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通用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79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通用15篇)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1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裡,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裡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充套件新的思路。總的來說,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說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永珍,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絡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資訊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資訊,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說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說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脫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援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2

這次幼兒園讀書活動的展開對我來說著實令人收穫了不少知識,無論講故事過程中的領悟還是對孩子的組織都是鍛鍊自身能力的良好方式,每次讀書都能夠讓我對學前教育產生更多的反思,畢竟想要在教學工作中取得進展還需要不斷的學習才能夠讓家長和園領導感到滿意,期間的成長也是經過了無數的努力才能夠達到現在的程度,所以這次讀書活動對我來說著實令人收穫了不少的體會。

在讀書活動中能夠明顯感受到孩子們對童話書籍更感興趣,既要書中蘊含哲理又要滿足篇幅短的需求才更適合孩子們閱讀,對此我在挑選書籍的時候也結合了平時上課時用到的'兒童讀物,這樣的話才能夠在讀書的過程中起到寓教於樂的良好效果,可以說這種效果的獲得才是組織這次讀書活動的主要原因吧,我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更加註重的還是與不同老師間的交流,針對孩子教育的話題進行探討則能夠更好地理解書本中蘊含的哲理,畢竟在挑選讀物的時候我也準備了不少適合幼兒園老師進行閱讀的書籍。

通過對書籍的閱讀能夠明顯感受到自己在教育方式方面還存在著可以改進的空間,在以往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我便對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問題感到苦惱,只不過當時陷入了思維誤區的緣故導致只能夠在教學過程中見招拆招,殊不知無論是閱讀書籍還是上網查詢資料都能夠讓自己瞭解這部分內容,所以當我參與到讀書活動之中並學到這方面知識的時候還是心生感慨的,畢竟在我看來這次讀書活動更多的還是幫助孩子增長見識,殊不知長時間沒有閱讀的自己也需要讀書並從中獲得知識。

可能是在教學工作中更加偏重於思考的緣故導致我很少主動去進行學習,這也導致自己的思維模式固定以後很難突破原有的限制,殊不知當自己靜下心來進行學習的時候往往能夠從中得到不小的收穫,正如這次讀書活動的展開讓我從中獲益並加深了對幼兒教育問題的思考,但在思考的同時我也在為以往教學工作中的不足感到慚愧,明明只需要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閱讀便能夠彌補自身的不足,可是我卻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之中從而導致自己毫無進步。

這次讀書與其說是收穫了道理不如說是反思了自身的不足,也讓我明白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缺少了對學習的探索之心,因此當我感到迷惘的時候不妨手捧書籍進行閱讀從而調整好自身的狀態。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3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說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裡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4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為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為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為有關,於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

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裡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知道,為什麼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麼可愛嗎?......因為上帝知道,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麼多年中,有氣惱,有傷心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希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的闡釋“快樂並痛苦著”。

“儘管每個人都可以列出一長串中生活變化著的觀點,目標和行為,但是這其中必定有某些會終生保持的穩定的核心特徵。這些特徵是由兒童的童年經驗和家庭影響塑造的”讀完這段話後,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來我們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發展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我們怎樣才能將一個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如一盤散沙的班級培養成一個有良好常規和正氣的班級呢?怎樣才能讓那幾個重點難管理的孩子聽我們的話,管好自己呢?作為老師我們都明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幼兒做錯後去批評教育他,孩子們很顯然都會屢錯屢犯,屢犯屢錯。有些孩子雖然不會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當的'行為並不代表他真正已經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而他是害怕老師的批評他。即使他在我們面前是個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這麼信服你。

“在開始瞭解兒童某種行為的原因之前,我們有必要審視自己關於行為的立場和價值觀”。那作為一名幼兒老師,

我的行為立場和價值觀是什麼呢?“一切為了孩子好”這就是我的立場和觀點。那怎麼做才是為孩子好呢?那些上學學過的理論大部分被拋在腦後了,整天拿著工作忙,孩子多,班級遺留問題搪塞著自己,從來沒有好好審視,自己與這些科學的教育理論觀點偏離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舊那樣忙,處理完這一堆事情,還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著每天怎麼去管理孩子,怎樣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個好的“管理者”而應是讓他的學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勵他們自願的在自我願望和規範要求之間折中。我現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著一個班的將近五十名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如何讓我班的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呢?如何學會調節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不能因為孩子才上小班,年齡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棄這個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斷地長大,心智在不斷地成熟,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也是一個很難很艱鉅的任務,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壓制孩子,孩子需要愛和贊同。他們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會贏得別人贊同。我們要給他們愛要適當寬容他們行為,也要有理由地讚賞他們。正如這句話“增強能力更多著眼於發展自信和積極地自尊,這些個性品質對於兒童積極地行為養成是有利的”。

我們應該通過哪些方式方法來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最後成為一個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據的表揚,鼓勵,讚賞......但我認為這些遠遠不夠,班裡的孩子畢竟不是一個,班裡的事情並不

是隻有幾件,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儘可能去關注每一個孩子,並不是當孩子需要我們微笑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出現。當下,我認為讓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對了不僅有老師會讚美,小朋友會喜歡,自己也要誇獎自己,也要大聲對自己說:“真棒!加油!”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5

讀完《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震驚,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當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闢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這些他所創立的教育理論時,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因為他在多年前提出並研究的問題,正是今天我們所倡導的的理念。

書中也談到民主的教師必須要有1。虛心;2。寬容;3。與學生同甘共;4。跟民眾學習;5。跟小孩子學習;6。肅清形式、先生架子、師生的嚴格界限。

通過讀書,使我學習到了:

1。教師和孩子是平等的,我們的教育要以幼兒為本,有一顆寬容的心,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幼兒。

2。尊重,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孩子,教師對孩子的內心深入的寬容,為孩子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尊重孩子還要學會欣賞孩子,特別是對個體幼兒、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6

這兩天剛讀完一本書,書名《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作者:盧志丹。坦白的講,這本書買了好久一直沒看,前兩天幼兒園說要寫讀後感。所有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這兩天把這本書讀完,書寫的很實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恰到好處的例子,書中很多教育理念讓人覺得很接地氣,講到人們生活中和孩子溝通時,無論作為教師還是家長很多言談舉止,都忽視很多細節,做了一些禁忌的事卻全然不知!回想自己平日裡有的做法,不禁有些慚愧。

我沉澱下,個人覺得比較受用的理念分享一部分給你。

如何誇獎、鼓勵孩子?

1.誇孩子漂亮,不如誇孩子品質。

每當看見漂亮的萌寶寶,好多人會不經意脫口而出:“好漂亮啊”,殊不知久而久之這種方式,反而讓孩子過於在意外貌,而以美驕傲,還會討厭長得不太漂亮的玩伴。

例如:你可以誇:你真懂事!你真有禮貌!你真善解人意!

2.表揚激勵孩子,重在細節。

你是否經常說:“寶寶你真棒!”“你真厲害!”坦白的講,都是廢話!你給的表揚太過模糊,不夠具體。鼓勵持續性低。只有細節描述性的句子才能讓孩子覺得印象深刻,持續久。

例如:孩子拿給你一篇剛寫好的作文,如果寫的不錯,你怎麼表揚她?

與其說“你寫的'很好!”不如說:“嗯,很難得你會想到這樣的開頭,這個舉例很貼切,結尾這樣點題畫龍點睛!”

想想兒時,每次作文課,我心裡都特別期盼老師的評語,而她用心和細節的表揚和激勵方式,才沒有扼殺掉我的寫作熱情。

3.誇孩子聰明,不如誇孩子努力。

科學家做了一個調查,100個孩子平均分成兩組,每人做一套題,成績公佈分數都在90分以上,調查者對第一組孩子說:成績不錯,你真聰明!對第二組孩子講:“成績不錯,你真努力!”過一階段,再準備兩套難度不同的測試題,進行第二次測試,被誇聰明的孩子多數都選擇難度不太大的測試題。被誇努力的那組孩子,多數都選擇相對有些挑戰的測試題。

因為被誇聰明的孩子,會錯誤的認為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可以不用太多付出就很容易獲得成功。

書中寫道:“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聰明可以改變一時,努力可以改變一生!”

書中還提到很多細節,例如:和孩子講話的時候,不要心不在焉或者玩弄手機,要蹲下來,面對面平視,這樣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尊重,總之,收穫很多,下一步就是去實踐!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7

書籍是承載著人類智慧的階梯,他不僅是我們踏上學習的第一個臺階。也是我們在今後自我提升的最快“捷徑”。

作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我同樣非常的喜歡讀書。這不僅僅只是因為我作為教師的身份。更是因為我是一名求學者,一名渴望知識和發展的人。對我而言,書籍中的知識和文章,對我都有著如同“花蜜對蜜蜂”般的吸引力。但不同的是,對比與僅能品嚐一會就得回味的“甜食”,書本中的“花蜜”卻能長長久久的陪伴著我,甚至成為影響一生的思想。

如今,在的成為老師之後,我在書籍的.閱讀上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雜亂和隨性。在閱讀和理解方面,也更加偏向作為一名老師的思考方式。現在,我對我近期閱讀的一些型別的書籍的感受心得記錄如下:

幼兒教育類: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這是我最主要的選擇。儘管已經參加工作了很久,但通過閱讀,我卻能發現更多、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這讓我能在思想上對自己不斷的更新,改進,讓自己能深入的理解到幼兒教育並不僅僅只是在教材上的那一點知識!對他麼而言,整個生活都是一個大課堂!這樣的認識,讓我在教育上不僅僅限制於課本和課堂,還引導他們認識的世界,認識生活。

思想心理類:思想是最難以琢磨的東西,遙記得最初來到幼兒園的時候,一位小朋友拉著我的手想說什麼,但我卻絲毫不理解他想表達什麼。如今,通過自己對幼兒心理書籍的瞭解,我深深的感到後悔,當時的孩子因該是有什麼事情想要我幫助,但我卻沒有做出相應的回答,這不僅給幼兒留下了不信任的印象,也同樣是我作為老師的失職。

為此,對於幼兒心理學的知識我一直都有在研究,幼兒們很難說清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我們作為老師,更要去主動了解!這就是我對心理書籍的體會。

此外,還有疾病預防類的書籍,它教會我預防季節性幼兒疾病,並學會了緊急處理的知識與技巧。以及生活安全類的圖書,它的圖文生動的講解了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和預防知識。還有管理類、啟發類……各種各樣的書,給我帶來各種各樣的知識。

越是閱讀這些書籍我越發的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是,就像之前所說,“生活也是一個課堂”。為此,我不僅要讀書,更要更具實際的生活情況去讀書,將書本中的知識,確確實實的利用到生活上,工作上,讓自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習型幼兒教師。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8

班級的常規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因為在組織個環節活動中要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常規習慣的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教育,常規教育史幼兒德育中的重要內容,常規教育也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並具備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姣好組織紀律性的重要手段。

在新的學期,班級常規培養也是我們班級工作的重點,孩子們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本學期,在常規培養方面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及幼兒的表現,在以後的常規培養方面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規範言行舉止

幼兒好模仿、好學習,這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俗話說:"言傳身教",作為教師,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幼兒影響至深。他們不僅把周圍的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還會像鏡子一樣在行動上有板有眼的表現出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時時、事事、處處規範自己的言行,檢點自己的舉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努力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要自己喜歡的孩子放任自流,孩子會看在眼裡。

二、講究方式方法

常規要求應根據幼兒的情況分階段提出。教師和幼兒可以坐在一起討論制定規則,請幼兒發表他們自己的意見,提出恰當的規則,這樣,他們就會樂意接受並遵守。

三、規範物品擺放

教室的環境,應該便於孩子自我管理。物品擺放的位置要便於幼兒取放。可以在櫃子上貼上和籮筐對應的標記,這樣孩子不用老師提醒就能物歸原處了。

四、創設有效環境

在有教育意義的.環境中讓幼兒自覺地、潛移默化地改變不良習性,以培養孩子喜歡學習、學會做人為基點,而認知應將其放在第二位,在教育方式上要立足於讓孩子體會教師讓他們這樣做的快樂,對孩子產生的行為要留給他闡述的機會、留給他解釋的機會,然後用學習內容去吸引他,使我們的教育完全是立足於去發展每個孩子,從而在孩子面前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建立起一定的秩序。

這樣周而復始、循序漸進地進行,相信孩子們的常規一定會培養的很好,成為自然法則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9

《做一名幸福的教師》一書中針對教師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眾多案例和深入的剖析,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做一名幸福的教師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戒驕戒躁,不再攀比,放鬆心情,努力工作,樂在其中,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閱讀完此書後有很多觸動我的地方,比如說: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生活狀態,是一種人們對生活經驗的感受,也是一種生活價值的體現。作為一名平凡的幼兒教師的我來說,幸福就是真切的感受到幼兒園生活的舒適感,一種與孩子在一起的`快樂感,一種自我價值體現的成就感。幸福就是幼兒一聲甜甜地“老師好!”幸福就是孩子們燦爛的微笑,撒嬌的吵鬧,熱情的擁抱……

——用欣賞的眼光獲得幸福感

如何得到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只有靠自己去尋找工作中的樂趣,在與幼兒的接觸中,我們要用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幼兒,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的天使在教育教學中,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孩子交往,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和孩子們打成一片,與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足跡,你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身邊,你將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寬容的心態得到幸福感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長處和可愛之處,要多學習其他幼兒教師的可取之處,面對一件事情,要用一顆全面寬容的心來衡量要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你會發現其實得到愉悅感並不難,只是少了一份用幸福的眼睛看待事物心情。

——感悟幸福在生活的每一處

做一名幸福的幼兒教師,不要抱怨生活,不要羨慕別人的生活,當你在迷茫的仰望別人的幸福時,而有好多人也仰望著你的幸福。凡人就該平凡的生活,知足者常樂,感悟幸福就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真實的生活中;感悟幸福就在瑣碎日常中;感悟幸福,就在你我的微笑中,感悟幸福就在每天太陽出來開始新的生活中。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10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為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為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為有關,於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裡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知道,為什麼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麼可愛嗎?

因為上帝知道,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麼多年中,有氣惱,有傷心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希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的闡釋“快樂並痛苦著”。

“儘管每個人都可以列出一長串中生活變化著的觀點,目標和行為,但是這其中必定有某些會終生保持的穩定的核心特徵。這些特徵是由兒童的童年經驗和家庭影響塑造的”讀完這段話後,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來我們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發展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我們怎樣才能將一個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如一盤散沙的班級培養成一個有良好常規和正氣的班級呢?怎樣才能讓那幾個重點難管理的孩子聽我們的話,管好自己呢?作為老師我們都明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幼兒做錯後去批評教育他,孩子們很顯然都會屢錯屢犯,屢犯屢錯。有些孩子雖然不會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當的行為並不代表他真正已經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而他是害怕老師的批評他。即使他在我們面前是個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這麼信服你。

“在開始瞭解兒童某種行為的原因之前,我們有必要審視自己關於行為的立場和價值觀”。那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的行為立場和價值觀是什麼呢?“一切為了孩子好”這就是我的立場和觀點。那怎麼做才是為孩子好呢?那些上學學過的理論大部分被拋在腦後了,整天拿著工作忙,孩子多,班級遺留問題搪塞著自己,從來沒有好好審視,自己與這些科學的教育理論觀點偏離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舊那樣忙,處理完這一堆事情,還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著每天怎麼去管理孩子,怎樣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個好的“管理者”而應是讓他的學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勵他們自願的在自我願望和規範要求之間折中。我現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著一個班的將近五十名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如何讓我班的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呢?如何學會調節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不能因為孩子才上小班,年齡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棄這個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斷地長大,心智在不斷地成熟,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也是一個很難很艱鉅的任務,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壓制孩子,孩子需要愛和贊同。他們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會贏得別人贊同。我們要給他們愛要適當寬容他們行為,也要有理由地讚賞他們。正如這句話“增強能力更多著眼於發展自信和積極地自尊,這些個性品質對於兒童積極地行為養成是有利的”。

我們應該通過哪些方式方法來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最後成為一個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據的表揚,鼓勵,讚賞。但我認為這些遠遠不夠,班裡的孩子畢竟不是一個,班裡的事情並不是只有幾件,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儘可能去關注每一個孩子,並不是當孩子需要我們微笑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出現。當下,我認為讓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對了不僅有老師會讚美,小朋友會喜歡,自己也要誇獎自己,也要大聲對自己說:“真棒!加油!”

讀《這就是幼兒教師》一書,確實有很多感慨。的確,做個幼兒教師不容易,但是什麼讓我們仍然堅持在這平凡的崗位上,面對著強大的工作量,面對家長和社會的不理解,堅守清貧,淡泊名利,任雲捲雲舒,皆能寵辱不驚,矢志不移。正如日誌裡寫的“是孩子們的純真支撐我們走到了今天”。

這本書是如此的貼近幼兒園教師的心聲,一個個小故事似一張張似曾相識的笑臉,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幼兒園生活的真實畫卷。是的,幼兒園老師是保姆,因為每天有擦不完鼻涕,系不完的鞋帶,甚至孩子們每次入廁都需要老師的陪伴。幼兒園老師是法官,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小官司,甚至每天一入夢,孩子們便爭先恐後的擠進夢裡。幼兒園老師是“瘋子”,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在一起,順口而來的是與年齡不相實際的兒童歌曲,每天與孩子一起摸爬滾打,上竄下跳,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幼兒園老師是清潔工人,孩子們小,幼兒園又幾乎都是娘子軍,所有的體力活都要我們自己來承擔。但同時,幼兒園老師也是藝術家,唱歌跳舞、彈琴、摺紙、畫畫,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幼兒園教師也是教育專家,因為在家再難纏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就會乖乖的聽話。幼兒園老師是設計師,家長園地的佈置,區域活動的設計,樣樣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幼兒園老師是媽媽,因為年幼的孩子們需要無微不至的呵護。

聯想到我們班級的孩子們,他們剛入園的時候,在父母的臂彎裡撒嬌,在老師的懷抱裡哭鬧。他們的眼中是迷茫,他們的心裡是膽怯,是對周圍陌生的環境所表現出的惶恐。有的老師的手臂和臉上可能會留下孩子“英勇抗爭”的“傑作”。但是我們的老師仍舊是給孩子親密的安撫,讓孩子看到我們溫暖的笑臉。我們在孩子們的心上撒播陽光,但我們也會得到愛的回報。看著孩子們稚嫩的塗鴉,聽著孩子們甜甜的歌聲,凝望他們活潑自信的背影,還有孩子們一臉的自信與陽光。這讓我們倍感欣慰,苦中有樂。

讀了這本書後,我從表面上看似不滿和發洩的文字中卻感悟到平凡中的偉大,而我能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感到真慶幸。也許當孩子們長大以後,很少有能記起他的幼兒園老師是誰,但我們給他們的教育,對他們的影響,卻可以延伸到他們長大成人,我想,這就是幼兒教育的魅力所在。

當有一天,我們的韶華不再,當有一天,我們鬢染秋霜,那滿園的碩果定會讓我們陶醉,當我們走下幼教崗位時,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曾為民族的崛起揮灑過汗水,我們也曾為共和國大廈的奠基流淌過心血。”讓未來的才子從我們這裡起步。讓燦爛的太陽從這裡冉冉升起。

幼兒教師,塑造輝煌的未來,托起明天的希望。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11

閒暇之餘,讀了義大利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它揭開了兒童成長的奧祕。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最生動的著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並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有了新的感受。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想法,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說出來,到了國小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考慮兒童的感受。特別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裡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著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成人往往將一切事務全部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該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不願等待,不斷的催著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沒有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著象群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這裡我想到了曾經看到帶著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我覺得成人真的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了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願意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在以後的工作中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理解孩子,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12

每一次學習陳鶴琴老先生的著作,都會帶給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溫了《陳鶴琴文集》,陳老的“活教育”思想體系讓我對自己從事的幼兒園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認識。

陳鶴琴先生的課程論明確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對它們去學習”。我園地處全國的農業示範區——楊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如何開發和利用好這一資源,踐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讓“活教育”思想來引領我們,讓我們的幼兒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樣挖掘教育資源,創設“活”的教育環境,更好的支援孩子的發展?隨著對《陳鶴琴文集》不斷的深入研讀,結合工作實際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幾點啟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教育課程觀

陳鶴琴先生認為“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裡選出來”切合人生的課程內容就是“兒童的一飲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觸,燦爛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陳鶴琴先生參與起草的1929年的中國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中,自始至終地貫徹了生活課程的思想,連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餐點”和“靜息”都納入了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陳鶴琴先生的源於生活的幼兒園課程觀尊重兒童的興趣、特點,體現了學習活動中兒童的主體地位。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生活”一詞也頻頻出現,教育內容要生活化成為了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基於以上教育思想,我們應堅定“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這一課程觀。“生活課程化”重在認識到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要樹立教育的整體觀,讓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重在我們要把課程內容滲透到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樹立教育的整合觀,讓課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內容

陳鶴琴先生的課程論指出:選擇幼稚園課程內容應該遵循三條標準:1.凡是兒童可以學的東西,都可能作為幼稚園教材;2.教材必須以兒童的經驗為依據;3.凡能使兒童適應社會的就可取為教材。基於以上依據,我們應該聯絡幼兒生活實際,結合幼兒興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資源生成園本教育內容。

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支柱。陳鶴琴曾說過: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裡選出來,書本上的知識是間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會才是知識的真正來源,是兒童學習的活教材。由於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制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號和邏輯的推理,而是依賴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當選擇的課程內容為幼兒所熟悉時,他們才能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投身於他喜歡的工作中。他主張幼兒園的課程要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根據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科學地組織和選擇教材,引導幼兒從廣闊的自然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學習各種實際的、活生生的知識。

“整個教學法”是陳鶴琴先生針對分科教學的弊端提出的。他認為:“我們不能把幼兒稚園裡的課程像大學的課程那樣獨立,什麼音樂是音樂、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間不發生影響。我們應當把幼兒園的課程打成一片成為有系統的組織。”因為生活是整個的、互相聯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其組織形式必然是綜合的。綜合化,是當前世界範圍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趨勢,強調幼兒園課程的綜合也是《綱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生活實際又結合本土教育資源生成這樣三個園本主題活動課程——六一主題、體操比賽主題、農高會主題。這三個主題,內容均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時間上根據既定時間適時開展。活動的形式上,從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的進行和開展、再到活動的小結、反思與評價,整個過程都應該按照主題活動以課程形式來開展;這樣通過引導每一位幼兒完全的參與園本主題活動的開展,來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生活中的節日教育,也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尤其在傳統節日方面,例如: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我們都可以開展相應的班級教育活動,在遊戲中、活動中引導孩子學習社會知識,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三、“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環境

環境作為幼兒園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資源,其創設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幼兒的身心發展。陳鶴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環境觀至今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有著深遠影響。陳鶴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環境觀旨在創設更適宜幼兒成長的環境,促進幼兒和諧發展。“活教育”的教學論和方法論,體現了“共同學習模式的建構”和“以兒童為學習主體”等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要讓幼兒真正的參與進去,要讓環境材料與幼兒的主觀經驗相符,能讓幼兒產生共鳴,與幼兒產生互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因此,我們在音樂特色課程建設實踐過程中,要注重選擇適合幼兒的材料,儘可能選用幼兒專用的裝置設施,活動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應是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在教育環境創設過程中,應做到以科學的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為指導,集藝術性、教育性和互動性為一體,創設溫馨、舒適、安全、愉悅的豐富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終身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創新、大膽實踐,陳鶴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勵著我不斷進步,相信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定能幫助我不斷成長、不斷收穫。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13

本書是由艾米·勞拉·多伯羅、勞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寫,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在幼兒園中題“課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閃閃的背景裡,《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無疑給我們一種新的觀念震盪。這一課程以幼兒生理和心理髮展的理論為依據,充分關注了家庭、社群和托幼機構之間的關係,關注了保教人員、家長和社群成員的關係,以優質教育的思想,系統構建了托幼機構的創造性課程。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夢想的,更是現實的。所謂夢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標。有些追求和目標基於對幼兒和幼兒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評估。與其他年齡段的課程一樣,設定幼兒發展的目標,是落實課程夢想的主要步驟,也是保教人員確定自我的`工作目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擬定各類工作計劃。本書所展示的計劃較為具體、直觀,又有示例,清晰明瞭,有操作性。《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將一般的幼兒發展目標落實到異常的幼兒身上,為設定個別化目標,真正研究“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課程”。這個過程,是以評估特定幼兒的發展需要為前提的。該書詳細地說明了評估幼兒需要和行為並確定目標和行為的程序,示例生動、趣味。尤其是對幼兒觀察和對觀察資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此外,該書提出給幼兒規劃一個能滿足他們需要且是傳遞正向資訊的環境,主張“將幼兒的家長和文化帶入托幼機構”,這些觀點,一方面體現了教育機構環境的特點,另一方面體現了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發展為重的原則。該書還在保護幼兒的安全及給予幼兒行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現實的。當規劃。環境等轉化為幼兒和成人的行動時,幼兒的發展就成為可能。《托幼班創造性課程》詳細地說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瞭解幼兒的需要,如何滿足幼兒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兒具體的行為,如何調整幼兒特定的情緒。涉及幼兒的交往、睡眠、飲食、玩耍、製作、欣賞、模仿、扮演、閱讀、律動、郊遊等等日復一日的具體行為。涉及特定活動的準備,涉及幼兒在活動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心理現象,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困惑,涉及可能產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當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對幼兒行為的鼓勵、引導策略。該書在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體生動的。

看完《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我深切感受到,一個優秀的幼兒教育課程方案,是紮根於幼兒生活的,是能真實反映幼兒的需要和本事的,並且有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有堅實的實踐基礎。我能夠在其系統的指導策略中感受到理論的力量,也能在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們長期的實踐和思考。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14

讀了一本好書後,我不禁感慨萬千。我突然讀到了於永平老師的《學前課程與快樂童年》,我覺得我在短短几個月內參與工作的許多工作方法和教育策略都沒有達到應有的價值和目標。很多時候,我們過分追求教育結果,忽視了教育過程給兒童帶來的多元智慧發展機會。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很好地利用地域和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學習興趣,錯過了孩子探索和發現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成為真正的嚮導和支持者。機械灌輸沒有充分發揮兒童的主體性。

讀完這本書後,我腦海中自然浮現出三種觀點:

1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教學就是其中之一。

幼兒園課程的核心價值是豐富兒童生活,促進兒童生活。幼兒園課程應關注兒童的生活。兒童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基礎&只有在關注兒童生活、關注兒童生活的課程中,兒童才能快樂、豐富、感受挑戰,真正享受快樂的童年,“這是書中的原話。生活化課程設計的核心任務是讓孩子們去做。教師的教學設計應該首先關注孩子們想要什麼、能做什麼,然後關注老師能為他們做什麼。孩子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獲得經驗和發展。孩子們的“做”包括觀察、探索、發現、表達、交流、欣賞等活動,讓孩子積極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張學門指出:“體驗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體驗來自與環境的接觸&”張學門提出的“生活體驗”觀陳鶴琴的意思是幼兒園的課程是現實的,我們應該從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和自然物體中學習,引導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學習和體驗。餘老師書中的一些文章,如兒童表演區、兒童博物館、圖書館、99間科學發現室、民間工藝作坊、餵養區、微型社群、烹飪區、種植園等,都強調“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教學就是一個”的觀點。

2.認真衡量各個環境區域和角落的課程價值,結合孩子的經驗,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讓孩子在快樂的成長環境中獲得有意義的知識和技能。

餘先生的書中提到的許多領域的學習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受益匪淺。課程資源和教材應來源於生活。在文章中,各功能室的'設定給了孩子們更多的學習空間。例如:科學發展室、餵養區、兒童圖書館、兒童博物館、表演區等。讓我們想象一下,孩子們在這些活動室中玩耍和探索是多麼快樂。因此,幼兒園應積極開發相關資源,遵循兒童規律,有目的、有系統地解放兒童的手和思想。因此,教師應該仔細衡量每一門課程對孩子的價值,讓孩子在快樂和快樂的學習中掌握一些實用的知識和技能。

3.只有當老師有一桶水時,他才能給學生一杯水。幼兒園應該有效地幫助教師提高和成長。教師也要不斷豐富自身文化修養,成為合格的支持者和引導者,積極樂觀地開展學前教育事業。

從幼兒園課程文化的角度出發,從教師的知識中可以看出,教師在人類知識的傳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在任何方面知識的缺乏都會直接影響學習者的發展。學前教育是一種不分人、不分學科的特殊教育方式,在這種環境下,教師必須為兒童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承擔必要的教育責任。保育與教育的結合,也使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充實各方面的知識,努力成為成功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在增加教師的學習和交流機會方面,我認為第一幼兒園在這方面給予了教師很大的幫助。我受益匪淺。幼兒園組織的多次教研和外出學習,使我們不斷拓展知識面和教育視野。使用有效的方法幫助教師將使教師更快更好地成長。餘先生在書中提到的威爾遜教授對教師的關心、認可和情感的看法,也讓我感到我有決心以更加進取和樂觀的態度,最終把學前教育事業做好。當然,教師本身也應該結合孩子現有的生活經驗,不斷學習,從課程實施者到課程設計者,從課程設計者到課程建設者,讓孩子在我們創造的環境中獲得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兒童觀、發展觀和教育觀。這些正確的觀念滲透在餘老師的字裡行間。讓我們一起努力,在他的理論指導下,分享有價值、有意義的快樂課程,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快樂的童年。

幼兒園教師讀書心得15

從事幼教10年有餘,我對於教研活動的認識一直都覺得其高高在上,距離自己特別的遙遠。說起教研以前覺得都是專家在做,我們一線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看好孩子,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能收集一手的活動資料但不知如何讓開展,無從下手。今年暑期的讀書活動當我發現《幼兒教師如何做研究》時,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它,希望在這個炎炎暑假這本書能帶給我絲絲涼意伴我突破做研究的瓶頸。

此書一入手,大體翻看了一下目錄共分為三部分《方法篇》、《團隊篇》、《成長篇》。《方法篇》講述的是一些常用方法例如:觀察法、訪談法、案例研究法、調查問卷法、行動研究法和實驗法等等。這些方法我們在平時也會經常用到,但無法將這些方法用到研究幼兒、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教師自身的教育行為的有效性上。說說前段時間幼兒園進行了案例撰寫徵集活動,為了撰寫案例我們都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最後撰寫的內容還無血無肉。

通過拜讀此書中朱蘇靜、陳琦兩位老師撰寫的案例,我找到了差距觀察不夠自己確切地說是對孩子的內心世界、態度、動機、需要等觀察不夠細緻,有時我們對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出的一些行為的處理太過武斷,沒有傾聽孩子的聲音或對事件瞭解不夠全面。在我觀察的《左手右手》體驗館中,我有時候看到幼兒將整個場館弄的亂七八糟,有時讓幼兒馬上收拾,有時把孩子引導另一個老師滿意的活動中,而沒有在這混亂中多問、多引導、多發現這其中孩子的想法。

通過學習了說中提到的“走進案例研究法”,我及時反思自己在觀察孩子活動、撰寫案例的過程中另一個不足就是觀察有餘而反思不足。案例研究是教師通過記錄身邊真實的教育故事,反思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或驚喜,從而尋找規律或問題產生的根源,從而尋求解決問題或改進工作方法。還說我們的區域活動,本學期為了迎接園領導的檢查,我們把區角材料投放的可算是玲琅滿目。檢查過後本以為孩子們會留戀忘返於我們的`各個區角當中,但事與願違。

我們以為小班孩子掌握不了各種材料的玩法,教師們都對孩子們苦口婆心的指導,孩子們興趣依然不是很大,我們不停的更換各種材料希望能調動起孩子們的活動積極性,但收效甚微。當時我們只考慮到材料的原因而沒有反思教師在區域活動指導方面的問題、幼兒的興趣問題等等。

在這本書的《團隊篇》中著重介紹了四種常見的教研模式:問題式教研、診斷式教研、課例式教研、沙龍式教研,展現了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是如何藉助團隊的力量加速成長的。書中對每種教師介紹詳實並且在每種教研方法後面都附有真實的案例。切實做到了理論聯絡實際。我們幼兒園也在摸索著開展各種的教研活動,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將自己幼兒園的實際與書中提到的方法相結合探索出適合我園的教研興園之路。

“成長篇”中展現的是幼兒園的一線教師在教科研中的收穫和成長,她們有的是新手,有的是青年教師,有的是骨幹教師但她們都工作在幼兒園的一線在這個群體中我們尋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和榜樣。

阿里巴巴說:“芝麻開門!”藏著寶藏的大門就會開啟。幼兒園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是否也有如此神奇的咒語?只要掌握研究孩子、研究教學的方法,我們也能實現成長的芝麻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