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欄目: 校園 / 釋出於: / 人氣:1.37W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內容年、月、日對於三年級學生並不陌生,雖然學生沒有在課堂上系統學習過,但是因為年、月、日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安排了談認識→齊驗證→生疑惑→同探索→新發現→最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

首先讓孩子談一談自己對年、月、日已經有哪些認識,並藉助年曆加以驗證,在2月這個天數不固定的特殊月上產生疑惑,並經歷藉助月曆卡填寫表格的探索過程,小組自主研究,集體討論,一起發現2月與平、閏年的變化規律,並嘗試用規律去解決問題,當再次遇到疑惑時(百年不閏),老師加以指導,最終解決疑惑,並能利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1、能有效的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學生已用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自己或合作或獨立思考去發現年月日的知識,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了學生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的得到了學習成功的體驗。

2、靈活的處理和運用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前佈置學生從熟悉的尋找掛曆入手,使學生覺得很親切,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掌握好了數學知識還能幫我作很多事。如此匯入不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還體現出了新課改新理念:數學無處不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3、適當及時的多種評價手段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老師是一個與他們一起學習一起探索知識的好朋友,並非是威嚴的長者!平等的師生關係和教師課堂的幽默的教學風格消除了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恐懼感。精彩的動畫課件和課堂遊戲活動改變了數學學習在學生心中的枯燥乏味的片面認識。寓教於樂,使學生在愉悅輕鬆的氛圍下學習知識,增強能力!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2

1、數學內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自身和現實生活,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師生先交流此時激動和高興的心情,再讓師生一起記住這難忘的時刻:20xx年4月2日上午8時31分6秒。師問:這句話裡有哪些表示時間單位?師:時、分、秒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表示較短的時間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表示較長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同時,也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接著藉助課件演示講解,年、月、日的概念,老師再用生活中經歷的一些事情,描述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長,使學生初步體會年、月、日的時間概念,接著讓學生說出課本中四幅有意義的日子發生在什麼時間,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最後讓學生在猜迷語的愉悅的氣氛中,師生共同進入新課。

2、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個課堂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始終以“導”的姿態,讓學生富有興趣去觀察、探索、發現新知。即新知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曆,讓學生嘗試回答問題:一年中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問題,通過這樣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接著在師生共同的遊戲中引出二月這一特殊月份,教學時通過設計一張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教師再用課件上的算式說明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這樣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完成創新教學模式中的探究過程。

3、留給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空

在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自由空間和時間,這樣教學、學生才會放飛思維,張揚個性,但是,在教學中,由於內容比較多,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所以後面判斷平年和閏年這個環節中講得比較快,加上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深化新知,導致有些學生吃而不消,這就是這節課留給我的遺憾。

以後在教學中,我必須認真反思,爭取在不斷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斷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3

在教學大小月之後,我安排了數學小遊戲:聽老師報月份,男女生分別起立。當最末老師報出2月時,有趣的場面出現了:有的起立又坐下,有的東張西望在觀望他人的動態,學生此時耐不住了,有些面面相覷……我笑著問:大家想站又不想站的,為什麼?這些正好是這節課的重點,這一刻,不正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嗎?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拳頭法和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動手數一數和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這些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於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本課概念多,容易混淆,因此知識的記憶、鞏固、深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採用的方法是,總結提煉出消化本節內容所要用到的數學方法,即:猜測觀察——推理驗證——得出結論,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方法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設計了每種演算法後隱藏一題,調動學生運用良好的學習方法來內化知識的拓展性練習。練習中還儘量優化了以“生活”為背景的數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實踐。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巧妙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學方法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感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指導還不夠,探究學習時對學生的組織還做的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合理調控時間,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己去發現,真正把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還需鍛鍊,對教學方法還需要摸索。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鉅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今後,我還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鑽,下大功夫,在新課程的改革的帶動下,轉變教育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實施主體性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師。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4

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把本節教學的重點定位於:把數學知識還原到生活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運用良好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備課時,從課的容量上來看,量確實較大,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在40分鐘內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會計算全年天數等,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通過上這節課,我覺得本節的目標定位準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課堂設計落在實處。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以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觀察天體運動,使他們知道年月日是怎樣產生的,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並提出教學目標。在練習環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獨立思考後才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這樣使每名學生都“動”起來,從而避免有些學生“坐享其成”“人在課堂身在操場”的不思維的這樣一個誤區。如教學大小月的基本知識,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當學生心裡有譜之時,才下指令讓他們填寫統計卡,為後面的分類認知大小月奠定了基礎。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5

1、備課要細緻:例如發給學生年曆卡,不必四張全發,男、女同學可各發一張,避免有的同學手裡卡片太多,而不知道看什麼。再如,讓學生驗證閏年的年份是否都能被四整除時,不要給學生三個年份,畢竟是四位整數除4,很多同學很不情願進行這麼複雜的計算,所以可以把三個年份,分別分給不同行的同學來驗證,一行同學只驗證一個年份即可。

2、把課堂上的發言權還給學生:任何情況下都要給學生機會先發言,教師不要代替學生來說。

3、教師引導要明確:不管教師提出什麼問題,應該非常明確。

4、提高教師課堂隨機應變能力,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例如當教師發現一些同學看不明白年曆卡時,應果斷地將年曆卡投影,講明如何看年曆卡,不應草率了事。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6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第六單元》除法的第二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等於0的數都得0”的意義;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的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是本節課的兩個知識目標,也是兩個重點學習內容。“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這個規律在除法中的應用是一個難點,所以本節課,我一直貫穿這個重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用故事貫穿課堂始末,使學生愛學、樂學。首先由猴子分桃子的故事匯入新課,組織學生看圖思考每隻猴子能分到多少個桃子,得出“0除以任何數不是0的數都得0”這一數學規律,然後創設“小猴子不會做作業,正在發愁呢,它想請大家幫忙。”這一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過渡到第二個知識點:探索並掌握商中間或末尾由0的除法計算,並能正確計算。在處理“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這一難點時,我採取了“學生估算商的位數——獨立計算——小組交流、發現問題——教師總結(對錯例進行及時糾正)——鞏固練習”這一流程,首先我以小猴子遇到難題切入,利用學生的挑戰慾望和表現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先讓學生結合“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 這一數學規律,獨立解決問題,小組內交流演算法,以同齡人的思維幫助彼此加深對數學規律的`理解,然後教師總結計算方法,並強調:在計算時,一定要先對商進行估算。對於錯例,我以“森林醫生”的形式處理,啟發學生髮現錯誤,及時帶領大家算出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進行對比,讓他們自己找出錯誤的地方,知道:除到哪一位不夠商1時,必須商0,用來佔位的0千萬不能漏寫。最後,我出了幾道同一型別的題,讓大家比一比,看誰算的又對又快,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因為學生每次算題前都要估算商的位數,因此,很容易發現少沒少0,又加上我讓他們用乘法進行驗算,降低了錯誤率,計算的正確率自然升高了。

2、這節課,我在講“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這一知識點時花費的時間過多,導致後面的練習時間很緊張,學生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思考;認真反思之後,我覺得理解“0為什麼不能做除數”這一知識點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組織學生討論“0÷0,5÷0”到底得多少,讓他們明白:當“0÷0”時,商不確定;當5(或其他不是0的自然數)÷0時,又找不到商。所以0不能做除數。這樣做就不會佔用後面學習的時間。

3、要想提高除法計算的正確率,老師一定要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按“先估算,再計算、最後驗算”的步驟去做。因為,有很多同學在做此類題前並不估算商,而是急於列豎式進行計算,可見他們的估算意識不強,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要經常對學生強調估算的重要性,不斷培養他們的估算意識。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7

今天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了《需要多少錢》,這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本節主要分兩個環節進行教學:先是創設情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然後是通過練習鞏固新知。在教學中,我想不僅要關注學生能否正確地口算兩位數乘一位數,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每個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探索口算方法以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能否提出自己的想法,是否樂於與同學合作交流。

在探索口算方法這一環節,由於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面對同一道口算題,學生往往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出發,提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在探索12×3的口算方法時,我給學生留出了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去交流和探討不同的演算法,我進行巡視,並對學困生加以指導和幫助,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能從乘法的意義想到可以是3個12的和,12+12+12=36。也有同學3×2=6,10×3=30,6+30=36。還有的孩子直接用乘法豎式計算。同學們的這些方法都很有說服力。之後,我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比較中體會各種演算法的不同特點,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的思想。然而,在練習時,我發現好多孩子乘法口訣背得不熟,特別容易出錯。所以在計算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邊算邊默唸計算過程,邊記錄下計算的得數,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計算準確率,也可以讓孩子使用草稿本。比如12×5,先算個位,2×5=10,再算5×10=50,10+50=60。

整個教學活動讓乘法口訣貫穿其中,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感覺到低年級教學一定要給學生創設情景,來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8

這節課通過“寄書” 這一活動讓學生學習小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讓學生以已有的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算理和演算法的知識、整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知識為鋪墊,自主學習和探索本課的新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和與同伴交流各自不同的演算法的過程,深刻地體驗到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會有不同的計算方法,演算法的策略是多樣化的。

本節課教師主要是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探索,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能夠很順利地完成知識的遷移,掌握新的知識。同時,本節課還要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這個環節中,我認為教師的適當引導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如,在新課開始時,先讓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再向學生提出估算的要求:大約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郵費?所需郵費一定不會多於多少元,也一定不會少於多少元?但是在第一個問題“大約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郵費?”的解決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我的設計構思出現了偏離,大部分學生並沒有估算,而是直接算出結果。從這可以說明,學生的估算意識還有待於提高,仍需加強培養。在最後的採購食品的問題中,我注重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穎的數學問題,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9

回顧本節課,《吃西瓜》是北師大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內容,在本單元學習之前學生已經認識分數及意義,並能比較分數大小。教學中以唐僧師徒吃西瓜情境將本節課教學內容貫穿起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但是三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第一次接觸分數計算,在得數方面容易掌握,但是理解算理和抽象出演算法會比較困難,因此,教學中在探索 的結果時,先猜一猜得數後動手操作驗證,再PPT展示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計算過程,並由此抽象出同分母分數相加規律。

然而在動手操作這一過程,由於擔心時間不夠,只讓兩個學生來展示驗算方法,其實,當我巡視的時候就發現學生有多種驗證方法,加之三年級學生愛表現的年齡特點,若能夠多讓幾位學生上臺展示,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探究的樂趣,享受承購的喜悅,也能夠帶動全部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驗證活動,我只提供了2種圖形,要是能夠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驗證,學生會更有興趣,對其思維的發展也有幫助。

教學流程中有讓學生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按照要求提出了諸多數學問題,而這一過程,我卻將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一帶而過,領著學生解決事先安排好的數學問題。若能及時肯定並採用學生的問題或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都展示出來,則能夠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的氣氛。

總觀整堂課,教學目標能夠落實到位,學生能夠理解算理並正確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然而教師仍存在很多不足,需繼續努力,再接再厲。

(1)在評價學生語言方面,雖然本節課的評價性語言較多,但仍較多的停留在很好非常棒等字眼上,評價性語言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

(2)教師個人教態需要多加練習,同時上課的激情不夠,課堂組織能力有待提高,如此才能更加投入到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探索知識。

面對各方面的不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我要以更加積極、認真的心態投入到教學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多聽名師的課堂,不斷學習,經常反思,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北師版數學三年級教學反思10

《一天的時間》就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在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和教學的。

1、重情境創設:創設情境,質疑引入:出示12時的鐘面,讓學生猜一猜12時老師在做什麼?為什麼都是12時,老師做的事卻不同?從而明確一天有兩個12時,一個是中午12時,一個是晚上12時,也就是一天的時間,時針要在鐘面上走2圈,也就是24時。

2、重難點突破把握關鍵:教學新課時,讓學生觀察課件演示一天的變化,並說出幾個時刻,這個時刻你在做什麼?讓學生初步感受一天的變化。 讓學生明白晚上12時就是0時,它是一天的起點,從夜裡12時到中午12時再到夜裡12時的全過程,知道了24時是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24時就是0時,再通過教具演示,建立普通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絡,再讓學生運用學具鐘面,在鐘面上標出24時計時法,使學生對24時有了深刻的體驗。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24時記時法和普通時記時法的區別。引導學生把普通記時法轉化成24時記時法,把24記時法轉化成普通記時法的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學生自主探索出了24時記時法的一般規律、理解和發現了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的聯絡和區別。

3、重生活與數學相結合:設計練習,讓學生明確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普遍運用。鞏固了24時計時法與12時計時法的轉換。

在教學中,我還重視培養學生完整的表述和學會運用數學語言。學生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在表述時間時會產生不規範現象。如:把7時說成7點,8時半說成8點半。我立刻給學生以引導,“在數學上,我們要說成“7時或者8時半。”學生的規範的數學用語得到了強化。

  不足之處:

在教學24時是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沒有結合當天來說一說:20號晚上的12時,也就是24時,是20號的結束,也是21號的開始,21號的0時。如果強指出學生會更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