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工作方案

服务企业用工行动方案(通用6篇)

栏目: 工作方案 / 发布于: / 人气:1.86W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服务企业用工行动方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服务企业用工行动方案(通用6篇)

服务企业用工行动方案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加快新常态下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全力以赴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实现我县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平衡。

二、工作要点

以开展20xx年企业用工服务系列活动为重要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劳动用工招聘活动;积极引导和督促广大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提升劳动用工管理水平;依托中介组织建立多个劳务输入合作点,切实解决招工难问题。

三、工作措施

㈠进一步做好企业用工服务

1.加强用工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及时收集、发布用工信息、求职推荐等招工、引工、用工调剂措施;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我县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每周更新一次,免费为企业和求职者服务;在全县各乡镇的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城区各社区服务平台及府前广场、长泰公寓门口的招工宣传栏上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将富余劳动力引导到企业就业;着手建立我县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常态化用工交流平台。

充分扩大我县企业与全国各省、市、县的相关用工信息交流,让企业与597网、智联招聘、58同城等各类招聘网站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吸引外围人才到我县就业。

2.加强对外劳务协作关系。深入开展以“企业招工、政府帮忙”为主题的企业用工服务系列活动,引导企业用足本地工,引进和留住外来务工人员。人社部门牵头带领我县企业到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河南、安徽以及省内各劳务输出重点地区招工。同时,通过当地人社部门将企业的用工信息发布到各乡(镇、街道)保障所的信息平台上,争取拓展5至10个劳务合作县,力争新引进一批外来务工人员。

3.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组织有特色的招聘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进城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组织开展大型企业用工招聘、园区企业专场招聘、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等各类招聘会;在洋坊新村、西山市场、金沙市场等周边农民工聚集点或各超市、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展企业招聘活动;带领缺工企业到本县人口大镇及周边县的乡镇,利用赶集日开展招聘活动;每年的第二季度组织企业参加周边县市各中专院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如永安、尤溪、大田等职业学校),第四季度组织企业参加周边县市大专院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如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永安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学院等),帮助企业招聘技术人才。

4.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帮助企业与三明职教园、三明农校等当地职业院校进行深度合作,推广“二元制”办班教学活动,建立“产学研融合一体”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开展定向、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沙县境内三所职业院校的教学优势,提升职工技能素质。

5.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积极开展“送培训进企业”活动,收集企业紧缺技术人才信息,县直各有关部门开展重点企业紧缺技术工种的技能培训。鼓励重点行业企业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做好技术技能的传、帮、带培养,建立各类产业基地培训中心。加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抓好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认定和社会化考评。依托我县职业院校,组织开展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活动,大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做实校企合作工作。

㈡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引进激励机制

1.加强劳动力引进激励政策。对为我县企业新引进劳动力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稳定就业满三个月以上且办理社会保险的各类大中专院校、职业中介机构、培训机构等,可向县人事人才中心申请一次性奖励200元/人(引工前需向县人事人才中心报备);引导用工企业也给予500元/人以上的一次性奖。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内部引工奖励机制,对引工到本企业就业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良性以工引工机制。(大中专院校是指经国家教育、人社部门主管的各类合法机构;职业中介机构是指具有合法资质并经市人社部门批准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是指经市人社部门许可并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

2.全面落实社保补贴政策。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单位),以及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单位),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部分)。

3.推行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对企业新录用的五类人员,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于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一年内参加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开展岗位技能培训的,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给予职工个人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㈢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1.加大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集中地段的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通信和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根据工业园区的发展需要,适时增加、延长各工业园区公共交通线路,为各工业园区企业职工提供交通便利。

2.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共租赁住屋。加大公共租赁住屋建设力度,鼓励各类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建设和运营工业租赁住屋,将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屋保障范围。

㈣进一步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问题

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在暂住地就近入学,免借读费并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评优评先、参与文体活动及实行奖励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在享受国家助学金、免学费政策等方面与本县学生享有同样待遇。

㈤进一步规范企业诚信用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社部门要加强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及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深入开展“企业诚信用工承诺”活动,建立企业诚信用工“红黑榜”。人社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引导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引导企业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完善员工生活、娱乐设施,提升职工生活后勤保障水平,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县有关部门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升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装备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对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装备等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及时将鼓励政策推送到企业。企业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行业特点、技术要求、工作强度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适当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稳定现有的职工队伍,使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形成良性发展。

四、工作要求

㈠加强组织领导

为更好落实企业用工服务工作,成立用工服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专项行动的领导协调、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园区应高度重视,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以便及时对接;有关单位要将用工服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用工问题,在各司其职基础上,加强相互间的密切配合,深入开展用工服务专项行动。企业也应安排专门人力资源负责人做好此项工作,及时报送用工信息。

㈡强化宣传

要大力宣传沙县的人文环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尤其是三大园区的发展前景、产业结构、宜居乐业的环境,吸引外地的求职者到我县企业工作。

㈢落实责任

各部门、企业要充分认识保障用工服务专项行动工作的重要性,全县各部门要互相配合,出台相关政策,抓好落实,鼓励和支持从业人员就地就近务工;加强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关心职工生活,创新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能管好人才,能留住人才;要加强市场引导机制,发挥好中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储备,真正解决好企业用工问题。

服务企业用工行动方案2

为维护我区企业用工稳定,保障经济平稳发展,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帮助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破解节后企业“用工难”等问题,人社局党组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汇聚就业合力,挖掘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开展精细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稳岗留工提供精准服务,解决企业后顾之忧。为深入实施全方位就业服务,切实作好就业创业功能建设实施方案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用工调研,召开专题会议。

针对节前企业用工紧缺难题,局主要领导带领就业部门深入园区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员工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进行用工调研,详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缺工、缺岗状况,并对企业在招工方面遇到的难题提供帮助。同时,专门召开各乡镇(街道办)负责人会议,详细安排招工有关事宜,分解招工任务,区人社局抽调局工作人员,组成招工服务工作队,有序推动招工工作开展。

二、广泛收集企业用工岗位信息,畅通渠道构建信息发布网络

设立“人社服务专员”主动与用工企业对接,广泛收集企业节后用工需求,与“企业用工保障服务群”对接,“一对一”24小时应答企业提出的用工需求。引导企业通过“毛集公众”上传节后用工信息,建立岗位信息库。全面落实市局提出的“千企万岗”行动。实施“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就业服务月活动,不间断举办网络招聘会,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微信公众平台、乡镇社区基层宣传平台”多频次、分行业、分岗位,多渠道为园区企业发布用工信息。

三、聚焦重点群体,组织开展2+N“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主题招聘活动

组织每周开展2+N“周三就业招聘”“周六人才对接”招聘会,省、市、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三级联动举办的招聘会,提供人性化招聘服务。在重要时间节点或固定日期,对妇女、退役军人、残疾人、长江流域退捕渔民等特殊群体,举办个性化、专业化专场招聘会,提供精准招聘服务。紧紧围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四进一促”专项行动、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贫困劳动者、高校毕业生及失业青年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专场招聘活动。

四、联合镇、村公共平台,内外并举加强跨区就业合作。

联合乡镇公务宣传栏,充分利用村、镇、社区的基层宣传平台、广播和宣传海报等形式,滚动式播放向居民发布招聘岗位信息,实行“点对点”用工服务,通过村干部上门宣传、挖潜资源等形式,建立企业定期联系专人帮扶机制。加强与跨区域合作地市的信息对接,强化输出地和输入地劳务协作,及时获取发布合作地市用工岗位信息。与周边地区人社部门联动,深入接洽研究探讨招工情况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促进双向用工信息互通联合招聘。加强校企对接服务活动,与市高等院校、各类技工学样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输送对口优秀人才。建立用工引才“一站式”平台。同时,发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民营人才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高校、中职中专院校和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完善实习见习措施,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就业,支持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

服务企业用工行动方案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短缺,做好用工服务,促进企业发展,着力搭平台、强服务、促匹配、提技能、优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114”招聘行动。

建立企业用工需求动态清单。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就业工作领导组作用,积极争取群团组织、社会机构的支持,组建服务专班,设立“招聘专员”。从8月份开始,利用100天时间,策划举办至少100场线上线下招聘会,帮助至少400家缺工企业解决急需用工,提供“一企一策、一招一式”的点对点订制式用工服务。深入打造“2+N”招聘服务品牌,组织开展“周三招工、周六招才”以及“四进一促”人才对接招聘会、“金秋招聘月”“夜市招聘”“社区招聘”“乡镇巡回招聘”等各类特色招聘活动。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直播带岗、云上宣讲、空中推介、线上对接等服务。(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县市区人社局、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发区管委会)

二、实施跨区域劳务协作招聘行动。

积极拓宽招用工渠道,加强与皖北、云南、贵州、甘肃、河南、东北等劳务输出地区开展劳务协作,开通跨区域招聘直通车,开发一批劳务合作基地,动态发布企业招聘用工信息,组织开展驻点招工、定点招工,更大规模引进优质劳动力资源来宣就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人力资源协会、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县市区人社局、开发区管委会)

三、实施人力资源机构助企行动。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优势,形成政府部门指导、人力资源机构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引进一批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用工招聘、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服务,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人力资源协会、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县市区人社局、开发区管委会)

四、实施校企对接行动。

组织企业参加“高校招聘直通车”进校园活动,定期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高校学子看宣城”等系列活动。大力支持企业与市内外职业(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鼓励双方签订就业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群,以定单、定制、定向、冠名班等方式,缓解企业技能人才招聘难问题。推动我市职业(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习过程与实操过程对接,有效促进职业(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组织进入实习阶段的市内外技工院校学生,到我市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阶段性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缺口。(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合工大宣城校区、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县市区人社局、教体局、技工学校、开发区管委会)

五、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聚焦全市十大重点产业,瞄准劳动者就业和岗位需求,全面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以工代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对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的,按不低于人均8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对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的,按中级工1500元、高级工2000元、技师3500元、高级技师5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对开展以工代训的,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最长可达6个月;对开展新型学徒制的,按照中级工学徒每人每年4000元、高级工学徒每人每年5000元,技师学徒每人每年6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充分对接我市重点企业招工需求,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其他重点就业群体的技能开发和培训,做好重点群体培训与就业有效衔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积极支持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技能提升补贴、参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政策。(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县市区人社局、开发区管委会)

六、实施“调剂用工”和企业自主用工行动。

积极搭建企业调剂用工服务平台,及时汇集发布企业缺工和劳动力富余信息,按需组织“调剂用工”专场招聘,对用工调剂输出企业,按输出人数给予300元/人用工调剂补贴,按规定保障劳动者在调剂用工期间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老员工通过“亲带亲”、“友带友”、“老乡带老乡”等方式介绍引进新员工,根据稳定就业情况,给予一次性推荐就业奖励补贴。(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县市区人社局、开发区管委会)

七、实施企业用工环境提升行动。

围绕解决园区员工在住屋、公共交通、子女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园区要加快职工公寓、公共租赁住屋等安居保障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邻里中心、职工之家等涵盖文体、休闲、餐饮、商业于一体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园区学前和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优先保障园区职工子女就近入学。加强园区公共交通服务保障,增加公交车营运路线和夜班运营班次,增设共享单车服务点。引导企业转变“重招聘轻保障”“重产品轻员工”等做法,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企业薪酬调查分析,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用合理薪酬吸引员工、留住员工。积极引导企业改善工作、就餐、住宿等条件,提高福利保障水平。探索开展“诚信雇主”培育活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用工形象。(责任单位: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市住建局、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交通运输局、市人社局,县市区开发区管委会、住建局、教体局、卫健委、交通运输局、人社局)

八、实施政策支持保障行动。

鼓励我市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劳务协作基地、村(社区)为我市缺工企业引进劳动力、动员返乡务工的,根据稳定就业情况,给予相关机构或个人一次性奖励;对参加由市、县人社部门或开发区组织赴市外招聘的企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补贴;在财政、税收、场地等方面给予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扶持。上述奖补资金除已有支出渠道以外,由各级受益财政承担。(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宣城经开区管委会、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管委会,县市区人社局、财政局、税务局、开发区管委会)

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服务企业用工行动方案4

为认真贯彻省、市、县“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精神,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缓解企业阶段性招工难题,特制定如下专项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及全市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暨推进产业强市大会精神,坚决将服务企业用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拿出更加有力的招工举措、提供更加优质的招工服务、搭建更加精准的招工平台,帮企业解招工所难,为企业纾用工之困,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招工用工方面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搭建服务平台,出台保障政策,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各类群体稳定就业,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二)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良性运转,培育和发展青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增强市场功能,提升服务能力。

(三)产业先导。重点保障县内七大新兴产业用工需求,落实各类群体到七大新兴产业就业优惠政策,为推动七大新兴产业集群建链提供坚实人力资源基础。

(四)园区主责。充分发挥各个园区主责作用,千方百计提供政策支持,完善基础设施,落实保障措施,鼓励园区企业参加和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帮扶指导企业招工用工。

(五)企业主体。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自主开展招工用工活动,健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善企业人文环境,完善员工激励保障措施,用实招硬招拴心留人。

三、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实时掌握企业招工用工方面的困难和需求,全力搭平台、强服务、促匹配。自即日起至年底前,集中开展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实现“需求得到满足、服务得到提升、企业得到实惠、环境得到优化”。

四、主要举措

(一)健全三个清单

1.夯牢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清单。开展青阳县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摸排,加强县乡村三级联动,登记并完善在外务工人员年龄工种、技术技能、返乡意向等基础信息,做到应摸尽摸,健全不少于5万人的在外务工人员信息清单(具体分解详见附件2,以下涉及量化任务分解均见附件),确保5月底初见成效,6月底前信息库基本建成,为服务企业招工用工和劳动者求职应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牵头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乡村振兴局)

2.筑实劳动者求职需求清单。各乡镇要组织村(社区)开展劳动者求职需求摸底,重点摸排未就业且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利用池州就业网、“宜业回池”小程序等线上平台(计划6月上线应用),积极引导和组织求职者在线上平台登记求职信息,筑实劳动者求职需求清单,促进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求职需求全县共享、动态更新、精准匹配。(牵头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乡村振兴局)

3.建立企业用工需求清单。深入园区摸清企业用工需求现状,重点收集七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等用工需求信息,做到企业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四清”,县人社局、县经济开发区按季度建立并发布1次企业用工需求目录,需求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开。(牵头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提升三种平台

4.搭建“2+N”招聘平台。集中开展人社局长进园区、进企业活动,上门宣讲政策,服务招工引才。县人力资源市场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固定举办“周三就业招聘”和“周六人才对接”2大主题招聘和“春风行动”“接您回家”“百日千万网络招聘”“送工进企”等N项招聘活动,为各类重点群体适时举办专场招聘活动,2022年全县举办“2+N”招聘活动不少于90场。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充分利用现有招聘场地,免费向人力资源骨干企业开放,提供更加多元的常态化招聘求职服务。(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责任单位:县委人才办、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

5.用好“线上云端”网络平台。依托人社部门官网、官微及及县融媒体、自媒体等载体开展网络招聘,实时发布重点企业用工信息,保证疫情期间招聘“不打烊”、服务“不间断”。通过抖音、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开展“主播进企业、HR进直播间”的“双进”活动,让求职者直观了解企业用工环境、薪酬待遇等信息,“面对面”互动交流,提高线上求职应聘吸引力和成功率,县人社局、经济开发区每月举办不少于1次(含联合举办)线上招聘活动。(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6.构建“校企合作”功能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会同池州市旅游学校举办专项招聘,组织开展“企业进校园、学生进企业”活动,组织当年度毕业生在我县企业就业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补贴。鼓励院校与企业深化合作培养并开设订单班,定向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每年组织开展2次以上“走进高校”招聘会。加大我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等重点企业的高校毕业生见习岗位开发力度,全县组织不少于110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参加企业见习,将企业就业见习对象范围扩大至毕业前6个月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企业每人每月1400元见习补贴,对留用见习人员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池州市旅游学校、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三)实施三大工程

7.打造“劳务协作”工程。建立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瞄准劳动力外引关键点,强化与劳动力富裕地区劳务协作,县人社局每年组织重点缺工企业赴域外开展招聘活动2次以上。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试点社区“三公里”就业圈2个。依托信誉良好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计划在云贵川等劳务输出地建立劳务服务协作站1个,精准对接我县缺工企业,常态化有序组织劳务输入,按规定给予每个协作站每年3-10万元运行奖补。(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8.启动“宜业回池”工程。通过市人社局开发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服务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人力资源供求状况的监测分析,实现劳动者求职、企业招工、就业服务三方信息互通共享,为求职者、企业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供需服务。平台计划于6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注册求职者人数8月底前达到0.5万人,春节前达到1万人规模。(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9.推进“定向助企”工程。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定向助企行动,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园并开展招聘活动、人才寻访及测评业务,紧密人力资源公司与企业对接联络,按照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模式,建立定向招工机制,为重点缺工企业稳定输送劳动力,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按规定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劳务派遣机构招工补贴。在2022年8月前引进1家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实现招工500人、储备1000人的目标。(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青阳县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由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程寅根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开发区要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县乡联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坚决将服务企业用工做实做细。

(二)狠抓责任落实。各乡镇、开发区要根据属地原则,坚持将严实作风、有力举措、优质服务贯穿全过程,进一步细化专项行动方案,明确路线图、画好时间表、拧紧责任链,推动企业招工用工问题逐点击破、逐个解决,确保取得实质性成效。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从5月份开始实行定期调度机制,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县级就业创业考核内容之一。

(三)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开展“政策找企业”活动,坚持“线下+线上”模式,打通信息壁垒,为企业送人、为求职者送岗。各乡镇、开发区要深入挖掘服务企业用工方面的好做法,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利用新兴媒体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服务企业用工的浓厚氛围。

服务企业用工行动方案5

为深入推进我县服务企业用工专项行动,持续加大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力度,切实解决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促进我县产业健康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县“两会”精神,满足全县企业用工需求,坚持行政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方发力,为我县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工作目标

1.坚持内招外引,充分挖掘留守劳动力在县内就业,动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招引县外务工人员来响就业。每年帮助企业招聘员工10000人,三年招聘30000人。

2.开展常年招聘活动,按照规范化要求在县城建成人力资源市场,在陈家港镇建成黄海新区响水片区人力资源市场,做到“周周有招聘”,并利用重要节日开展集中招聘活动,每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0场次。

3.聘请劳务经纪人200名。

4.加强劳务协作,每年新建省外劳务协作基地3个,三年新建10个。

5.发展人力资源产业,推进市场化运作,每年引进较高资质和较强实力的人力资源机构3家,三年引进10家。

6.培养技能人才,引导县内就业。盐城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响水中专学校)与县内主导产业关联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留响就业率7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建立用工数据库,掌握在外务工人员和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以村(居)为单位,滚动摸排在外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务工地区、企业名称、从事工种、技能等级、工资薪酬、在外是否购房等),由镇(区)汇总录入,每季度更新一次;园区、镇(区)采集辖区内企业用工需求,包括年龄、性别、工种及人数(精准到需求月份)、工资报酬、食宿条件,每月更新一次。县人社部门建立上述两个数据库,及时更新、维护,做好信息对比匹配和分析工作。(责任单位:人社局、公安局、各镇区)

(二)促进县内劳动力充分就业,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根据规上企业年度用工需求,下达各镇(区)动员辖区内服务企业用工任务。各镇(区)积极培育村(居)干部、在外务工有成人士等劳务经纪人。县人社部门在苏锡常设立返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企业用工需求和薪酬待遇、返乡就业优惠政策。组织到苏锡常、沪浙粤等响水籍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开展招工活动。(责任单位:人社局、各镇区)

(三)加强劳务协作,努力引进外地劳动力来响就业。分析企业县外用工情况,根据县外用工区域特点,在现有的山西翼城、贵州六盘水、山东菏泽等劳务协作基地基础上,开发一批新的劳务协作基地,引进外地劳动力来响就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各镇区)

(四)促进校企合作,大力培养企业急需技能人才。鼓励盐城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响水中专学校)毕业生在本县就业。用足获证奖补政策,鼓励民办培训机构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培训量多质优的技能人才,对获证后在县内企业就业的人员给予补贴。(责任单位:教育局、人社局)

(五)发展人力资源产业,推进市场化运作。引进一批资质高、实力强的人力资源机构,引导企业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开展招聘、派遣、咨询、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加强实体化市场建设,按照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在县城建成人力资源市场,在陈家港镇建成分市场。(责任单位:人社局、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区、陈家港镇)

(六)完善功能配套,优化用工环境。依托县城、港城建设,在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区、各镇(区)中小企业园内设立公交站点,为企业员工提供便捷、优质的交通服务。完善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区邻里中心、医院、幼儿园等园区功能配套,形成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生活配套体系,提高产城融合度。规范企业依法用工,杜绝未依法参保、扣押工资等违法行为;鼓励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为返乡就业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凡与重点企业签订三年以上用工合同人员,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可在县内自主择校入学;培育企业文化,注重人文关怀,营造一流的用工环境。(责任单位:人社局、教育局、各镇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建立专班。成立以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区)、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考核办、公安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服务企业用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服务企业用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社局,负责日常工作协调推进。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单位)成立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形成合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奖补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招聘活动、为重点企业招聘员工的各类主体进行奖补。重点企业缺工人数中,最高不超过50%由镇(区)和人力资源机构负责招聘并享受奖补政策。奖补资金由用工重点企业及所在镇(区)申请,经人社部门把关报县服务企业用工领导小组审核后逐月兑付。盐城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响水中专学校)留响毕业生首次到重点企业就业的、劳务经纪人每招聘一名员工首次到重点企业入职的,缴纳社会保险时间满3个月奖补1500元,满6个月奖补2000元,满9个月奖补2500元,满12个月奖补3000元(最长不超过12个月)。经人社部门认定的人力资源机构与重点企业签订合同后,招引县外户籍员工,每招聘一名员工入职满1个月奖补人力资源机构800元,最长不超过12个月,计9600元,入职时间以社会保险缴费记录为依据。

(三)建立协同机制,强化督查考核。服务企业用工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镇(区)、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任务综合考核内容,并设立单项奖。各镇(区)要组织本辖区内劳动力开展送工活动、动员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招引在县外劳动力来响就业。各镇(区)每月5日前将上月就业人员详细信息报县服务企业用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出一期简报,每季度出一期专报,及时公布各镇区服务企业用工任务完成情况,介绍经验做法,通报存在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县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参与、及时指导、主动服务。

服务企业用工行动方案6

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保企业用工、稳就业局势作用,有效缓解当前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决定在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工作部署,把解决企业缺工问题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学党史办实事”的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全力搭平台、提技能、强服务、促匹配、优环境,努力缓解企业缺工问题,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二、行动内容

(一)建立服务清单

1.建立缺工企业清单。通过主动上门、电话联系、集中座谈等方式,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缺工情况,深入了解企业缺工原因,摸清企业招工计划,同步建立企业清单,做到企业缺工规模、缺工类型、技能要求、薪资水平“四清”。

2.建立人力资源供给清单。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摸排登记,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资源共享,了解劳动者求职、失业人员登记等信息,动态掌握本地人力资源现状,建立本地区人力资源供给清单,并及时与缺工企业清单匹配。

3.建立用工服务专员清单。完善人社用工服务专员制度,针对缺工企业情况,配备用工服务专员,建立用工服务专员服务企业清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用工服务保障机制,做到一企一策、快速响应,一对一解决企业缺工问题。

(二)实施助企计划

1.实施“‘百千万’招聘计划”。利用100天时间,分地区、分行业、分专业、分工种,策划举办1000场以上招聘会,帮助至少1万家重点缺工企业解决急需用工。每市组织招聘活动不少于60场,对接服务企业600家以上。建立工作台账,落实企业招聘用工实名制,定期跟踪汇总签订合同数、就业登记数、缴纳社保数、解决空岗数等情况,确保活动效果。

2.实施“百家机构助千企计划”。每市组织10家以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60家以上缺工规模较大的重点骨干企业、重大项目等,提供用工招聘、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服务,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有条件的市,可根据招工数量和效果,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定补贴。

3.实施“技工院校顶岗实习计划”。按照地域就近、专业相近原则,根据教学计划,组织进入实习阶段的技工院校学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阶段性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缺口。

4.实施“跨省劳务协作计划”。加强与黄河流域8省的合作,主动对接劳务输出大市、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开展劳务协作,开发一批劳务合作基地,设立一批省外招工服务站,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开展驻点招工,更大规模引进省外优质劳动力资源。

5.实施“职业技能提升接力计划”。根据企业技能要求,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短期培训,大规模培养企业急需技能人才。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广泛征集开发“高精尖”“急紧缺”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加快开展产教融合型学徒制培训,提高企业新录用职工和转岗职工的技能水平。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开展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做大“金蓝领”培训项目。

6.实施“共享用工促进计划”。支持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合作。加强共享用工指导服务,积极搭建共享用工服务平台,及时汇集发布企业缺工和劳动力富余信息,按需组织专场对接,保障劳动者在共享用工期间的合法权益。

(三)健全保障机制

1.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实施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支撑计划,鼓励引导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员工招聘、技能培训、人才引进等服务。深化“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库和需求库,搭建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息平台,实现供求信息无缝衔接、精准匹配。探索建立招工补贴机制,增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企业输送劳动力的积极性。

2.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打造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全链条培养的技工教育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指导技工院校全方位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各类培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联合企业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3.健全用工环境提升机制。引导企业转变“重招聘轻培养”“重产品轻员工”“重效益轻保障”的做法,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企业薪酬调查分析,发挥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风向标作用,开展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用一流薪酬吸引员工、留住员工。督促指导企业改善工作、就餐、住宿等条件,提高福利保障水平,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探索开展“诚信雇主”培育活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用工形象。协调解决员工在子女教育、住屋、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提高在企业工作幸福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作为用工保障的牵头部门,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充分发挥就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广泛争取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社会机构的支持,协调行动,形成合力,成立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靠上工作,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完善工作机制。专项行动实行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市、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省厅成立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导,将解决企业用工人数、降低企业缺工率、指导督促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培养留住人才等情况列入考核内容,推动任务逐项落实。各市、县(市、区)要建立相应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要建立工作台账,加强统计分析,分类精准施策,确保有的放矢。要制定行动方案,细化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推动问题清单化、举措精准化、责任明晰化,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注重综合施策。深入开展“人社政策畅通行”活动,打包就业、人才、培训等政策,一体推进政策宣传解读落实,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提供政策保障。要以开展信息化创新提升行动为契机,搭建各类用工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推动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质效。要发挥好市场灵敏度高、专业性强的优势,采取奖补激励等方式,推动市场化、社会化解决用工难题。

(四)加强宣传引导。把宣传工作贯穿专项行动全过程,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举,线上与线下结合,畅通宣传渠道,提高宣传层次。要大力宣传专项行动的积极成效,深入挖掘各地用工服务保障的经验做法。要密切关注舆情,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回应、及时解决,为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