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工作方案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15篇

栏目: 工作方案 / 发布于: / 人气:2.46W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15篇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精神,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我校特制定以下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制度。

一、管理目标

(一)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

(二)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

(三)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管理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国小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管理措施

(一)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学校在进行课外读物的推荐与使用过程中,依据《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形成较为健全的遴选、审核和推荐机制。

1、遴选。

学校成立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党员教师、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读物审读专家,由审读专家遴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2、审核

(1)清单预审制。根据《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教育部和专业机构推荐目录的基础上,以及近年来口碑好的.课外读物中,选取相对适宜的图书进行初评,形成读物推荐清单。

(2)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推荐读物目录,重点统筹数量种类,责任人签字后,读物方可进入学校。

3、推荐

按照《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原则标准,审读专家库成员对每一本准备推荐的图书进行审读、评议,提出评议意见,形成学校推荐读物目录。

(二)防止问题读物进校园

1、全面摸底清查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导处牵头,分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段对馆藏读物进行全面摸底清查,严格以《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的“12条红线”为依据,对课外读物及时进行把关遴选,去芜存菁,汰劣留良,保证读物的健康与营养。

2、设立“图书观察员”

1—2年级采用学科老师做“图书观察员”,3—6年级每班设立2名学生“图书观察员”,他们负责对班级出借、归还图书中的破损图书进行整理,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3、发放告家长书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要求,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形成家校最大的教育合力。

(三)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1、读书月。每学年开展主题式读书月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约书日。建立“一周约书日”,由图书室统一策划,利用新建阅览室,结合图书漂流、拓展课程、课后服务等,全校联动,全体参与,基本确保学生的每学期阅读量。

3、日有三诵。晨诵、午读、暮吟,每次十分钟的经典诵读,使学生能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织,加强保障

学校成立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制度》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班主任

(二)注重宣传,严格管理

各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2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抓好“五个管理”工作通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意见,为了抓好“五个管理”工作中的读物管理,确保任务落实、落细,丰富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师生读物管理实施。

一、成立读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生读物管理

(一)加强图书室建设

由于我校是新建学校,目前建有一间学生阅览室,读物配备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能容纳两个班级学生同时进行阅览,学校藏书逐年增加,配备图书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览。

(二)清理低俗消极读物

每学期开学对学校阅览室的图书进行常规检查,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读物,如涵盖宗教、色情、低俗、凶杀、暴力、玄幻等内容的书籍进行销毁。按省市规定落实教材、教辅管理,杜绝任何形式的强制或变相强制购买教辅行为。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参照教育部相关部门发布的《中国小生阅读指导目录》等,结合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的成长书单。根据学段和学校特色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并作为校本课程来实施,每周1节,指导教师可由语文老师担任。每班须有生均5册适合本学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供学生交流阅读。

三、培养师生阅读习惯

我校全体教师积极阅读,多读经典名著,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素材,提升人文素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保每生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本学段的课标要求。通过举办读书节、朗诵会、读书分享会、写读书笔记等活动,促进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3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作家、科学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也与他们的读书分不开的。我校开展课外读物进校园活动,将学生读书面拓宽,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外读物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二、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实施目标:

(一)通过课外读物的推荐,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一)通过课外读物的阅读,在班级甚至是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通过课外读物阅读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四)通过开展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实施内容: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推荐进校园课外读物,向家长公开推荐目录。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课外读物,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不得提供校内场所供单位或个人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方式销售课外读物。学校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推荐符合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分解到各个学期,每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65万字。各班级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人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每周更新一次)、学习园地、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4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落实市区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方向,守住底线。

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推荐或选用为本校的课外读物。

(二)梳理源头,分类管理。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把控进校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对于各类进校课外读物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根据教育部、市教委批准推荐书目,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

(三)加强研究,创新机制。

仔细研读教育部《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文件,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创新机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积极响应市区关于“组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校图书馆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

1、加大校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提升图书馆品质。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

2、切实加强阅读需求调研,满足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教育部和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学科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3、开展形式多样阅读活动,丰富课外阅读

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设立学校阅读角,班级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持续开展家校共育的阅读计划,对于在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和家庭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课外读物管理,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加强审核,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按照“谁受赠谁负责”原则,确保捐赠图书质量,并报区教育局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学校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建立自带读物报备制度。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严格按照《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审查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5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阅读方面的目标和市县关于推进“双语”阅读的相关要求,各年级各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系统制定学校课外阅读活动计划,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国小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中学七至九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其次课标还要求国小阶段背诵背诵优秀诗文总计160篇(段)。我们制定这一方案就是要使学生的阅读、背诵量达到这一要求的底线。

另外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的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校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四、活动规划:

1、各班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学校要根据本方案制订学班级的课外阅读计划、活动方案、管理制度,学校成立由教务主任负责,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语文教师为具体落实者的学生课外阅读工作指导小组,重点抓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各班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各班级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个读书计划,班主任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墙壁等,营造书香氛围。

(2)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

(3)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辟读书方法介绍,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发挥板报、墙报的作用。

(5)各班级要建立班级图书角,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新增两本图书,定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

(6)各班级要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3、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各学校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养成阅读时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勤查工具书、正确的坐姿、与外界干扰抗争等习惯。

4、认真上好“阅读课”。

各学校每周要开设一节阅读课,并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学生的大部分课外阅读时间应在平时,学校安排的这节阅读课主要可以做如下几件事:

(1)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让每个学生上台说说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尽量安排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节课如果说不完,下次的阅读接着进行。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这节课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给学生阅读优秀读物精彩的片断(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来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这节课还可以用来检查学生背诵“每周一诗”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周所背诵的古诗。

(4)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在课外阅读中,最常用到的阅读方法有: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浏览和跳读,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5)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阅读一些短文、童话、儿歌等。

5、各班级每周要指定一些必读文章或书目(如是长篇可让学生读一些片断),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到位,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教师也要适当进行抽查,以督促学生完成。每隔一定的时间要进行考核,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任务。

6、“每周一诗”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每节课的'课任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背诵古诗,对不认真背诵的学生要要求其重背。争取到六年级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背诵的底线——70首。

7、各年级每班每月要出一期“读书汇报”专题墙报,内容可以由下面几部分组成:好书推荐(主要介绍一些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的内容简介),读后感(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名言(可以是学生收集来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读书方法介绍(向其他同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还可以有古诗配画(给古诗配上优美的画面,但只能是增加小报的美感,不宜太多)。学生校将在橱窗内展示这些小报,每周更换一次,并定期进行小报的评比,对优秀的小报学校将给予奖励。

8、设立课外书阅读的“星级”评比,基本的要求如达到(即上面第一条所提到的各年级每学期所要达到的阅读量),即可以达到五级,如果学生超过此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予以星升级,并发给证书。学生的阅读量要在学生的读书记载上予以记录。各班级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读书评价的方法,评价班级的“读书大王”、“读书小名星”等。

9、组织好阅读成果展示。成果展示既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之间读书经验的交流,还可以保持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持久兴趣。各学校可以采用以下形式组织阅读成果展示:

(1)每学期组织1-2次与课外阅读有关的语文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是:“我喜爱的一篇文章(一首好诗、一个故事)”,“我喜爱的一个文学形象”,“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假如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今天”,“我崇敬和喜爱的一个作家”等。

(2)充分利用黑板报、班刊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每学期出2期以上课外阅读为主题的专刊,内容反映阅读活动。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4)每年举行一次“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演讲比赛、名著阅读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6

为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国小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第二条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政策,明确推荐标准与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全面指导与管理。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负责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中国小校根据实际需要做好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学校课外读物推荐工作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国小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适宜性。符合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第四条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第五条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国小生课外读物:

(一)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四)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五)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六)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七)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八)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九)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十)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十一)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十二)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第六条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第七条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推荐程序应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之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

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国小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本办法的原则、标准和要求。

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第十条学校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第十一条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渠道。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7

为了规范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树立课堂“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特制定学生学习规范管理制度,请全体全校师生认真执行。

一、学习纪律要求:

1、上课预备铃响了必须马上赶往教室,严禁在操场、过道玩耍,正式上课铃响了未进教室就是迟到。第一次迟到的学生进教室后主动向全班同学和教师道歉,道歉语:“同学们:对不起,我迟到了,我影响了你们的学习,下次我不迟到了!”对多次迟到的学生按照学生考勤管理办法处理。

2、课堂上不能随便请假上卫生间或外出打水喝,如身体特殊原因,必须得到任课教师同意后方可外出。不允许两人以上同时请假结伴上洗手间。上课时间教师不得安排学生为教师办公室搞清洁卫生或干私活。违者学校将对违规学生和违规教师同时进行通报批评。

3、上课不能带手机、mp3、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到教室玩耍。科任教师、班主任、查堂领导、巡视领导一经发现,必须立即收缴后交政教处登记存放,期末放假时请家长来领取。不主动上交的'报学校给予纪律处分并请家长配合处理。

4、上课必须用普通话与教师、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上课发言要举手,老师同意后方可发言,发言时声音要洪亮。同学发言、教师讲解时,不能插嘴,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违规者科任教师责令插嘴学生当堂向全班同学道歉,道歉词:“同学们:对不起,我插嘴了,影响了大家的听课,我立即改正!”对多次插嘴的同学责令书面在班级检讨。

5、上课不能睡觉或干与本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遵守课堂纪律,执行教师纪律和学习要求,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违者,第一次科任教师个别提醒,第二次公开批评,第三次责令课后写出书面检查在班上作公开检讨,第四次报学校通报批评,第五次报学校给予纪律处分,第六、七、八、九通知家长带回家配合教育。

6、随时保持教室干净整洁,座椅摆放整齐,书本摆放规范。不乱搬动桌椅,不能窜座位。违者,第一次科任教师当堂批评教育,第二次在班级书面公开检讨,第三次报学校通报批评,第四次报学校给予纪律处分,第五、六、七、八请家长带回家配合教育。

二、执行监督人员:

1、科任教师主要负责处理本人课堂上的违纪行为。

2、班主任主要负责本处理本班学生的违纪行为。

3、政教处负责处理全校学生发生的违纪行为。

4、其他领导、教职工有责任教育学生违纪行为。

5、对学生违纪行为视而不见的教职工给予通报批评。

三、备注:

1、此规定从20xx年9月1日执行。

2、班主任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了解此规定。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8

一、目的

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对这些基本环节,也应提出规格要求,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适用范围

班主任、各任课教师。

三、内容

1、预习。预习是为学习新课作好准备。养成了预习习惯,就会学习得更主动。当然,有的课不一定要预习。哪些课要预习,哪些课不要预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时间来掌握,一般说来,国中的语、数、外、理、化等课,要养成预习习惯。预习的方法和步骤是通读、标疑、思考。即要把要学的新课浏览一遍,把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对后面的习题进行初步思考。预习是为了提高听课水平,培养自学能力。不要用预习来代替听课。

2、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好功课的关键。听课应做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重点笔记,踊跃答问。所谓专心听讲,就是要边听边想,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其他同学的提问和答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敢于提出问题。所谓重点笔记,就是要把教师讲课的要点,教师特别强调的结论性的论述重点地记下来,或在书上加批注。所谓踊跃答问,就是教师提问同学时,敢于站起来回答。课堂回答教师的提问,是学生锻炼思维能力,锻炼即发言能力,锻炼口才的大好机会。作为学生要主动利用这种机会,锻炼和发展这些能力。

3、复习。复习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渡环节。复习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教材,消化巩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复习要做到认真及时,把握重点,融会贯通,胸有计划。所谓认真及时,就是当天的功课在当天复习,这样才能减少遗忘;所谓把握重点,就是要把基础知识、基本要领开清楚,把不懂的'问题彻底弄懂,不留知识缺陷;所谓融会贯通,就是不孤立地死记知识,要把所学知识互相联系起来,可用摘要、列提纲等办法加以归纳,使之系统化;所谓胸有计划,就是要照顾各科,不要偏科,还要把经常复习与阶段复习结合起来。

4、作业。学生只有通过作业练习,才能形成技能技巧。对于教师来说,要尽可能做到课堂解决问题,作业要少,要适量,要有全局观念;对于学生来说,要严肃认真地做作业,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题海战术”和反对布置必要作业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应提出以下要求:

(1)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答。有的学生看到题目,不加思考,马上就做的习惯是不好的。作业和考试时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往往是这样造成的。

(2)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

(3)书写要工整,作业格式要规范化,要爱护作业本,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

(4)要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拖欠作业,不依赖父母和别人,不抄袭。

5、小结。学生学完一单元或一阶段后,要进行学习小结,即回顾前一段的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得牢固,哪些地方存在着缺漏,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教训。小结的目的在于把前面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小结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用学生自己喜爱的形式,可写成日记,或写成周记,或写个讲演稿,或写个发言提纲,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对国小生,一般不必作此要求。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9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国小生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管理”(以下简称“五项管理”)等通知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五项管理”工作部署,结合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把“五项管理”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持续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促进中国小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1、营造阅读氛围。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髙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制。

2、科学推荐读物。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要求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或要求学生在指定书店购买。

3、加强监督管理。学校要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

《中国小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学校要明确校园书店经营管理要求,校园书店要建立进校园读物的审核机制,严格落实相关原则、标准和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国小校要成立“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校一策,推进中国小生“五项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二)加强家校合作。各学校结合实际健全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家校沟通纽带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大讲堂、家长会、告家长书、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五项管理”制度得到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普遍认同并广泛支持,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和作业观,引导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不给孩子布置额外家庭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休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监督孩子不阅读有害读物,不看不健康的影视片,不玩有害游戏,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开展“五项管理”工作,牵动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盼性强。各校要加强对上级政策要求、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五项管理”内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自控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加强督导检查。“五项管理”工作将作为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责任督学日常监管重要内容。各校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设立并公开办学行为举报电话,及时解决“五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自查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体局督导室将对学校“五项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健康课外读物育人功能,防止问题读物进入学校园,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区有关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文件精神,落实好课外读物进入校园各项管理工作及排查工作。

二、“读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细化读物管理

(一)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

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选用要按照《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执行,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的基本原则,要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

(二)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

1、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外的课外读物,学校要做好指导工作,对未经学校审核的课外读物一律不允许带入校园。

2、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学校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一级教育局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3、充分做好预案,按照《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定期对学校现有图书继续进行清理,包括班级图书角、阅览室、图书室。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三)强化监督管理,引领家校共治

1、建立健全课外读物进校园监督检查机制,认真落实《管理办法》各项要求,确保课外读物管理规范有序。课外读物推荐、馆藏图书采购及图书受捐工作均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2、加强家校联系,启动课外读物家校共治活动,不仅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对家长进行引导,同时引导家长为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创造良好的条件,共同营造“书香家庭”良好氛围。为了将阅读工程落到实处,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1)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走走,以扬州市“五个一百工程”推荐书目为重点,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

(2)鼓励孩子认真阅读,养成习惯,做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

(3)给孩子准备一本读书记录本,记录读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让孩子从读本中汲取营养,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1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做好中国小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的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机构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任副组长,领导成员全员参与,成立工作组,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推动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内容

1、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

教导处要带领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要求认真排查馆藏图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12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2、强化管理,严谨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

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12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3、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读物毒害学生。

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4、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导处要做好学校“书生课程”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书生课程建设委员会年度计划,定好工作方案、阅读内容、考核办法,强化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生课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书香校园建设,教导处采取措施,组织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5、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如: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等。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导处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12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国小校园(含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

二、基本原则

一是把握方向,守住底线。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进校园课外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二是疏堵结合,分类管理。把控课外读物进校园的主要渠道,明确要求和流程,实行分类管理。各类进校园的课外读物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方案。

三是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对于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研究、创新机制,要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数据库,实现相关信息备案、管理、检索和分析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要组建专业力量加强风险防范、专项清理等管理工作研究。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

1.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

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幼儿阅读室)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指导目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确保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2.建设图书馆课程,丰富学生阅读活动

重视学生阅读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加大学校图书馆(幼儿阅读室)课程建设力度。定期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和图书馆利用教育,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开发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图书馆课程。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

3.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

学校要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按照《管理办法》要求优化现有馆藏图书资源,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使学校图书馆(幼儿阅读室)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交流中心”。

(二)梳理课外读物来源,规范进校园渠道

1.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对各级各类需要在校园内使用课外读物的活动都要进行审核,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由学校负责人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

4.探索建立学生读物自治管理制度。学校应将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要求纳入校纪校规以及年级和班级公约等制度规范,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建立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自治管理制度。

(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流程。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由学校(幼儿园)每学年推荐一次,也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可由学校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初选目录推荐小组,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2.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自查清理机制。按照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方案,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进行专项清理。并且以学校、年级、班级等为单位,有效探索进校园课外读物自查机制,提升学生阅读品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充分做好预案,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各县(市)区要全面把握本区域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落实专人负责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监督检查;组织专业培训,提升相关人员遴选、审核课外读物的能力;建立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工作报备制度,定期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情况开展抽查,将相关管理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指标。

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党政要齐抓共管。学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学校管理部门、学科组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学校应向师生和家长主动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并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写进校纪校规,严格执行。教师对学校推荐的书目负有导读和导学责任。

(二)开展督导督查,严格问责制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纳入督导范围,对相关要求全面落实的情况,以及课外读物发挥育人实效的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于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管理监督不力、校园推荐图书存在质量问题、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图书等行为要严肃查处、问责整改。

(三)加强协同治理,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探索建立课外读物协同共治模式,协同政府出版管理部门关口前移,把好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管好出版源头,确保正式出版物质量。加强对中国小图书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功能,协同相关部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13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校园阅读,提升校园阅读质量,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切实发挥课外读物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功能,引导广大中国小生增强综合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素养,提高审美情趣,争做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方向正确。课外读物的推荐与选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要严把政治关,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国小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坚持统一管理,学校主责。区级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指导、检查作用,指导学校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校园阅读生态。中国小校要全面落实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的主体责任,负责学校的课外读物推荐、遴选、审核工作,做到严格把关,凡进必审。

二、组织机构

(一)石景山区中国小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石景山区中国小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教委主任任组长,相关行政科室及业务部门共同构成。负责协调各部门分工,统筹负责全区中国小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组长:石显富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李秀兰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区教委主任

副组长:王传东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孟驰 区教委副主任

胡光熠区教委副主任

管娜 区教委三级调研员

李文 区教育分院院长

成员:基础教育科、学前科、德育科、职成科、宣传科、教育分院相关部门负责人。

(二)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各学校成立校级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教育教学、后勤采购、图书馆等负责人共同构成。负责本校进校园课外读物的推荐、遴选、审查等工作。

三、课外读物范围

依照教育部《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附件,以下称《管理办法》),本方案所称的课外读物是指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国小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四、工作举措

(一)建立校园课外读物推荐报备制度

学校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初进行一次。推荐前,须进行审查和备案。具体环节分为初选推荐、分组审读、集体评议、公开公示、上报备案。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教育教学干部、各学科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初选通过后,安排各学科组相关人员进行分组审读,对所选书目按照《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所述推荐原则、标准、要求进行全面把关。集体评议环节,学校要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集中听取评审意见,经领导小组一致评议并签署意见后,确定本校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阅读目录。学校推荐书目确定后,每年9月要上报区教委基础教育科备案,并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二)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监督检查机制

学校针对进校园课外读物需做到“凡进必审、凡用必审”,筑牢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做好推荐目录的区级备案。区教委责任科室及相关业务部门定期开展抽查和专项督查,并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纳入教材工作机制。区教育督导部门也要将课外读物进校园有关情况纳入督导检查范畴,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对于存在《管理办法》第十三条中违规情况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三)推进校园阅读良好氛围创建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自我发展。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读书角、读书栏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学校要不断创新形式,积极开展阅读工程、整本书阅读、读书交流会、名师大家进校园等丰富的`校园阅读活动,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通过家委会、家长会等机制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鼓励学校建立阅读激励机制,采用适当的形式表彰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师生。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

课外读物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有利于提高中国小生课外阅读质量,有利于课外读物与课程教材形成整体育人合力,有利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各学校需进一步提高政治认识,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充分意识到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把手要亲自抓,以实际行动推动制度完善和工作落实,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生态。

(二)落实管理要求,加强监督检查

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制定校级工作方案,细化和落实各项任务。在做好日常规范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科学使用课外读物的教育。区教委将健全目录报备和监督检查制度,畅通群众和社会监督渠道,定期对备案书目进行入校抽查,并配合市教委开展专项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挂账督办,对敷衍塞责、违纪违法等问题依法严肃处理。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区教委宣传部门、各学校要善于通过网络新媒体,立足区域和学校特色,加强校园阅读品牌建设活动的社会宣传,引导广大中国小生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的构建,助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14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促进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根据教育部《中国小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排查

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教务处要带领图书角管理人员、班主任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查室藏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阅,不私自销毁,要上报处理。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二)强化管理

严禁非法读物进入学生书包。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要严把“十二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推荐学生课外读物要坚持教育部《办法》规定的“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适度性”原则和“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标准,从严管理,确保好书进校。各年级教学主任、班主任也要按照“原则”和“标准”指导家长的购书行为。

(三)重视对学生电子产品的管理,严防不良信息、文章、读物毒害学生。

各年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工作方案》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

(四)推动师生、亲子共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教务处要督促语文组实施“书香校园”的落实工作,指导、督促“三年一体化”阅读计划、工作方案、定阅读内容、定考核办法,强化阅读课程实施过程管理,使“书香校园”工程,尽早在本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教务处要采取措施,组织各年级各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建设书香家庭。各班要把学生读书作为缔造完美教室的主要内容之一,创造条件便利学生阅读;语文学科组要担起学生读书的责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五)坚持“红线”思维,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征订。

学校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关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

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学校成立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2、注重宣传

推出《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3、定时清查,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学处牵头,期初、期中、期末对读物进行全面摸底清查。设立“图书观察员”,七年级采用学科老师做“图书观察员”,八、九年级每班设立2名学生“图书观察员”,他们负责对班级出借、归还图书中的破损图书进行整理,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4、推行“日日书香”活动,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学校始终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1)悦读节

每一学年的四月份是学校的悦读月,开展主题式悦读节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有物可读

通过学校推荐与学生自由选择的方式,确定学生阅读书目的,做到有好书可读。学校推荐从《教育部推荐的中国小生阅读指导目录》中选择最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阅读的书目,再由家长、学生自由选择,最终确定孩子手中有丰富的且适合自己的阅读书目。

(3)有时可读:

立足课堂,传授读书方法,课内习得读书方法,课外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充分利用好两个时间,一个是校内阅读课时间,一个是晚上亲子阅读时间,家校合作,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从时间上保障孩子的阅读效果。

(4)有趣愿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自己真心喜欢的书,对孩子来说是学习中最大的享受。读到喜欢的地方,做好勾画或抄写在专用的“阅读记录本”上,把书中的闪光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有了情趣的读书,而不是硬性任务的驱动,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阅读,这样的阅读,教育的`意义才会真正显现。

(5)有台展读

学校给孩子创设了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阅读汇报课、微信群等多个线下线上平台,让孩子与大家分享书中的精彩和自己的读书体会,在分享交流中,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深度阅读兴趣,还提升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舞台掌控能力。

(6)有迹可循

在读书过程中,把读过的书目篇章,用“开火车”、“毛毛虫”、“花蝴蝶”、“参天大树”等形状,记下自己一周读过的作品,积累归纳自己的`阅读书库,方便以后再重温自己的读书之旅。当再重温这些读书轨迹的时候,书中的精华会再次更持久地滋养孩子的心灵。建立家庭读物图书角,“我和我的读物合个影”,讲述“我与读物的故事”。充分利用好班级家庭图书角的藏书,为孩子读书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加强对孩子读书方法的指导,给予孩子多个展示读书成果的舞台,及时对孩子展示情况做出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相结合,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以多元评价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的华丽蝶变。

5、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四、工作原则:

1、方向性

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

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国小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

符合中国小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

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

中国小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检查课外读物进校园的方案15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国小生课外阅读科学体系,为营造“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我班也定了阅读计划。

二、方法与措施: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国小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1、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国小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

推荐课:国小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上好推荐课,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等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推荐。

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

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教师要利用好学校图书室阅读资源,制定图书阅览的计划,包括每周的阅读篇目。

3、师生同读一本书,尽力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书籍记载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读中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

4、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举办“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阅读名著演讲、文学社采风、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阅读交流活动。组织“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十佳博览之星”、“诗词诵读大王”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注重考核评比给学生适当压力。尽可能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的课外阅读档案。

三、具体安排:

1、创设浓郁的班级阅读氛围。利用好班内空间,建好班级文化等。

2、发动学生,充实班级书橱。

3、以读书计划为标准,向学生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

4、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

5、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6、利用电子阅览室,向学生推荐中华读书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等阅读网站,引导学生学会网上阅读。

7、定期开设“语文名著阅读讲座”或“名著欣赏讲座”。

8、每学期举办两次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9、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心得交流、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10、每学期最后评选出“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