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倔强的小红军》片断赏析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2.6W
《倔强的小红军》片断赏析1

师:谁能读一下这段课文?

《倔强的小红军》片断赏析

生:……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13《倔强的小红军》片断赏析。”……

师:他少读了哪个字?

生:他将“一小包青稞面”读成了“一包青稞面”,少读了一个“小”字。

师:有这个“小”与没有这个“小”字意思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了“小”字,说明青稞面数量很少;没有“小”字,说明是满满的一包,而且可能是一大包。

师:那这个“小”字能不能丢呢?

生:不能丢。因为当时陈赓也是又饿又累,他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干粮;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让给小红军,说明他关心别人,把困难留给了自己,他的精神很感人。丢了“小”字,就没有这样的含义了。

师:你说得很好。

【评析】

这位教师准确地抓住学生“丢字”这一契机,设计了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关键字词对于表达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体会到红军那种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真可谓抓住一字,点石成金。

《倔强的小红军》片断赏析2

《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是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有效凭借。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充分体会了小红军及陈赓同志饥饿、虚弱、疲惫这一特点之后,我引导学生找中了文中一重点句“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并抓住“终于”这一重点同分三步迂回深人地进行了读文、讨论、说话造句、想像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语言训练效果。

(一)

师:朗读了这一部分(第2至第10自然段),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陈赓被小红军说服了?用笔做上记号。

生:(齐)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师:“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陈赓没有别的办法了。

生:说明陈赓是无可奈何地爬上马背的。

师:句中还有哪个词也可以看出来呢?

生:“终于”。

师:“终于”是什么意思?

生:“终于”是最终、最后的意思。

生:“终于”是说陈赓费了很大劲最终还说服不了小红军。

师:那你们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体会到陈赓想了许多办法、费了好大劲来说服小红军的?(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陈赓先是要求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可是被小红军微笑地拒绝了。

生:陈赓接着命令小红军上马骑一段路再说,可又被小红军倔强地拒绝了。

生:陈赓然后用商量的口气说:“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可再次被小红军找理由拒绝了。

生:陈家最后用行动将青稞面递给小红军,可还是被小红军谢绝了。

师:陈赓用了这么多办法想说服饥饿、虚弱、疲惫的小红军骑马、吃青稞面,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了陈赓对小红军非常关心。

生:说明了陈赓同志关怀小红军战士。

师:说得真好。

(投影文字片,指名读,齐读,师要求读出陈赓无可奈何的语气)

(生齐读)

(二)

师:这句话能换个说法吗?怎么说?

生:能,小鬼终于说服了陈赓,陈赓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生:小鬼终于把陈赓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师:你这样说行吗?我所听到的好像是小鬼已经爬上马背了。

生:说错了。应该说:小鬼终于把陈赓说服了,陈赓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投影文字片:小鬼终于把陈赓说服了,陈赓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师:这就对了,可是这样说“终于”与刚才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课文上那样说突出了陈赓,换了说法就成了突出小红军了。

师:那你们认为这里“终于”是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意思成了小红军很不容易才把陈赓说服了。

师:可以从上文的一些词句中看出来吗?

(师生讨论图画重点词,然后师引读)

师:(引)陈赓想让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可是──

生:(读)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师:(引)陈赓同志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再说,可是──

生:(读)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师:(引)陈赓要与小红军一块儿走,可是小红军说──

生:(读)“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师:(引)陈赓无可奈何,取出青稞面递给小鬼叫他吃,可是──

生:(读)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我比你还多呢。”

师:小红军为什么要想出这么多办法“骗”陈赓呢?说明了什么?

生:因为小红军知道陈赓也非常饥饿、疲惫、虚弱。

生:因为小红军懂得关心别人,爱戴首长。

(三)

师:说得真好,小红军终于把陈赓说服了,陈赓只好骑上马走远了。那么此时小红军怎样呢?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想像一下,把这句话的后半句重新作个补充。

(投影:小红军终于说服了陈赓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他望着无可奈何骑上马背的陈赓、微微地笑了。

生:……他想休息一会儿,可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生:……而他却倒在了草地上,奄奄一息。

生:他望着朝前走去的陈赓,再也支持不住了。

师:你能把这一句话中的“终于”换个位置吗?

生:能。小红军说服了陈赓,自己却终于再也支持不住了。

师:真聪明,你们从刚才的想像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了小红军一心想着别人的思想。

生:我体会到了小红军宁可把危险留给自己,也要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高尚品质。

生:我体会到了小红军把生的希望让给首长,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伟大品格。

师:说得真好!

简评:

上述片断以“终于”一词为训练中心构成了“终于”导学三部曲,笔者围绕中心训练点,通过迂回深入的教学,在讨论、引读、想像中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尤其是通过改变句式这一语言形式的训练,巧妙地把理解重点转移到小红军身上,使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把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这一思想内容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灵中。

注:“终于”一词是本文要求进行造句训练的一个重点词,但它不是一个生词,用于造句这一训练形式,在小语教材中这已是第三次出现了。为此,笔者认为这是编者有意安排在本文进行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着力点。

《倔强的小红军》片断赏析3

生:我从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他说自己的体力强,看出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明明掉队走不动了,还做出要和马比赛的样子,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他以等同伴为借口,支开陈赓,不要陈赓帮他,也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还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证明他自己的粮食比陈赓的还多。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准。但同学们想过没有,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陈赓先走,不拖累陈赓。

生:为了不拖累别人,宁肯牺牲自己。

[点评: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段内容,为学生充分感受小红军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础。]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看出,小红军的表情、动作、语言都表现了他的倔强。但我发现第10自然段,作者在写小红军在拍粮袋时,不是像我们通常做的那样挺起胸,使劲地一拍,以此来表现倔强,而是用轻轻地来表现他拍的动作。这么写准确吗这不是与倔强的说法相互矛盾吗大家边读边想,看看能不能从书中找出答案来。

[点评:故没悬念,激活思维。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生:矛盾。这么做不能表现他的倔强,他应该使劲地一拍,这样更能让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小红军不可能使劲地一拍,因为课文前面写他已经累得掉队了,他没有那么大的'劲来拍。

生:就算他有劲也不能使劲地一拍,因为他的粮袋中根本就不是粮食。

师:是什么

生:课文后面说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他使劲地一拍,牛骨的声音和样子都和粮食不一样,那就露馅了。

生:我认为小红军又累又怕露馅,只能是轻轻地拍拍干粮袋。

生:他又累又饿,可是还要坚持装出有劲有粮的样子,轻轻拍了一拍粮袋,正好说明了他的倔强。

师: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非常机智,非常懂事,他担心陈赓同志知道他没有干粮了一定要帮助他,使陈赓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劲地一拍,而只是轻轻地一拍。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的品质非常高贵,他一心只为别人着想,而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师:对!我们读课文就应该像刚才发言的同学一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领会文中词语的含义。

[总评: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学片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一、紧扣重点训练项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是落实这一训练项目的第一篇课文。设计者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在训练学生一般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训练了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轻轻地这个描写小红军拍干粮袋动作的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终于悟出了这一词语的运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三、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地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教师紧紧地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熏陶与感染,较好地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