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文藝 > 樂器

笛子演奏中的實用技巧

欄目: 樂器 / 釋出於: / 人氣:7.22K

笛子,是古老的中國樂器,也是中國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造型簡單別緻,聲音完美動聽。那麼笛子演奏中的氣息的把握有什麼技巧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笛子演奏的幾大實用技巧,可根據個人情況,以作參考!

笛子演奏中的實用技巧

  一、原理

大家都知道,人用來維持生命的空氣是通過氣管進出的。因為人只有一個氣管,所以人在呼氣時就不能吸氣,在吸氣時就不能呼氣,兩者不能同時進行,這是人的生理結構所決定的、無法改變的規律。當人們在用氣息作動力吹奏樂器時,為了使氣息得到補充,必須不斷吸氣,而在吸氣時聲音就中斷。

在一般的音樂旋律中,吸氣造成的停頓並不影響整個音樂旋律的完整,但是有些音樂形象的描寫,規定某一個音或者某一段旋律不允許有停頓,而是要求有很長的時間,這就產生了氣息不夠的矛盾。為了使吹出來的氣既不中斷而又能得到補充,人們想出了借用口腔中的空氣,通過嘴脣和兩腮肌肉的收縮,把口腔裡的空氣從風門壓縮出去,用這種非自然的呼氣代替自然呼氣來吹響樂器,從而使氣管得以停止呼氣動作,騰出來用以吸氣。再把口腔裡的空氣向外壓縮出去的同時,用鼻子將空氣迅速地吸入到丹田,然後馬上接通氣管,再把丹田裡的空氣從口腔中吹出來,使氣息連續不斷。這整個過程就是迴圈換氣。

  二、要領

吐音迴圈換氣的要領是:吐補吐苦(TbTk)或吐苦吐補(TkTb),而不是吐撲吐苦(TPTK);單吐是吐補吐吐、吐吐補吐或吐吐吐補。“補”字音是個閉口音,發“補”的口形狀態剛好是上下嘴脣緊逼的自然動作狀態,它可以使口勁有力,使口腔裡的壓縮空氣有較強的衝擊力;而“撲”字音不完全是個閉口音,其動作過程是從閉口到張口的過程。

因此,發“撲”的口形狀態,口勁相對比較就顯得鬆些,氣的衝擊力也就顯得弱些。有的笛子愛好者在學習吐音迴圈換氣時,下巴動的幅度很大,其原因之一就是由於用“撲”的口形,使氣顯得不足,無法吹響笛子而藉助下巴的力量,以達到增加氣息的衝擊力來吹響笛子的目的。這是由於沒有正確理解掌握吐音迴圈換氣的要領所產生的問題。

另外,發“補”的口形狀態,可以使大部分口腔裡的壓縮空氣吹進笛孔而省氣省力容易吹響笛子。這是因為發“補”的口形狀態所吹出來的氣的方向略向下偏射,剛好對準笛孔;而“撲”的口形狀態所吹出來的氣的方向是幾乎平射,因而吹響笛子也就感到費氣費力。初學者一定要正確理解吐音迴圈換氣的要領,才能準確地掌握這一技巧。

  三、吐氣

雖然吐音迴圈換氣的原理和長音迴圈換氣的原理一樣,但具體的動作不盡相同。第一、長音迴圈換氣是把口腔裡的壓縮空氣向外擠出去,它在時間上可以稍長些,在速度上可以稍緩慢地進行,也就是說在進行中有時間和速度上的餘地。而吐音迴圈換氣卻是要求把口腔裡的壓縮空氣向外衝擊而出,也就是說在進行中沒有時間和速度上的餘地。第二、在吹一般長音時舌頭是不動的。

因此,吹迴圈換氣長音時舌頭也是不動的;而吐音迴圈換氣卻是在舌頭來回運動中進行的。第三、長音迴圈換氣的動作過程是在上下兩嘴脣呈吹氣的姿態下,靠舌根的上抬和兩腮肌肉的收縮將口腔裡的空氣壓出去來完成的,上下嘴脣的用力程度與不進行迴圈換氣時是一樣的;而吐音迴圈換氣的動作過程卻主要是靠上下兩嘴脣瞬間緊逼來完成的。

這是由上面所說的沒有時間和速度上的餘地並且必須是具有氣流的衝擊力這一要求所決定的。氣流的強度取決於上下嘴脣的力度,這與不進行迴圈換氣吹吐音時嘴脣的用力程度是不同的。又因為音有高低強弱之分,所以,在把口腔裡的壓縮空氣向外衝擊出來使笛子發出聲音的時候,必須根據音的高低強弱不同有所控制,以保證音準不發生變化。

  四、吸氣

運用口腔裡的空氣代替氣管裡的氣在笛子上進行吐音的時候,人的氣管是停止作呼氣動作的,在這停頓的瞬間,用鼻子迅速地將空氣吸入到丹田,這吸氣是和呼氣同時進行的,由於氣管停止呼氣動作收受時間上的限制,所以,在這瞬間吸入的空氣一般只是很少量的,初學者由於受吸氣速度的影響,一般往往只能把氣吸到肺裡。

因此,在練習中必須有意識地提高吸氣速度,這樣,才能把氣吸到丹田,才能提高吸氣量,但這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必須長時間地堅持練習才能實現。 笛子演奏者都知道, 笛子上的吐音,特別是雙吐,一般都是在比較快的速度中進行的,而每個音的時值又都是十六分音符,按一般的快板速度每分鐘150拍計算,每秒鐘2拍半,換氣是在1/4拍位間隙中進行的,由此可推算出整個迴圈換氣的過程是在1/10秒的瞬間完成的,如果速度再快間隙就更短。

它不象長音上的迴圈換氣那樣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而是在進行的過程中,還受到時間和規律的限制,這給吹奏者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另外,要使迴圈換氣的整個過程進行得成功,人的各個器官——舌頭、鼻子、手指等和氣管,在1/10秒的瞬間,必須合作得非常協調一致才不會聽出破音,只要任何一方出問題,就無法使這個過程取得成功,因此,這裡還有一個演奏者在受限制的條件下,人的各個器官如何相互配合的問題。要想配合得好,從而使迴圈換氣過程進行得成功,必須先要了解在吐音迴圈換氣進行時,人的有關器官的動作姿態和位置狀況。

五、下面分別談談口勁在吐音迴圈換氣中的重要性和口風、下巴、舌頭、嘴脣在進行吐音迴圈換氣時的`動作姿態、位置狀況及對吐音迴圈換氣的影響。

1、口勁

吹笛子本身就需要有口勁。笛子是用氣發音的樂器,它是靠嘴脣鬆緊程度的不斷變化從而改變口勁的力度使氣達到奏出樂曲的高低強弱等不同音的。而進行吐音迴圈換氣時,對口勁的要求就特別高。吐音迴圈換氣是在氣管停止呼氣時,利用口腔裡的空氣並進行壓縮後噴射出來而吹響笛子的,沒有這個前提就談不到氣的迴圈。那麼又是什麼作用才使口腔裡的空氣得到壓縮並有力地噴射出來使之吹響笛子的呢?這就是靠口勁的作用。

因此,沒有有力的口勁就無法進行吐音迴圈換氣。再則,樂曲是由高低不同的音組成的,在進行中還有強弱不同的變化,吹高音強音比吹中音低音弱音費氣費力,而吐音迴圈換氣不可能規定在中音區或其他較容易吹響的音上來進行,不同的音高,不同的強弱,就需要不同的力度,這一切的變化全靠控制口勁的變化來達到。口勁的力度控制是吐音迴圈換氣的關鍵因素。有的吹奏者在學習此技巧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只能在中音區會進行,而在高音區卻不能進行吐音迴圈換氣的現象,這就是因為口勁力度不足所造成的。要使自己能在任何音區都能進行吐音迴圈換氣,就須特別加強口勁力度的提高。

2、口風

口風取決於口形,口形決定於嘴脣的組合位置。由於每個人上下嘴脣組合位置不盡相同,所形成的口形也就不相同,因此,口風也會不同。吐音迴圈換氣要求有準確的口形,即上下嘴脣合攏處呈一橫線,沒有明顯的前後差異,同時不能向左或向右偏移。在此前提下,口風要求逼得緊而小。

這樣,才能使口腔裡的空氣噴射出來既有力又有速度。有些吹奏者的口形,上嘴脣明顯地突出於下嘴脣,這樣的口形所形成的口風無法發“補”字音,只能發“呼”或“富”字音,進行吐音迴圈換氣就困難,這是有些人不能掌握此技巧的原因之一。

3、在進行吐音迴圈換氣時,下巴的姿態及它對迴圈換氣的影響。

上面講到,吐音迴圈換氣是利用氣管裡以外的氣作動力使笛子吹響的,而這個使笛子能夠吹響的關鍵是口勁,那麼,在用口勁將氣噴射出來時的下巴又是處於怎樣的位置狀態的呢?正確的在進行吐音迴圈換氣時,下巴是絕對不能動的。

4、在進行吐音迴圈換氣時的嘴脣動作, 在使用氣管裡的氣進行吐音時,由於這時的氣比較充足,又由於是作吐苦吐苦的口形姿態,因而,此時的下嘴脣由於受氣向外面衝擊而向外方向稍動一下。在進行吐音迴圈換氣時,由於這時候的氣是靠口勁逼出來的,相比之下氣顯得不足;再則,它是作“補”的口形姿態。

因此,此時的下嘴脣是向上方作風門收緊狀的微微一動,這要比用氣管裡的氣吹吐音時的嘴脣動作幅度要小得多,幾乎看不出。但如果用動下巴的不準確姿勢,那麼在進行迴圈換氣時的嘴脣動作幅度,就要比用氣管裡的氣吹吐音時的嘴脣動作來得大而明顯。

5、在進行吐音迴圈換氣時的舌頭動作及其位置。

在使用氣管裡的氣進行雙吐時,“吐”字音的舌頭向前伸,“苦”字音的舌頭向後縮。而雙吐迴圈換氣是在“苦”字上進行的,因此,舌頭剛好是往回縮的姿態,這時的舌頭正好處於口腔的中間位置,上下顎都不接觸著。每個吹奏者在吹吐音時的舌頭動作不盡相同。

但如果在迴圈換氣時舌頭抵著上顎或下顎的話,嘴脣就無法把口腔裡的空氣進行壓縮,也就無法掌握迴圈換氣的技巧。 吐音迴圈換氣吹奏技巧產生至今已23年,雖然海內外的笛子演奏者和長笛演奏者都已知道此技巧的存在和實用價值,但對此技巧的抽象內涵卻感到神祕莫測而難以掌握,願此篇拙文能對廣大演奏者學習掌握此技巧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