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高中政治複習提綱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2.92W

篇一:

高中政治複習提綱

第一課商品、貨幣、價值規律

一、商品

(一)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係

區別:(1)含義不同。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價值是價值結在商品無差別的人類勞動。(2)形態不同。使用價值具體;價值抽象。(3)性質不同。使用價值是自然屬性;價值是社會屬性。(4)主體不同。使用價值是賣者擁有;價值是買者支付。

聯絡: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價值離不開使用價值。(統一)

對立:商品生產者要想獲得商品的價值就必須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消費者要想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就必須支付價值。

(二)十大關係

1.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2.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4.商品的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

5.商品的價值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

6.商品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時間成反比。

7.商品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8.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無關。

9.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

10.個別勞動時間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二、貨幣

(一)商品、貨幣、紙幣的區別與聯絡

(二)商品價值、商品價格、貨幣價值三者的關係

在供求關係不變時,商品的價格除受商品價值決定外,還受貨幣價值影響。當商品價值升高,而貨幣價值不變時,商品價格升高;當商品價值不變,而貨幣價值下降時,商品價格就會提高;當商品的價值下降時,而貨幣價值不變時,商品價格會下跌;當商品價值不變,而貨幣價值提高時,商品價格也會下跌。

(三)價格與交換價值區別與共同點

共同點:二者都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都是以價值為基礎,由價值決定的。

區別:

A交換價值(是指兩種使用價值相交換的量的比例或關係)存在於貨幣產生前(即物物交換時期),而價格存在於貨幣產生後。

B價格是價值的符號,而交換價值則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換與商品流通的區別

(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換是早期的商品交換,是物與物直接交換,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其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換一般在貨幣產生前,而商品流通則是在貨幣產生後;

(3)直接的物物交換的買、賣是同時進行的,雙方只要滿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買、賣在時間、空間上是分離的。

三、價值規律

1.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注意:

(1)等價交換並不是存在於每一個場合,而從整體上,從商品交換的本質上說的。

(2)價格波動現象並不違背價值規律,這是因為價格波動是以價值為中心的,從較長時間看,商品平均價格還是與價值相一致的,即仍然是實行等價交換。

2.價值規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熟悉和不理解,還望回到課本上來)

重點知識綜合:

貨幣、價格、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財政政策

1.貨幣流通規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公式(包含三因素,要熟悉)

2、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

①商品的價值(成正比)②貨幣本身價值的變化(成反比)③國家的巨集觀調控④供求關係⑤消費者的購買力⑥新鮮商品的新程度(商品的使用價值)⑦紙幣的發行量

3.物價與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必然引起物價上漲,物價上漲並非都因通貨膨脹引起

(1)引起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紙幣發行量過大,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第二,紙幣流通週轉速度加快。(在某一特定的時期,由於擔心漲價,人們把手中的貨幣儘快出手搶購,使貨幣的流通速度加快)

(2)引起物價上漲的原因有:除了通貨膨脹外還有第一,商品供不應求;第二,國家的巨集觀調控政策(政策性調價,理順價格關係)引起紙幣發行量增加;第三,投資和消費需求過熱;第四,價格管理鬆弛,出現亂收費、亂漲價;第五,因某些特殊原因造成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加,商品價值量增大。

(3)通貨膨脹的實質: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4)通貨膨脹的影響:通貨膨脹會使價格資訊失真,搞亂社會經濟,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造成社會不穩定,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危害極大。

(5)對策:A要大力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B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規模,實行適度從緊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方針,努力增收節支,同時要加強對預算外資金的管理;C要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抑制消費基金過快增長;D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費用。

4.通貨緊縮

(1)含義:通貨緊縮是指由商品和勞務總需求小於部供給所引起的物價總水平在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的一種經濟現象,它與通貨膨脹現象正好相反。

(2)原因:

第一,巨集觀經濟環境由商品短缺轉為相對過剩是主要原因,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第二,長時間、大範圍的價格下降,造成了企業經營困難,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使就業率下降,居民的收入降低。第三,低價傾銷和惡性競爭,消費需求持續不振,貨幣供應量增長乏力;第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緩慢,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第五,國外經濟危機影響導致國際需求增長乏力,且與國內需求不足相重疊。

(3)實質: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

(4)危害:第一,影響企業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第二,強化居民的“惜購”心理,導致市場銷售不振;第三,抑制社會總需求,制約國民經濟增長。

(5)對策:第一,降低利率,刺激社會投資,增加貨幣的供應量;第二,鼓勵消費,加快貨幣週轉速度;第三,發行國債,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擴大社會總需求;第四,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加速產品的升級換代,吸引社會消費,減少產品的積壓。

5.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聯絡與區別

聯絡:第一,都是由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不平衡造成的,即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與發行的數量不平衡造成的。

第二、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經濟秩序。

因此,必須抑制。

區別:第一,含義及實質不同:(參考上述)

第二,表現不同。

通貨膨脹時,經濟過熱,需求膨脹,物價上漲。

通貨緊縮時,各類物價指數出現較長時間持續下降。國際國內需求增長乏力。

第三,危害性及解決措施不同。

通貨膨脹會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

措施:(參考上述)

通貨緊縮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生活有好處,但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不利於企業的正常經營,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不利。

措施:(參考上述)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外貿出口等措施來拉動經濟增長。(主要是擴大內需)。

重要問題分析

1、我國為什麼要重視打擊假冒偽劣商品?

(1)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假冒偽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聯絡。

(2)產品的質量關係到經營者的信譽與形象,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屬於不公平競爭,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秩序。

(3)產品的質量關係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國家依法打擊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表現。

(4)假冒偽劣商品的出現是市場經濟自發性表現。應加強法制性;

(5)假冒偽劣商品的出現是違背市場交易的原則的;

(6)假冒偽劣商品的出現是違背企業經營者和勞動者應有的職業道德的。也是屬於不當競爭。

(7)國家打擊假冒偽劣商品是行使社會主義國家職能、堅持依法治國原則與對人民負責原則的表現。

2、什麼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產品的質量?

對黨和國家來說,產品質量高低不僅關係到經濟效益,還關係到社會效益。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這種需要不僅表現在所提供商品的數量上,而且還表現在產品的質量上。只有不斷以質量高、數量足而且又適銷對路的產品供應社會,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

此外,質量低劣的產品不僅不能給企業和國家帶來經濟效益,而且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既不利於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不利於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的競爭。

因此,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產品的質量問題。

3、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為什麼要重視產品的質量?

重視商品質量,就是重視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生產、經營商品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價值,為此就必須讓渡使用價值,如果商品的質量不高,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銷售不出去,就無法通過讓渡使用價值而實現價值,就虧本。高質量的產品信譽高,銷售快,獲利就多,經濟效益就高。

4、消費者為什麼重視產品的質量?

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使用價值,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高質量的產品還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如果所買的商品質量差,或者是偽劣產品,這就不僅不能滿足需要,而且還會在經濟上受損失,有時甚至還會危及生命財產的安全。

所以,消費者要重視產品的質量。

Wto名詞:什麼是“黃箱”和“綠箱”

1.必須削減的國內政策措施——“黃箱”政策措施。

《農業協議》將那些對生產和貿易產生扭曲作用的政策稱為“黃箱”政策措施,要求成員方必須進行削減。“黃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價格補貼,營銷貸款,面積補貼,牲畜數量補貼,種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補貼,部分有補貼的貸款專案。

2.免於削減的國內支援政策——“綠箱”政策措施。

“綠箱”政策措施是指對農產品貿易和農產品生產沒有扭曲作用,或者最多隻有微不足道的影響作用,而實行的支援措施。“綠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農業一般服務,為保障糧食安全儲備而提供的補貼,國內糧食補貼,單親家庭的收入補貼,收入保險和收入安全網計劃中的政府補貼,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農業生產者退休或轉產補助等。

第二課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一、經濟制度

(一)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內容和作用。

1.公有制經濟是主體地位——其表現有二:一、。公有資產佔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二、。

2.國有經濟是主導作用——其表現有二:一、對的控制力上,如金融、通訊、鐵路、航空、電力、石油、天然氣、冶金、化工等。第二:國有經濟要,引導和影響並在。

3.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經營體制:家庭承包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4.十六大關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新觀點:

(1)堅持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長期穩定;(2)發展規模經營;(3)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

(二)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應該多樣化:1、一切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利用。2、這也是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規律決定的。3、只要符合‘三個有利於’,各種形式都可以利用。

(三)我國現階段的主要非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的非公有制經濟(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的經濟形式或組成部分)。

注意一個易錯的說法:不能說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或重要經濟形式。

(四)我國初級階段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即所有制結構)

1.這項基本經濟制度存在的客觀必要性。

從根本上說是,是由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客觀規律決定的,具體說來,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

1)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2)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生產力整體水平還比較落後,發展也不平衡,生產力呈現多層次性)

篇二:

《經濟生活》複習題

一、生活與消費

1.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重要意義?

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價值規律: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是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商品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3.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影響價格;

(2)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4.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1)調節產量;

(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這些影響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重要體現。)

5.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居民的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費的總量就越大;

(2)居民消費水平也受未來預期收入的影響。

(3)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聯絡。

(4)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

(5)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

6.從影響消費的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提高居民消費水平:

(1)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2)居民消費水平也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可以通過增加和促進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提高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

(3)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聯絡,因此國家應該完善分配製度,制定公平合理的分配政策,縮小收入差距,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4)物價總水平也會影響消費。國家應該加強巨集觀調控,抑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

7.消費心理及消費觀念:

(1)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2)正確的消費觀念: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8.正確的金錢觀:

(1)要取之有道;(2)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二、生產、勞動與經營

1.生產決定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的物件、方式、質量和水平

(2)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反作用生產

(1)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使生產得以真正地完成

(2)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節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3)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會帶動一個產業甚至幾個相關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4)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3.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

(1)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

(3)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

(4)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

4.國有經濟的地位

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它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這一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平穩執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

5.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必然性:

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實踐證明它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作用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在支撐經濟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7.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

(1)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2)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4)運用好兼併、破產和聯合等手段,擴大優勢企業規模,增強企業實力和競爭力。

(5)其他措施:進行公司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提高經營者和勞動者的素質;等。

8.企業兼併的意義:

擴大企業規模,增強優勢企業的實力,以優帶劣,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有利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9.就業的意義:

就業是民生之本,對整個社會生產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業使得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是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在生產;勞動者的就業,有利於其實現自身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0.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政府:①大力發展生產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②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制定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

勞動者:①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多種方式就業觀);

②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努力擴大就業。

12.勞動者維權:

①自覺履行勞動義務是勞動者維權的基礎;

②依法簽訂規範的勞動合同是勞動者維權的依據;

③勞動者要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但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以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式維護權益;

④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的途徑維權。

三、收入與分配

1.為什麼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

(1)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③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實行按勞分配,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3)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佔主體地位,決定了按勞分配在我國所有分配方式中佔主體地位。

2.怎樣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是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證。

②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③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大力發展生產力)

3.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如何處理?

①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②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③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後富,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4.財政的作用:

國家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1)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作用

5.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只有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增加社會財富,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持續增長。

②財政收入還受分配政策的制約。國家應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6、為什麼在消費時要主動索要發票:

①發票是消費者的購物憑證,是消費者維權的憑據;

②發票也是稅務部門進行稅收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消費者索要發票,有利於使國家稅款足額入庫,為國家稅收作貢獻。

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巨集觀調控:

巨集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實行巨集觀調控的原因:

(1)市場調節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巨集觀調控有利於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某些行業和領域不能由市場進行調節;②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固有的弊端;③僅有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發展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2)加強巨集觀調控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標要求國家必須發揮巨集觀調控手段。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又要綜合運用行政手段、法律、經濟手段加強巨集觀調控。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誌。

②以共同富裕為目標,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

③能夠實行科學的巨集觀調控。

3.巨集觀調控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兩者是巨集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都有擴張性政策與緊縮性政策兩大類;財政政策常運用的槓桿有稅率、財政支出、國債等,貨幣政策常運用的槓桿有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信貸規模等。

4.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第一要義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核心立場是以人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5.怎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

(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

(3)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4)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6.全球化的影響:

利:它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它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國際範圍內的流通;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範圍內的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弊: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日益相互依賴、相互滲透。這就使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震盪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說明經濟全球化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態度:

我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同時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戰。

7.如何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1)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2)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養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3)必須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

(4)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