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作文

研學作文6篇

欄目: 作文 / 釋出於: / 人氣:1.17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研學作文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研學作文6篇

研學作文 篇1

期盼幾天的研學活動,也終究是到來了。

5點多便起床了,帶上滿心歡喜,趁著初日,踏上旅途。

車上,活寶們盡全力,欲要調動全車的氣氛,可終究是沒用。最後還是在老班的吼聲中,同學們才把頭顱從手機上抬起,與活寶們盡情歡唱。

終是到了目的地,一行人飢腸轆轆,卻又被通知要完成挑戰方可開飯。而那挑戰,正是我還算拿手的“魔方”。一聽到“魔方”,同學們便向我看來,或許是當年曾在音樂課上展示才藝時花了一分鐘成功拼完魔方有關吧,反正他們都嚷嚷著讓我上,我便代表勇士連四排出場了。

也就一分鐘吧,我不負眾望,速度完成挑戰。可對面八班幾位選手依舊慢吞吞的拼,我正又閒得慌,就稍微“皮”了一下——順手把六面全拼完了,可真謂是“獨秀”。獨秀,獨秀,獨自一個人秀。

在所有人的團結努力下,將所有挑戰完成,我們終是找到了一片陰涼地,坐下來,分享午餐。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米飯,但依舊有那麼幾個清奇的飯菜。就比如老幹部的火鍋,鍋、爐子、水、火鍋底料、丸子樣樣齊全,他一開飯,我們就貪婪的把筷子伸過去,可最終還是在老幹部的壓迫下,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吃火鍋。

回到車上已經天黑了,每個人都精疲力盡的靠在椅子上,開團打遊戲,消磨這最後的時光。畢竟,明天就要開學了,再也沒有時間可以盡情玩耍了。

研學作文 篇2

學習是一件長久的事,如果學習有捷徑的話,那麼這條捷徑叫做堅持。——題記

早上,我們激動地踏上了研學之行……

首先到達了第一站——湖北文理學院。

我們隨著領隊大哥的步伐走進了物理研究院,同學們看著一輛輛賽車說:“哇,好厲害呀,居然能設計出賽車!"而我站在一旁想,能做出賽車是很厲害,但是這些賽車都是最常見的賽車,也沒有多厲害。走了不久,領隊大哥突然停住了腳步,面對著一輛已經被拆得不堪入目的賽車說:“這是我們在20xx年時參加全國大學車賽的比賽用車,那次是我們的最好成績——第十四名。”他說這話時語氣中的沉重讓我感到了一絲淒涼。

他接著說:“之前我們也一直努力想衝進前十,但還是沒有成功。”這句話中的關鍵詞“衝前十”和“沒成功”瞬間就刺激了我的“神經中樞”,讓低頭看手機的我看向了他。不知道是我對這兩個詞太敏感了,還是別的,我立馬聯想到了我的學習成績——不差,但也不是很好,總想考進前十但還是沒有進過前十。

天哪!這歷史怎麼驚人的相似啊!那個領隊說:"雖然這些年來我們車隊沒有進過前十,但是我們沒有放棄,一直努力著,堅持著!”

的確,汽車研發如此,學習也是如此。都需要一股堅持的力量,但不是拼命刷題到凌晨,而是持之以恆的專注學習。

下午,我們到了第二站——孔明草廬古隆中。在這裡我看到了神機妙算的身在草廬卻知天下事的劇中孔明,看到了雄才大略的畫中孔明……

自古以來,孔明就是一個十分聰慧的人物,大家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臥龍諸葛一直隱居廬中堅持學習,才有輔助劉備時的精彩。

話說堅持成功之例,古有王羲之練習書法夜以繼日,一手好字讓後人稱其為“書聖”;今有馬雲建立阿里巴巴,曾歷盡坎坷,最終震驚世界;還有當代交警,烈日炎炎,堅持居安思危,警鐘長鳴,上述成功均為堅持之成功!

這一天,是讓人深思的一天,這一路上,風景很美,人也很美,我賞到了今風古韻,學到了堅持的美好精神!

研學作文 篇3

美麗的北京,我——來——了!”

7月21日傍晚,在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5人歡天喜地的到達了中國的首都——北京!站在北京西站的寬大的廣場外,我被北京美麗的夕陽迷醉了。

第二天早上,陽光明媚,晨風輕輕。坐在寬大的大禮堂裡,我們聽了北大新世紀教育發展中心高效學習課題組組長——李世傑先生非常著名的演講!他的教育講座真是太棒了!坐在大禮堂裡的我真是聽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

令我讚歎的是李世傑教授的經典名言。比如:“在機會面前,普通的人放棄機會,優秀的人抓住機會,傑出的人創造機會!”李世傑教授說,“知識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一流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不發給努力學習的學生,只發給找對方法努力學習的學生!”

李世傑教授的經典名言中,我最喜歡的是:“天上餡餅天天掉,就看我們要不要!”聽著李世傑教授的講座,我心裡暗暗地想:“李教授的講座就像天上掉了一塊餡餅;我們去北京遊玩更是天上掉餡餅……”

李世傑教授,策略領袖,名師講堂,果然名不虛傳!

研學作文 篇4

從文化基地出發,就漸漸上了山。這裡的三排去上路時兩旁爬著許許多多的爬牆植物。這兒葉子比在其他地方的有精神。

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到了臨泉城的故居——林屋那屋頂是用紅外線製作的,兩個窗戶是用半圓形組成的。在屋外的葉子。四周的樹,裝飾著林屋。林屋的顏色顯得更鮮豔了。

在沿著這一條路走,我們就到了廈門華僑熱帶植物引種園。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許許多多我們從未見過的植物,有的是在水中,長得十分粗壯;有的掉在空中,長的十分稀疏,猶如一個女人的頭髮,飄飄然。還有個葉子如含羞草,從內到外生長。從外面看,許多的葉子連在一起,型成了一條形狀奇特的花。

從引種原理出來向上走得過一會就到了八卦樓,一進八卦樓映入眼簾的,是一架六人高的風琴,在風琴裡,每一個零件都做得十分精細,一旁還放著一叫小的風琴,小的與大的形成了一個對比,那小琴就是小巫見大巫。在裡面,我們見到了許許多多我們從未看到過的風琴。

到了下午,我們結束了在鼓浪嶼的研學。回到家後,我思緒萬。千心想著鼓浪嶼的文化遺產真多呀!那的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我並不瞭解。這一次研學,雖然十分辛苦,但我們也同時收穫了許許多多的知識,這讓我更瞭解鼓浪嶼了。

研學作文 篇5

山東曲阜,鄒城是文化聖地,這裡既是傳統文化的課外學堂,也是社會實踐的大課堂,一堂好課,值得珍惜,值得收藏。

首日,我們到了聖賢之鄉——曲阜,參觀“三孔”——孔廟,孔府,孔林。孔廟前為神道,兩側栽植松柏,創造出莊嚴肅穆的氣氛,步入萬仞宮牆內的孔廟,透過鬱鬱蔥蔥的參天古柏,同學們好像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孔子的學生,親耳聆聽著孔子的教誨,感悟著杏壇下聖人的博大情懷和萬世師表的點點滴滴。座座門坊上的額匾,極力頌揚孔子的功績,給人以強烈的印象,敬仰之情不覺油然而生。

接著,我們來到“天下第一家”——孔府。府內樓堂廳錯落有致,九進庭院,三局布路帶給我們最本真的孔家文化。孔府又稱衍聖公府,是孔子的子孫後代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廳,大堂,樓房,東邊是廟,西邊是學堂,中間是建築物。

然後,我們走進世界上持續年代最長,規模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蒼松翠柏,古木參天,碣碑林立,石儀成群,有孔子歷代子孫墓葬萬餘座。地面上還有漢、宋、金、元、明、清、民國等時代的題記石刻,同學們瞻仰了孔子子孫三代攜子抱孫的墓葬佈局,體味了子貢含悲尊師的情懷,領悟了何為儒家的“仁愛”。

曲阜三孔,雄偉壯麗,它不僅是儒家文化的載體,更是中華文明的滄桑足跡!

曲阜“三孔”遊學,讓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由衷的崇敬之心、敬畏之心和踐行之志。

次日,告別曲阜,我們來到孟子故鄉——山東鄒城。走進孟廟,入眼的是廟內飽經滄桑的碑碣石刻,蔥蘢蒼鬱的古柏。入心的是孟子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孟子的傳世經典;“仁者,愛人”“民貴君輕”“易子而教”的主張深入人心;“孟母三遷”“緣木求魚”的故事流傳至今。傳統文化的.繼承,需要我們回到它的起源,親身感悟文化的靈魂!

面對群坊重殿,折射出的不僅僅是一代偉人的偉大,更重要的是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從歷代帝王到平民百姓,從文豪到草莽,無不對其肅然起敬,儘管歷盡風雨,依然傲視人間。

由此,我們看到中華儒家文化的深奧、博大、寬廣。不管文化為誰所用,暴君或明君,盛世或亂世,它永遠是繁榮的,儒家文化散發著人間尊貴的神韻。

我們走出三孔,感慨萬千。更重要的是,我們真切領略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了古人賦予我們一脈傳承的神韻。

此次研學之旅,定會成為我一生的美好回憶,值得珍藏!

研學作文 篇6

好開心吶!學校組織我們去徽州旅行。第一次和國中的同學和老師出去玩,第一次獨自離家這麼遠,也是第一次這麼開心!

坐了4個小時的長途巴士,一點也不感到無聊。在車上,同學們歡聲笑語,一展歌喉,在這歡樂融洽的氣氛下,不知不覺就到達了目的地。

乘著巴士來到巨集村,一進村就看見一個弓形的大池塘。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村民居村落中,巨集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導遊姐姐為我們熱心的介紹著,從整體外觀上來說,巨集村是一個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裡的鄉村”之美譽。

我親眼見到了巨集村的月沼,和月沼湖畔中的樂敘堂。

百姓們將月沼稱為月塘,也就是所謂的“牛胃”,百姓稱之為“牛小肚”。半月形的池塘裡鵝舞紅掌,鴨戲輕薄,這不正是一幅美的皖南民俗圖畫嗎?所以,人們稱巨集村為“中國畫裡的鄉村”。樂敘堂又稱眾家廳,一進門就看見匾牌“樂敘堂”,為汪氏宗祠,是15世紀初明永樂年間所建。其與月沼組成巨集村八景之一“月沼風荷”。

欣賞完其他巨集村“水墨畫”,我們回到旅館。只可惜這天見到的景色太美了,讓我們興奮得一宿未閤眼。

第二天早上,迷迷糊糊的睜開剛閉上的眼睛吃完早飯,我們又來到塔川。

來到塔川門口,映入眼簾的是數棵巨大古樹,它們分別是樟、榧、楓等樹,這裡便是塔川第一景“五樹參天”。歷經數百年的參天古木,彷彿向人們敘述著塔川村滄桑的歷史,那露出地面的粗壯樹根,有的像巨掌,支起一柄柄遮天巨傘。

這些古木形態各異,有的如利劍直插雲霄;有的如花冠,遮蓋大地;有的如千手巨佛,無數巨臂伸向天空,彷彿要捧住天空的雲。

我第一次走這麼長的山路,當我踩完最後一階泥階時,自豪感蓋住了疲勞,想到那些山裡的孩子們,我走了這點路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來到最後一個景點了——花山謎窟。到達目的地,我們被花山謎窟美麗的田園風光迷醉了。我見到了真正的牛和馬,還有一頭“白馬公主”,懷著小馬寶寶,我走過去摸摸馬背,順順的,這裡的馬和當地百姓一樣友好溫柔。

要經過索橋才能到達石窟,我全身發抖著穿過索橋,心裡七上八下,似乎剛從老虎的嘴裡逃出來,我們來到2號石窟,2號石窟在半山腰,洞口呈虎口張開之勢,洞內涼氣襲身,回看洞口已煙霧迷迷,2號石窟中,石壁上刻有壁畫,石頂上滴下點點清水。近處,一條小河從古居前穿過,聽其他導遊說,這條小河就是位於石窟外山腳下的新安江了。

由於時間關係,這一次的研學旅行結束了,在車上,看著窗外的風景,依依不捨,永遠難忘,這是中國的美景,這是安徽的特色,聽著異國人對這些景色不絕的讚歎,我為我是安徽人而感到驕傲,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Tags: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