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精】幼兒園語言教案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3.06W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語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幼兒園語言教案

幼兒園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説説的基礎上,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

2、認識詞組:蘑菇 樹葉 荷葉 手帕

重點:在看看講講的基礎上,初步瞭解故事的內容

難點: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説,可以用很多辦法來解決躲雨。

材料準備:

圖加文圖片一幅 目的詞組:蘑菇 樹葉 荷葉 手帕 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1.教師模仿“滴答、滴答”的聲音,問這是什麼聲音?

2.下雨拉,我們小朋友上幼兒園、或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玩,那該怎麼辦?(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簡單小結:小朋友的'辦法真多,有穿雨衣、雨鞋、撐傘、戴帽子等出門就淋不到雨了,你們真聰明。

二.出示圖加文圖片,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1.師生一起欣賞故事。

2.剛才我們一起聽賞的這個故事和我們平時學習字寶寶時有什麼不一樣?

3.教師小結:以前,我們小朋友認字寶寶時,都是隻有字寶寶而沒有圖片的,今天老師給我們小朋友看的這幅圖既有很多的字寶寶,還有很多漂亮的圖片呢,這種內容叫圖加文故事。

4.教師一邊念故事一邊插問,幫助幼兒瞭解故事。

(1)看看有哪些小寶寶都沒有帶雨傘呀?

(2)指點圖片兔媽媽,問這是誰呀?對呀指念兔媽媽。

指點圖片兔寶寶,問這是誰呀?指念小白兔。

指點圖片蘑菇,這是什麼呀?指念蘑菇並出示目的詞組:蘑菇。

(3)用相同的方法認識:樹葉、荷葉、手帕。

5.認讀詞組:蘑菇、樹葉、荷葉、手帕

三.遊戲:哪個字寶寶不見了

1.複習今天所學的詞組。

2.教師總結,引起幼兒下次學習的興趣。

幼兒園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説説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佈置環境的活動。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目標1和2

難點:目標3

活動準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活動過程

1、導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導入活動主題

2、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3、引導幼兒説説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4、説説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並着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5、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徵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6、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作為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目標:

1.兩兩自主閲讀,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知小動物聰明、善良的形象特點。

2.感受閲讀帶來的快樂,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養善於思考、敢於求異的思維品質。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自制小繪本(幼兒人數的一半)、大圖片一套、小盤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談話,導入活動

二、引導幼兒兩兩自主閲讀

1.出示圖書,引導認識圖書的封面、封底和頁碼。

2.引導幼兒兩兩自主閲讀、討論。

三、出示圖書,理解故事情節

1.教師按順序出示書頁,引導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出示圖(1)師:這是誰呀?它家買了一樣什麼?誰知道蹦蹦牀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用呢?

出示圖(2)師:是誰先到蹦蹦牀上去玩了?他跳的怎麼樣?接着又是誰?

出示圖(3)師:猜猜看,下面又是誰來玩了?小刺蝟上去,發生了什麼?

出示圖(4)師:小動物們會對小刺蝟説什麼呢?小刺蝟又是什麼表情?它的心情怎樣?

出示圖(5)師:牛伯伯用膠水和布把蹦蹦牀補好了。

2.提問師:牀補好了。這下,你們覺得小刺蝟還能玩嗎?為什麼?有沒有不一樣的想法?

3.討論:刺蝟的刺到底有什麼用?

出示圖

(6)師:有什麼好辦法讓小刺蝟既能玩蹦蹦牀,又不會把牀戳破呢?

4.引導幼兒瞭解故事的名稱。

四、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並提問。

2.小結:讓幼兒感受小動物們聰明善良的形象特點。

3.出示圖書,組織幼兒兩兩閲讀圖書。

五、延伸活動。

師:老師把圖書放到我們的閲讀區,請你遊戲的時候和好朋友去説一説,演一演這個故事。

活動反思: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活動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問的方式控制活動中的幼兒,本節活動遵循幼兒的“學”路實施活動策略。

1、巧變學具,幼兒想説。本節活動把傳統的集體看一幅圖改為師生共同準備學具,兩個幼兒合用一份小圖片,充分發揮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而且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有説的機會。

2、生生互動,幼兒敢説。活動中以幼兒相互提問、自我解答問題為主要教學形式。因為提問的幼兒有一個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的過程,而應答的幼兒有一個傾聽—思考—理解—回答問題的過程,這樣的互動能真正讓幼兒從“學會”到“會學”。

3、教者尊重,幼兒樂説。教者通過創設互動的語言環境,培養幼兒質疑、解疑能力。當幼兒觀點有分歧時,教者沒有急於下定論,而是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幼兒獨到的認識。改變傳統教育中追求統一答案的做法能培養幼兒善於思考、敢於求異的思維品質。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中弱小的'老鼠和強大的老虎之間地位差異變化。

2、通過欣賞故事、觀看錶演以及討論,知道朋友之間應該平等相處,才能得到幸福和快樂。

3、積極參與親子共讀活動,感知體驗親子共讀過程的愉快氛圍。

4、讓幼兒嘗試敍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活動準備:

1、事先在前面左右兩邊分別用積木搭起兩個城堡,分別作為兩次表演的場景道具。

2、根據故事內容,製作簡單的老鼠和老虎的服裝道具。

3、請一位家長和孩子事先熟悉故事,並進行簡單的故事表演。

活動過程:

1、音樂活動《小老鼠上燈台》,引出主題。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感受音樂活動滑稽的旋律。

-教師:剛才,我們小朋友扮演小老鼠,表演小老鼠上燈台滑下來的故事,你們還想知道小老鼠和大老虎的故事嗎?

2、教師講述故事,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教師: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裏説了些什麼?你們還想聽這個故事嗎?下面我邀請一位小朋友的爸爸來給我們大家講故事。

3、邀請小朋友爸爸講述故事,讓幼兒感受男同志講故事的效果,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理解故事忠的人物特徵。

4、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教師:剛才,一位小朋友的爸爸又給大家講了一遍故事,請小朋友説一説,故事裏説了些什麼?剛開始,小老鼠和大老虎在一起的時候,小老鼠高興嗎?大老虎總是怎樣?後來,小老鼠不願意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他們在一起師怎樣玩的?

-教師:小老鼠和大老虎成了好朋友終於成了真正的、平等的好朋友,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誰想來扮演大老虎和小老鼠表演這個故事呢?

5、事先安排好的小朋友和爸爸一起表演故事,大家觀看親子故事表演,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瞭解。

6、鼓勵幼兒參與故事表演。

-教師:小朋友,你們想和這個大老虎一起表演嗎?下面請小朋友扮演小老鼠,我們一起來表演故事。

-請爸爸繼續扮演大老虎,其他小朋友扮演小老鼠共同表演故事,教師講述故事忠的語言。

7、音樂活動《碰一碰》

-教師:小老鼠和大老虎變成了好朋友,小朋友,你有好朋友嗎?今天我們班上還來了許多家長,他們也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一起跟着音樂,找個朋友碰一碰吧。

-教師引導幼兒和家長一起表演。

活動反思:

雖然説每一個人對每一個繪本的解讀都有不同之處。但是,我們在帶着孩子走進繪本時,一定要清楚,要從哪一個點帶兒童去走?以怎樣的方式,讓幼兒理解或體會怎樣一種情感?這就需要執教者對文本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也是我在這次活動中的收穫吧。

小老鼠和大老虎,從外表看看這兩隻動物,似乎不可能成為好朋友,但是在《小老鼠和大老虎》這個故事中它們是一對好朋友,但這對看上去很不相稱的好朋友之間也存在着一些小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在我們小朋友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的,比如:把人家的積木弄倒,和好朋友絕交後,會做一些好的事情讓之感動原諒。這些情節似乎和孩子日常生活很貼近。在第一環節中,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講講小老鼠和大老虎它們倆是怎樣的兩種動物,並讓孩子們來猜想它們倆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情,在激起孩子們興趣的同時也為後面的活動做鋪墊。第二環節是分段講述,主要是讓孩子們感受小老鼠和大老虎是怎樣從一對好朋友,慢慢出現問題,小老鼠和大老虎絕交的事情,為之大老虎做了哪些事情來贏得小老鼠的原諒。

在我講述完大老虎為小老鼠做的事情後,幼兒根據聽到的來回憶事件,加上之前的講述,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都基本能講出大老虎所做的事情,所以在這環節中,孩子們的傾聽還是比較好的。在這個活動中,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導入環節時間過長可以採用直接導入的方法,讓孩子來觀察圖片上的兩個小動物。在讓孩子理解故事發展情節的同時,可以讓孩子去感受故事中角色的心情。可以讓孩子扮扮小老鼠或者大老虎,學學它們説的話,説話時的語氣等等。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標達成效果好。

經過這次活動讓我深深感受到,作為老師,一定要站在幼兒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經驗背景、情感體驗、思維方式和興趣愛好,並要從多個角度去設想應對策略,為活動中的有效迴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時,要善於賞識和鼓勵孩子。因為老師的認可能喚醒孩子們潛在的自信,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園語言教案3

教學目標

一,能夠認識人,頭,手

二,能夠準確的找出,人,頭,手,分別是哪個字?

三,體會認識文字的快樂

教學準備

人全身圖片,漂亮的方框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之前跳過的幸福拍手歌嗎?幫我們站起來,一起聽着音樂跳起來吧!

二引入人,頭,手

嗯,小朋友們,你們剛剛跳舞的過程中用到了身體的哪些部位呢!讓我們從上往下一起來數一數吧!這是,頭。這是什麼?小手。哦,還有我們的身體,還有你的小腳。

好,那麼現在跟隨老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頭這個字該是怎麼寫的?

三,認識人,頭,手

嗯,小朋友們,看清楚了嗎?這個字呢就是,頭。好啦,現在小眼睛仔細看好哦。大家猜猜,這是什麼字呢!我們剛剛跳舞的時候也有用到他喲(晃動老師的手)

哦,小朋友們猜對了,這是手。現在,我們,整個頭加上你的手,加上我們的身體,我們組成了我們這個?對了,組成了我們這個人。現在讓老師把人字寫出來。

四,遊戲鞏固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三個字,人,頭,手,現在讓我們來跟人,頭,手三個字一起玩玩遊戲吧!

小朋友們,看這是什麼呀!嗯,中間是空的,一個方框。下面的老師選擇幾個小朋友,你們上來拿號小方框,我們下面的小朋友呢?隨機説一個字,上面的`小朋友用小方框把它框出來。我們下面的小朋友要看一看,哪個小朋友框的又快又好。

遊戲多玩幾次。

好了,現在讓我們進行下一個遊戲。老師數123,手指到哪一個字,小朋友們就要指出,這個字所代表的身體部位。例如知道頭我們就用小手指出我們的頭,如果老師知道了人,我們就整個人轉一個圈圈。小朋友們,明白了嗎?

五,結束

哎呀,小朋友們,這節課很快就要過去了,小朋友們跟人,頭,手,三個寶寶玩的開心嗎?嗯,玩的開心就好,不開心也沒關係,我們以後還能接着玩。那麼現在我們小朋友們手牽着小手,我們一起去,外面逛一逛吧!

幼兒園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裏初步瞭解動詞,會説動詞。

2、使幼兒體會參與活動的樂趣,鼓勵幼兒大膽探索和發現。

3、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活動過程。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汽球、毛絨玩具、呼拉圈、報紙、皮球、鈴鼓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跳舞。

2、教師提問:你都做了什麼?

二、引導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邊遊戲邊説動詞。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示範玩球。

1、教師出示皮球問:這是什麼?球是什麼樣子的?可以怎麼玩?

2、請幼兒表演玩球並提問:他在做什麼?(幼兒説出動詞)

(二)幼兒自選物品進行遊戲。

1、教師提出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玩一玩,看誰玩的花樣最多,提醒幼兒不要碰到其他人。

2、幼兒自選玩具進行遊戲,教師指導。

3、教師提問:你在玩什麼?你是怎麼玩的'?(指導幼兒與小夥伴一起遊戲)

4、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打人”遊戲。

5、指導幼兒整理玩具。

(三)進一步學習動詞。

1、教師拿皮球和報紙問幼兒:你剛才是怎麼玩的?(幼兒講述並表演)

2、教師向幼兒説明表示動作的詞就叫做動詞。

3、幼兒繼續表演,講述自己活動的過程。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觀察汽球並提出新的問題:是什麼東西讓汽球鼓起來的?

活動反思

教材的價值,在於能有效激活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表情文化知識很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故活動設計中處處以“激起幼兒興趣”為忠旨。

幼兒園語言教案5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傾聽意識,要讓幼兒在傾聽的過程中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感情,就要注意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因此,培養幼兒的傾聽欣賞能力是語言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此節活動,旨在通過傾聽欣賞散文詩、談話交流、想象表達等形式,使幼兒理解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語言的美;並能大膽交流表達對雨的經驗與想象。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我將活動重點放在理解文學作品內容上,而將難點定位於交流表達對雨的經驗與想象上。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並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2、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仿編。

3、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學着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欣賞並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難點: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仿編。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音頻(打雷聲、下雨聲)、散文詩錄音、沙錘、撞鈴、打棒、碰鐘、報紙等。

活動過程

一、説雨——創設情境,引出“雨”。

播放打雷的聲音,創設下雨天的情景。

師:小朋友,咱們去郊遊吧!聽,這是什麼聲音?天氣會有什麼變化?要下雨了咱們趕緊躲雨吧!剛才你們聽到了什麼?你們喜歡下雨天嗎?為什麼?

二、聽雨——欣賞詩歌,理解散文詩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1、從“小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詩歌。

2、教師講述簡要故事內容。

師:小豆豆為什麼不喜歡下雨?媽媽教了她什麼好辦法?豆豆是怎麼聽雨的'?學學她聽雨的樣子。

3、欣賞散文詩,交流表達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1)幼兒欣賞散文詩錄音,瞭解雨點在不同地方發出的聲音也不同。

師:豆豆會聽到怎樣的雨聲呢?

(2)幼兒回答:豆豆聽到的聲音是怎樣的?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雨聲?

(3)教師出示沙錘、撞鈴、打棒、碰鐘、報紙,幼兒通過演奏樂器親身感知象聲詞沙沙沙、叮叮叮、滋滋滋、嗒嗒嗒。

(4)教師小結:小朋友通過演奏樂器感受了不同的雨聲,也説出了豆豆聽到的不同雨聲,可是小雨分別落在了哪裏,在幹什麼呢?我們來看着大屏幕靜靜地、仔細地聽。

(5)幼兒觀看PPT,理解散文詩。

師:這些雨聲分別落在哪裏?在幹什麼?(幼兒説説看)

4、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演奏樂器、朗誦散文詩。

師:這首散文詩講的是豆豆在幹什麼?(聽雨),這首散文詩的名字就叫《聽雨》。下面我們一起來試着邊演奏樂器邊朗誦散文詩,將我們對下雨天美的感情表達。你最喜歡散文詩的哪一句?

三、雨趣——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仿編。

1、師:調皮的小雨除了落在樹葉、屋頂、花蕊裏、窗玻璃上,它發出怎樣的聲音,落在哪裏,幹什麼呢?

2、幼兒大膽仿編、並在集體面前表達。

四、玩雨——引導幼兒感受下雨天的情懷,學着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1、與“雨”嬉戲。

你們猜猜小豆豆現在還討厭下雨嗎?雨還在下,小豆豆好想出去看看雨、聽聽雨聲,和小雨一起遊戲,如果出去你會和小雨如何玩?穿上我們的雨衣、雨靴、打上漂亮的小花傘去和小雨玩吧!

2、 總結:希望小朋友不要因為下雨就沮喪起來,限制了我們的想象,我們可以在屋子裏趴在窗户跟前靜靜的聽感受雨水的美妙歌聲,還可以用畫筆記錄假如你在雨中想要做的事,想辦法讓自己和別人快樂起來。

活動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自身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教學內容沒有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目標涉及的內容過多,以至於上課時長過久、拖沓;接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態過於激烈使幼兒無法專注於故事內容,未理解故事內容;然後在欣賞散文詩的環節中讓幼兒使用樂器感受不同雨聲,目標不清晰,場面有些混亂,與欣賞散文詩無關;最後“玩雨”環節與欣賞散文詩沒有聯繫可以不設計這個環節。

本次教學觀摩活動的實踐,我經過實踐發現自身存在很多問題,在今後的日子裏我需要在上課方面多下功夫,彌補自己的缺點,多實踐多反思、及時改正,期待自己在下一次教學觀摩活動有所突破。

幼兒園語言教案6

中班語言活動:五指兄弟的`爭吵

教學目的:

通過表演、實踐故事,引導幼兒懂得只有團結協作,才能做好或完成一件事情。

準備:

五兄弟指偶,笤帚一把

活動與指導:

1、教師利用指偶給幼兒邊演示邊講故事。

2、討論:

⑴五個手指兄弟單獨掃地為什麼辦不到?

⑵五兄弟同時進行為什麼就很快完成了?

3、遊戲:幼兒五個手指分別戴上五兄弟的指偶,邊説兒歌,邊做手指遊戲。

建議:請幼兒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團結協作掃掃我們的室內環境,活動形式可以把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負責做一件事情,如:擦桌子、掃地……。

幼兒園語言教案7

設計思路:

關於“動物”的主題開展以來,孩子們都非常樂衷於談論各種動物,他們還從家裏帶來了關於動物的書、卡片、照片和玩具等,孩子們看書的興趣也比以前濃厚了。從孩子們的活動情況看,他們對動物的花紋比較感興趣,每次看到新的動物,關注點總是在動物的花紋上,於是我們就設計了這樣一次關於動物花花衣的集體活動。

在活動過程的設計中,我們採用了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方式,第一環節中分別通過三次圖片的呈現來幫助幼兒觀察比較不同動物的皮毛,第一次是花紋有顯著特徵的動物,第二次是兩個相同花紋不同顏色的動物,第三次則都是黑白花紋的動物;在第二環節中運用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鞏固對動物不同皮毛的認識;在第三環節出示身上沒有花紋的動物作為延伸活動,引發幼兒瞭解更多動物皮毛的願望,把幼兒的.思維拓展開來,使主題更深入的開展下去。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中,發現動物的皮毛是各種各樣的。

2、有進一步瞭解動物皮毛和它生活習性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根據皮毛的特徵猜測動物

1、觀看課件第一張(孔雀、蛇)

猜猜他們是誰?(幼兒猜出後驗證)

2、觀看課件第二張(梅花鹿和豹)

這次是哪兩個動物?從哪裏看出來的?

驗證幼兒猜的結果,比較兩種動物不同的花紋。

3、觀看課件第三張(奶牛、斑馬、斑點狗、熊貓)

這裏有幾個動物?

這些動物的花花衣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比較四種不同的花紋,驗證幼兒猜的結果。

找一找他們相同的地方?

小結:動物都有自己的花花衣,有的是一條條的花紋,有的是點點花紋,有的是塊塊花紋,而且顏色也不一樣。

二、玩一玩——在遊戲中鞏固對動物皮毛特徵的認識

1、 幼兒自由選擇動物的花花衣給動物穿上衣服。

2、 引導幼兒説説給哪個動物穿上什麼樣的衣服。

三、延伸

是不是每一種動物身上都有花紋呢?

出示熊的局部圖片,找一找哪些動物是沒有花紋的?

幼兒園語言教案8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兒歌《果園裏》選材來自小班上期《水果繽紛樂》主題教育活動,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喜歡又熟悉的食物,水果有着的形狀、顏色、不同的生長環境等都在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果不同的生長環境,豐富認知經驗。

2.學習兒歌並感受兒歌問答式的句式。

3.感受問答式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師資源PPT,水果圖片若干、音樂《潑水歌》。

幼兒經驗準備—瞭解水果長在哪裏。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課件演示法、啟發提問法、觀察法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教師:寶貝們,剛才老師接到一個電話,是我的好朋友小熊打來的,小熊告訴我,他即將舉辦一個“水果聚會”,在聚會上能吃到各種香甜可口的水果,我很想去參加,可是小熊説必須先完成一個任務,才能去參加,寶貝們,快來和我一起聽聽看,小熊給我佈置了什麼任務。

二、學習兒歌

1.出示PPT1,和幼兒一起仔細傾聽PPT裏小熊提出的任務,瞭解水果不同的生長環境。

?教師:寶貝們,這是哪裏啊?——小熊的果園裏

水果寶寶都去哪裏了?——水果寶寶都藏起來了

我需要找出幾種水果?——三種

?教師:我可等不急了,要馬上去把這三種水果找出來,咦?水果在哪裏啊?我左瞧瞧,右看看,(突然)哎呀,什麼水果呀?趴在地上,差點把我都絆倒了!寶貝們?你們快幫我想想,什麼水果是長在地上的呀?----(幼兒大膽猜測)和幼兒共同驗證。PPT2

?教師:已經找到一種水果了,我得趕快找出第二種,我左瞧瞧右看看,藏哪裏去了?這兒有棵樹我來瞧瞧,哎喲,什麼水果落下來砸在我腦袋上了,哎喲,好疼呀!到底是什麼水果啊?藏在樹上?------(幼兒大膽猜測)和幼兒共同驗證。PPT3

④教師:還剩下最後一種了,可是老師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咦?這裏怎麼有個藤架,寶貝們,會不會有什麼水果是結在藤架上的呢?-----幼兒大膽猜測)和幼⑤兒共同驗證。PPT4

教師:老師已經把三種水果都找到了,現在就要準備去參加聚會了,咦?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參加聚會啊?想啊?那我打個電話給小熊問一問。(做打電話狀)然後播放PPT5

2.出示PPT,一起來聽聽小熊的三個問題,引導幼兒練習説兒歌。

引導幼兒用“蘋果,蘋果藏樹上”的句式回答。

PPT6問題句型“什麼水果藏樹上”

“什麼水果地上爬”

“什麼水果結藤架”

請幼兒練習問句句式。

教師:我請一個寶貝來提問,看看其他寶貝會不會被你考倒。

?請幼兒一對一提問,回答。

請一位幼兒提問,其餘幼兒共同回答。

?男寶寶提問女寶寶答,女寶寶提問男寶寶答。

教師:寶貝們的問題都回答正確了,可以和我一起去參加聚會了,哎~~~要不我們把剛才的問題和答案變成一首兒歌送給小熊作為禮物吧!

音樂PPT7

出示水果圖片,幼兒根據展示圖片練習提問與回答。

三、創編兒歌

教師:提問小朋友還認識其他水果嗎?他們都分別長在哪裏?你會怎麼問?又會怎麼回答呢?

四、結束部分:

好了,寶貝們,我們趕快去參加聚會吧!讓小熊聽聽我們送給他的這首兒歌,他一定會非常喜歡。出發咯!

幼兒園語言教案9

【設計意圖】

這是一個引導幼兒感受輕快節奏,學唱歌曲是體驗秩序感並形成排隊的音樂活動,我班幼兒喜歡唱歌。

【活動目標】

1.體驗歌曲輕快的節奏感。

2.學習用柔和的`聲音學唱歌曲。

3.引導幼兒隨錄音學唱歌曲,知道要排隊一個跟着一個走。

【活動準備】

歌曲錄音《滑滑梯》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以談話的形勢開始,説説平時是怎樣滑滑梯的。

小朋友,你們喜歡滑滑梯嗎?

是怎樣滑滑梯的?

(二)基本部分:聽錄音、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小朋友來聽一聽。

歌曲好聽嗎?

歌曲的名字叫什麼?

歌曲裏的小朋友是怎樣滑滑梯?

(組織幼兒隨錄音按節奏拍手跟唱兩邊)

(三)結束部分:教師總結學唱效果,表揚鼓勵認真學唱的幼兒。

延伸活動:户外活動組織幼兒按秩安排對一個跟着一個滑滑梯,邊唱歌邊玩耍。

幼兒園語言教案10

學習目標:

1、初步學習和理解詩歌,感知傘的含義並在此基礎上仿編詩歌。

2、激發同情心,培養助人為樂的情感。

活動過程:

1、引入主題 觀察圖片後啟發提問

森林的天氣怎麼樣?下雨了 爸爸媽媽來接你的時候 會帶上什麼?可小動物們沒帶傘該怎麼辦?幼兒我們可以給他們送傘。小動物可以躲在大樹下面

誰能用樹葉當傘?

螞蟻,因為螞蟻很小,可以用樹葉當傘。

教師把幼兒説的編成一首詩歌。

2、感受理解。

1) 欣賞詩歌,教師提問:誰撐開了美麗的傘?他們用什麼做自己的傘?美麗的花朵是誰的.傘?是什麼顏色的花?還有誰撐起了怎麼樣的傘?

2) 理解重點。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喜歡的幼兒可以跟念。為什麼蝴蝶用花來帶傘?落葉能做螞蟻的傘嗎?為什麼?漂亮的小兔找了什麼做傘?為什麼?小動物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傘

3、 仿編詩歌。

1)出示小熊玩具。是誰來了?小熊也沒有帶傘,他會淋濕的,請你們幫它找把傘。

怎樣的大樹是小熊的傘?還有什麼可以做小熊的傘?

快下雨了,還有很多小動物沒有傘,快為它們想想辦法吧。

2)提供各種動物圖片以及紙張畫筆等,請幼兒為小動物貼或畫傘,然後進行創編。

3)設問:你願意為誰找把傘?想為它找把什麼樣的傘呢?

4)請幼兒説説自己創編的詩歌,並對幼兒大膽想象合理編排給予鼓勵。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撐開美麗的傘

紅紅的花朵時蜜蜂的傘

黃黃的樹葉時螞蟻的傘

綠綠的荷葉時青蛙的傘

白色的蘑菇是小白兔的傘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傘

幼兒園語言教案11

一、預設目標:

1、欣賞文學作品,理解故事,感受與體驗故事的語言美、意境美,激發對花、對大自然探究的興趣。

2、學會安靜聽故事,不隨意插嘴,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3、大膽想象“桃花的樣子”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故事磁帶、紙、筆

三、指導要點:

1、欣賞文學作品《桃樹下的小白兔》(磁帶錄音),提出問題:聽完故事有什麼感覺,你想對大家説什麼?

2、幼兒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記錄幼兒的語言。

3、再次欣賞文學作品,提出問題:你見過桃花嗎?桃花是什麼樣的.?

4、幼兒自由發言,教師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並記錄幼兒的講話內容。

5、幼兒根據自己説的內容進行想象畫“桃花”

活動反思:故事意境優美,生動形象的描述把孩子們帶入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中,賦予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從而引發了孩子們一連串的問題,如“真正的桃花是什麼樣的?”“風是什麼樣的?”“風有什麼用?”“信是什麼樣的?”“信是怎麼傳送的?”…激發了孩子們繼續探索的興趣。

幼兒園語言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學會有序地觀察畫面,理解賣帽人與猴子之間發生的故事。

2、通過觀察畫面,學習大膽地表述出事情的發生、發展的有趣過程。

3、樂意與同伴一起表演故事。

二、活動準備:

1、猴子頭飾四個,帽子五頂,擔子一副,大樹杈。

2、《猴子學樣》課件下載。

三、活動過程:

1、回憶已有經驗,導入活動。

出示猴子圖片: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猴子)小朋友都很喜歡猴子,對猴子也很熟悉,你能説説猴子是一個什麼樣的動物?並請幼兒模仿一下。“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個關於猴子的故事。”

2、幼兒觀察圖片,講述圖片的主要內容。

提出看動畫片的要求:以前的動畫片聽聽聲音就知道講了什麼事,今天的`動畫片是沒有聲音的,只有仔細看圖才能知道講的什麼事哦。所以請你們睜大小眼睛,仔細看——

(1)出示圖片一:圖畫上有誰?老爺爺要去幹什麼?後來,老爺爺怎麼了?他睡覺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請幼兒完整講述第一幅圖。

(2)出示圖片二:老爺爺醒來發現什麼?猴子在樹上幹什麼?(出示字卡:又叫又跳)老爺爺的心情怎麼樣?請你們表演一下小猴和老爺爺的樣子。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助老爺爺把帽子拿回來嗎?

(3)出示圖片三:圖畫上老爺爺在幹什麼?小猴在幹什麼?(學習詞語:抓耳撓腮)。在這幅圖上你能不能發現什麼祕密?(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請一幼兒扮演老爺爺,其餘幼兒扮演小猴,進行表演。那麼,你能想出好辦法來幫助老爺爺把帽子要回來嗎?幼兒想辦法。

(4)出示圖四:老爺爺也想出了好辦法,看看和你們的一樣嗎?老爺爺有沒有成功?看看老爺爺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3、給故事取名字,並完整講述。

教師:這麼好聽的故事還沒有名字呢?請小朋友給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吧。(出示字卡:猴子學樣)我們一起來把這個故事完整的欣賞一遍,好嗎?

4、表演故事二遍

(1)“這麼好聽的故事還可以表演呢,想不想來表演故事?”幼兒表演兩遍。

(2)教師:你們喜歡故事裏的誰?為什麼?教育幼兒學習老爺爺,碰到困難想辦法解決問題。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頂鍋蓋

幼兒園語言教案13

活動目標:

1、能清楚地講述動畫片中有趣的故事情節。

2、體驗喜羊羊戰勝灰太狼的喜悦心情。

活動重點:

讓幼兒理解動畫片的主要情節。

活動難點:

讓幼兒猜想小羊們對付灰太狼的辦法,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表述。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看過動畫片,瞭解動畫片中喜羊羊、村長和灰太狼等的外形特點。

2、物質準備:事先剪輯好動畫片《狼來了》(長度約6分鐘)、播放器。

3、環境創設:安排好幼兒觀看動畫片的座位。

活動過程:

1、播放動畫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題曲,引出活動內容。

引導語:(1)請小朋友注意觀看和傾聽,這是哪部動畫片的主題曲?

(2)今天我們要一起欣賞"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動畫片的第二集,名字叫《狼來了》。請你們想想,小羊們認識狼嗎?如果狼來了,喜羊羊會用什麼辦法戰勝灰太狼?

2、組織幼兒觀看和講述動畫片的第一部分內容(開頭到灰太狼編謊言)。

(1)提問:①灰太狼第一次要到羊村捉羊,它用了什麼辦法?②灰太狼把自己偽裝成什麼樣?(引導幼兒學習詞語"偽裝"。)③灰太狼是怎麼樣編造謊言騙小羊和村長的?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幫助小羊們認識灰太狼的.真面目:這隻灰太狼太惡毒了,我們有什麼好辦法讓村長和小羊們不上當?哪種辦法好?

3、組織幼兒觀看和講述動畫片的第二部分內容(喜羊羊認出灰太狼到結束)。

(1)提問:①喜羊羊用什麼辦法識破灰太狼的偽裝?②灰太狼是怎麼樣露出兇惡的面目的?誰能用好聽的詞句來講講?

(2)定格畫面,幫助幼兒理解灰太狼的"兇惡面目"和"氣急敗壞"。

(3)提問:最後,喜羊羊是用什麼辦法趕走灰太狼的?

4、引導幼兒完整觀看和講述動畫片的內容。

5、引導幼兒討論和交流動畫片的主題。

引導語:狼來了,小羊們是怎麼樣認識狼的真面目的?為什麼喜羊羊會戰勝灰太狼呢?

活動延伸:

家園同育: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觀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動畫片,相互交流動畫片的內容。

幼兒園語言教案14

教案目標:

1、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自由想象,大膽發言。

2、小組合作製作小圖書,感受同伴間合作的快樂。

 教案准備:

1、玩具:老鼠、彩筆;三明治、溜溜球、藍色枕頭

2、毛茛、白紙(左側打好洞)、塑封的小圖片(大彩筆、小老鼠、貓)、封面。

教案過程:

1、出示老鼠、彩筆:有一天,天氣真好,小老鼠出來玩,玩着玩着,它覺得有點餓了,想找東西吃。它找呀找,看見了一隻大彩筆,小老鼠想要把它吃掉。

大彩筆會怎麼説?

小老鼠眯着小眼睛説:“有好吃的東西?那還不快點給我。快,快。要不我就把你吃掉。”。

2、大彩筆用它的身體一轉,就畫出一個三角形。你猜猜會是什麼好吃的東西?小老鼠一看真開心,是它喜歡的三明治啊,它會説什麼呢?

小老鼠一看,就開心地説:“唔,那是我喜歡吃的甜甜的、軟軟的三明治。”

3、小老鼠剛説完,就一口把三明治吞掉了,可是它摸摸圓鼓鼓的肚子説:“飽是飽了,但是我現在想要好玩的東西,快點給我,要不我就把你吃掉!”大彩筆只好又把身體一轉,就畫出一個圓形。

這是什麼好玩的東西?原來是個溜溜球。你會玩嗎?誰來玩玩看?我們來聽聽小老鼠是怎麼説的。小老鼠一看,説:“我知道這是溜溜球,可以甩出去、收回來,可以帶它散步,可以把它當鐘擺晃來晃去,嘻嘻,好玩!好玩!”誰來學學小老鼠,表演一下。

4、可是小老鼠小眼睛一轉,還是説:“好玩是好玩,可是我家裏還缺一樣好用的東西,快給我,要不我就把你吃掉!”。

大彩筆沒辦法,只好又把身體一轉,就畫出一個雲朵的形狀。這是什麼好用的東西?如果你是大彩筆,你要怎麼介紹,小老鼠才會喜歡呢

5、大彩筆心想,貪心的傢伙永遠都不會滿足的,我得想個辦法才行。小朋友,你們猜這一次,大彩筆變出了什麼東西呢?小老鼠會怎麼樣呢?大彩筆有沒有脱險呢?快幫大彩筆想個好辦法吧!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誰來説説你的好辦法?

大彩筆身體一轉,小老鼠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見一隻大花貓猛撲上去,一口把小老鼠吞下肚。大彩筆開心地笑了。

6、我們一起完整地聽遍故事。

誰給這個故事取個好聽的.名字?《小老鼠和大彩筆》

7、我們將這個故事做本小圖書,就可以一邊看一邊講了。想一想,這本書要做幾頁?一組的小朋友一起做一本書,商量好誰畫哪一幅。每一頁要寫清楚頁碼。每張紙的小洞朝左邊,等會要將書訂起來的。老師已經給你們準備好了封面,還有一些小圖片,可以貼一貼,畫一畫。

幼兒製作圖書。鼓勵幼兒添畫背景。

8、師生一起看書講述故事。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彩筆》

有一天,天氣真好,小老鼠出來玩,玩着玩着,它覺得有點餓了,想找東西吃。它找呀找,看見了一隻大彩筆,小老鼠想要把它吃掉。大彩筆説:“老鼠先生,你不要吃我,我不好吃,只要你答應不吃我,我給你變出好吃的東西來。好嗎?”

大彩筆用它的身體一轉,就畫出一個三角形。小老鼠一看,就開心地説:“唔,那是我喜歡吃的甜甜的、軟軟的三明治。”小老鼠剛説完,就一口把三明治吞掉了,可是它摸摸圓鼓鼓的肚子説:“飽是飽了,但是我現在想要好玩的東西,快點給我,要不我就把你吃掉!”

幼兒園語言教案15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依戀情結很重,特別需要安全感。小班的寶寶們希望大人抱抱她親親她,他們需要愛的支持。孩子有了被愛的經歷,才會學會愛別人、愛社會,友好的與人相處。愛是孩子情感世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綱要》中教育內容與要求對語言領域的要點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此次活動中,我希望營造的即是一種暖暖的美好而深情的氛圍。通過教師與幼兒共同對繪本故事《媽媽抱抱我》的解讀,從動物媽媽和寶寶之間愛的親密動作,讓孩子感受媽媽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從而讓幼兒體會到媽媽對孩子的情感和擁抱的温暖。活動的重點就是讓幼兒在尊重、寬容接納的氛圍當中,積極踴躍的表達。

一、活動目標

(一)觀察圖畫,瞭解動物媽媽對動物寶寶表達愛的方式,並引導幼兒説出"媽媽用抱他的.寶寶"。

(二)從動物的擁抱中,感受媽媽的愛和擁抱的温暖。

活動準備繪本《媽媽抱抱我》和PPT課件背景音樂歌曲《我的好媽媽》

活動過程一、歌曲導入,感受母愛的表達教師和幼兒共同表演歌曲《我的好媽媽》

老師—小朋友,你愛你的的媽媽嗎?為什麼呢?

幼兒—媽媽愛我們。

老師—那媽媽是怎樣愛你的呢?

幼兒—媽媽給我買吃的、媽媽給我講故事、媽媽喜歡抱抱我等。

二、教師導入故事,感受動物媽媽對小動物表達愛的方式。

—你們想不想知道小動物的媽媽是怎樣愛他們的寶寶的?我們來聽聽故事。

1、感受雞媽媽的愛—(出示第二張圖片)看看圖片上有誰?(可以説説小雞的媽媽是母雞,而公雞是小雞的爸爸)—你們猜雞媽媽是怎樣愛小雞的呢?

—(出示第三張圖片)原來雞媽媽用翅膀抱她的孩子。

2、感受狗媽媽的愛—那小朋友你來看看,這又是誰呢?它是怎樣愛寶寶的呢?

—(出示第四張圖片)原來是狗媽媽和他的孩子。狗媽媽是怎樣愛他的孩子的呢?

—(出示第五張圖片)狗媽媽用舌頭輕輕地舔她的孩子。

3、瞭解鳥媽媽的愛—接下來小朋友猜猜誰又來了呢?猜謎語:個頭小,本領大,常在空中玩耍,愛在樹上睡覺。

—(出示第六張圖片)是鳥媽媽和他們的孩子呀。他們在藍天中玩耍,在大樹上搭一個鳥窩睡覺。

—(出示第七張圖片)鳥媽媽在幹什麼呢?原來鳥媽媽用媽媽用嘴巴輕輕地給孩子撓癢癢。

4、瞭解大象媽媽的愛—(觀察第八張圖片)小女孩回到家中,翻出一本書,看到了什麼?(幼兒觀察)—(出示第九張圖片)象媽媽用鼻子温柔地撫摸小象。

三、情景表演,教師和幼兒邊表演邊述説。

(播放背景音樂)表演完了,故事還沒有完,故事(講述第十、十一圖片)小女孩和媽媽幸福的抱在一起。

—好温暖的故事呀,故事裏有許許多多的愛。

四、討論其他動物媽媽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用肢體表現。

—原來媽媽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他們表達愛的方式都不一樣。你還知道其他動物媽媽是怎樣愛他的孩子的嗎?(幼兒討論)小結:除了抱媽媽,還有好多時候,好多事情都可以知道你很愛他,記得要説出來,做出來哦!

寶貝們你們知道我們是怎麼愛寶寶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音樂律動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