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语言 会计 互联网计算机 医学 学历 职场 文艺体育 范文
当前位置:学识谷 > 范文 > 作文

【必备】静为题的作文3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3.05W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为题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静为题的作文3篇

静为题的作文 篇1

有这样一篇文章,文章标题是:低头看得破。是说禅师们夏天脚上穿的鞋子,是用一条一条的灰布做的,鞋上有六个大空隙,夏天的僧鞋、简单,大概是为了省布,因为节俭是僧人的本分。僧鞋为什么要有六个洞呢?禅师说:僧鞋的六个洞,是要僧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谦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要看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及参破六道轮回,勘破贪嗔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

我想,大概意思是不是说:一个出家人,要心静如水,要认识自己,要看清自己,洗去七情六欲尘俗,认识生命,认识人生,屏弃贪婪、邪恶等假恶丑人间烦恼。就这样普通的一双僧鞋,竟也有这么广阔的寓意在里边,使我们不得不佩服佛法的精细与博大。

如果你脚上的一双新鞋,不慎被火车的车门挤掉一只,而这时火车就要开动了,那么,你会怎么处置脚上的'另一只鞋呢?一般人会说:没办法,只好再买一双鞋了,或许我们会把另一只鞋扔在火车上,或者从车窗扔出去,心里除了懊恼,不会产生其它想法。

这位禅师是这样做的,当时,一只鞋掉到了铁轨旁,而此时,火车就要启动了,鞋无法再捡回来,禅师急忙脱下脚上的另一只鞋,扔到第一只鞋的旁边。那我们不理解,禅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禅师解释说:这样一来,路过铁轨旁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鞋了。

这个故事,使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禅者与俗人不同,在于:俗人遇到事情时,大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处境,自己的利益得失;禅者不,禅者处处以慈悲为怀,想方设法利他人,悯于人。这就是禅师的境界!

静为题的作文 篇2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这是一幅典型的江南农家景色,仿佛从诗里嗅得到麦花香,看得见梅子黄。 诗开篇两句全是对偶:梅子对麦花,杏子对菜花,金黄对雪白,肥对稀。真是色、香、味、形俱全。“菜花虽稀,杏子肥;梅子金黄,麦花白。”以近于口语的语言入诗,有如民歌,富于动感,富于音韵,富于色彩。显示出诗人范成大观察仔细,取舍有致。

诗三、四句,堪称传神之笔。夏日初长,江南农事特别忙,诗人偏不说忙,而说夕阳把篱笆的影子拉得很长,不见行人经过,只有蜻蜓与蛱蝶有滋有味地缠绵流连。可细想想,不禁恍然大悟。正因为农事忙而篱落无人,因为篱落无人而蜻蜓与蛱蝶才能够自由飞舞。诗人竟能够把内在节奏与外在歌咏表现得如此缜密而又自由!

诗没有一句关于劳动,却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紧迫。“日长篱落无人过”是静,映衬着“唯有蜻蜓蛱蝶飞”的动,然而我们能说“日长篱落无人过”就不是动吗?而“唯有蜻蜓蛱蝶飞”,不是恰好对应着一种更广大的静吗?以眼前的动映衬着眼前的静,以眼前的`静对应着诗人心中的愉悦和更广大的真正的静。日影无人的静,蜻蜓蛱蝶的飞,心中欢娱的动,接近更广大的静。恍如一幅水墨画卷,那么栩栩如生,那么意境幽远。妙哉,这动静两相宜的美。

静为题的作文 篇3

穿过悠悠岁月的森林,诗人宛如一棵枝叶茂盛的树,静静地在后人敬仰的情感中生长,那上面不仅栖息着桃花源般的梦想,也栖息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那些叶子那些花花那些果果,给了后人多少精神的慰藉和滋养。

你的精神已然融入了我们的血液。遥想你的一生,少年苦读,青年追梦,中年挂印归田,此后便躬耕南亩,种下了多少喜怒哀乐,收获了多少诗词歌赋!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异常的残酷,当你怀着一腔热血,想要一逞固常在的猛志,可是黑暗的社会不给你机会,上下求索,几经周折,你才当了个小小的彭泽县令。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你挂印而去,衣袂飘飘,潇洒的外表掩盖不了你内心的忧伤,但你明白自由和梦想远比虚伪的'官场重要,你走了,走得毅然决然。从此你走出了黑暗,走进了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你的背影越来越高大,修篱种菊,吟诗作赋,南山的云是你的忠实追随者,无心出岫。怀觞抚松,荷锄戴月,岁月在悄然流逝,可是你的名字,你的气节,你的诗文,连同你的菊花,你的流觞,却走进了永恒。

你栖息在时光里,宛如一棵静静生长的大树。诗人啊,我不渴求能拥有你的一朵花,哪怕能拥有你的一片叶子,我也会无憾此生了。

Tags: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