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教育考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会考试测试质量分析

栏目: 教育考试 / 发布于: / 人气:1.2W

本次试卷按照国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一些会考题型编制,试题考查的知识、技能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试题的立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现将这次考试情况和质量分析如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会考试测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情况:48人参考,人均分46.84,最高分85,最低分11,及格率为0。

二、考卷与考情分析:

本次九年级语文期会考试测试卷总分150分。分三个大题: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第二大题阅读理解;第三大题是作文题。该试卷知识涵盖面较广,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材料的选取,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从考试的成绩来分析,第一大题中学生对积累和运用掌握不扎实,失分较多。失分较严重的是古诗文的理解背诵,大多数同学对题意的理解难以下笔,即使下笔也未谈到要害之处,可见此类题还需多训练;第二大题阅读分析题占42分之重,得20分以上的11人,得10分左右的占半数,还有极少数更低的,情况很是不妙。分析原因是:(1)审题不仔细,如需要从两方面回答问题的题,很多同学只答了一个方面,有的甚至很简单的问题没看清楚就做了与题目要求相反的答案。(2)回答问题“拈轻怕重”,无头无尾的回答或“高度概括”。

(3)语意表达欠通顺和准确。部分同学能理解文意,但在回答问题时,前言不搭后语,典型的心明口不明。(4)阅读分析的能力低下,

全班有6个同学读不懂文意,答题东扯西拉,答非所问,有个别同学的答案让人看了啼笑皆非。第三大题是作文,请以“在 中学会 ”为话题作文。全班优秀作文只有两三篇,很多同学没有把握好题意,作文的感觉不是很认真,构思简单粗糙,下笔随意。主要问题有:中心不突出,泛泛而谈;结构混乱,行文无章;语言枯燥,无感染力;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三、下一阶段教学打算:

一是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扎扎实实的搞好常规教学,注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是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技巧,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段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抓住关键词或关键段进行推敲,从而理解文意。

三是作文教学要坚持审题训练,要进行定格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注意细节,思考人生。

2015年11月4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会考试测试质量分析 [篇2]

一、考试情况:

参考人数:33人,试卷总分:100分,平均分:60分,及格率:70%,最高分:80分,最低分:27分。

二、考卷与考情分析:

本次语文期会考试测试卷总分100分。分三个大题:

第一大题是基础知识;第二大题阅读理解;第三大题是作文题。该试卷知识涵盖面较广,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材料的选取,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从考试的成绩来分析,第一大题中学生对积累和运用掌握不扎实,失分较多。失分较严重的是古诗文的理解背诵,大多数同学对题意的理解难以下笔。第二大题阅读分析题失分多,还有极少数得分极低,情况不容客观。分析原因是:

1、审题不仔细,如需要从两方面回答问题的题,很多同学只答了一个方面,有的甚至很简单的问题没看清楚就做了与题目要求相反的答案。

2、语意表达欠通顺和准确。部分同学能理解文意,但在回答问题时,前言不搭后语,典型的心明口不明。

3、阅读分析的能力低下, 全班有个同学读不懂文意,

答题东扯西拉,答非所问,有个别同学的答案让人看了啼笑皆非。第三大题是作文,请以“我渴望得到——”为话题作文。全班优秀作文只有两三篇,很多同学没有把握好题意,作文的感觉不是很认真,构思简单粗糙,下笔随意。主要问题有:中心不突出,泛泛而谈;结构混乱,行文无章;语言枯燥,无感染力;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三、努力方向

1、要打牢语文基础知识,扎扎实实的搞好常规教学,注意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训练学生通过概括文章或片段的内容来把握文章的主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抓住关键词或关键段进行推敲,从而理解文意。

3、作文教学要坚持审题训练,要进行定格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注意细节,思考人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会考试测试质量分析 [篇3]

全卷依纲扣本,难易适中,无怪题偏题出现。题量,题型和近五年的会考试卷(或水平测试)一致。这也体现了出卷者确实把握了人教版教材和近两年的曲靖市国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考纲。这也是近几年难得的适合九年级语文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份难得的试卷。也体现了出题者的认真态度,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以及对语文教材的扎实研究。

一、试卷结构:

本考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本试卷在注重语文基础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指明了会考复习的方向。试卷满分为120分,共有四个版块:

第一题: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第二题:语文综合运用(共6分)

第二题:阅读赏析(共44分)

第三题:作文(50分)

二、试题特点

本试题严格执行大纲要求,同时又能体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新课改理念。

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从国中语文的`实际出发,稳求有变,变在有新,深化了语文考试改革。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作文命题宽中有严,既打开了学生的作文思路,又便于阅卷人员把握分值。

2、扩大思维含量,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全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主观题允许合理的不同答法,探索开放性试题,鼓励个人创思。

3、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统观试题,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更趋向人文化、体现的是人性美。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如《脚下的流沙》

三、得分情况分析

我校304个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其中最高分115分,最低分41分,总平91.37分。

四、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答案D。A、聒(guō);睿智(ruì)i u 并列标在后;B、味同嚼蜡(jiáo);C、旁骛(wù);

2、答案B。格物致知。志,应为“知”。

3、A、“炙手可热”【释 义】炙:烤;字面义是:手一挨近就感觉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纠正]这个成语是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千万不要望文生义成某样事物很热或是很抢手,而是一个“烫手山芋”摸不得,应改

为“世人瞩目”。B、“走投无路”【解释】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C、“鳞次栉比”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出处:《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南朝宋·鲍照《咏”

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形容书是不恰当的。D、“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出自唐·韩愈《祭柳子厚文》。参考答案为D值得商榷。当然,相对而言。D 稍显恰当。

4、A、缺主语,应该删去“使”;B、两面对一面;D、“倾听”和“面容”搭配不当。

5、A、按起雾、雾停的顺序。

6、应把爪哇国改成慧骃国

第七小题,考查的是古诗词默写,学生背诵较好,得分率较高,以后还得继续发扬。

第八、九小题考察的是综合实践,阅读材料,把握依据,得出方法。

第三部分阅读题,是由课内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三部分组成。 课内诗词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文言文部分,考的是课内《出师表》,考试之前我们将课内重点文言文和古诗词作为了重点复习,课外文言文则采用的是学生自由复习,没有进行系统讲解,这样造成了学生的部分失分,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老师绝不能放松,还必须认真仔细。阅读为说明文《温柔“杀手”暖宝宝》和散文《脚下的流沙》

第四部分考察的是作文。一篇命题作文《你是我生命的绿》,作文本身难度不大,对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来说难度就大了。二是给材料作文,结合给出的材料是能把握主旨有话可说的。

从考试情况看: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言辞流畅、精彩、严谨,旁征博引读书必定很多,字迹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题确立有误,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主题;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还有不少学生似乎在考前死背一些范文,作文中雷同的、模仿的层出不穷,这种作文得分也较低。同时,卷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而一定要加强练字。

五、反思

1、转变观念,指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文知识

老师们普遍认为语文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仍是十分必要的,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要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会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注重源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资源,注重生活中语文知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和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行为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另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重在引导培养,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品毛质的过程。只有养成了这两种习惯,才能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境界。

3、遵循阅读的规律,避免纯技术性的操练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且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且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阅读就是要回归

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4、立足学生的真情体验,搞好当前作文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呈现出新的作文取向------“生活作文”、“个性作文”,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

2015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