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演講稿

科技表態發言

欄目: 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2.2W

科技局長表態發言

科技表態發言

強化科技創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快研發機構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建設。實施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專案30個、建成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2家,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南通市級以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2家。加強產學研合作,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新增南通市級以上產學研示範企業20家。優化人才生態環境,放大政策激勵效應,加快留學生創業園建設,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來我市創新創業。積極鼓勵企業爭創名牌名標,新增名牌12只、名標18只。

強化節能減排。嚴格執行汙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提高區域環境質量。嚴把專案環保準入關,從源頭上減少汙染物增量。加快南部地區汙水集中處理、濱海工業區汙水處理廠、平潮鎮汙水處理廠等工程建設,提高汙染減排能力。持續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堅決整治小化工、小印染、鋼絲繩等行業,淘汰汙染嚴重的專案和企業,抓好城市生活汙染、農村面源汙染和重點流域汙染治理。繼續開展“百家企業節能行動”,鼓勵企業開發和應用節能技術及產品。發展迴圈經濟,推廣清潔生產。實施迴圈經濟專案10個,培育迴圈經濟示範企業1-2家

(二)加快開發開放,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堅持把打造發展平臺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關鍵,加大投入力度,優化資源利用,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提升專案承載能力。舉全市之力,傾力打造“一帶兩區三園”發展平臺。促進機電產業帶叢集化發展,加快培育風電產業,做精做強裝備製造業,著力提升電子電器業,努力建設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集聚地。做大做強省級開發區,堅持快拆遷與建配套並舉,加快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積極建立省級生態園區。中心區圍繞發展現代服務業,強化商貿、金融等服務功能;西區以建成省級精密機電特色產業園為契機,落戶一批重大專案;加大南區基礎設施投入,儘快實現“七通一平”。增強濱海工業區專案承載能力,加快基礎設施配套、中心商務區拆遷和漁港建設,積極引進巨人型、臨港型專案和新能源專案,加快形成自己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加快大橋科技產業園實質性開發,高起點修編大橋科技產業園規劃,推進新325線以南區域拆遷,加快啟動區基礎設施配套,主動承接上海、蘇南等地的產業轉移。放大家紡產業園帶動效應,大力推進中國南通家紡城二期、三期工程和四星級酒店、浙商工業園建設,吸引更多的知名家紡企業投資。提升船舶海洋工程產業園競爭力,完善核心區控制性詳規,抓緊公用碼頭、骨幹道路、汙水處理廠建設,打造全市跨越發展的增長極。加快構建道路交通網路,積極推動與南通主城區的互聯對接,規劃建設金通二大道、金通三大道、南通市東快速幹道通州段等工程。實施226省道、225省道改造工程。高標準實施高等級公路綠色通道65公里,建設農村公路綠色通道196公里。

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堅持把招商引資與提升產業水平相結合,著力引進優勢產業專案,拉動有效投入。依託船舶海洋工程、風電等新興產業,引進和培育一批產業上下鏈互補型、延伸型專案。加快引進一批對家紡服裝、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提檔的產業關聯專案。把服務外包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領域,力爭實現新突破。充分放大大橋效應,主動承接上海、蘇南等地產業轉移,重點瞄準蘇南臺資企業、上海外遷企業、東莞電子產業,力爭引進龍頭型、基地型專案,特別是在引進世界500強企業上有重大突破。深入推進專業招商、企業家招商、會展招商、中介招商,構建全方位、多渠道的.招商新格局。注重招商引資與稅源培育並舉,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加大政銀企合作力度,創新擔保方式,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援力度,有效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積極應對嚴峻的國際經濟貿易形勢,綜合運用出口退稅、財政貼息等政策,保持外貿穩定發展。支援擁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的企業加大出口規模,扶持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延續出口能力,力爭外貿自營出口13億美元。鼓勵和支援企業走出去,力爭實現對外合作訂單1.5億美元。

提升資源利用水平。推動“飛地經濟”取得實質性進展,促進鎮區實現資源上互通共享、發展上聯動共贏。積極實施強鎮計劃,加大投入,強化責任,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促進鎮區特色化發展。搶抓省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性機遇,提升沿江沿海資源開發與利用水平,實施橫港沙固沙護灘一期、海洋灘塗北區圍墾等工程,新增建設用地3.4萬畝以上,推進腰沙開發-論證,為跨越發展積蓄戰略性資源。嚴格保護耕地,強化土地集約利用,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嚴格執行投資強度、容積率“雙控”指標。繼續盤活和利用閒置土地,積極爭取直供地指標,抓緊實施省土地開發整理專案和“萬頃良田”工程。鼓勵標準廠房建設,力爭建成150萬平方米。

(三)切實改善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數。

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對民生的投入,保證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加大富民惠民力度。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業,建立健全城鄉統籌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和公共就業服務資訊系統,強化城鄉統一規範的勞動力資源管理。落實創業優惠政策,為農民創業提供免費培訓、小額擔保貸款、微利專案貸款貼息等扶持。引導、支援教育培訓機構、職業中介機構、規模以上企業與鎮村之間加強合作,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提高培訓券標準,幫助農民掌握勞動技能,培育新型農民。完善就業再就業援助制度,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困難家庭的失業人員、“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提供就業崗位2萬人次,新增就業人數80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充分就業社群實現全覆蓋。

Tags:發言 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