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片斷及賞析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7.45K

(課初:初讀古詩,弄清題意。反覆朗讀,達到琅琅上口,粗略瞭解詩中描繪的是西湖六月的荷景。)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片斷及賞析

師:雖然我們這兒不是荷鄉,但同學們對荷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學見識過或瞭解荷?向大家介紹介紹。

生1:荷葉像個大圓盤,荷花很好看,它還長蓮子,藕可以吃。

生2:我家裏栽過荷,荷葉的莖上有小刺,有點戳手

師:那不是莖,是葉柄也叫荷梗。(師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兩個詞)藕才是荷的莖。

生3:我在電視上看過,早晨,荷葉上有許多露珠,像顆顆珍珠,風一吹,滾來滾去的。好看極了。

生4:荷葉不沾水,聽爺爺説,他小時候常用荷葉當雨傘,頭髮一點兒也不潮濕。

生5:我家裏有幅畫,荷花有紅的,有白的,非常好看。裏面包着嫩黃的蓮蓬。

生6:不對,我買過的蓮蓬是青色的。

生5:你買的是成熟的蓮蓬。

生7:我外婆家包了個荷塘,有回我到她家玩,離荷塘老遠,就聞到一股清香,簡直要把我陶醉了。外婆撐着小船帶我下塘,船像把大剪子,把擠在一起的荷葉撕開來。真有意思!

師:哎呀,聽同學們一説,我們彷彿到荷塘裏走了一趟。去年,我們學過一篇葉聖陶爺爺的《荷花》,再次回味一下吧--

(放《荷花》錄音。聽着聽着,不少同學情不自禁地跟着錄音輕聲朗誦起來。)

師:同學們,宋代大詩人楊萬里所欣賞的是杭州西湖的荷。當時的西湖跟我們鎮差不多大。廣闊的西湖,栽種了好多好多的荷,(指插圖)看,這是西湖的一角。八百年前的一個夏天,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陪同友人剛走出淨慈寺,清風拂面而來,一幅賞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簾

(師非常投入地朗誦詩,生邊聽邊看圖。接着自由吟誦,學生有的搖頭晃腦,呈陶醉狀。)

師;請各位詩人交流交流自己的所見所感吧

生:到底是西湖的夏天,這景色就是不同於其他季節。那麼多的荷葉碧綠碧綠的,柔和的陽光把粉紅的荷花照得格外紅豔。

生:六月的早晨,我把林子方兄送出淨慈寺。啊,好一派夏天的風光!西湖的水面上多麼旺盛的一片荷呀。一朵朵蓮花就像一個個美麗的姑娘,穿着粉紅的衣裳。蓮葉呢,碧玉一般,有的為蓮花姑娘打傘遮太陽,有的給蓮花姑娘當椅子。無數的蓮葉把湖面鋪成巨大的綠毯。一股股清香隨風飄散。

生:我循着清香來到湖邊,啊,蓮葉挨挨擠擠,一直長到天邊,遠望像一片綠海。蓮花在陽光照耀下,粉紅粉紅的,花瓣上的水滴像亮亮的水晶,風一吹,水晶就調皮地滾落下來,丁冬一聲。我輕輕摘下一片花瓣,舀起一口湖水,啊,又香又甜!我忍不住吟詩一首

生:蓮葉無邊無際,好像給西湖穿上了碧綠的裙子。近看圓盤似的蓮葉上,滾動着珍珠似的露珠,葉脈多麼清晰啊

生:荷花白裏透紅,與眾不同。幾片雪白的花瓣合抱在一起,像親密無間的姐妹,中間是金黃色的'小蓮蓬,多像個驕傲的公主啊

[評析]

古詩,文學長河中歷久彌香的一朵芙蓉,其言簡意豐對今天的閲讀教學卻構成了挑戰。古詩教學的慣例是字詞落實、破譯詩句、機械記憶,一首情韻悠長的古詩往往經過一番煎炒烹煮,成為一堆雜碎,填進孩子們腸胃。

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學生是閲讀和體驗的主體,古詩教學如何抵達心靈,煥發詩情呢?上面的案例闢出了一條通幽的曲徑。

初讀之後,教學沒有長驅直入,課堂峯迴路轉。哪些同學見識過或瞭解荷?教師看似漫不經心的一問,鏈接了學生的記憶,勾連出大量的閲歷和體驗。電視、圖畫或耳聞、目睹的有關荷的信息紛至沓來,交匯、共享,湊成鮮活、豐滿的荷的感性世界。無形之中,學生握住了一把鑰匙,楊萬里的荷花天地已悄然洞開。回味葉老的《荷花》、欣賞插圖,這是教師架設的第二階梯,既是表象素材的繼續儲備,又是感性形象凝結為語言的範例。學生建構知識的良好環境與支撐基本形成。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到此時,在聽範讀、自由誦讀中,對話主體學生,憑藉現有的語感圖式,遊刃於字裏行間,浮想聯翩,神與物遊,解讀、同化、豐富着詩歌意境,嶄新意象油然生成,呼之欲出。當問題情境出現:你,就是大詩人楊萬里,陪同友人剛走出淨慈寺,清風拂面而來,一幅賞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簾學生們移情換位、見仁見智,口吐繽紛的蓮花,抒發獨特的才思,實現了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喚醒經驗,激活體驗,提煉境外之象,創設情境課程資源經過有機整合,學生得以跨越千年時空,傾聽文字的脈搏,觸摸作者的情思,置身特定的情境。這般無限風光,絕非專注於咬文嚼字所能祈望的。汝果欲教詩,功夫在詩外。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