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校园

高三政治考点知识归纳总结

栏目: 校园 / 发布于: / 人气:1.82W

高三的文科生在复习政治这门科目的时候,要把政治书的每个知识点记熟,尤其是重要的考点,这个是必须要熟记于心的,做题的时候做的手到擒来。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三政治考点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政治知识重点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3.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子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

①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是行使权利的表现(审议权、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

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①积极行使权利。

②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4.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②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③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③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5.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为什么和怎么做?

(1)为什么

①必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②意义:对我国,提升国际地位、展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等。对世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怎么做

①国际社会成员: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③国际形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国际关系: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⑤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高中政治必考知识

1.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2.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如何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事物发展的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5)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6)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5.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

(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必修三政治知识

一、文化与社会

如何看待文化生活

个人

文化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之一(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国家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国际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以文教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

1. 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

大文化

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创造的成果的总称,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中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

小文化

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特点

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看: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从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关系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中文化,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①区别:“文化”与“自然”相对,重点强调“化”的过程;“文明”与“野蛮”相对,重点强调“明”的结果。

②联系: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就是文明。

2.文化的形式和社会作用

形式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静态

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等文化活动

动态

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个人的成长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

区分:文化现象、文化形式、文化活动、文化产品

区别

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文化形式、文化活动、文化产品都属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

文化形式

文化形式指的是表现文化这一内涵的方式,如理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具有多样性

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指的是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它呈现的是一种动态,具有历史性

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指的是文化活动的物质化的结果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相互影响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区域)

不同性质的文化: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历史)

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教育、劳动者素质

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公民政治文化素养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的关系

①决定作用和反作用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作用,决定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反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文化的反作用再大,也不可能对经济、政治起决定作用。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非始终完全同步,文化可能超越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③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二是,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