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網際網路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資格證 > 教師資格

江蘇教師教育管理網

欄目: 教師資格 / 釋出於: / 人氣:3.25K

導語:在教育部師範教育司的領導和支援下,在全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的支援配合下,繼教網致力於建立先進平臺,整合優質資源,以教師遠端非學歷培訓為切入點,認真完成各項工作安排。以下是江蘇教師教育網路培訓平臺的登入入口。

江蘇教師教育管理網

>>>>>>江蘇教師教育網路培訓平臺登入<<<<<<<<

  【相關閱讀】

  全國十大課堂教學模式

  1、山東杜郎口中學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學因“改”而名揚天下,成為當下中國教育最火爆的風景。其實,杜郎口的經驗也沒有多麼神祕,就是一句話,“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效果好起來”,而核心是一個“動”字,圍繞“動”千方百計地彰顯學生學習的“主權”。杜郎口課改的精髓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上,主張能讓學生學會的課才是好課,一切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課堂必須體現出“生命的狂歡”。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適性?《中國教師報》試水課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學掛牌成立了第一個“《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為學習和研究杜郎口課改經驗的學校和單位提供針對性服務。以鮮明的“行動研究”特色,秉承“問題即課題”的務實態度,追求課堂理想和理想課堂的建設,全情致力於課堂教育改革“途徑與方法”的研究與推廣。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師用10分鐘分配學習任務和予以點撥引導,學生用35分鐘“自學+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現出三個特點,即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杜郎口課堂在結構上有三大模組,即預習、展示、反饋。

杜郎口的課堂展示模組突出六個環節,即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點評:今天的杜郎口已經成為了中國課改的代名詞,一所鄉村學校所創造的教育神話,再一次告訴我們:改,才有出路。

  2、山東昌樂二中的“271”模式

遠在課改之前,昌樂二中就是聞名遐邇的大學聯考名校了!被外界稱為“山東省領跑高中”。

昌樂二中這樣已經“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課改?

重新出發的昌樂二中從研究學生、重視自學開始,從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裡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進二中上學,早已成為許多家長的一個夢想。在二中,幾乎所有人都不屑於談論升學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那他們會說:大學聯考只是教育的副產品,“大學聯考其實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課堂45分鐘按照2:7:1的比例,劃分為“10+30+5”,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於20%,學生自主學習佔到70%,剩餘的10%用於每堂課的成果測評。

271還體現在學生的組成劃分上:即20%是優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後進生。271體現在學習內容上:即20%的知識是不用講學生就能自學會的,70%是通過討論才能學會的,10%是通過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加上老師的強調、點撥,並通過反覆訓練才能會的。

每一間教室裡都有三個“小組”,一個是行政組,一個是科研組,一個是學習小組,稱為學習動車組。

此模式強調“兩案並舉”,兩案即導學案和訓練案。導學案要實施“分層要求”----分層學習、分層目標、分層達標、分層訓練。

點評:昔日的大學聯考名校,今日的課改名校。在昌樂二中有一句趙校長的名言:大學聯考就是考人品,大學聯考只是教育的副產品。他們依靠課改找到了升學的祕訣。

  3、山東兗州一中的“迴圈大課堂”模式

杜郎口經驗適合高中嗎?高中課改如何選擇切入口?課改如何應對和滿足升學的挑戰與要求?

山東兗州一中在“師法”杜郎口經驗的基礎上,根據高中教學的特點,漸變形成了“迴圈大課堂”模式。通過改變課堂結構,一改傳統的課後輔導、寫作業練習這樣的舊制,後段變前段,前置變成了預習,課後變成了課前,“把練習變成預習”,從而創造性地解決了課下低效的難題。

“迴圈大課堂”注重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號進課堂,通過獨學(自學)、對學(對子間的合作)、群學(小組間合作探究),形成“!”號,然後再通過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號最終變成“。”號。

兗州一中的突出亮點是圍繞著課堂改革構建“課改文化”。尤其是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和“主體”作用,他們不僅把學習權交給了學生,甚至連學校的管理權也交給了學生。

“迴圈大課堂”

“迴圈大課堂”把課分為兩截,“35+10”,即“展示+預習”。其中的“三步六段”是課堂的組織形式,前35分鐘的課堂展示內容是上節課的後10分鐘加課下自主預習的成果,而預習的內容正是下節課將要展示的內容。

導學案是“迴圈大課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學習目標、學習任務、重點難點、學法指導。做到“四化”: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次化,梯次漸進化。

導學案一般要在難度、內容和形式上設計分為ABCD四個級別:A級為“識記類內容”,要求學生在課前時間必須解決;B級為“理解級”,要求學生能把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和生活掛鉤,形成融會貫通的銜接;C級為“應用類”,學以致用,能解決例題和習題;D級為“拓展級”,要求學生能把知識、經驗和社會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掛鉤。

點評:從改變學生學習狀態入手,走出了一條光明的通途。伴隨課改生成的“學生自治”管理文化,重新解讀了教育的目標是“使人成為人”。

  4、山東微山夏鎮一中西校的“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

微山湖上的教育先鋒----齊魯大地上又崛起的一所明星學校。該校在近三年內崛起。以顯著的教學質量成為百姓心目中最信賴的學校。

“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不是固守而是創生,找到了素質教育的現實落腳點。該模式找到了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最佳契合。

該模式概括為“一堂課”、“一張紙”。

“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其基本結構分為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兩大部分;分為自學、釋疑、達標三大板塊;分為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小組展示、糾錯互評、點撥拓展、提煉總結和診斷評價七個環節。其中,合作探究為課前預習和課堂教學的“對接鏈”,使二者合為一體。自學包括學案導學、合作探究、小組展示和糾錯互評四個環節;釋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組展示、糾錯互評、點撥拓展和提煉總結五個環節;達標包括提煉總結和診斷評價兩個環節。三大板塊相互兼顧、相互關聯。

同時,該模式以“教學案”為載體。“教學案”是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的一體化。它是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結合“自學.釋疑.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特點,集思廣益,兼融教師的個性特點而形成的,目的在於摒棄課堂的形式主義,追求課堂的實效。一方面它是教師集體備課的抓手,便於集思廣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學生自學的羅盤,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點評:“‘自學.釋疑.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破解了素質教育的難題,沒有高調、空洞的理論說教,而都是一些實在、高效的教育細節,不僅僅是便於學生學習,還飽含了濃濃的人文關懷。該校的教學案解決了編寫與使用的難題,這樣簡潔與有效地教學案使人眼前一亮,它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好,而且更好地學。有效挖掘了師生每一個人的潛力,讓他們從成功走向成功;解決了教育面向全體的難題,讓每一個學生得到了發展。

  5、江蘇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

新知是中國名校共同體組建之後的第一所“實驗校”。

校長徐翔認為,僅僅像杜郎口不行。他又發明了“新理論”,他說新知的學習不光要臨帖,還要“入帖”直至“破帖”。

所謂“破帖”,當然是破繭成蝶的生成。

於是,“特色自主學習模式”在新知誕生了。在這套模式裡,自主是核心,而托起自主的是學生的自學和交流。然而隨著“特色自主學習模式”的實施,“主體”被喚醒了的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出極大的能動作用,這也無形中將教師置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有個別教師的步子總比學生慢半拍,有意無意地成為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他們漸漸成為“邊緣人”。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個別教師漸漸跟不上學生學習的節奏,他們的知識半徑籠罩不了學生的求知範圍。怎麼辦?徐翔說,那就乾脆一改到底,再“偏激”一次,完全把學習的權利和課堂時空還給學生----不準教師進課堂。

徐翔說,不管是什麼教育,只要開始嘗試著去遵循本質和規律,那就一定會在路上“遭遇”杜郎口的。

“自學.交流”學習模式

從提前一天將“學案”發放給學生,新知學校即開始了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把原屬於學生的思維權利通過“自學”還給學生,通過“交流”表達自我的權利。

新知對學生的自學有三個層次的要求。一是完成學案上老師預設的問題,瞭解學習文字需要掌握的知識、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對學案中涉及到的問題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對未涉及到的問題要進行補充,豐富完善;三是敢於否定書本中既成的事實和結論,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點評:作為最早提出“臨帖”概念的學校,已然成為連雲港市的一所名校。獨有的“自學.交流”模式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能力,最大可能地保證了學生的思維成果。

  6、河北圍場天卉中學的“大單元教學”模式

與新知的徐翔校長一樣,天卉中學的胡志民校長也是一個主張“學習即臨帖”的校長。因為“臨帖”的“不走樣”,天卉中學的課改很快就顯現出了成效,其在會考中,不僅一舉在全縣奪魁,而且有四門主要功課成績竟然名列全承德市第一。

如今,天卉中學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參觀學習,其“臨帖”杜郎口而“破帖”形成的“大單元教學”模式,因其更具課程的變革意義,愈發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被譽為“當代最先進的課改理念”。

學生這樣評價:“這種新的課堂,讓我感覺學習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過去怕上課,現在我怕下課。在這種課堂裡,不但學到了知識,又鍛鍊了膽識和表達能力,現在只要放假一天,我就立刻想回學校。”

“天卉文化”最突出的是他們獨創的“高效課堂班級文化巡展”。每到週五下午,他們藉助各種文藝手段,說學逗唱演,比的正是誰的班級文化更出彩。

“大單元教學”

“大單元教學”模式具有三大特色:大整合、大遷移、大貫通。其具體表現形式是“三型、六步、一論壇”。

在“大單元教學”模式中,核心是“展示教育”。“預習展示課”環節,先期讓學生達到掌握70%-80%的目標,並在小組內部由組長帶領,要求每個成員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提升展示課”是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展示,通過教師的追問、質疑,進一步明確學習目標,拓展聯絡更多的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達到“提升”的目的;“鞏固展示課”則是追求知識的“再生成”,教師要善於利用某些奇思妙想,讓有“創見”的學生展示自己的獨到思維見解,通過學生“兵練兵”、“兵教兵”、“兵強兵”的過程,達到對知識的再認識和鞏固的“目的”。

點評:“大單元教學”模式立足於“破”,對傳統教學中的“教材編排”、“課時安排”、“學期計劃”、“學年任務”等進行重新組合,實現了對教材的整體感知與把握。

  7、遼寧瀋陽立人學校的整體教學系統和“124”模式

教育絕不可單純以成績論英雄,但立人學校在升學成績上的“不講理”卻在瀋陽市成為“美談”。這所學校的會考成績竟然要超出縣裡平均分273分之多。

立人學校的高升學率來自於一直研究如何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得高效。

立人首先立的是“人”。立人敢於實現“零作業”,是因為他們早就自信課上發揮了每一分鐘的效能,用不著再“堤內損失堤外補”。

立人的課堂完成了“六個變身”,變教師“講”為學生“做”,讓學生在“做”中思考,主動探究;變教“書”為教“學”,變灌輸知識為指導學習方法;變集中精力批改作業為集中精力備課;教師走下講臺參與,學生走上講臺展示;教師下海精選習題,學生上岸探究創新。

中國教育學會國中專業委員會的李錦韜理事長說,立人的課堂處理好了三個度,一是活與實;二是動與靜;三是收與放。

整體教學系統和“124”模式

整體教學系統包括“整體整合、兩案呼應、兩型四步”三大板塊。

“整體教學”是“三加工”、“三導”迴圈式的教學過程。

一是教師加工知識導圖,編制導學案,以圖導案;二是教師加工導學案,實施教學,以案導學;三是學生加工學案,理解、應用、歸納總結,形成學習導圖,以學導圖。

“整體整合”包括整合教材、整體呈現、整體組合、整體包乾、整體驗收五個方面。

“124”模式,“1”即整合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2”即自學課和驗收課兩種課型;“4”即四大教學操作環節:目標明確、指導自學、合作探究、訓練驗收。

點評:從整合教材、整體呈現、整體組合,到整體包乾、整體驗收,立人學校的整體教學體系,使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享受課堂,從而使課堂走向重生。

  8、江西武寧寧達中學的“自主式開放型課堂”

類似於“杜郎口旋風”,寧達中學的崛起被媒稱之為“寧達現象”。

寧達到底有什麼樣的經驗?寧達的經驗是不是“二手貨”?是杜郎口的“翻版”,還是對杜郎口經驗“繼承與生成”的持續性發展?

寧達的經驗其實就是“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張項理校長說過的“名言”是:教育必須完成進化,既然要課改,就絕不做拖著尾巴的“類人猿”。

他七下杜郎口,和大多數中國名校共同體的校長達成共識:要提高辦學質量,就必須在“高效課堂”上做足文章,唯有“課堂”優質,才能真正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模式裡“解救”出來。

他們提出“把問題學生當成生病的孩子”這樣的育人理念,他們想方設法啟用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努力成為學習的主人。

現在只要隨意走進寧達中學的任何一間教室,都如同走進了人聲鼎沸的“學習超市”。這裡幾乎就是杜郎口中學的“孿生”課堂。

“自主式開放型課堂”

寧達中學“自主式開放型”課堂在操作上主要包含了四個模組:自學、交流、反饋、鞏固拓展。

課堂劃分為三個模組:預習、展示、測評。課堂三模組大致按照時間劃分為:15(分鐘)+25(分鐘)+5(分鐘)。

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合作單位,每間教室分為9個小組。每個小組依據好、較好、一般三個層次組合,每組6到8人,設立小組長和副組長兩名。

預習課圍繞的學習目標叫“課堂指南”,“課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構成:一是學習目標;二是重點、難點;三是學習過程;四是當堂測評;五是拓展提升。

點評:這所學校曾被認為是“撿破爛兒的學校”,但今天寧達中學已經成為全國課改名校,也成為了當地學生嚮往的學校。“自主與開放”是其核心價值,真正讓每一個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

  9、河南鄭州第102中學的“網路環境下的自主課堂”

今年兩會期間,香港《文匯報》曾以《鄭州102中學課改事件調查》為題大篇幅報道了102中學的課堂改革,引起了相關領導的高度關注。

班額過大如何實施課改?崔振喜校長說,找到一種東西取代黑板。這種東西就叫互動式電子白板。

他們巧借地處省會、硬體條好的優勢,把杜郎口模式的“預習展示、調節達標、教學探索”通過電子白板技術呈現出來,從而生成了鄭州市第102中學具有自主特色的“互動白板環境下的高效課堂”。

崔校長介紹說,這種互動式電子白板,充分發揮了計算機、投影、音響、實物展臺和校園網路等多媒體裝置的功能,推進了新課程理念下新的課堂模式,師生的互動合作成為一種常態和現實。人機互動、師生互動、遠端互動成為現實。

“網路環境下的自主課堂”

“網路環境下的自主課堂”模式由“預習、展示、調節、達標”四個環節組成。

學生們把預習好的導學案及課堂展示的內容課前上傳,板書、展示、表演、提升,上課時不用忙著記筆記和在黑板上臨時書寫,擠出的大量時間可以用於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互動。藉助白板的快捷、方便,展示過程可以十分緊湊、高效,而且互動式電子白板還有儲存、記憶功能,自由呼叫,學生鞏固和反饋也變得十分方便快捷。

每個班級的電子白板還依託網路充分聯通,“班班通”,每一節課後,包括老師的課件,學生的解答過程、修改過程,教師的講解圈注等都可以儲存下來,自動上傳至校園網路,供全體師生調閱、反饋、總結、互動。

網路環境下的課堂主要依託互動式電子白板,推進新課程理念下新的課堂模式,使師生的互動合作成為一種常態和現實,人機互動、師生互動、遠端互動成為現實。

點評:102中學很好地回答了一個問題,硬體條件好的省會學校應該如何學習杜郎口。他們把高效課堂的先進理念與現代技術嫁接生成了自己的模式和課程,實現了新技術與新文化的高度融合。

  10、安徽銅陵銅都雙語學校的“五環大課堂”

校長盛國有給改革確立了16個字:立足校本,自主構建,經營課堂,內涵發展。而在具體的行動研究中,他們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構建並完善了一系列應對新課程背景、符合現代有效教學理念的校本科研體系,“三模五環六度”高效課堂模式因此誕生。

原創性、前瞻性、本土化的教學模式一經問世,旋即引發了巨大的效應。有人說,他們是安徽大地上的又一處“小崗”。如今的銅都雙語學校,已經因其課改而成為全國名校,每天前來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人們評價說,銅都雙語學校的課改,破解了民辦學校“教師流動性大”的難題,變“留人才”為“造人才”,使學校具有了師資自主再生能力;突破了民辦學校“生源基礎差”的瓶頸,變“選學生”為“育英才”,使學校具有了“促進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核心教育能力。

“五環大課堂”

建構“三模五環六度”課堂執行機制,其中“自學指導”、“互動策略”、“展示方案”三大課堂核心元素的設計,將自主、合作、探究的課改理念化為高效課堂的實際生產力;自研課、展示課、訓練課、培輔課、反思課等五種課型架構成“五環大課堂”。

“三模五環六度”模式在操作上,“結構”和“方法”是兩大原點。

“三模”是指“定向導學、互動展示、當堂反饋”三大導學模組;“五環”是指導學流程中要經歷“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質疑評價----總結歸納”五大環節;“六度”是要求教師導學設計及課堂操作過程中要重視學習目標的準確度、自學指導的明晰度、合作學習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適度、當堂反饋的有效度。

點評:被譽為安徽課改的“小崗村”,破解了民辦學校教師流動性的瓶頸,課堂開放而富有活力,成為當地課改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