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文學

教師讀書筆記(通用18篇)

欄目: 文學 / 發佈於: / 人氣:5.15K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讀書筆記(通用18篇)

教師讀書筆記 篇1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老師去講太高深的知識孩子云裏霧裏,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啟蒙階段教師傳遞知識的準確性,每一個讀音、用詞都會深深的影響到學生,我覺得這更考驗教師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日常説話通常是自然而然的,出了問題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讀書筆記 篇2

自從參與縣國培辦《教師閲讀與專業成長》課題後,不知不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每次讀完一本書,回味一下,順手寫寫不成熟的讀書心得體會。這次是讀了語文教師成長叢書《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讀完後,讓我對語文教師有了新的認識,語文教師身上的關鍵詞:詩意、智慧、敏鋭、灑脱、儒雅、激情、幽默、嚴謹、悟性、良心。也從一個個成功的教學案例弄明白: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語言這條根。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固然重要,但若失去語言這條根,也就失去了語文學科的個性,失去了個性也就毫無價值可言,因為事物的價值大多附着在其個性上。在這本書中認識很多的語文名師,深深被他們的教學思想吸引。

從這本書,走進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的"方寸田園"。通過反覆深讀,觸摸到詩意語文的性情本色,深悟詩意語文的生命真義。詩意本是語文之基因,與生俱來,本體生成。用詩意語文育詩意之學生,實乃語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為語文教師的終極之追求。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其根本取向在於"用語文點燃學生的生命",促進"生命的總體生成",也透視他的"詩意語文"的教學智慧。

從這本書,認識了史建築老師,他讓學生在語文的海洋裏遨遊。他認為,好的語文課之所以姓"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緊緊抓住了文本語言這條主根。有了這條主根作為依託,再聯合其他提供養料和水分的側根、鬚根,才構成了枝繁葉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撐。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這一支撐,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如今語文課的個性與己任卻有着不同程度的虛化和缺失,我們見到了許多這樣的課:大肆渲染地導入,費盡口舌地繞彎子,遲遲走不進文本,剛走進文本,卻來了個"蜻蜓點水",急匆匆地走出了文本,架空分析,虛浮鏈接,"外圍戰"打得不少,"巷戰"打得不多,有時像歷史哲學課,有時像主題班會,有時像曲苑雜壇,有時像正大綜藝,就是不像語文課,"少、慢、差、費"帶來的貧瘠且不説,還"肥水不流外人田"。

從這本書,還認識了孫建鋒老師,在讀孫建鋒老師的教學文本過程中,覺得他富有才氣、幽默風趣。你看他在"心靈獨白"中的用語:"我有點像羅文"、"學生是我的老師"、"處女課"、"我是一片茶葉"等等。特別是在孫建鋒老師的文本中字裏行間躍動着一種靈氣和心動的聲息,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一種生命的情懷釋放"與"心靈的真誠召喚"。其中那些不斷跳入你眼簾的妙語佳句,緊緊牽動着你的眼球,傳達出讓你"心動"的語文教學真義,使你有一種啟迪心靈的震撼和豁然開朗的愉悦,也使你在閲讀的沉醉中頓然醒悟:"這不就是享受語文"嘛!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由於語文名師較多,也沒有逐一羅列他們的思想了。總之,《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對全國卓有影響的語文名師的教學智慧作了全新的透視,可謂寫盡了語文名師教學智慧的美麗。他們打破了過去那種隱蔽教學心靈和內在教學情感的自我封閉模式,注重教學主體意識的坦誠表現,率真誠實地呈現自己的教學心態,吐我教學之情,言我教學之志,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智慧個性與姿容、敏鋭的教學視角與感悟,傳達了對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心靈體驗和理性思考,抒寫了對語文教學現象和課程改革真義詮釋。

教師讀書筆記 篇3

從事教師職業幾年就會產生教師職業的倦怠,怎樣走出職業倦怠,突破高原期,實現第二次成長呢?暑期認真閲讀了學校發的兩本書,讓我茅塞頓開,對未來又充滿了期待和嚮往。

一、要讀書。

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僅僅能恪守職責、有崇高的事業心已經不夠了,時代呼喚具有更多專業特長的專家型的優秀教師。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教師要以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基礎,具有專門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並能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問題。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就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過程。沒有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歷史使命就無法完成。

近幾年來,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相關研究和探討中,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倡導“教師行為行動研究者”、“教師成為解放性行動研究者”,主張教師從被動地專業發展向主動地進行其教學行為內涵上的專業化轉化。教師的專業化更加註重教師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中教學行為內涵和品質上的表現,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性的加強也更需要教師主體的自我認識、自我更新,以求勝任研究型或專家型的教師角色。如果沒有教師個體自覺主動地通過讀書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經驗反思,以及自身素質完善,就無法真正達到教師教育和培訓的預期目的,也很難實現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二、要反思。

教師要做一名哲學的思考者。帶着問題去思考教育;帶着嘗試去解決問題;帶着反思去總結問題;帶着結論去驗證問題。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訓為特點的在崗培訓已經成為國際教師教育的趨勢,其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專家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十反思=成長,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一種有關教育教學的個人的思考內省,它是教師自我更新發展意識的體現,也是教師自主改革的體現。教師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過程。過去的教師處在被研究的地位,現在教師要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的主體,而且要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把自己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效果。反思可以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在教育活動的始終。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既可以在備課時思考是否遇到什麼困惑,是否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估計是否合理,是否為學生創設了實際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能否聯繫社會實際生活,實現知識與態度相統一,過程與方法相統一,即課前反思;也可以在上課過程中思考學生在課堂上實際參與的熱情與程度如何,師生或生生互動是否積極有效,課上是否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課上的資源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進程等,即課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課之後思考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有哪些需要關注的地方或有什麼困惑,課堂上的一些事件對日後的教學有何意義等,即課後反思。反思本身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於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相關的反思工作,就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變得更具理性色彩,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三、要研究。

“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賴於教育科研。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麼,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從事科學研究的這條幸福之路上來。”這是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師應積極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以獲取自身專業化發展,實現自身生命價值。可以這樣講,沒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沒有科研意識的教師是沒有生命力的機械的教師。從這一意義上來講,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驅動力。教學即研究,一旦教師樹立了這樣的理念,那麼他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在研究中發生,在研究中開展,有效的研究活動,必然是帶來觀念的改革。

課題是開展教育科研的載體,也是開展科研的方向。課題從哪裏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做有心人,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善於從紛繁蕪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課題確立之後,我們就要從教學的現實出發,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借鑑最新的理論成果去開展課題研究。即“發現問題—學習理論(論證)—建立課題—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理論)”,這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基本進程。這一進程是一個具體實踐與理性思辨交織的探究過程:科研取得了成績固然需要我們去思考,從而發掘規律;而研究失敗了,或者遇到了問題和困難,更需要我們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辦法。另外,“教育敍事”研究也是當前備受專家推崇和教師認可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所謂教育敍事就是記敍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故事。教育敍事研究是一種事實性、情境性、過程性的研究,基於真實的教育教學實踐生活,能追憶、提升對教育的解釋和理解。

教師既是課程的消費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這就要求教師應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教學實踐;不同的學生也需要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育,這也需要教師具備較濃的科研意識;還有,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專業能力提高和專業情意的發展,都離不開研究。所以,教育科研是教師使自己逐步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由“教書匠型”向“專家型”轉化的孵化器。通過研究,我們才能轉變教育思想,構建新的教育理念。

一個人,不是有了知識就能做好一名教師。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價值。到那時就會發現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師讀書筆記 篇4

耐心等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後進了,是因為以前的學習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日積月累形成的,哪麼化雪過程當然也需要一個時間。

耐心指導,給孩子搭梯建橋。

對學生要有耐心,首先就要對他們有信心。知識的積累,思想意識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好學生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需要樹立信心。有的教師面對學生總是唉聲歎氣,卻不知自己已經放棄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構成的。轉化差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對差生沒有了信心,失去了興趣,也就失去了耐心。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説,這無疑是致命的錯誤。對學生沒有耐心,失去耐心就等於失敗,因此,耐心需要樹立信心,需要堅定的信念。

其次要有責任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陽光下最純潔、最偉大的、最光榮的職業,這是世人對我們的尊重,同時也是給我們的一種壓力和責任。倘若一個教師的工作不負責任,對學生沒有負責任,也就很難做到耐心細緻的教育工作。

教師讀書筆記 篇5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

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教師讀書筆記 篇6

人説:讀書足以移情,足以長才。使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養性靈。因為書中有着廣闊的世界,書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雖然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但書籍永遠是新的。這句話説得一點也不假,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就是一次與大師的對話,與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之旅,同時也會讓人收穫非淺。範梅南先生説,機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師要做到“機智”地處理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必須具備諸多素質和條件。我以為,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要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涵養師愛,以情促教。

育人之道,愛心為先。台灣教育家高震東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為能喚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在什麼條件下知識才能觸動學生個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為一個人所珍視的智力財富和道德財富呢?只有在這樣的財富下——用形象的話來説,就是在知識的活的身體裏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記得有人説過這樣一句話: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給怎樣的老師來培育,你自己就做這樣的老師吧!懷着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後進生同優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於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温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第二,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人格,嚴慈相濟。

教師要“目中有人”切實關懷每個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人性中最寶貴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體驗人生的價值,並提升這種價值,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讓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樹,把綠陰覆蓋在他們身上;讓體罰和變相體罰遠離文明的場所。當然,作為教書育人者,也不能對學生的不良現象放任自流,寬嚴有度才是愛,做到嚴慈相濟。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維,開拓眼界、拓寬思路。

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事件,實質就是或因勢利導,或拋磚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脱眼前的窘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讓學生靈動的思維火花不斷迸發,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是富有實踐智慧教師的明智之舉。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讀書筆記 篇7

如果説冬日讀書如温暖爐,那麼春日讀書如賞百花。當代詩意語文倡導者王崧舟説,底藴是書堆起來的,生命不息,閲讀不止。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的教育素養提升取決於讀書、讀書、再讀書!

學生時代的我喜歡讀名著、散文、詩歌。工作後,由於寫論文、班級管理需要,我漸漸接觸到了教育著作。無論白天多麼忙碌,回到家靠在牀頭或沙發捧上一本書頓時全世界都靜了。在書裏,我讀到了許多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也找到了許多心靈的共鳴。就在一頁一頁的翻閲中,我感覺自己暢遊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又像遇到了心有靈犀的朋友,當我迷茫彷徨時還有高人指路。如此美妙,每天合上書本我都感到滿足愉悦不已!

第一次聽説縣教研室下了音樂論文通知,我激動,又緊張。在找繼續教育的學習筆記時也翻出了徐小懿等編著的《聲樂演唱與教學》。這本書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簡直全説到我心坎裏去了!尤其是"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學中的作用"這一章節活脱脱就是寫我,也是寫了不少同學共同出現的歌唱心理。於是,我迅速將自己的體會落筆成文《關注學生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教學的有效性》後榮獲縣二等獎。第一次寫論文就能獲獎,不得不説這是莫大的鼓勵。就這樣,"讀教育著作是很有趣的,關鍵還有指導性"讓我漸漸走進教育閲讀的美好世界。

此後,我的辦公桌、牀頭常常會放着各種種樣的書籍。有時候是工作中碰到問題想要尋找辦法,更多時候我是需要看看書才會安寧、舒暢。剛開始,我很喜歡看一些案例或教育敍事類的書籍。

那時候我只管自己讀着舒服,別人讀不讀書那是別人的事。20xx年,縣師訓處到我們學校籌劃縣培計劃的教師集體閲讀活動。我也意識到,讀書是要帶動的。我自己也可以通過讀書交流活動得到提升。於是,我組織老師們共讀了《愛心與教育》《讓愛智慧》《讀懂國小生》等教育心理學著作。就在一次次讀書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温潤、感動與智慧。從做方案到挑書買書到組織交流、讀後感評比,我確實花了不少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猶豫。特別是看到滿頭銀髮的蔣團合老師一下課就戴着老花鏡寫讀書筆記,聽到肖豔老師看完心理諮詢手記《讀懂國小生》後聊到自己班上的單親孩子掩面哭泣時,我覺得我遇見了有教育情懷的作者,也遇上了温潤的教育同行。

讀書,成了最美好的時刻。有了互聯網,我不僅可以最快了解書訊,還可以快速得到自己想讀的書。噹噹網、京東商城,我都成了常客。就在便捷地途徑當中我如飢似渴地讀了許多好書。在李希貴《36天,我的美國教育之旅》中我瞭解到了美國教育的一些情況,開始思考我們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由於這本書我也關注了李希貴的一些情況,對於他創辦北京十一中學"走班制"的勇氣和創新特別佩服!在《窗邊的小豆豆》裏我感受到了兒童真是可愛的天使,巴學園的校長是多麼有愛心和智慧啊!在佐騰學《靜悄悄地革命》我很嚮往那靜心傾聽的温潤的教室和談樂趣和困難的實效性教研活動。"學校應成為‘學習共同體’,在教室裏要實現‘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許多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夏雪梅著的《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和程紅兵的《聽程紅兵老師説課評課》讓人重新審視我們多年來的聽課評課活動。吳忠豪主編的《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指要》為我們教語文指明瞭方法和路徑。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湯勇《做一個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中都提到了理想信念"雨果説,世上有一種東西比所有的軍隊都更強大,那就是恰逢其時的理想。"朱煜主編的《迷人的閲讀》本身就很迷人……

雖説讀了不少書。但是微信、微博、微閲讀的"微時代",刷屏、不讀或淺閲讀現象比比皆是。當我第一次讀到劉波的《教師閲讀力》不禁驚呆了!"正視‘微時代’對教師閲讀的挑戰"合理網讀,推進閲讀的路線圖、讀寫結合加快成長步伐。書中,我不僅遇見了一位熱愛讀書的大師,更是對當今時代閲讀有了進一步思考。於是,我召集有興趣的老師共同申報了課題《互聯網+時代教師閲讀力的研究》。

"閲讀,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讀書成了習慣,就像呼吸一樣自然。華應龍説,因為我們不讀書,所以工作很忙碌。我喜歡讀書,喜歡在閲讀的世界歷經一次次美好的遇見!

教師讀書筆記 篇8

暑假裏閲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我一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看了此書才知作為一名教師教師職業有別於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所以,教師要想成為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從細節入手,好好“修煉”。教師如何修煉呢《教師的20項修煉》從細節入手,從修煉教師形象、精練教師生活、錘鍊教師專業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繪了有活力的教師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於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德行、教師的智慧和教師的規劃,以下就這三項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教師的20項修煉》中的第6項修煉是:教師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師德行之本是善良與愛。教師對待學生的善良,是以愛心為基礎的,僅有愛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師對待學生的本質的善良。有教育者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學生喜歡什麼樣的教師調查的結果是:“有愛心,願意跟學生交朋友的教師”,“對學生寬容,有耐心的教師”,“知識淵博,教課教得好的教師”,“風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師”等位居前列。這些都反映了教師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師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愛心”位居第一。教師德行中的愛,表現為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愛學生,是教師善的標誌。陶行知先生説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可謂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僅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你。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盞盞燭光,完美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問題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構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有學生自我造成的,教師在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就應用愛心呼喚愛心,用真誠撞擊真誠,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瞭解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

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做他們學習的夥伴和朋友,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只要能夠堅持用德行去教書育人,同時掌握必須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並不是一件難事。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僅有那些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願景、不安於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願望與潛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才能真正透過修煉,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穫“教育人生”的幸福與歡樂。要成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每個教師都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範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革新,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我閲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感觸頗多,可以説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值得我們廣大教師不斷思考。通過閲讀,我懂得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好教師,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歌德説: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履行責任的標準越高,其人生價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師,只有盡到對學生的責任,才能是好教師。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須從責任兩字做起。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認識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長,越能在履行責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麼,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責任呢?

我認為要從課堂做起,從小事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先要做到,並且要做得更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為人師,身正為範。我一直就是這樣來要求勉勵自己的。

在低年級學生眼裏,教師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學生的關注。因此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終生的,尤其是教師不良的行為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更是無法挽回的。如果一個教師上課遲到早退,或不認真備課、隨便應付,或對學生不管不問,那麼這樣的教師怎麼能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榜樣?怎麼能教書育人?

教師首先要有紮實的專業理論水平:對所教課程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從教材、體系到知識點等都必須瞭解、掌握;上課能夠做到駕輕就熟,深入淺出,難易恰當,重點突出,對學生的回答能及時做出明確的判斷,不能模稜兩可,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學習。其次,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師來講,怎麼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啟發,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地學習。

相反,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不受學生歡迎的,這樣的課堂是缺乏生機、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也是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體現。尤其是我們現在參加的二期課程,在培養能力,發展思維的同時,必須兼顧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第三,要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和反思能力。教師如果沒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就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也不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業務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斷學習、反思和探索,而這背後的決定因素是教師的責任心。

關心學生的思想。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地,耐心細緻地輔導,堅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部書,處處滲透着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愛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的真知灼見,是不可不讀的一部好書,這部書將成為我教師生涯的指路名燈。

教師讀書筆記 篇9

20xx年6月15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著名教育名家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研討會。這次活動是教育名家公開執教,走近吳老師,她的課堂和講座猶如一簇激浪,持久地澎湃了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想任何老師都不想在教學中只做一名匆匆的過客吧!那麼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在教學中紮紮實實探索,給學生一片更加絢爛的天空吧!

通過學習,我發現吳正憲老師在課堂上,不僅是用數學的真諦來撥亮孩子們的心靈,更是用她對孩子的愛心真情來感染他們,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們。她的課,知情交融,師生互動,她的課,充滿了童趣、樂趣。課伊始,趣已生,課繼續,情更深,課已完,意未盡。40分鐘的數學課,像磁鐵那樣把每一個孩子的心緊緊地吸在一起,把時空有限的課堂變為人人蔘與、個個思考的無限空間。

通過聽吳老師的課,我感覺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誠的教學感情

吳老師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課堂具有濃濃的人情味,用她的話來説便是:“課堂教學源於情!”她能夠真正做到從心底欣賞學生、讚揚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充滿了真誠的讚賞與熱情的鼓勵,如:“好極了!我很欣賞這位同學,很會傾聽,並會接納別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這些話語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更使學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語言的激勵,吳老師還非常善於用體態語言來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學生的心靈。如:用眼神表達、扶扶肩膀、摸摸頭、甚至蹲下來與學生交流,這一系列自然的行為,細膩地向學生傳遞着老師的信任,同時也體現了她對學生的那種深深的愛。相信,老師如此的身體語言定會震撼每個學生的心靈,這種身體力行的做法將比任何干癟的説教更有説服力

2、讓我看到了“自主學習”的魅力。

吳老師的課堂上的自始自終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以學生為主體”在她的課堂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我們見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導的長者,而是一位處處撒播火種的老朋友。

吳老師在這節課伊始便製造了認知衝突,兩件上衣和一條長褲,一條短褲,一條裙子有幾種搭配?學生猜的情況不一,帶着這個問題進入了新知的學習。接着便讓學生彙報自己的想法,3種的搭配和4種的搭配讓學生自己總結特點:引出亂和不全。6種的展示之後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不亂和全。讓學生自己建模,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新知。總結出要有規律的搭配才可以不重複不遺漏。處處有數學。

3、善於欣賞每一個孩子,面向全體。

吳正憲老師的課有的只是真情的交流和生命的對話,是的,當一個老師摯愛教育,用生命上課,不但你感動,大家都會感動,用吳老師的話是“讓每個學生有尊嚴地留在集體中”,課堂上吳老師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困生,關照課上沒有注意聽講的學生,不斷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全體學生都跟上集體的步伐,在充分的交流與展示活動中,學生快快樂樂、真真實實地構建數學的模型。課上完,學生都有種不捨,別説是學生了,看到吳老師的離開,我都想流淚了,捨不得。

吳老師報告中的一段話更是讓我記憶猶新,“做好老師從讀懂學生開始;做好老師從讀懂教材開始;要做好老師還應在自己的課堂上踏實地練,好課是上出來的,好課是練出來的”。

吳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使我折服,把我們帶到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崇高境界,這是她幾十年豐富教學經驗積澱的結果。《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多年來,吳正憲老師致力於國小數學教學改革,在教學中善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既做到很好的把握教材,又很好的把握學生,教學中做到體現自主、引導合作、推動探究、關注過程,尊重學生個性特徵,重視學生的探究體驗和感悟發現。

走近名師,走進生命的課堂,我們的專業得到不斷地成長,也漸漸感受到什麼是快樂高品位享受教師職業的幸福。

教師讀書筆記 篇10

1.熟悉性原則。

作為啟發的材料應該是學生所熟悉的,感知過的而又能在記憶中得到再現的,否則將會啟而不發。因此在講解新知識、新問題之前要組織學生對有關知識進行復習。這樣就可啟發學生運用舊知識對新課題進行比較、分析、抽象、概括,一層一層地揭示矛盾,最後達到問題的解決。

2.準確性原則。

啟發要啟在關鍵上,啟在要害處。關鍵就是突破難點到達重點的知識點,要害是指學生思路受阻的地方。這兩者往往是一致的。

3.及時性原則。

要做到啟發時,就要創設“憤、悱”的情境,就是説以一系列的啟發過程,把學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緊張而又活潑的境界。當這個境界形成以後,教師抓住本質、關鍵,在要害處稍加點撥,啟發的效果也就最好。教學中應儘量避免超前啟發和推遲啟發。

4.思維性原則。

啟發的目的在於啟動思維,思維來自問題,更來自對矛盾的分析。因此,啟發式教學十分重視矛盾的揭示和矛盾的分析轉化過程的教學,這裏特別要揭示教材內容中展示的矛盾。矛盾的展示、分析、轉化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啟發因素,這個過程的本身也是一種思維過程。

教師讀書筆記 篇11

我利用假期的時間細細品讀了《兒童發展心理學》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或多或少給我一點點啟發,它讓我對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我的小課題研究供給了很大的幫忙,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建構了理論基礎。

本書主要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地位不斷的強化用心理機能構成的過程來説明心理機能的涵義,使心理學的發展從描述性階段向説明性階段過渡,兒童發展心理學能夠為此供給説明性的控制論模型。兒童是人生起點時期,是一個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時期,也是人類個體心理髮生髮展、撒播智慧種子的播種季節。本書不僅僅讓讀者對兒童發展心理學有了比較直觀的基本認識,同時也為下兩篇有關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具體資料作了鋪墊。例如: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國小,社會主角發生重大轉變,開始承擔“學生”的職責,核心活動由“遊戲”變為“學習”。學習環境和作息習慣的改變,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生活上的不習慣,兒童發展年齡階段任務的不一樣,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心理上的不適應。一年級學生雖然對學習充滿好奇,但持久性不強,自控本事較差。學前教育的差異,會給學生帶來學習本事和學習效果的差異。學生對師長的依靠性異常強。夥伴間交往以“玩”為主題,在接觸羣體規範,學生經常會出現“違規”和“告狀”現象。三年級開始,學生從兒童期轉入少年期,自我意識和獨立性要求明顯增強,各方面本事發展較快。學科學習的難度和強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生活的不適應,作業拖拉,成績退步。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分化,學科偏愛的構成,也促進了其個性和愛好的逐步顯現。三年級學生的團體主義觀念增強,隨着生活範圍的擴大,學生的好奇心進一步增強。

心理健康干預指在確診的基礎上,採用一系列適合學生的心理治療方法對學生心理問題及行為進行矯正的過程。對於不一樣層面的心理問題,能夠採取不一樣的干預方法。如果能細心觀察,並提前發現一些普遍性、可能導致學生們心理問題發生的事,我們完全能夠對此進行團體的預防性干預。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別等問題嚴重了才想辦法。例如:我校設立了“心理廣播站”,每週三對全校進行各方面的心理輔導,開展了主題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學生“分數”以外的本事,使其重拾信心。學校又開展主題教育“調整心態迎接考試”對學生考前心態調整進行干預指導。指導學生正確對待E時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康隱患,開展了團體指導講座“沉溺網絡的危害”,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進行學習交流等,而不是沉溺於網絡遊戲虛度年華,指導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教養方式。這些不一樣的主題教育都是根據學生不一樣時段可能發生的不一樣問題進行有意識的團體預防性干預途徑,這些特定的團體干預資料,能夠在不一樣時段疏導學生的心理,防範於未然,則能大大減少問題行為的發生。

教育部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目標中強調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達成目標,我們教師除了要從態度上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外,還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

教師讀書筆記 篇12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歎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讀書筆記 篇13

閒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 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教師讀書筆記 篇14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老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作為一名老師,想要自我完善、不斷提升,就需要不斷反思。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總結出規律和經驗,才能不斷的改進、不斷的發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煉出精華和真理,才能不斷地修煉自己、成為學生喜歡的好老師。

教學反思是老師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實有效的反思活動。翻開雜誌,打開網頁,可以説每一個優秀的教師,成名的教師都有一個寫教學反思的好習慣。可以説教學反思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它一方面讓我們在教學中的正確的行為予以肯定,不斷的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使我們自己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違背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學反思使我們拒絕平庸,使我們的教學經驗得以昇華,使我們吐故納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實際過程中,我們寫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學的不足之處,總結經驗教訓,而在發現自己的優勢,肯定一節課的亮點上花的功夫相對少了一點。同時,我們在反思時,往往寫的都是教學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的反思。所以,對於平日裏與學生接觸時的一言一行,我們都要認真地、耐心地反思,從中找到某種教育規律。

再者,我們進行教學反思往往僅僅滿足於獲得教學經驗,而沒有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所以,雖然做了好多年教師,偶爾也進行過教學反思,但創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寫教育日記讓老師終身受益。”教育隨筆,不是為了晉升職稱而炮製的論文,也不是為了課題交差而拼湊的“成果”。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教學全紀錄,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

只需我們抓住一天中的一個火花,可以是上課,也可以是聽課,也可以是網上,雜誌上看到後的靈感。

教師讀書筆記 篇15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

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師讀書筆記 篇16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安奈特·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我,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我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我,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我,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技之長,都有自我的分工,自我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師讀書筆記 篇17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看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當怎樣做教師?這是我們常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往教學生。在暑期潛心瀏覽《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匪淺。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回納為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勇於露拙也勇於表現自己。

不管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眼前露拙。卻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實在,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而言,他們已不再象國小生那樣以為老師無所不知。所以老師假如在學生眼前偽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很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間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讀,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很多人説自己不會玩了,假如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道,一每天地老的特別快,大多由於他們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進步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假如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泄'實際上是最好的方法。比如看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看到劇中人物碰到巨大不幸,觀眾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實在更幸福的是創作藝術。在藝術創作進程中,自己的主觀世界完全投進了進往,夜以繼日樂此不疲,會令人十分滿足。他創作時簡直就是神,他非常自由,他感覺到世俗世界對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國就在他的創作中。""只有關心老師的心靈世界,才是真正地關心老師和生命質量。"

教師讀書筆記 篇18

(一)每個學生都像一本書

每個人都像是一本書。你必須用一雙認真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閲讀,方知這是否是值得你一生收藏的好書。千萬不能因為書的外觀破舊,或封面不起眼而不願去翻閲。不主動去品味文章雋永的結果,你將可以錯失一座寶礦。讀着《方與圓》中的這段文字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每位學生,他們像一本本書,觀察中,閲讀中,瞭解了這一本本書的優點和瑕疵。一個整體的班級確實是一座寶礦,我覺得自己就像夾縫中窺視寶藏的礦主,欣喜而又帶有些許憂傷。每一堂課我能翻動書中的幾頁呢?讀書是很多人的業餘愛好,也是不少人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能讀好書,好好讀書的人,我感覺身邊越來越少。要將學生當做書來讀是每個老師勢在必行的。

(二)不要從比較中獲得快樂

不要從比較中獲得快樂。 在生活中我常常會不自主的做一些比較:孩子,房子,車子,服飾,健康,生活的方式,為人處事的手段等等。比來比去,一時憤怒,一時竊喜,最終明白了這好無聊。突然有一天將這句話想到了教學當中,我傷害了多少孩子呀,為了樹立榜樣,將好生與差生比,為了評為優秀班級,將自己班與他班比,這些比較中,總會無限的誇大其中的短處或長處 ,我醒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