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聽角思歸顧況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2.17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角思歸顧況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歡迎閱讀與收藏。

聽角思歸顧況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聽角思歸

唐代 顧況

故園黃葉滿青苔,夢破城頭曉角哀。

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月影徘徊。

譯文

夢中我回到了故鄉,看到黃葉滿院,青苔滿地,一片荒涼景象。拂曉夢醒以後,我聽到城頭上軍號悲鳴。

此夜夢中我未能和想念的人見面,心情惆悵,只好起來在殘月下伴影徘徊。

註釋

故園:故鄉。

夢破:夢醒。

曉角:拂曉的號角聲。

賞析

詩的首句就是對故園的思念。遊宦異鄉多年,時值清秋,正是黃葉飄零的時候,詩人猜想家中庭院臺階上一定是黃葉堆積了,這便點名了思鄉的時節——秋。所謂落葉歸根,詩人卻漂泊於異鄉。思想的情緒從詩歌開端即起。籠罩於全詩,同時也照應著詩題中“思歸”二字。次句補寫一筆,講明為何會有這種思歸的情緒。遭遇貶謫打擊之後的詩人,仕途前景似乎灰暗無光,漂泊在外,失意時自然會想起遠方的家園。因思念而夢魂牽繞,然而情深夢淺,此時聽聞城頭角聲響起,就此便不能復睡。“角”是軍中樂器,本就容易引起金戈鐵馬的聯想,況且此時還是秋天。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裡”,寫的就是這種肅殺之感,更何況此時聽到角聲是在夢醒後的殘夜之中。幾重感情疊沓而至,清夜夢醒之後的清冷,秋氣漸重的清勁。角聲迴盪的清澀重重而來造成了清愁情緒。

隨後是自述內心的空寂和思鄉情切。生活中的孤寂難受原本就缺少知音,他的《歸山作》寫道:“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伴,古道無人獨還。”認定孤寂生活難有知音,只有獨自把情感寄託在青山白雲之間。此時正是深夜,青山尚在夜色籠罩之下,思想腸斷只有自己一人承擔,這是一層哀愁;多年遊宦他鄉,家鄉的親人自然對他期盼多時,想到家鄉自然溫暖倍增,而夢醒之時只有自己一人獨自冷清,冷暖之間又是一層哀愁。這種他人不見的悽楚則又加深故園之思,在《憶故園》詩中曾表明心跡:“故園此去千餘裡,春夢猶能夜夜歸。”夜夜思歸,鄉情至深至切。

思歸難眠,起身排遣愁緒,殘月尚在,餘暉猶存。“起行殘月影徘徊”,把自己完全放在了一個形單影隻的淒冷環境中。李白飲酒尚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顧況面對的卻是殘月淡光,不足以遣懷。而殘月能映照自己的同時也能映照家鄉,這樣孤寂之情則更進一層。思鄉情懷不能自已,在月影徘徊之時看到的只有自己的暗影,自己唯有獨自面對這份悽楚之情。從被角聲驚起到對月徘徊,失意中思念的家鄉也一點點從夢境中清晰了起來。思鄉是引子,傷懷則成了全詩的主要情緒。張九齡有《秋夕望月》詩寫到:“清迥江城月,流光萬里同。所思如夢裡,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空。”可以作為此詩的一個補充。

此詩在夢與現實交織中表現思歸的情緒,情到濃處,傷心不能自已。

創作背景

詩人是唐肅宗至德年間進士。一生不得志於仕途,曾因嘲諷權貴貶為饒州司戶參軍。這首詩便是詩人被貶饒州時所作。此時的顧況對於人生多少有了新的體悟,甚至產生了幻滅感。閒情堆積、遊宦他鄉使詩人產生了濃重的思鄉之情。

鑑賞

詩從標題便可知此詩旨在抒寫戍邊者的思鄉之情,詩中寫戍邊者“夢後”而聞“城頭曉角哀”,僅是用以襯托其思鄉之情。詩人描寫夢中的故園已經荒廢,說明離家已久,思情更切,長夜漫漫,夢魂顛倒,夢醒時分更覺斷腸,繼續入夢已不可能,起看殘月,顧影徘徊,復聽曉角,更是悲從中來。本詩寫思歸之情,卻未寫一個"歸"字,他又是如何表達思歸之情的? 詩人先寫夢見故園情景,用夢境寄寓思歸之情。接著寫早晨哀怨的角聲更引發了思歸之情,於是愁腸欲斷,而又無人知曉。最後寫起床獨自徘徊,唯有殘月相照,用寂寞冷清的環境氣氛來烘托思歸之情。

作者簡介

顧況,字逋翁,祖籍雲陽(今江蘇丹陽),遷家海鹽(今屬浙江)橫山。唐朝大臣、詩人、畫家、鑑賞家。

顧況於至德二載(757年)進士及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貞元二年(786年)為韓滉幕府判官。貞元三年(787年),李泌為其薦引,入朝任著作佐郎,五年(789年),其貶饒州司戶參軍,貞元八年(792年),其去官歸隱,於茅山受道籙,自號“華陽真逸”。後常在茅山、海鹽間往返,並遊於江浙皖南一帶。晚年行實不詳,傳雲仙去,不知所終。

顧況在詩歌創作上,注重其社會功能。曾以《詩經》四言體作《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並仿效《詩經》小序,七古如《露青竹杖歌》《李供奉彈箜篌歌》等,以奇縱之氣,化俚俗為奇險,於開合排宕中,極盡其意。觀其《文論》篇,立論與中唐時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亦可看出盛唐之後文學思想轉變的動向。原集30卷,久佚。傳世作品有《江南春圖》。著有《逋翁集》,內多論畫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