敲了敲門”“一次又一次地敲門”“猛地推開門”。“敲了敲門”是出於禮貌做出的動作;“一次又一次敲門”說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數多,迫切想知道屋內的情況;“猛地推開門”是桑娜意識到情況不妙,預感有所不測,集中力量猛地推開門,這些細緻動作的描寫,準確地突出了桑娜對西蒙的牽掛、同情、關注,很好地體現人物的高貴品質。

(2)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描寫他的一段話寫得好,從神態到動作到語言描寫非常貼切,簡單的幾句話,漁夫的思考過程躍然紙上。

小結: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把人物寫活,也應像作者這樣,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二、指讀課文,啟發再次質疑問題。

三、作業設計

1、編排課本劇,把課文內容演一演。

2、續寫課文,寫後和同學交流。

《窮人》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出現的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新詞。

2.理解重點句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2)“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3)“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紹課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學課文。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呢?用一、二句話說一說。

[預設]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桑娜和她的丈夫雖然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仍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這樣一件事。

二、深入課文,讀中悟情

(一)師:請自由朗讀課文的1-7自然段,看看從課文的字裡行間我們都會有哪些感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寫感受、找問題;

2.師巡視,並於個別學生交流。

[預設] 感受:A、貧窮 B、勤勞 C、辛苦(危險)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朗讀有關環境描寫的句子和桑娜為丈夫擔驚受怕的句子。

[練習] (出示課件)學生進行練習。

師小結。

三、讀悟結合,感受美德

雖然他們的日子過得極其艱難,但還是毅然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難道他們沒有想到今後的生活嗎?

1.師:你從哪裡體會到的,快速默讀課文,用曲線畫下來。

2.生討論、交流。

3.指名讀課文,師相機作朗讀點撥。

4.誰來說說你認為桑娜和漁夫是一個怎樣的人?

5.學生交流

四、總結昇華

1.小結全文。

2.總結昇華。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語句閱讀理解課文第一~三段。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引導抓住重點語句閱讀理解

1.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窮人》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課文,還要抓住重點語句來閱讀思考。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畫出了哪些重點語句?還有哪些不懂的語句?請提出來。

2.學生提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語句,大家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二、指導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從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樣?(生活很艱難。)怎麼看出來的?

(學生讀講有關的語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艱難,課文中為什麼說“這間漁家的小屋裡卻溫暖而舒適”呢?

(從兩個方面來體會:首先,“溫暖而舒適”是對照屋外的寒風呼嘯來說的;第二,這個“溫暖而舒適”是靠漁夫冒著生命危險和桑娜的勤勞能幹來維持的。)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段。

2.桑娜在把兩個孩子抱回家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她沒有怎麼想)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中看出來的。)

3.從“非這樣做不可”這幾個字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這樣做,必須這樣做。桑娜抱回兩個孩子的時候,想也沒想,只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充分表現了桑娜善良和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4.把兩個孩子抱回家以後,桑娜是怎麼想的?(她覺得沒法對丈夫說,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會揍她。)她為什麼這樣想?(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大重了,再增加兩個孩子,這不是鬧著玩的。桑娜這樣想,是為丈夫擔心。)

5.從“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桑娜想“揍我一頓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兩個孩子,肩己寧願捱揍。從這裡、我們叉一次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和樂於助人。)

四、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漁夫聽說西蒙死了是怎麼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趕快把他們抱來。)

3.從“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這個“熬”字,說明漁夫準備過更艱苦的生活。從“總能熬過去”可以看出,漁夫已經下了決心,不管有多麼大的困難,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這說明漁夫和桑娜一樣,很善良。樂於幫助別人。)

五、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練習要求:把整篇文章連起來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在練習本上,把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一寫。

2.學生按要求練習概括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漁夫和桑娜主動收養鄰居西蒙死後留下的兩個孩子這件事,讚揚了漁夫和桑娜勤勞、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3.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表達這個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寫了桑娜家生活的艱難,漁夫出海打魚冒著風險,再講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的舉動和她的心理活動,最後講漁夫決定撫養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這樣一層一層講下來,就使我們看到了這兩個窮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看到了他們勤勞、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六、佈置作業

1.想一想,漁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後會怎麼樣。

2.看看“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準備聽寫。

《窮人》教案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沙皇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感受桑娜、漁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質。

2、體會作者通過環境、人物心理、人物語言中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3、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體會省略號的不同用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瞭解沙皇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感受桑娜、漁夫善良美好的高尚品質。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通過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匯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窮人》這篇文章。

(二)學習第一段,感知“窮人”生活

自學提示:請你默讀第一大段,說一說你知道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1、家境貧寒:吃的、穿的

2、外面環境惡劣:環境描寫

3、家裡溫暖、和睦:溫暖而舒適、安靜地睡著。(與外面環境進行對比:感受漁夫和桑娜勤勞)

(三)自主合作,融入“窮人”境界

1、過渡:孩子們,就是如此窮困的“桑娜”一家,他們還有一個更加不幸的鄰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沒有一個人照顧的寡婦!已是深夜,桑娜推開屋門走出去,對丈夫十分擔心。忽然想起了生病的女鄰居西蒙,於是她推開了鄰居“西蒙”的門。孩子們,拿起書來,飽含深情地齊讀課文第7自然段,讓我們與“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憐的“西蒙“吧!

2、(課件:“西蒙”慘死圖。)師旁白:面對“西蒙”的悽慘死去,面對兩個嗷嗷待哺的孤兒,親愛的孩子們,此時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會怎樣做?

同學們,那“桑娜”是怎樣想的呢?又怎樣做的?請自由地讀讀課文第8—11自然段,用波浪線勾畫出讓你最感動的句子,反覆地體會體會,然後把你的體會說給周圍的同學聽聽。當然,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也可以提出來大家討論。就是標點符號也不要放過。

(1)“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而且必須這樣做。完全是發自“桑娜”淳樸、善良的本質。師:是的,面對“西蒙”的悲慘病死,面對鄰居留下的孤苦零丁的嬰兒,“桑娜”——如此善良的漁民,怎能不這樣做呢!?她本能地決定:非這樣做不可!(來,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她忐忑不安地想。”你知道什麼叫“忐忑不安”嗎?(形容心神不定。)是啊,“桑娜”抱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為什麼會“忐忑不安”呢?是啊,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過來,丈夫會同意嗎?自己的生活已經貧困到了極點,再加兩個孩子,養得活嗎?但是不抱養兩個孩子,他們也活不成啦!想到這些,桑娜矛盾極了,怎麼安得下心來呢?!

(3)“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說自己的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太重了,再增加兩個孩子,這不是鬧著玩的。師:不錯,作為“桑娜”和“漁夫”——生活極度貧苦的勞動人民,置身於沙皇的黑暗統治,還想有好日子過嗎?

(4)“……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頓也好!”是說“桑娜”只要丈夫願意收留這兩個孩子,自己寧願捱揍。自己寧願受苦,也要幫助別人。師:“桑娜”寧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她的決定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桑娜”那善良的、金子般的美好心靈!

(5)“……”文中用了五個省略號,可以看出桑娜的心情是多麼複雜啊!

3、是的,“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麼艱難,丈夫的負擔是那麼重,“西蒙”的孩子是那麼可憐……當“桑娜”對親人的摯愛和對別人的同情這兩種情感不能相容時,她多麼的矛盾!先是激動,繼而緊張、擔憂,甚至責備自己,最後還是下了抱養孩子的決心!孩子們,相信你們對“桑娜”的所作所想一定有很深的感觸,那就帶著你獨特的感受,讓我們再讀這段話(配樂齊讀)

4、不僅桑娜有高尚的品質,文中還有誰有?找出描寫人物的句子,說說自己體會到了什麼?

(1)第16自然段的作用

(2)“皺眉”、“嚴肅、憂慮”、“搔搔後腦勺”

(3)“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這個熬字說明什麼?(他為了撫養鄰居家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勞動。他與妻子同樣有著一顆甘願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5、兩個“沉默”各有什麼含義?

第一次,當丈夫走進屋時,本來焦急盼著丈夫歸來的桑娜,現在卻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詢問她在家的情況時,她臉色發白,說話斷斷續續,丈夫平安歸來,該有多少話要說呀,而現在卻變得沉默,是因為桑娜不知怎麼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著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著桑娜內心的激烈鬥爭。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談到她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沉默是帶著試探意圖,想看看丈夫對這件事有什麼反應。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漁夫高尚的品質。明確學習的任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環境、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把閱讀與思考有機結合,把閱讀與感悟有機結合,讓學生經歷“讀—思—悟—通”的學習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行為中,獲取新知識、形成能力。

(三)總結全文,續寫“窮人”故事

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讚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由此看見,環境、心理和語言的描寫十分重要。也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

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開啟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學生交流續寫,評價作品。

設計意圖:這樣續寫,能激發學生續寫興趣,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四、板書設計

窮人

生活貧困精神高尚

(副板書: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

《窮人》教案設計 篇5

《窮人》一文是十一冊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的重點是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並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因此在課文的教學中我採用的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一、讀題激疑。

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速讀課文,如,為什麼用窮人做題目?課文是否只寫了窮人的“窮”?通過讀書,瞭解課文內容,知道“窮人”之間發生的事情。

二、深層研讀。

讓學生通過認真研讀,找出自己不懂或感興趣的問題和同學討論,體會窮人的高尚品質。

在這一環節中,不能只侷限於課後思考題,要引導學生敢於提問題,能提出有一定思考、討論價值的問題。在討論中,要求學生聯絡上下文體會一些重點句子的思想感情。

三、重點品讀

朗讀重點部分,深入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動,讓學生朗讀描寫桑娜心情忐忑不安的部分和桑娜與漁夫對話的部分從讀中獲得感悟,並揣摩人物的心理,讀出不同的語氣。通過朗讀感悟,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

四、藉助課本劇形式,加深人物形象。

通過上面幾方面的學習,學生對兩個人物的形象有了基本認識,但是要想真正領悟品質還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為此,我大膽地請同學就“桑娜心情忐忑不安和桑娜與漁夫對話”的部分自編、自演課本劇,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不必強求要達到什麼效果,學生理解的深淺也可以不一。因為作為表演的同學來說,實踐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體驗;對於觀演的同學來說,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實在的感悟。

教學反思

通過對本教學案例的實施,部分教學環節對教學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1、讀題激疑環節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慾,為下面教學環節的進行做了良好的鋪墊。

2、表演課本劇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不但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演能力,更對本學習本課的重點進行了昇華。

但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成功的喜悅,也有不足的遺憾。學生的朗讀不是很到位,這對揣摩人物的心理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可用配樂朗讀的方式加以提高;學生在表演中可以說躍躍欲試,但只是一小部分同學敢於走上講臺,今後仍需致力於調動全體學生表演、表達慾望,為他們加油、鼓氣。

《窮人》教案設計 篇6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也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在學習中可以創設情景,讓學生敞開心扉,自由表達自己對文字的理解、欣賞、評判,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設計特色

利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情感,把他們帶入課文描寫的情景之中,帶進窮人的生活中。在這種情境中朗讀,在朗讀中與窮人展開對話,在對話中感受窮人的美好心靈,體驗作者語言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導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教師利用課件播放風聲、雷聲、雨聲、波濤轟鳴聲、嘶啞的鐘聲,學生靜靜地感受。師問:你們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交流,沉靜在對課件創設的情景的種種猜測中。

教師談話:是啊,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夜晚,幾家窮人之間發生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板書課題:窮人。

二、初讀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讀通課文,讀懂詞句,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初讀收穫,提出初讀中遇到的困難,討論解決。

三、細讀感悟

過渡語:我們再讀課文,仔細揣摩最讓你感動的語句,走進窮人的生活,與他們交流談心,感受他們的感受。

學生再讀課文,劃出最讓自己感動的句段,朗讀體會,把自己想對窮人說的話以點評的形式寫在相應的地方。

組織交流,鼓勵學生自選語段,自選形式,置身於故事中,與課文中的幾位窮人面對面對話,矛盾桑娜的矛盾,擔心漁夫的擔心,傷心西蒙的傷心……

交流中隨機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交流自己的感悟,表達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