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文藝 > 編導製作

編導劇本創作要力避“三無”

欄目: 編導製作 / 釋出於: / 人氣:1.41W

近年來,電視劇作為最具影響力和傳播力的藝術形式,承載著人文擔當,演繹著戲劇性故事,執現實之銳、揚人性之美,同時,伴隨著商業娛樂一路走來,“娛樂過度”也成為電視劇創新發展的瓶頸和門檻。

編導劇本創作要力避“三無”

這種“娛樂過度”,用魯迅觀察通俗文學的兩個維度來看,就是“娛心”至上而“勸善”乏力。而健康有序的大眾文化應當是二者兼備,即在娛心中勸善。國產電視劇向“在娛心中勸善”轉型的過程中,編劇是最為關鍵的環節。在市場條件下,編劇既要考慮作品傳遞的正能量,又要考慮娛樂,同時還要避免同質化,追求題材的唯一性、不可複製性,也就是作為一件藝術作品的典型性,要做到這些,只能更加努力的練好內功。總體而言,劇本創作尤其要力避“三無”:

一是無魚作罟。

這裡的“魚”主要指劇作厚重的內容。照蘇格拉底的話來說,未經審視的生活不能叫生活。而藝術的任務就是幫助人們更好地審視生活。藝術要在我們功利主義的生活表象下揭示出一種深刻的實在。優秀劇作都是深刻地激發我們感情的劇作,使我們的感情在劇作精神的指引下激動得有意義有方向。缺少主腦或不知所云的藝術作品無異於把人領進一座思想的墳墓。恩格斯早年批評德國所謂“真正的社會主義”的代表作家時說:他們缺乏一種講故事的人所必需的才能,是由於他們世界觀模糊不定的緣故。

  二是無事生非。

電視劇需要講好故事,這個道理盡人皆知。但時下有的劇作脫離生活,認為故事就是“侃”出來的。回望一些優秀電視劇作品,在進入創作後也採取“侃”的方式。但這種“侃”是建立在生活素材已十分豐厚的基礎上,尋求一個支點脫殼而出的必要方式。比如當年《外來妹》的劇作者在特區生活多年,與打工妹一同生活,一同上工,對所要反映的生活了如指掌;《英雄無悔》的作者們也在公安系統生活了大半年,在結識許多公安朋友,把握了廣東地區改革開放程序中諸多重大事件之後,才敢坐下來“侃”。如果僅僅道聽途說一個故事便坐在斗室裡靠想象觀眾口味胡編,那必定是要失敗的。因為故事雖然可以虛構,但情節特別是大量細節卻是不能憑空捏造的,而細節恰恰是劇作成功與否的關鍵。硬“抻”、瞎湊合、東挪西借正是同質化通病的`病因所在。任何好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是作者的一部生活史和心靈史,是靠誠實的創作勞動凝結而成的。

  三是無根無蒂。

電視編劇沒有故事等於為無米之炊,但有了故事講不好也會浪費素材。任何一個故事的“扣”、人物的任何一個行為,都應是“天衣巧制須無縫,玉合精求必可逢”。他或她的愛或不愛,恨或不恨,都不應是無根無蒂的。只要觀眾認為人物行為有悖生活邏輯,認為不可信,這部電視劇也就“砸”了。

以上“三無”也許還僅能算是一些低階錯誤,但它們極大地破壞著電視劇的生產力。在編劇面臨種種博弈時,審查部門和製作出品方應幫助他們求得最大公約數。當市場利益危及社會效益時應堅決守住社會效益,方可從源頭上減少爛劇。

前不久有關部門對過度娛樂的“抗日神劇”進行限制,其實也是業內人士和業界的內在需求,順應了我國電視劇和娛樂產業健康發展的大勢所趨。事實上,近一段時間以來,許多播出平臺和製作單位已經實現了成功轉型和華麗轉身,正能量開始釋放出來,更加接地氣、暖人心了。這些跡象都表明,中國電視劇乃至大眾文化正面臨著娛樂從“愚樂感官”向“在娛心中勸善”的大轉型。

在轉型的過程中,國產電視劇不應該是一個亂象叢生的領域,它應該不斷調整和社會、觀眾的角度,博弈各方面的審美趣味,堅持走好以質換量的發展道路,走向成熟和健康的娛樂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