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高中的政治教案(通用10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43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的政治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的政治教案(通用10篇)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1、本框題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教版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二課《多變的價格》第二框的內容。

2、《課程標準》對本框題的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

內容目標提示與建議

1.2歸納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理解價格變動的意義,評述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供給和需求的變化影響商品價格的變化,而影響供求關係的因素有生產、地域、時間、文化等。

◆撰文:“街頭廣告面面觀”。

◆討論:“貨真價實”“物廉價美”“物以稀為貴”的涵義。

3、《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的主題為“生活與消費”,講到“消費”這一話題必然會涉及到價格問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影響價格的因素》,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而且後面還承接着《多彩的消費》這部分內容,所以本框題在教材中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同時,本框題內容比較生活化,是現實的經濟生活和抽象的經濟理論相連接的橋樑,所以它對學生現實的經濟生活也起着很大的指導作用。

【學情分析】

1、江蘇省淮陰中學是一所全國百強中學,這裏的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強,思維發展水平比較高,學習的參與意識比較強。同時,他們對生活中的經濟現象有一定程度的關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深刻的、本質的分析,需要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

2、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對價格變動的經濟現象有了一定的認識;另外,學生通過自己平時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夠大致瞭解某些商品價格的變動給生活和生產經營帶來的影響。這些都為本框題教學的展開奠定了基礎。

【教學重難點】

1、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

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

(2)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3)瞭解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4)瞭解互補品和替代品的涵義。

(5)理解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2、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商品價格變動影響消費者需求的有關理論,分析相關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2)能夠初步根據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對如何搞好企業的生產經營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

(3)能辯證看待商品供求與商品價格的關係,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懂得在市場經濟生活中,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購買商品是比較合算的,提高其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2)以樂觀、積極的態度看待經濟生活中的`物價變動,培養市場活動的自主性、競爭性和獨立精神。

【教學方法】

根據本框題具體教學目標的實現要求,以及師生個性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名稱具體實施選用原因與意圖

情景模擬法請同學進行情景演繹,設立自己班級的食品公司。將生活情境與書本理論知識相結合,使得教學內容情景化、生活化。

小組討論法學生分組,小組成員一起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意見,互相取長補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圖表分析法通過列出圖表,分析並比較幾種消費心理的異同。清晰明瞭的體現知識之間的關係,便於學生記憶和理解知識體系。

教師講授法對於一些學生憑藉自身能力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進行啟發性的講解。加深學生理解知識的深度,同時,並與學生更加系統的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導語:上一節課講到,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商品的價格時時漲時落。那麼,價格的變動對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會有怎樣的影響呢?這是我們這一節課要研究的課題。

二、觀察生活,分析現象

第一目: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化影響消費需求

市場掠影:

(1)暑假快結束時,淮安新亞商城“夏品清倉”,大搞打折促銷活動;以及“羽絨服暑假盛惠”活動。

(2)2011年,市場上“天價月餅”少了,月餅普遍“變醜”。

問題探究:

(1)促銷引發購物狂潮的原因是什麼?

(2)2011年天價月餅少了的原因是什麼?

師生總結:一般情況下,商品價格與該商品的需求量是反比關係。當某種商品價格上升時,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教師提醒:現實生活中,人們消費時還受到一種“買漲不買落”的消費心理的影響,因此,商品價格與該商品的需求量呈反比關係是指在一般情況下。

教學過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商品的價格也經常在變化。請善於觀察生活的同學説説,最近有哪些日常生活品的價格也在變化?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列舉日常生活中有關商品價格變化的例子。

問題探究:當一些日常生活品(例如豬肉、雞蛋等等)價格上漲時,人們對它的需求量會急劇減少麼?為什麼?

師生總結: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比較小。

新聞材料:黃金價格今年坐上了一艘真正的“火箭”,年初以來,國際黃金價格從每盎司1500美元到1600美元花了3個月時間,從1600美元到1700美元花了半個月時間,而從1700美元到1800美元只用了4天時間,此後衝擊到1900美元也僅用了8天時間。國內金價也亦步亦趨,緊密跟隨。

在黃金原材料價格的帶動下,我國各地黃金飾品全面漲價,黃金飾品價格創新高。9月9日,千足金價格上漲至383.48元/克。(匯金網,2011年9月9日)

問題探究:黃金價格不斷上漲,人們對黃金首飾的需求量會又怎樣的變化?

師生總結: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較大。

教學過渡:是不是隻有某種商品它本身價格的變動才會影響需求量呢?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量會不會受到相關商品價格的影響呢?

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消費需求的影響

新聞材料:

(1)油價高升,油荒時代來臨。

(2)大排量轎車需求降低,銷售驟然進入“寒冬”。

(3)我國居民對天然氣的需求量不斷增加。

問題探究:

(1)汽油價格上漲為什麼會導致汽車需求減少?汽油與汽車二者是什麼關係?

(2)汽油價格上漲為什麼會使天然氣需求增加?汽油與天然氣是什麼關係?

師生總結: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影響消費需求。

(1)在有互補關係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該商品需求量減少,其互補品需求減少;一種商品價格下降,該商品需求量增加,其互補品需求增加。

假設A與B為互補品:

A價格A需求B需求

上漲減少減少

下降增加增加

(2)在互為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該商品需求量減少,其替代品需求增加;一種商品價格下降,該商品需求量增加,其替代品需求減少。

假設C與D互為替代品:

C價格C需求D需求

上漲減少增加

下降增加減少

教師總結: 經濟生活中,價格的漲落是最正常的一種現象了。對於現今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我們應該理智的看待,積極的面對,樂觀的生活。

教學過渡:以上這三點是價格變動對人們的生活所產生的影響。那麼,價格變動除了對生活造成影響之外,對生產還有怎樣的影響呢?

三、情景模擬,體驗經濟

第二目: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設置情境:成立高一(23)班食品公司

公司簡介:高一(23)班食品公司,擁有食品原材料生產基地、食品加工廠、營銷策劃公司等。在以班主任為總裁、全班同學為智囊團的共同努力下,必將在市場競爭中取得輝煌的成績。

情景一:中秋節前夕,營銷策劃公司報告:市場上月餅供不應求,散裝月餅價格狂升至7到8元/個,盒裝中高檔月餅400—500元/盒。

探究問題:此時智囊團應該提出怎樣的對策以獲得最大收益?

得出結論:馬上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以獲得最大收益。

情景二:中秋節過後,緊急情況!市場上月餅供應太多,嚴重供過於求,價格跌至3元/個。

探究問題:面對月餅價格狂跌,智囊團應該如何迴應?

得出結論:馬上壓縮生產規模,減少產量。

(適時對情景一、二進行圖解)

師生總結:供求與價格的辯證關係。

情景三:2011年中秋節前3個月,大批食品會企業搭乘“中秋節”這般順風車,大量生產月餅,因而導致每年的這個時段間月餅產量嚴重供大於求,價格狂跌!

問題探究: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咱們公司除了適時調整生產規模以外,還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以爭取效益最大化?

得出結論: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依靠價格優勢取勝。

圖解理論: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 縮短個別勞動生產時間 獲得降價空間

情景四: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消費、綠色消費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和崇尚;同時,媒體大量披露月餅過度包裝、劣質月餅充斥市場等月餅生產過程中的種種不良現象。

問題探究:智囊團如何應對?

得出結論: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及如何發展生產力;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係,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

2、能力目標:通過對“生產與消費關係”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實例中分析認識生產的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擁護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認識社會主義根本任務,自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二、教學重難點

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發展生產力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

遵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運用“探究—交互”式教學,積極採用啟發式、談話法、案例分析法、情緒激勵法。

四、教具

電腦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前面學習了商品與消費的有關知識,我們知道了商品是生產出來的,有了商品的出現,我們才有消費,大家看看我們使用的課桌,還有風扇等,都是生產出來後由學校買來供我們使用的。由此可以得出:從生產可以推出商品,由商品可以推出消費,依據數學知識,我們可以從生產推出消費,但是,從我們生活常識和經濟學角度講,能否由生產推出消費呢,生產與消費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回答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共同學習第x課第一框——《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

(二)新課教學

學習導航:必須帶着問題學習:生產與消費的關係是什麼,大力發展生產力(為什麼,怎麼樣),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是什麼?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生產與消費的關係,以及大力發展生產力問題。讓學生明確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反作用於生產。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現實情況決定了,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練一練:

1、出謀劃策:請大家談談我們中部地區應該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重視人才;利用我們的優勢,發展我們的優勢產業。

2、“不顧生產力發展的可能,提出過高的消費要求是錯誤的;而在生產發展允許的範圍內,一味限制消費也是不對的。”你同意以上觀點嗎?請説明理由(理論:生產與消費)。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通過上一框學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性質、執政方式等知識,為本框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現實中有許許多多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蹟,他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通過本課的學習,從理論的高度使學生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可結合本課內容,教育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2、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理念是以人為本;

(二)、能力目標

1、 領會創新精神對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於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學生對黨的認識昇華,進而更加信賴和熱愛中國共產黨,努力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難點: 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學情分析

學生平時通過傳媒對這一框題的內容有所感受,但負面的報道也比較多,需要教師從理論上加以證明。從學生的思想實際來看,高一學生雖然積極關心國家大事,但思想容易偏激,往往以偏概全,所以教師須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

五、教學方法

1探究性學習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2、自學引導法。課前佈置相關問題,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在自學中,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從而引發思考。

六、課前準備

1、蒐集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蹟

2、蒐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材料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瞭解了黨的領導地位的確立,明確了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並知道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方式,。這節課是上節課內容的深化,就是從指導思想方面瞭解執政的中國共產黨。

(二)導入新課

一、 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感受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感動中國的義務支教者,大學生黨員——徐本禹

1999年,徐本禹成為華中農業大學的一名學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卻作出了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決定:放棄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去貴州省大方縣大水鄉大石村支教。2005年,徐本禹返回華中農業大學讀研。

2008年1月10日榮獲“中國第18屆十大傑出青年”

頒獎辭:如果眼淚是一種財富,徐本禹就是一個富有的人,在過去的一年裏,他讓我們淚流滿面。從繁華的城市,他走進大山深處,用一個剛剛畢業大學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扛起了本來不屬於他的責任。也許一個人力量還不能讓孩子眼睛鋪滿陽光,愛,被期待着。徐本禹點亮了火把,刺痛了我們的眼睛。

典型意義:徐本禹的事蹟不僅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堅定、價值取向正確、積極進取、奮發成才、勇於戰勝困難、樂於奉獻社會的精神風貌,也體現了高等學校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社會形象。

在徐本禹身上體現了當代大學生樂觀向上、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寶貴品質。

徐本禹身上顯示了當代大學生關注社會、關愛民眾、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徐本禹始終堅持把個人價值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把高尚的道德情操、遠大的理想志向同實實在在的奉獻活動結合起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承擔社會責任,追求崇高的生活意義,把自己融入人民羣眾和現實生活之中,既體現了知識分子的思想、才華和激情,又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引導學生閲讀教材66頁,思考幾個探究性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黨為革命不怕犧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光輝形象,生動地印證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的指導作用。

教師點評:這是由中國共產黨自身的先進性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羣眾最熱烈的擁護和支持。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2、鄧小平理論

教師活動:聯繫有關歷史知識和現實實例,思考是什麼?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教師總結:鄧小平理論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主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理論的核心內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教師提問:什麼是“三個代表”

學生回答: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師提問:如何理解“三個代表”的內涵和地位?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指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指體現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人民羣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體現先進生產力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人民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會進步。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中國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它全面體現了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4、科學發展觀

教師提問: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什麼?處於什麼歷史地位上?

學生活動:認真思考並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教師點評: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三、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為什麼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它決不是為少數人謀利益,也沒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它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黨執政的權力來自人民,代表人民行使權力,在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基礎上,使廣大人民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2、怎樣做

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把堅持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教師活動:請結合自己知道的實例來印證以上觀點。

學生髮言: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同志從警20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被登封人民稱為“女包公”“任青天”。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幸因公殉職,羣眾自發為其送葬,人數達10幾萬人。

呼和浩特市市委書記牛玉儒同志,在擔任領導職務的20多年裏,心繫羣眾,勤政為民,於2004年8月因病去世。羣眾自發為其送葬,沉痛悼念這位優秀人民公僕。

教師活動:對以上實例,你有何感受?

學生活動:積極討論,踴躍發言:

作為青年學生,以模範人物為榜樣,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三)課堂總結、點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九、板書設計

一、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

2、鄧小平理論

①歷史地位

②精髓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①歷史地位

②本質

4.科學發展觀

①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②歷史地位

三、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為什麼

2、怎樣做

十、教學反思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課前學生分組進行社會調查和採訪,瞭解當地共產黨員的工作,從而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教學中學生積極探究,從理論角度理解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生在情感上和思想上都得到了薰陶,整節課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培養了良好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分析能力。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的內容;道德義務含義,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2、能力目標:增強對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提高踐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明確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重要意義,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二、重點和難點重點

公民為什麼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三、課前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填好教師事先發下來的調查表,目的`是瞭解學生對有關義務知識的認識狀況;請學生總結自己升入中學以來履行過哪些道德義務,並寫成書面材料,共班級展評;將自己瞭解的三類行為,即法律鼓勵做的行為、法律要求做的行為、法律禁止做的行為,寫成書面材料,為參加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四、教學方法

課前調查法;情感激勵法;小品表演法;設疑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從活動“小明履行了哪些義務?”導入(幫助學生認識義務來自親情、道德、法律等各個方面,法定義務是必須履行的義務。)

1、請學生仔細閲讀圖文資料。

2、經過思考,分x組分別討論其中的一個方面,將相關內容分別填在表格中。

3、幾個學生介紹自己填寫的內容後,教師對此發表自己的見解。

4、小明的上述活動,分別履行哪方面的義務?哪項是法定義務?哪一項義務是我們必須履行的?

小結:我們在社會中生活,不僅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對他人、對社會履行相應的義務。這些義務來自親情、道德、紀律、法律等各個方面。其中,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我們不能只獲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對於法定義務,我們必須履行。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貨幣的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

2、教學難點:外匯、匯率;物物交換的困難;貨幣在商品交換過程的作用

3、本節地位:“神奇的貨幣”是思想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的起始課,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貨幣,現代社會“巧婦難過無”幣”之生活”。貨幣既是生活所離不開的,也是經濟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這一節“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貨幣的起源,解剖了貨幣的本質,解釋了貨幣的職能。

二、教學準備:多媒體技術

三、教學目標:(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貨幣的本質和基本職能,價格、紙幣、常用的信用工具、外匯和匯率的含義。

(2)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物物交換的困難和貨幣產生的必然性。

(3)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聯繫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貨幣的看法,説明應當如何正確對待金錢。

(4)運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識,聯繫實際談談信用工具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作用。

2、技能目標:

(1)培養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基本原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2)從一個具體材料入手,簡要概括在商品交換的長期發展過程中貨幣出現的必然性及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使學生在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出對貨幣含義的理性認識。

(3)通過簡要説明紙幣的含義和作用,使學生懂得製造假幣是違法行為,並瞭解愛護和正確使用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提高鑑別假鈔的能力。

(4)通過演繹信用卡、支票等幾種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學生感受到現代經濟生活中學會正確使用信用工具的好處和便利,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逐步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既要認識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四、學習內容分析

這一課以貨幣的產生和演變為主線,正文部分分析了貨幣的本質,歸納了貨幣的職能,並簡介了信用工具和外匯。輔助文部分點擊了商品的價值、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等重要概念,鏈接了相關事例和資料。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分析現象、親歷現象中,揭示貨幣的神祕面紗;在演示信用卡、支票、匯票、外匯中,認識信用工具的用途。

五、學習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買東西要用錢這是三歲小孩都知道的常識,日常生活中所講的錢,在經濟學中我們稱之為貨幣。商品和貨幣有着密切的關係,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體會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須付出貨幣,二者似乎是一對孿生兄弟。那麼歷貨幣和商品是同時出現的嗎?貨幣的本質又是什麼呢?要弄清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來“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學生活動:通過教師引導,回憶生活活動,感知生活離不開金錢,從而引發探究慾望和興趣。

(二)新課教學

一、揭開貨幣的神祕面紗

1、貨幣的本質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閲讀第一段,同時提出問題:要了解貨幣,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價值

商品使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麼樣的東西才能成為商品?

學生活動:思考P2兩個問題,討論後作出進行點評。

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不是勞動產品不叫商品;勞動產品只有用來交換才是商品。教師活動:商品既然是勞動產品,它裏面就消耗了人類勞動,凝結在商品中的人類勞動叫商品的價值。

(2)、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思考,購買商品是需要貨幣的,商品和貨幣是不是一起產生的?

學生活動:學生就所提問題展開討論,並發表見解,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對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貨幣的.產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閲讀課本,瞭解貨幣的產生過程,並思考P3三個思考題。學生活動:閲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物物直接交換,隨着交換的擴大,交換的難度越來越大。因為交換成功必須是交換雙方都需要對方的商品。在交換中人們發現,某種商品大家都樂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換成它,在用它去換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換兩次就成功了。於是,這種大家都樂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從商品中分離出來,成為商品交換的中間媒介,我們把它叫做一般等價物。

在歷,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很多,後來,一般等價物又發生了變化呢?請看課本。

學生活動:閲讀課本,找出問題。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

人們固定的用金銀而不是其他商品來充當一般等價物。這是為什麼?(引導學生找出金銀的特點)。

教師總結:當人們固定的用金銀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時候,我們就把金銀這種商品叫做貨幣。因此,貨幣就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教學過渡:貨幣產生了,它是幹什麼的?在商品交換中起什麼作用呢?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6

一、設計思想

通過汽車價格變動這個生活例子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汽車價格漲跌的等經濟現象,來發現、總結、歸納經濟的常識。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將視頻、文字、圖片資料等信息有機整合,創設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做到教學直觀性、科學性與實效性的統一。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x課是接着第x課貨幣的相關內容的基礎上編寫的。用貨幣購買我們所需要的商品,毫無疑問會涉及到價格這一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因素。經濟生活中價格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材由淺入深地介紹價格變化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影響。價格變化會影響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化的反應程度不同。同時價格變化還會影響相關商品的需求量。價格變化對消費者產生的這些的影響是本節的重點,也是本節的難點。價格變化還對商品生產者的生產經營活動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本節知識也是新課標中新增內容,教師必須講得透徹,而且也要講得生動有趣。

三、學情分析

高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維能力正在發展。對生活中的現象也有一定程度的關注和了解,但可能缺少對現象的本質的、深刻的分析。他們正需要在學習中加深對一些現象的分析,培養和提高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的知識: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含義;

(2)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的知識:價格變動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和高檔耐用品需求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3)通過教學,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聯繫實際問題,針對經濟生活中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解釋導致價格變動的原因,並説明價格變動前後企業的供給量和消費者的需求量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2.能力目標:本課的教學,着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透過現實經濟生活中的複雜現象認清問題本質的能力,從而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水平。在學習“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讓學生初步瞭解在市場經濟中,企業決定和調整產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及開發新產品是根據什麼來考慮的。通過探究、分析這些問題,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現實經濟生活的認識和參與日常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在市場經濟生活中,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購買商品是比較經濟合算的,從而可以提高其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也有助於培養市場活動的自主性、競爭性和獨立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價格變動對生活、生產的影響。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了解並掌握這一內容。只有理解和懂得了這一影響,才能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因價格槓桿而引起的一系列經濟現象,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現行經濟制度政策,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因而是重點。

教學難點:需求彈性問題。由於不同的商品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不同,在加上其他因素,如心理預期等的影響,價格變動顯得複雜,而且需求彈性問題是高等教育重點討論的問題,理論性很強,學生現時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和生活閲歷較淺,決定了理解這一問題有不小難度。因此是本框題的難點。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確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這裏主要是提高學生整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之間知識的綜合能力,加深對文化相關問題的理解。

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情感,為將來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教學過程

(一)第一環節:情境導入新課

如果説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角度跨越千年,展現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新輝煌,那麼本框則主要從靜態視角呈現中華文化的厚重。

視頻展示:滿江《中華頌》,請學生認真欣賞歌曲,搶答裏面涉及了多少中華文化?

(二)第二環節:活動探究 (三個活動,探究三目內容)推進新課

設置現場招聘會:招收國際高級旅遊顧問若干名

條件——大學本科及以上文憑,身心健康,無不良嗜好,責任心上進心強。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無上限。

過三關斬六將:第一關:眼力———鑑寶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第一關:眼力———鑑寶

活動要求:應聘小組合作探究對應號碼的“珍寶”,然後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對此寶物名稱、特點和價值的瞭解情況。要求簡明扼要,發言時間不超過一分鐘。(總分40分)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明朝萬曆年間的吳承恩,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遊記》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京劇又稱京戲,在台灣又稱平劇、國劇,與豫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京劇起源於徽劇、漢劇、崑曲、秦腔(梆子)四個地方的劇種,並於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後,互相影響,逐漸融合發展而成;早期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京劇臉譜有講究,紅臉代表忠勇;黑臉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代表兇惡;金銀臉是神祕,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劇內容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軍事鬥爭。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被公認為是我國的國粹。

中國早在11世紀北宋慶曆間(1041-1048)由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它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為世界科學技術史寫上了光輝的一頁。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著作的,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是我國醫藥寶庫,以論藥材為主,《本草綱目》也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 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實用性極強。該書還注重整體性,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不愧是中國古代中醫科學方面的集大成者。

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實例,所以可放手交給他們,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為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後多媒體顯示國外著名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學習中,學生分別蒐集吳越文化、滇黔文化圖片、視頻、文字資料等,因為學生的活動空間和視野不是很廣,如果缺乏前期準備,會導致該部分的教學出現空洞、抽象的問題。課堂上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觀看兩組文化,展示視頻。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每問5分,共10分)

1、各小組分別推舉成員比較兩組文化的特點

2、分析導致文化呈現區域性特點的原因

得出結論: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漸趨融合;同時,受歷史、地理、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假設現在有一批外國貴賓想重點了解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中關於飲食文化、建築文化、民族音樂舞蹈藝術以及特色民族節日習俗這四個方面的信息,請你為他們現場介紹。

要求:請各應聘小組合作探究相應主題,小組代表現場介紹,介紹時間不超過兩分鐘。

多媒體繼續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藴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是該目的落腳點。

接下來,集體智慧,學生思考:區域文化之間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於中華文化之中,這説明了什麼?當然,該問題在此處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釋,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可。這樣,繼上一框題講述“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後,為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鋪墊。

經過前面的鋪墊,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難度已有所降低,學生可以嘗試展開深入探究,但為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仍需教師適當加以點撥。過程如下:

1、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蒐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説所採取的兼收幷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2、從現代找出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於當下實踐。

3、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

課後小結

本課教學內容,理論性不是太強,難度不大,主要要説明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教學環節在設計上鼓勵學生列舉事例分析説明了中華文化的這一特徵,並且設計了探究環節,讓學生在討論分析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引導和總結。避免過分注重形式而忽視內涵。本節課能否達到預期目標關鍵在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的發揮程度,所以課前要組織學生去搜集有用信息,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獲取、解讀、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這不僅是一種學習觀念的轉變,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8

1.教學目標:

能依照課程標準與教材,結合學情制定多維度教學目標,目標內容表述清晰,用語精煉準確。

2.教學重難點:

能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難點,並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學情分析:

簡明分析本班學情,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學生對本課時教學內容的瞭解程度等。

4.教與學(方法)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並作簡要説明,也可闡明教與學的設想和規劃,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的關鍵設計和學法指導。教法、學法設計可選一項或兩項。

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容量適中、結構合理,教學活動設計能突出學生主體,體現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具有一定的教學風格和特色,符合課改理念,體現高效課堂精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拓展和落實,有教具、學具、多媒體等應用設計,有簡要板書設計,有精煉的'作業設計,有教學反思。

6.書寫規範:

格式整體、美觀、佈局合理、內容完整。

高中板書設計評分標準

1.板書設計目的明確、條理清楚,能突出學科特點,充分體現教學重點、知識網點和活動主線。

2.板書設計佈局合理、內容恰當、有層次感(20)。

3.板書設計無知識性失誤、書寫規範、美觀,無錯別字,標點正確,間距適中。

4.板書設計新穎、獨特、巧妙、美觀,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能很好地幫助和引導學生領會教材內容,掌握所學知識。板書設計能結合教材特點,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形象性和藝術性(20)。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9

一、教學內容

(一)課題: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政治第三冊《文化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課時——“文化與經濟、政治”

(二)主要學習內容:

1、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

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1)在經濟基礎上相互影響:文化由經濟、政治決定,並反作用於經濟、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響是不同的。

二、學生分析:

在高一思想政治課的兩個模塊中,學生分別瞭解了經濟、政治的基礎內需,並在前一框題中懂得了文化的含義,對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對三者的關係的理性認識基本上是空白。

三、設計思想

(一)教學理念: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覺得“政治課內容就在我身邊”教學過程活動化,讓學生能在課堂上體驗所學的內容

(二)教學原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自主學習

(三)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2、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標: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全面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重視自身文化素質的意識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養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的意識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六、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1、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

導入新課:引導學生閲讀P9材料,並思考所提問題。

點評:人們的經濟、政治活動中滲透着文化的作用

閲讀材料,積極思考並討論問題

開門見山

直奔主題

請學生推薦對自己影響力或最喜愛的文化活動或文藝形式

積極發言體會“政治課內容就在我身邊”,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過渡到下一步內容

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1)在經濟基礎上相互影響①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

引導學生閲讀P10“專家點評”,並思考所反映的問題。

點評:這段話説明了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閲讀積極思考並

討論問題

問:你對《三國演義》印象如何?

積極發言

用學生熟悉的內容更能達到通俗易懂濟的集中表現;文化由經濟、政治決定,並反映經濟和政治(幻燈片演示①)的效果

反問:文化由經濟、政治決定,是否意味着文化的變化

發展與經濟、政治絕對同步?

思考並回答問題

反問往往能帶來學生的積極思考,給他們以深刻的印象

②文化反作用於經濟、政治,給經濟、政治重大影響

引用名言: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 進一步體會三者的關係

高中的政治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2、理解文化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目標

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分析材料,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要戰略任務的重要性,從而增強提高自身文化素養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

2、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作用

【教學方法】

1、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設置情景,充分利用資料、圖片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下主動思考、自主感悟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列舉日常生活的各種現象,讓學生指出其中哪些是屬於文化現象。

下列屬於文化現象的有:

(1)工人、農民從事生產活動

(2)參加學校運動會

(3)參加演講會、辯論會

(4)旁聽一次聽證會

(5)參加文學社、書畫協會、讀書俱樂部

(6)合唱團、舞蹈隊、時裝表演隊

(7)瀏覽網站,領略世界各地風土人情

(8)某國議員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