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考研政治必背的知識點歸納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1.48W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容。那麼,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考研政治必背的知識點歸納,歡迎閲讀與收藏。

考研政治必背的知識點歸納

考研政治必背知識

1.規律與規則不能混同,規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觀的;而規則是人為制定的、主觀的。當然,合理的規則必須要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

2.規律的重複,是本質性、必然性內容的重複,不是具體事件的重複,因為事物的發展是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

3.假象和錯覺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種現象,是客觀的;錯覺是錯誤的感覺,是主觀的。當然,如果為假象所迷惑就會產生錯覺。

4.現象和本質都是客觀的,兩者之間不是主觀與客觀的關係(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而是體現與被體現的關係,即現象不是反映而是體現本質。

5.唯物辯證法和詭辯論具有本質區別。

第一,前者既承認區別又承認聯繫(既講非此即彼、又講亦此亦彼)。後者不承認區別只承認聯繫(不講非此即彼、只講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認運動又承認靜止(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後者只承認運動不承認靜止(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第三,前者既堅持兩點又分清主次,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後者雖然堅持兩點但不分主次,屬於均衡論。

6.部分質變歸根到底是量變,不是質變。

質變有爆發式飛躍和非爆發式飛躍兩種基本形式。量變有數量變化與結構變化兩種基本形式。

7.不能把矛盾的同一理解成等同,同一是矛盾雙方的同一,是以差異為前提的;也不能把鬥爭混同於鬥爭的具體形式,如錯誤地認為鬥爭即對抗。

8.矛盾鬥爭性的無條件性,不是講矛盾雙方的鬥爭不需要條件,不受任何條件約束,而是指矛盾雙方的鬥爭在任何條件下都存在,但鬥爭的具體形式受不同條件的制約。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不同於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因為普遍存在於特殊之中,沒有超出特殊;整體由部分構成,但整體具有部分所沒有的新功能,已經超出部分。

10.“事物既然是永恆發展的,就不存在靜止或者倒退”,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考研政治知識要點

1.哲學:世界觀的理論形態,或者説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世界觀:對人與世界關係的根本看法、根本觀點。

3.方法論: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與世界觀是統一的,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

4.哲學基本問題:存在和思維、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哲學基本問題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問題,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派別的依據;第二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依據。

5.唯物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哲學派別。唯物主義有三種歷史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現代辯證唯物主義。

6.唯心主義: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的哲學派別。唯心主義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形式。

7.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説,是無產階級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8.一元論與二元論:對世界本原問題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派別。認為世界本原是一個的是一元論哲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一元論哲學。認為世界有物質和意識兩個獨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論哲學。

9.可知論與不可知論: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學派別。凡認為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學派別都屬於可知論哲學,認為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的哲學是不可知論哲學。

10.物質: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物質的根本特徵是客觀實在性。

11.運動:物質的存在方式,是標誌物質世界一切事物和過程的變化的哲學範疇。

12.時間:物質運動過程的持續性,它的特點是一維性或不可逆性,即時間只能沿着過去、現在、將來的方向進行。

13.空間:運動着的物質的廣延性,指事物的體積、形態、位置、距離和排列次序等。空間的特點是三維性,即任何物體都有長、寬、高三個方向。

14.意識:自然界和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物質世界的主觀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稱機器思維,本質上是對人的思維的模擬。

考研政治知識總結

對立統一規律

首先,對立統一規律為什麼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原因:

①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繫的根本內容和永恆發展的內在動力,從根本上回答了事物為什麼會發展的問題;

②是貫徹另兩個基本規律和基本範疇的中心線索,也是理解這些規律和範疇的鑰匙;

③它提供了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對立統一規律揭示着矛盾的規律,矛盾,也就是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所固有的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因素和傾向。

其次,對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同一性和鬥爭性的理解尤為重要。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貫通的性質和趨勢,它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存在前提,共處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滲透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的鬥爭性,是指指矛盾對立面相互排斥、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矛盾的鬥爭性是事物變化和發展的內在基礎。

矛盾的同一性作用表現在:①它是事物發展的前提。

②它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③它規定了事物向對立面轉化的可能和發展趨勢。

矛盾的鬥爭性作用表現在:①一個統一體內,促進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為事物質變創造條件。

②不同的統一體間,一種矛盾統一體向另一矛盾統一體過渡的決定力量。

研政治筆記

一、唯物論(2個核心、2大原理)

2個核心:物質、意識

2大原理: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原理

二、辯證法(2個核心、3大規律、4對範疇)

2個核心:聯繫、發展

3大規律:質變量變律、否定之否定、對立統一律

4對範疇:現象與本質、必然與偶然、原因與結果、可能與現實

三、認識論(3個核心、3大規律)

3個核心:實踐、認識、真理

3大規律: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原理、認識發展律、真理髮展律

四、歷史觀(2個核心、2大規律)

2個核心:社會、人

2大規律:社會發展律、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律

1、唯物論(2個核心、2大原理)

2個核心:物質、意識

物質(客觀實在性)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物質是對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意識(反映性)

1、(起源)意識與人腦: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

2、(本質)意識與客觀存在:

(近似、能動、原形)意識是對客觀存在近似的、能動的反映;任何意識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都能從客觀實在找到原形,也即沒有被反映者就沒有反映。

(內容與形式)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形式是主觀的;意識體現了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

2大原理: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原理

唯物主義一元論(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

(多樣性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一的;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物質世界的統一,是多樣性的統一: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具有物質統一性。

物質和意識辯證關係原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意識能動性原理)

1、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原理,即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的起源和本質的.原理。

2、意識的能動作用,亦稱為主觀能動性,指意識能動地反映世界和指導實踐,通過實踐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具體3表現①認識世界;②指導實踐、改變世界;③對人體生理活動的控制和調節。

2、辯證法(2個核心、3大規律、4對範疇)

2個核心:聯繫、發展

聯繫(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

1、(內部要素及相互之間的關係)聯繫是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以及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

2、(客觀性)聯繫是客觀的,凡真實的聯繫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們可以從事物的固有聯繫中把握事物,但決不能用臆想的聯繫代替真實的聯繫,否則將陷入詭辯論。

3、(普遍性)聯繫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內部和外部都處在相互聯繫之中,世界是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聯繫中的一個環節並通過它體現出聯繫的普遍性。

4、(多樣性)聯繫在內容上和形式上是多種多樣的。

PS:聯繫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質世界普遍地以系統的形態存在。

引申概念:系統(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

a、(整體性)系統具有其部分在孤立狀態下所沒有的整體特性;

b、(結構性)系統的性質不僅取決於構成系統的各要素的性質,更取決於這些要素的組成方式即結構。

發展(永恆性、普遍性)

1、(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本質)是創新。

2、(永恆性、普遍性)過程論5要點:

a、世界上沒有永恆存在的事物;

b、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

;c、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轉化為其他事物的歷史;

d、一切事物都有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e、因此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而不是具體事物的集合體。

3、大規律:質變量變律、否定之否定、對立統一律

質變量變律(區別與聯繫-轉化與滲透)

1、質、量、度

a、質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並區別於他事物的規定性。質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的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範圍、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適度原則。

2、量變和質變的關係

a、區別: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體現了事物的連續性;質變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連續性的中斷(即非連續性)。量變一般不顯著,速度緩慢,質變則變化顯著、迅速;事物變化是否超越量變的範圍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誌。量變和質變的區別具有相對性。

b、聯繫:相互轉化和相互滲透

相互轉化:量變向質變轉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向量變轉化,質變體現和鞏固量變的成果,併為新的量變開拓道路;

相互滲透:量變中滲透質變,即在總的量變過程中包含部分質變;質變中滲透量變,即在質變中包含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3、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由部分質變到根本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相互交替、以至無窮。

考研政治:量變和質變

1.量變的含義

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是保持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的不顯著的變化,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的連續性。

2.質變的含義

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體現了事物漸進過程和連續性的中斷。

3.區分量變質變的根本標誌——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

4.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第三,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一方面,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質變;另一方面,在質變過程中也有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5.質量互變規律

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循環,形式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

6.方法論意義

(1)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這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

(2)是我們分析社會發展形式的基本理論工具,對於正確處理社會主義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具有指導意義。

(3)是指導我們從事一切實踐活動的重要思想原則。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要把遠大的理想目標和科學的求實精神結合起來,把敢想、敢闖的革命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結合起來,既反對因循守舊、止步不前,又反對急躁、陷於空想。

【例題】

有這樣一道數學題:90%×90%×90%×90%×90%=?其答案是約59%.90分看似一個非常不錯的成績,然而,在一項環環相扣的連續不斷的工作中,如果每個環節都打點折扣,最終得出的成績就是不及格。這裏藴含的辯證法道理是 ( )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變引起質變

C.必然性通過偶然性開闢道路

D.可能和現實是相互轉化的

【答案】B

考研政治:真理與價值

一、真理的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

真理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

真理具有客觀性,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對於特定認識客體來説,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題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

真理的絕對性,即具有決定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絕對真理包含三層含義:

1、任何真理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都包含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內容;

2、每個真理的獲得都是對無限發展的物質世界的接近;3、無數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絕對真理。

真理的相對性,即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有限性。相對真理包含兩層含義:

1、真理所反映的對象是有條件的、有限的;

2、真理所反映

客觀對象的準確程度也有有條件的、有限的。

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辯證統一的。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相互滲透、相互包含的;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優勢辯證轉化的。

二、真理的檢驗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於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從實踐的特點看,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性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實踐的直接現實性特點,是檢驗真理標準的主要依據。邏輯證明是對實踐標準的一個重要補充。

實踐標準具有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時間標準的確定性即絕對性,是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即相對性,是指一定歷史階段上的具體實踐具有侷限性。

三、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

真理和價值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1、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統一為前提的;

2、價值的形成和實現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價值的;

3、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

4、堅持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必須堅持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梳理了一遍知識點,相信你一定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點理解更深了。所以不要忘記把從書上學到的真題放到做題的實踐中去檢驗哦!作者希望大家都能掌握2016考研政治真理、用於實踐,勇奪高分!

考研政治的考點緒論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它決定着:

1)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

2)人生道路的方向。

3)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2、人生觀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

3、人生目標,回答人為什麼活着。人生目的在人生實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創造有價值的人生

1、人生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

(1)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

1)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

2)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衡量人生的社會價值的標準是個體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

(2)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3)人生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會價值的實現是個體完善自我、全面發展的保障。

2、人生價值的標準

(1)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生的社會價值是人生價值的最基本內容。

(2)人生價值評價的根本尺度,是看一個人的人生活動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否通過實踐促進了歷史的進步。一個人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越大,他在社會中獲得的人生價值的評價就越高。

(3)勞動和貢獻的尺度是社會評價人生價值的基本尺度。

三、科學對待人生環境

1、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應堅持的原則

(1)平等原則。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

(2)誠信原則。誠信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保證。

(3)寬容原則。寬容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必不可少的條件。

(4)互助原則。互助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必然要求。

2、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

競爭離不開合作,競爭獲得的勝利,通常總是某一羣體內部或多個羣體之間通力合作的結果;合作也離不開競爭,沒有競爭的合作就缺乏活力。

3、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1)正確認識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的統一關係。

(2)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統一關係。

(3)正確認識享受個人權利與承擔社會責任的統一關係。

有付出就會有回報,每天花一點時間來複習思修高頻考點,相信政治一定會取得理想分數。

考研政治:商品經濟

在這裏先解釋一下,一級重點和二級重點有什麼區別。一級重點是指命題重點、特別推薦的知識點,而二級重點就要稍微弱一些,只是可能經常會命制一些選擇題。各位考生需要根據不同級別的重點有針對性地複習,避免做無用功和有疏漏的情況發生。

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二級重點)

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商品經濟產生的歷史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的出現;二是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一級重點)

(1)商品、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和價值

商品是用來交換的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關係,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一切勞動產品共有的屬性。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交換價值首先表現為一種使用價值同另一種使用價值交換的量的關係或比例。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類腦力和體力的耗費。價值是商品特有的社會屬性。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換,就是因為它們都有價值。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之間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其對立性表現在: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統一性表現在:作為商品,必須同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

(2)勞動的二重性

生產商品的勞動可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是指生產一定使用價值的具體形式的勞動,即有用勞動。抽象勞動是指撇開一切具體形式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消耗。具體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實體。任何一種勞動,一方面是特殊的具體勞動,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勞動,這就是勞動的二重性,它決定了商品的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