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圓錐的體積》精彩教學設計(精選5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8.9K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錐的體積》精彩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圓錐的體積》精彩教學設計(精選5篇)

《圓錐的體積》精彩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第48—50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求出圓錐的體積。

2、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向學生滲透知識間"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在聯繫實際中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説明:教學目的是全課的中心,所以要明確具體。這節課教學目的就很明確具體,既有知識要求,又有能力和思想教育的要求,很全面,符合大綱要求。

教學重點:圓錐的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

教學關鍵: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二分之一。

教具準備:投影儀、小黑板、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空心實物各一個。圓台、稜台實物各一個。

學具準備: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空心實物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2、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20釐米,求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説明:圓錐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因此,先複習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抓住所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為學習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作了很好的鋪墊。

師:剛才我們複習了圓柱的體積公式並應用這個公式計算出了圓柱的體積,那麼圓柱和圓錐有什麼關係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圓錐的體積。

板書:圓錐的體積

説明:設疑激趣,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慾望。

二、新課教學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48頁,想一想:圓錐的底面是什麼形狀的?什麼是圓錐的高?(生看書)

投影出示下圖:

師:圓錐的底面是什麼形狀?

生:圓錐的底面是圓形的。

師:對。什麼是圓錐的高呢?

生: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師:你能上來指出這個圓錐的高嗎?

師:很好,因為圓錐的高我們一般無法到裏面去測量,所以常常這樣量出它的高。

師演示:將剛才出示的圓錐圖上的高往外移,標上字母h,如圖所示:

師:有人認為,(指母線)這條就是圓錐的高,你們説對嗎?為什麼?

生:我認為不對,因為高是指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它不在圓心上,所以不是圓錐的高。

師:説得很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們看到過哪些物體是圓錐形狀的?(略)

師:對。在生活中有很多圓錐形的物體。(出示實物圖)如:沙堆、糧堆、鉛錘,還有圓柱型鉛筆用卷刀捲過的部分等等。誰上來指一指這支鉛筆圓錐型部分?(略)

師:對圓錐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圈,請你判斷這些圖中哪些是圓錐?哪些不是?為什麼?

投影出示下列圖形:

生:我認為②、③、④三個圖是圓錐,①、⑤兩個圖不是。

師:第②、③兩個圖與第④個圖並不一樣,為什麼説它們也是圓錐呢?

生:我想第②個圖是倒放的圓錐,第③個圖是斜放的圓錐。

師:説得有道理。你能不能將這個圓錐擺正。

(一名學生到前面旋轉投影片,將圓錐圖形一一擺正)

師:拿出實物模型(圓台、稜台)。説:大家看,①、⑤兩個圖其實就是這兩個物體,它們究竟叫什麼呢?等你們以後學了更多的知識就知道了。

[説明:圓錐的認識,教師是讓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去獲得的。教師通過不斷設疑,層層深入,幫助學生對書上內容逐步深化;然後,以生活中的圓錐形物體,進一步幫助學生加深認識;最後,用一組判斷題要學生鑑別哪些是圓錐,哪些不是圓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達到知識的強化目的。]

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現在我們再來研究圓錐的體積(出示教具)。這是一個空心圓錐,這是一個空心圓柱。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先來比較它們的底面。(師演示:將圓錐和圓柱的底面合在一起,完全重合。)

生:它們的底面是相等的。

師:我們再來比較它們的高。(師演示:用一把直尺架在兩者之間,然後分別量一量它們的高。)

生:它們的高也是相等的。

師:那也就是説,這兩個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採用實驗的方法來推導圓錐體的體積公式(邊説邊演示),先在圓錐內裝滿水,注意大拇指不要伸進去,然後把水倒入圓柱內,看看幾次可將圓柱倒滿。現在我們分小組做實驗,大家邊做邊討論實驗要求,如有困難可以看書第23頁。

出示小黑板:

1、實驗器材中,圓錐的底面和圓柱的底面有什麼關係?官們的高有什麼關係?

2、圓錐的體積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3、圓錐的體積怎麼算?體職公式是怎樣的?

學生分組做實驗,老師巡迴指導。

師: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在你們做實驗用的器材中,圓錐的底面和圓柱的底面有什麼關係?它們的高有什麼關係?

生:在實驗器材中,圓錐的底面和圓柱的底面是相等的,它們的高也是相等的。

師:我們再來討論第2個問題。圓錐的體積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有什麼關係?

生:圓柱的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生:圓錐的體積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權的1/3。

板書:圓錐的體積等於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師:得出這個結論的同學請舉手。你們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呢?

生:我們先在圓錐內裝滿水,然後倒人圓柱內。這樣倒了三次,正好將圓柱裝滿。所以,圓錐的體積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

師:説得很好。那麼圓錐的體積怎麼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用底面積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圓錐的體積。

師:誰能説説圓錐的體積公式。

生:圓錐的體積公式是V=1/3Sh。

師:請大家把書翻到第49頁,將你認為重要的字、詞、句圈圈劃劃,並説説理由。

生:我認為"圓錐的體積V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句話很重要。

生:我認為這句話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這幾個字特別重要。

師:大家説得很對,那麼為什麼這幾個字特別重要?如果底和離不相等的圓錐和圓柱有沒有三分之一這個關係呢?我們也來做個實驗。這兩個是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和圓柱,邊兩個是等高不等底的圓錐和圓柱,我請兩個同學上來用剛才做實驗的方法試試看。

師:現在大家看清楚了嗎?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圓錐體積不是圓柱體積的1/3。

生齊答:不是。

[説明:變教具為學具,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使聽黨、視覺、觸覺等各種感官一起參與活動,通過自己親自動手操作,努力去探索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這樣的學習,學得活,記得牢,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師:下面我們就根據"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這個關係,口答三道題目。師:出示小黑板,口算。

求與下面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的體積。

1、圓柱體的體積是3立方厘米;

2、圓柱體的體積是2.4立方分米;

3、圓柱體的體積是1/2立方米;"

生答略。

師:大家回答得很好。接下來,請大家用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來解答一道應用題。師出示第50頁例1。

例l :一個圓錐形零件,底面積是19平方釐米,高是12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

(兩名學生板演,老師巡視)

師:這位同學做的對不對?

生:對!

師:和他做的一—樣的同學請舉手。(絕大多數同學舉手)

師:那麼這位同學做錯在哪裏呢?(指那位做錯的同學做的)

生:他漏寫了1/3。用底面積乘以高算出來的是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還要再乘以1/3。

師:對了。剛才我們通過實驗4知道了圓錐的體積等於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即V=1/3Sh。我們在用這個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時,要特別注意,1/3不能漏掉。

《圓錐的體積》精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板書公式)

2、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米,高15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3、出示一個圓錐,請學生説説圓錐的特徵。

4、導入:前面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掌握了它的特徵,那麼圓錐的體積應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動手測量,大膽猜想。

1、動手測量,找圓錐和圓柱的底和高的關係。

師:為了我們研究圓錐體積的方便,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測量一下,你們手中的圓柱和圓錐,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2、學生動手測量,教師巡視。給予指導。

3、交流得出結論: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

4、猜想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三、實驗操作,推導出圓錐體積計算公式。

1、實驗操作。

師:圓錐的體積到底與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就用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每個小組都準備了米或沙,打算怎麼實驗,商量好辦法後再操作。

2、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

3、彙報交流,你們組是怎麼做實驗的?通過實驗你發現了什麼?

4、強調等底等高。

5小結:不是任何一個圓錐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積的1/3,必須有前提條件。(板書結論)

6、練習(出示)

(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1.8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2)一個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分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7、得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8、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圓錐的體積。(只列式不計算)

底面積是6.28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

底面半徑是6釐米,高是4.5釐米。

底面直徑是4釐米,高是4.8釐米。

底面周長是12.56釐米,高是6釐米。

2、填空。

a圓錐的體積=(),用字母表示是()。

b圓柱體積的與和它()的圓錐的體積相等。

c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是3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d一個圓錐的底面積是12平方釐米,高是6釐米,體積是()立方厘米。

3、判斷。(用手勢表示)

a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比圓錐體的體積大()

b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

c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體積都等於底面積×高。()

d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如果圓柱體的體積是27立方米,那麼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這結課學習了什麼?通過今天的學習研究你有什麼收穫?

五、解決實際問題。

在建築工地上,有一個近似圓錐形狀的沙堆,測得底面直徑是4米,高1.5米。每立方米沙大約重1.7噸,這堆沙約重多少噸?(得數保留整噸數)

《圓錐的體積》精彩教學設計 篇3

基本信息

課題圓錐的體積

作者及工作單位殷興均達州市宣漢縣南壩鎮第二中心國小

教材分析

《圓錐的體積》是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圓柱的體積和認識了圓錐的特徵的基礎上進行,其教學內容是推導出圓錐體積公式,並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了加強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教材用實心圓錐和實心圓柱分別沒入同一個水槽中,觀察水槽中的水位分別上升了多少的實驗,激發學生探究圓錐體積的興趣。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經過幾年的數學知識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建立空間概念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習《圓錐體積》之前,學生已經學會推導圓柱體積公式,認識了圓錐的特徵。因為二者形狀的相似性很容易讓學生聯想到這兩種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繫,從而藉助轉化思想的經驗,使學生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但是我校是處於城鎮邊緣的農村學校,學生的基礎較差,接受能力有限,對於本節的學習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1、理解圓錐的體積的推導和計算方法,並能靈活運用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有關圓錐體積的實際應用問題。

2、運用實驗法在合作探究中體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內在聯繫,從而完成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探究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並能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在合作探究中體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內在聯繫。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複習準備

1、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幾何體,哪些幾何形體的體積我們已經學過了?

2、圓錐有什麼特點?(同時出示幻燈)

3、在這個圓錐體中,幾號線段是圓錐體的高。

4、引入:看來,同學們對於圓錐體的特徵掌握得很好。你們想不想繼續研究圓錐呢?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2.一個頂點;一個側面,展開是一個扇形;一個底面,是圓形;一條高,從頂點到底面圓心的垂直距離。

3.學生手勢出示

4.想

複習內容緊扣重點,由實物到圖形,採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

二、創設情境

出示等底等高的實心圓錐、實心圓柱和裝有適量水的水槽(標有刻度)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激發學生興趣,學生認真觀察,躍躍欲試,都想爭取參加實驗。 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實際密不可分,從而感受用數學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學習新課

1、猜想體積大小

實心圓錐和實心圓柱的體積有怎樣的關係圓錐體積小於圓柱體積。

圓錐體積可能是圓柱體積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猜想關係,這個環節,共進行兩次猜想,第一次是猜想體積大小。第二次是讓學生憑藉直覺大膽提出猜想,猜想圓錐的體積與圓柱體積的可能關係,同時在猜想中明確探索方向。學生可能猜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在形成猜想後,再引導學生“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2、理解等底等高

我們研準備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説就叫“等底等高”。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為推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打下基礎

3、猜想關係、實驗驗證

同學們有説二分之一的,有説三分之一的,爭是爭不出結果的,得用實驗來驗證。

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你們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麼倍數關係?分組做實驗。

學生彙報

用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通過實驗,讓學生研究出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係。再利用課件演示,幫助學生回顧自己的實驗過程,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的體驗。

4、總結公式

我們學過用字母表示數,誰來把這個公式整理一下?(指名發言)

V錐=V柱×1/3=sh×1/3

“sh”表示什麼?乘1/3呢?學生嘗試總結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通過實驗總結結論,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全面驗證

是不是任何一個圓錐體的體積都是任何一個圓柱體體積的1/3呢?

(課件演示)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

為什麼你們做實驗的圓錐體積等於圓柱體積的1/3呢?

現在我們得到的這個結論就更完整了。(指名反覆敍述公式。)

今後我們求圓錐體體積就用這種方法來計算。(因為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

在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分組觀察,操作,討論等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強調了等底等高圓錐和圓柱的體積才有這樣的倍數關係,突出了重點。

6、圓錐體積公式的實際應用

(1)例:一個圓錐形的物體,底面積是11平方釐米,高是9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個圓錐的底面直徑是20釐米,高是6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只列式不計算)

(3)一個圓柱與一個圓錐體積相等,底面積也相等。圓柱高15釐米,圓錐高多少釐米?

(4)一個圓柱與一個圓錐體積相等,高也相等。圓錐的底面積是圓柱底面積的幾倍?

《圓錐的體積》精彩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內容

《圓錐的體積》是蘇教版第十二冊內容,在學習圓柱的體積之後,利用圓柱的體積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實驗推導的過程是重要的教學環節。

二、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屬於空間與圖形知識的教學,是國小階段幾何知識的重難點部分。”六年級學生在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2、能運用公式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錐的體積公式推導。

五、課前準備

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圓錐的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二、自主探索,操作實驗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

(1)取一個圓柱體的容器和圓錐體的容器各一個。讓學生觀察一下,得出:這兩個容器等底等高。

(2)往圓錐體容器中裝滿水,倒入圓柱體的容器中,一連倒入三次,這時候圓柱體的容器中裝滿水。

(3)這兩個容器等底等高,通過實驗,你們發現圓柱的體積和圓錐體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觀察:圓柱的體積的三分之一等於圓錐的體積,而圓柱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用底面積乘高乘三分之一表示,因為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等於圓錐的體積,所以推導出圓錐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高乘三分之一。用字母表示:v=1/3sh

三、練習填空

1、圓錐的體積=(),用字母表示是()。

2、圓柱體積的與和它()的圓錐的體積相等。

3、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底等高,圓柱的體積是3立方分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分米。

學生練習,教師總結。

四、鞏固練習:

求下面各圓錐的體積,只列算式。(單位:釐米)

觀察第一個圖形告訴底面半徑和高,要先求出底面積,然後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帶入數字。第二個圖形告訴底面直徑和高,要先求出底面半徑,再求底面積,然後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帶入數字。

五、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堆大米,近似於圓錐形,量得底面周長是18.84米,高6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一堆大米,近似於圓錐形,量得底面周長是18.84米,高6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學生思考,教師講解:

先求半徑:18.84÷ 3.14 ÷ 2=3(米)

再求底面積:3.14×3=28.26(平方米)

求圓錐體積:1/3×28.26×6=56.52(立方米)

最後求大米的重量:56.52×500=28260(千克)

六、計算圓錐的體積所必須的條件

學生思考,教師歸納總結

計算圓錐的體積所必須的條件可以是:

底面積和高

底面半徑和高

底面直徑和高

底面周長和高

只要知道啦其中的兩個條件,就可以求出圓錐的體積。

微課學習指導

本微課的教學內容為《圓錐的體積》是蘇教版第十二冊內容,在學習圓柱的體積之後,利用圓柱的體積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實驗推導的過程是重要的教學環節。

微課視頻共8分53秒,前18秒為片頭,後面是利用圓柱的體積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利用實驗推導的過程及練習鞏固的過程。

配套學習資料

圓柱的體積公式

圓柱的體積公式等於底面積乘高,用字母表示:V=sh

微課製作技術

1、使用ppt製作片頭。

2、使用手機攝錄視頻效果。

3、使用Camtasia Studio軟件和會聲會影軟件進行後期的混音製作和整合。

4、使用格式工廠進行最後的格式轉換。

教學需求分析

適用對象分析:適用於六年級下冊的學生,在學習了圓柱的`體積之後才能學習此內容。

學習內容分析:《圓錐的體積》是蘇教版第十二冊內容,在學習圓柱的體積之後,利用圓柱的體積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實驗推導的過程是重要的教學環節。

學習目標分析:

(1)通過動手操作參與實驗,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圓錐的體積》精彩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內容:

六年制國小數學教材第十二冊第25-26頁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使學生探索並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和推導過程;

使學生會應用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思維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及邏輯推斷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難點:探索圓錐體積方法和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質疑引入

1 圓錐有什麼特徵?指名學生回答。

2 説一説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1)已知 s、h 求 v

(2)已知 r、h 求 v

(3)已知 d、h 求 v

3 我們已經認識了圓錐又學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那麼圓錐的體積又該如何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圓錐體積的計算。

板書課題:圓錐的體積

二、新課

(一) 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師: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得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

指名學生敍述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圓柱,轉化長方體,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圓柱體公式)

2、 教師:那麼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學過的圖形來求呢?

先讓學生討論,然後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1〉學生獨立操作

讓兩名學生到講台上做實驗其他學生觀察,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1個,比圓柱體積多的水。先在圓錐裏裝滿水,然後倒入圓柱。看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2〉教師教具演示鞏固學生的操作效果,cai課件演示

a 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

b 等底、不等高

c 等高、不等底

實驗報告單

實驗器材

實驗結果

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

等高不等底的圓錐、圓柱

等底等高的圓錐、圓柱

〈3〉引導學生髮現:

圓柱體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的3倍或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 1/3 (板書 )

用字母表示圓錐的體積公式.v錐=1/3sh

做一做:

填空:

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體積的( ),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體積的( )已知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分米,圓柱的體積是( );如果圓柱的體積是12立方分米,那麼圓錐的體積是( )。

(二)運用公式,嘗試練習

1、要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為什麼要乘 1/3 ?

試一試:

一個圓錐體,底面積是19平方米, 高是12分米。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圓錐的體積》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