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通用15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22W

《烏鴉喝水》這篇故事講述的是“一隻口渴的烏鴉看到窄口瓶內有半瓶水,於是將小石子投入瓶中,使水面升高,從而喝到了水。”告訴人們遇到困難要積極想解決辦法,認真思考才能讓問題迎刃而解的道理。下面一起來學習《烏鴉喝水》的教案範文吧!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通用15篇)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烏鴉”等生字,會寫“可、石”等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烏鴉喝水”的過程,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才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能用“漸漸”説話。

重難點:

學習本課的生字詞,體會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克服困難喝到水的。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認讀生字詞。(課件出示,指名認讀)

2.齊讀課文。

3.師小結過渡:剛才大家讀得真好,不過呀,烏鴉一句也聽不下去,為什麼呢?因為它——口渴了,一心想喝水。

二、再讀課文,感悟內容。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大家都有過口渴的感覺吧!(生聯繫生活實際,自由談感受)

2.烏鴉的心情和你們一樣,巴不得馬上喝個痛快,可是,很長時間沒下雨了,要找到水可真不容易呀!大家想像一下,烏鴉可能會到哪些地方找水呢?(山上、田野……)

3.找了許多地方都沒有找到水,烏鴉覺得更難受了,翅膀越來越重,老師真想幫他一起找。

4.指導讀第一句話。(“口渴”與“到處”語速要放慢,語氣要重些)。

5.師:大家一起來幫烏鴉找水吧!(齊讀第一句)

師:就在這時,奇蹟出現了:烏鴉——找到水了!一下子找到水,烏鴉會怎麼樣?(高興、激動)這句話該怎樣讀呢?

6.指導看圖1

烏鴉雖然找到了水,但烏鴉卻——喝不着水(生齊答)為什麼呢?

7.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水,卻喝不着,這時烏鴉的心情會怎樣?(着急)

8.讀句子體會烏鴉的心情。

師:如果你是烏鴉,此時你打算怎麼做?再去別處找水?

(不行,你現在又累又渴。)

師:是呀,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水,哪能輕易放棄呢?再想想辦法吧!(板書:想辦法)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烏鴉是怎樣想出辦法來的?一起讀第二自然段。

師:如果只是看見幾個小石子行嗎?許多石塊行嗎?(不行)

師:對,烏鴉的辦法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一邊觀察周圍的事物,一邊想出來的。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想出了辦法,烏鴉心裏可高興了,一起把第三自然段讀讀吧!

2.做實驗:師生合作往瓶子裏放石子,請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

3.説話練習: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可以用“漸漸”來描述?

如:天氣漸漸熱了。小樹漸漸高了。我漸漸長大了。……

師:瓶子裏的水一點一點慢慢地升高了,烏鴉終於喝到水了,真開心!

4.出示圖2

師:看圖上的烏鴉喝到了水,它笑得多燦爛啊!讓我們一起來分享烏鴉的歡樂吧!(齊讀這一段)

三、拓展延伸

1.如果瓶子旁邊沒有那些小石子,你能想出辦法幫烏鴉喝到水嗎?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3.全班交流,評議誰的辦法好,好在哪兒?

師小結:烏鴉聽了你們這些奇思妙想,直誇你們聰明呢。

四、指導背誦課文。

五、作業:

1.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抄寫生字並組詞。

板書設計:

19.烏鴉喝水

找水喝→喝不着→想辦法→喝到水

(聰明)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組間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兒間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讓每個幼兒都有學習、表達的機會,有利於幼兒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發,同時這種學習是要與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科學探索活動中,這種學習方法尤為有效。前幾天,有一位小朋友給大家講了個《烏鴉喝水》的故事,許多孩子對石子投入瓶中能讓水位升高很感興趣,並提出,要是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還會想出其他辦法嗎?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同時進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設計了此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如何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

2 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烏鴉喝水》

2、小石子、沙子、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

3、飲料瓶子若干

4、統計紙

活動過程:

一、 課件引題

1、觀看課件前半段(烏鴉口渴,找到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隻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沒有)

2、“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二、 幼兒猜測並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小組討論,將猜測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我們要五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説説自己想出的辦法然後請一個小朋友當記錄員,將你們想的辦法畫下來。”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説本組的討論結果。

三、 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3

主題名稱 :

我就是我

課題名稱:

烏鴉喝水

活動目標

1、理解《烏鴉喝水》故事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嘗試在新的問題情景下創編故事。

2、通過實驗驗證,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烏鴉喝水》、圖片兩張。

2、小石子、沙子、橡皮泥、玉米粒、碎布頭、海綿、棉花、紙張等各種投放材料。

3、飲料瓶子若干、

4、統計紙

活動流程

一 、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1、觀看課件前半段(烏鴉口渴,找到一個裝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隻烏鴉口渴了,它找到一個瓶子,喝到水了嗎?”(沒有)

2、“你們能幫烏鴉想辦法喝到水嗎?”

二、幼兒猜測並記錄烏鴉喝水的方法

1、小組討論,將猜測的方法記錄下來

“現在我們要五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説説自己想出的辦法然後請一個小朋友當記錄員,將你們想的辦法畫下來。”

2、每組選一名幼兒述説本組的討論結果。

三、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用石子和沙子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實驗,並記錄。

1、提出探索要求:一組中兩個小朋友當選材員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並將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裏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陳列台上,一名記錄員要將實驗結果與原先的猜測是否一致做上標記,還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實驗彙報。注意不能把材料掉在桌上,(培養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在小組合作探索中,幼兒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現幾名幼兒爭當同一角色時,讓他們用猜拳形式來解決。

2、幼兒小組合作進行探索,教師以噪音控制員的身份巡迴指導。

3、每組選一名幼兒將記錄結果進行講述(哪些材料實驗成功哪些材料實驗不成功)

四、教師進行小結,並評選出最佳合作小組,獎勵小貼畫。

五、讓幼兒完整看課件並欣賞故事《烏鴉喝水》

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烏鴉想的辦法和哪一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樣的!讓幼兒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

六、根據實驗結果、創編故事

(價值取向:藉助傳統的故事和實驗的驗證,以此作為幼兒創編故事的基礎,讓幼兒在説中鞏固實驗的結果)

小朋友能根據我們剛才的實驗來編一個不一樣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請幼兒看着前兩幅圖片和自己的實驗記錄的結果進行講述,講述時注意要提問:小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時是什麼樣子的?小烏鴉是怎樣找到水的?找到水後是什麼心情?當遇到困難喝不到水時是什麼心情?小烏鴉想到了什麼辦法?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烏鴉?)

活動延伸

1、讓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2冊第35頁的圖片,給圖片進行排序。並把故事講給爸媽聽。

2、在區角中開展設立《烏鴉喝水》的內容,引導幼兒繼續探索水、石子與能否喝到水的關係。

小結及反思

《烏鴉喝水》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剛看到這個故事時,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太熟悉了,而就是因為太熟悉,又讓我感到了把握這次活動的難度。作為傳統的語言活動,要給予幼兒的可能更多的是理解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按照原先的預設思路,我是準備先欣賞故事,再做小實驗。但這樣的想法很快就被自己推翻,這樣做很有可能會得到一致的實驗答案:扔石頭,那麼實驗也就失去了意義。如果將這兩個環節互換一下位置,或許故事的內容能在實驗的過程中被理解,被再現。調整後的預設環節果然效果頗佳,幼兒不僅對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初次嘗試和體驗到了小組實驗的成功,而且創編故事時能根據實驗結果創出不一樣的故事情節,效果很好!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知道烏鴉喝到水是跟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係。

3、培養幼兒積極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

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活動難點:

知道烏鴉喝到水是跟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係。

活動準備:

金銀花露瓶子40個,其中20個瓶子裝三分之二水,20個瓶子裝四分之一水,小石子若干,大記錄表一張,小記錄表20張,筆21支,烏鴉5只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故事引入: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突然它發現前面有一瓶水,可是它嘴巴使勁往裏塞,就是夠不着水。

2、討論:烏鴉怎樣能喝到水?

3、幼兒自由操作、記錄。

4、教師統計記錄幼兒實驗結果並小結。小結:原來瓶子里加入石子,水位就升高,烏鴉就喝到了水,真是一隻聰明的烏鴉。

二、是不是隻要瓶子裏有水,烏鴉就能喝到水

1、提問:是不是隻要瓶子裏有水,烏鴉就能喝到水?

2、幼兒猜測。

3、幼兒自由操作、記錄。

4、教師統計記錄幼兒實驗結果並小結。小結:雖然瓶子裏有水,也加入了石子,但水太少,烏鴉還是沒有喝到水,原來烏鴉喝到水是跟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係。

三、延伸活動

師:這真是一隻聰明而又幸運的烏鴉,發現的瓶子裏有足夠的水,也想到了喝水的方法,那是不是隻有往瓶子里加入石子水位才能升高,烏鴉才能喝到水呢?加入沙子或者其他東西行不行?我們回去試驗一下。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動手動腦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遇到困難學會思考。

3、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

2、操作材料:飲料瓶若干、小石子、沙子、吸管、棉花、碎紙張。

3、核桃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夏天到了,我們户外活動以後,你們有什麼感覺?最想幹什麼?(幼兒回答)

2、教師:這裏有只烏鴉啊,也遇到了和我們同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打開課件,按向下按鈕:在一個炎熱乾旱的夏天,有一隻小烏鴉飛來飛去,他渴極了,到處找水喝。)

(繼續按向下按鈕:他找啊找啊,終於發現一個瓶子裏還有點水,他高興極了,真想一口氣把水喝下,可是瓶子太高,瓶口又小,烏鴉的嘴夠不着,怎麼辦呢?)

3、教師:烏鴉喝不到水,怎麼辦呢?如果你是這隻烏鴉,你會想什麼辦法呢?

4、小組討論後幼兒回答。

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許多的辦法,有……有……這些辦法都是你們動腦筋想出來的。

①那麼這些辦法中,你們認為哪幾個辦法最好的?(教師把幼兒討論出來的材料擺放於幼兒面前)除了剛才小朋友講的`這幾樣東西,老師還準備了另外幾樣東西,看!

②你們覺得用這些材料都能成功的喝到水嗎?這些可都是你們説的,到底行不行我覺得我們得自己動手驗證一下。

5、教師和幼兒共同操作。

師小結:看來遇到困難光動腦筋還不夠,我們還要自己動手試一試,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想的到底對不對。

6、教師:烏鴉也想到了幾種辦法,它和我們想到的辦法一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繼續按向下按鈕,讓幼兒看看烏鴉的辦法都是什麼:(拿吸管,挖坑,往瓶裏放石子)

7、讓幼兒再看一遍《新烏鴉喝水》。(按再看一遍按鈕)

8、教師:你們説説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呢?你們學習了《新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後打算怎樣做呢?

(教師引導幼兒:遇到困難要學會用多種辦法來解決問題)

9、活動延伸(教師出示核桃)

師:小朋友今天表現的這麼好,老師想送給你們每人一個小禮物,看!可是我發現了個問題,這核桃該怎麼吃呀?那我們現在回教室再好好的動動腦筋,把這個核桃吃掉。

(幼兒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碰到一些問題,常常需要我們動腦筋來解決,而對於幼兒也不例外,所以我認為讓他們認識到動腦筋和自己動手的重要性非常的有必要。那麼如何讓他們的活動中體會到這點呢?我採用了課件這種直觀的方式,提出問題同時大家解決。在大家的討論和操作中得出這一結論。由於對本次活動的內容我的定位偏向於語言方面,所以在整個活動中我給幼兒自由講述的時間比較的多。但是就發現我在活動開始談話中顯得比較的羅嗦,對幼兒來説也無多大意義。

由於本次活動在教具上準備的不夠充分,所以在教師和幼兒共同操作時顯得不簡便,聽課教師建議把本次的操作部分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幼兒來合作完成,並作好操作後的統計。把這節偏向於語言的活動改為語言和科學的綜合活動,使它能更好的體現活動目標。

在第二次看完課件時,我提出的問題“你們學習了《新烏鴉喝水》的故事以後打算怎樣做呢?”幼兒還是把自己當成烏鴉的角色來回答,而且內容都裏不開喝水這一問題。在我多次的引導他們要聯繫到我們生活當中時,幼兒的思維才打開。因此對於這個問題的提問我要進行改變。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係。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課件。紙剪的石子、沙子堆積圖,實驗記錄表一張。

2、每組6只瓶子,瓶子中的水量為少、半瓶、大半瓶(不同水量的瓶子各兩瓶),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一把小勺,一個漏斗。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師:烏鴉是怎樣喝 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裏投入石子後,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6個人一組,每組有3個瓶子,可以怎樣做?

師:兩個人一組合作做。在3只水量不同的瓶子里加石子。石子不能掉在桌上,加入石子後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裏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後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二)用石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1、幼兒分組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2、交流實驗結果——師:實驗後,你發現了什麼?

3、教師和幼兒一起看記錄。提問:往3只不同水量的瓶子裏放入石子後,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嗎?

師: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用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1、提出要求:現在我們再用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還是兩個人合作,做好實驗後分別記錄。

2、幼兒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3、幼兒實驗後交流。

師:這次你發現了什麼?烏鴉能不能喝到3個瓶子裏的水?

(四)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

1、師: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麼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2、出示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

師:這是老師剪的放大的石子和沙子的圖,你們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師:對了,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沙子之間的縫隙小,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水都流到縫隙裏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後,水也流到縫隙裏去,但縫隙小,所以還有一點水在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一點水。

(五)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並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裏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烏鴉才可以喝到水。看來〈〈烏鴉喝水〉〉的故事要改一改了,以後,我們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下次,老師請你們來講新的〈〈烏鴉喝水〉〉的故事,好嗎〉

活動延伸:

1、嘗試用其他材料做實驗,並做記錄。

2、講述新編的《烏鴉喝水》的故事。

活動反思: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並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裏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在瓶子裏投放石子,烏鴉才可以喝到水。所以,鼓勵孩子知道以後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親自實驗,進行驗證,嘗試在新的問題情境中表演歌曲。

3、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托盤、瓶子數個。

2、大小石子若干、水。

歌曲《烏鴉喝水》視頻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1、聽歌曲《烏鴉喝水》第一段,思考烏鴉怎樣才能喝到水,並在歌曲第二段中證實。

2、説一説烏鴉是想什麼辦法喝到水的。(烏鴉在瓶子裏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

二、分組實驗

1、第一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和大小均與歌曲中的一致。

(1)實驗提示:瓶子裏有水,幼兒扮作烏鴉,嘗試用烏鴉的辦法往有水的瓶子裏放石子,看水能不能升上來。

(2)分組試驗、驗證討論,並加以解釋(瓶子裏的水都滿了上來,大家都喝到了瓶子裏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真有用)。

2、第二次實驗:石子的數量和大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水不一樣多。

(1)實驗提示:烏鴉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嗎?

(2)幼兒分組試驗、驗證討論,並加以解釋(如果瓶子中的水太少,石子放進去也沒有用,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3、第三次實驗:水的多少、石子的數量與歌曲中的一致,但石頭分兩種大小。

(1)先假設:你們覺得烏鴉這次能喝到水嗎?為什麼?

(2)再實驗:幼兒分組試驗並加以驗證。(瓶子裏放大石子,烏鴉喝倒了水,因為大石子把水的地方佔據了,水就漸漸地滿上來了。而小石子小,佔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到上面來,烏鴉就喝不到水。)

4、教師:除了上面幾種實驗得出結論,還有其他方法嗎?

5、幼兒大膽推理想象,例如:把瓶子側過來。教師鼓勵幼兒活動結束後再去驗證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確。

三、表演歌曲

1、根據不一樣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分成4組,幼兒自由選擇其中一組。

2、表演部分歌曲內容(幼兒按照所選擇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結果,表演歌曲的局部內容)。

3、幼兒分角色,使用道具,合作表演整個歌曲(將創編的內容融入其中)。

活動延伸:

1、對幼兒實驗中有疑惑的問題,教師可創設區域活動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實驗。

2、對幼兒進行推理想象部分所推斷的可能性,教師可再次提供幼兒所需的材料,讓其嘗試驗證。

附歌曲:

烏鴉喝水

1、小烏鴉 呱呱呱, 想喝水, 沒辦法, 瓶口小 頭太大, 水又淺, 伸不下,哎呀呀呀 哎呀, 哎呀呀呀 哎呀, 累壞啦, 渴死啦。

2、小烏鴉 呱呱呱, 要喝水, 想辦法, 銜石子 輕放下, 三、四、五、 六、七、八, 啊哈哈哈 啊哈, 啊哈哈哈 啊哈, 水滿啦, 喝到啦。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鬆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悦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中水量的多少有關。

3.通過實驗發現石子縫隙大,水上升有限,沙子縫隙小,水能上升很多。

4.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烏鴉喝水的故事(課件)。

2.分組,每組3人,2人做實驗,1人記錄。啤酒瓶子若干,一盆小石子、一盆沙子,實驗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師:烏鴉一開始喝到水了麼,後來是怎樣喝到水的呢?

師:是不是有水的瓶子裏,只要投入石子後,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我們一起來做實驗。

(二)第一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水量關係。

每組2個瓶子,水量分別為:很少(三分之一)、一半

師:三個人一組合作做。在2個瓶子里加石子。

加入石子後水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能喝到水,在相應的格子裏做好記錄,加入石子後不能到瓶口的,表示烏鴉不能喝到水,也做上記錄。

師:實驗後,你發現了什麼?

總結: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還是喝不到水。

(三)第二次實驗:目標:水位上升與縫隙關係。

盛有三分之一水量的水瓶1個。加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要求:加沙子不能喝到水,現在我們換一換,往瓶子里加上沙子試一試,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師:這次你發現了什麼?烏鴉能不能喝到瓶子裏的水?

師:水量少的瓶子裏放入石子,烏鴉喝不到水,放入沙子可以喝到水,這是什麼原因呢?請小朋友討論一下。

總結:因為石子和沙子的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烏鴉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水都流到縫隙裏去了,水就不能滿了。加入沙子後,水也流到縫隙裏去,但縫隙小,所以水能上升到瓶口,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

教師小結 :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要想讓烏鴉喝到水,並不是在瓶子里加入石子就可以了,還得看水量的多少。瓶子裏至少應該有半瓶左右的水,烏鴉才可以喝到水。以後,我們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有的事要通過實驗才能得到更準確、更科學的結論。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本着幼兒是主體的原則,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參與,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樂趣。

通過此次活動,我覺得在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應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用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有利於其主體性得到最大的體現。

在這種活動環境中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主動交流分享對方的經驗,對於探索中產生的各種預測是否正確並不重要,教師應真誠地接納和認可,要力求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幼兒與教師的平等關係,幼兒與幼兒互相學習互相合作的夥伴關係,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增強自主性,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9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户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裏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為了驗證發現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係。為此,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係。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流程:

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

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這個問題為實驗提出了明確的操作要求,這裏,我還明確了兩個人一組合作做。這對幼兒的實驗活動起到了指導作用,讓幼兒懂得必須兩兩合作進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用石子和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在這二個環節裏,我用了3種不同顏色的瓶子,使幼兒更方便的找到相應顏色的格子作記錄。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我儘量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發現其中的祕密,因為讓幼兒充分地表述活動經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這個問題只有一位小朋友龍龍表達的比較完整,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講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後烏鴉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們已經觀察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對於藴藏的科學原理還需要老師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有了兩張圖的比較,幼兒比較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區別,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較簡單了。

我認為本次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等五個環節,整個活動體現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師本着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兩兩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兩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

利用了形象的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了為什麼石子裝進水量少的瓶子裏烏鴉還是喝不到水,使複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很容易被幼兒所理解。活動中教師很好的把握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係。始終鼓勵幼兒做一做、想一想,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中應培養"嘗試""探索"精神的要求。

教學反思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閲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怕孩子們會出現覺得烏鴉的這個辦法並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緒。如果這樣,就阻礙了學生去認真體會文本。所以在教學中我並沒有急於讓孩子們發散自己的思維,提出像“説説你還會想出什麼好辦法?”“如果你是這個烏鴉你會怎麼做?”這一類的問題。而是與學生一起,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去感受這隻烏鴉的高明之舉。

在學完“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後,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另外拓展問題“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請大家幫烏鴉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後,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説:“用吸管吸。”“讓瓶子斜倒下來,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學生們的辦法各種各樣,孩子們的想法總是富有創新意識的,我想這堂課上我不僅與孩子們一起體會到了文中那個小烏鴉的聰明才智,更讓我感受到學生們的智慧。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指導朗讀不到位;由於時間安排欠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匆忙進行。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係。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同形狀的瓶子、石子、細沙、勺子、筷子、盆子、漏斗、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小朋友,我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對吧。那誰來告訴我: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請幾個幼兒交流,注意語言的完整性:烏鴉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

過渡:對呀,故事裏的烏鴉真聰明,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就喝到了水,那是不是在有水的瓶子裏放了石子都能喝到水呢?

二、幼兒實驗探索,並記錄

(一)用石子進行第一次實驗

1、(出示有水的瓶子)老師這裏就有兩個裝了水的瓶子,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水位線、水的顏色不同、水不一樣多)

2、猜猜我把石子放進去,烏鴉能喝到水嗎?(幼兒猜測)

3、有的小朋友説都能喝到,有的小朋友説都不能喝到,還有的小朋友説一個能喝到,一個不能喝到,那到底是怎樣的呢?請我們小朋友呆會自己去試一下。試了以後要把結果寫在記錄紙上。

4、(出示記錄紙)那我們怎樣來記錄呢?(幼兒討論)

5、四個小朋友一桌,每人拿一個瓶子,操作完把結果記錄下來,拿到紅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這邊,藍水瓶的記錄紙貼到那邊上,並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明白了嗎?開始行動吧。

6、幼兒操作

7、交流:你在什麼瓶子里加了石子,發現了什麼?

8、你們都發現了:在藍水裏加了石子,水到達了水位線,而在紅水裏加了石子,水沒能到達水位線。同樣是加了石子,為什麼結果不同呢?

9、小結:原來烏鴉能否喝到水與原來瓶子裏水的多少是有關係的。

過渡:那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紅水呢?是嗎?老師在那邊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瓶子,和剛才是一樣多的紅水,我們換一種材料——沙子再來試一下,烏鴉到底能不能喝到水?

(二)用沙子進行第二次實驗

1、我們可以藉助一些工具來進行,同樣也要把它記錄下來,好嗎?

2、幼兒操作

3、交流:你在紅水瓶子里加了沙子,發現了什麼?

4、哇,烏鴉終於喝到了紅水。咦,為什麼一樣多的紅水,加了石子沒喝到,加了沙子能喝到呢?(兩瓶比較)

5、哦,我明白了:石子比較大,它們之間的縫隙也大,而水很調皮就喜歡鑽到下面的縫隙裏去,不跑到上面去;而沙子比較細,它們的縫隙很小,

水不能再調皮了,只能跑到上面去了。

三、活動結束

1、總結:今天通過我們小朋友自己實驗,知道了烏鴉能喝到水,除了與原來瓶子裏水的多少有關係,還和加入的材料有一定的關係。

2、延伸:其實這裏面還有很多的祕密,譬如水的多少還和加入材料的多少有關係,我們小朋友下課後再去試一下。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多種方法可以使瓶中的水位升高。

2.能夠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瓶中物體的大小有關係。

3.願意動腦思考,體驗合作與探索發現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貼有水位線並標有1號、2號的塑料瓶若干、漏斗、小勺子、小抹布、小組活動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二、交流驗證,知道“填石頭”能夠增高水位

1.提出問題:剛才的故事中,小烏鴉用什麼方法喝道了水?

2.驗證猜測:請一位小朋友來驗證“填石頭”的方法是否可行

小結:經過小朋友的驗證發現小烏鴉的方法是可行的,石頭放進瓶中,水位線真的升高了。

三、動手實驗,探索並發現烏鴉能喝到水的方法

第一次實驗:取三個2號瓶,並放入不同的材料,觀察是否都能讓烏鴉喝到水。

1.提供2號瓶,觀察與1號瓶有什麼不同。(水位)

2.引發猜想,2號瓶裏的水少,填入哪一種材料能讓烏鴉喝到水?為什麼呢?

3.操作實驗,發現往2號瓶裏填小石子和沙子,烏鴉可以喝到水。填入大石子則不能喝到水。

4.交流思考,影響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結:水位線受石子間縫隙大小的影響,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後,水會流到縫隙中,但因縫隙小,剩下的水被擠到上面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而大石子見得縫隙較大,可以容納大部分的水,被擠出的水就變少,烏鴉就不容易喝到水了。

第二次實驗:怎樣做才能讓烏鴉在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裏喝到水呢?

1.提出問題,引發猜想:怎樣做才能讓烏鴉在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裏喝到水呢?

2.操作驗證,交流討論:“繼續在裝有大石子的2號瓶內加入小石子和沙子還能繼續增高水位線,讓烏鴉喝到水。”這又是為什麼呢?將實驗結果用對號、或錯號標記到小組活動記錄單上。

活動延伸:

聯繫生活,交流經驗。讓小朋友們想想説説還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幫助烏鴉成功的喝到水。

小結:經過我們一起齊心協力的合作,開動腦筋的思考,找到了很多方法來幫助小烏鴉,那麼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像小烏鴉一樣遇到大大小小的難題,希望我們都能學習小烏鴉多動腦筋,多觀察思考,然後去動手把它解決掉!

活動反思:

烏鴉喝水,這個故事雖然很簡單,但轉而變成一個科學活動之後,卻讓我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從一開始內容的選擇,到後來目標的制定,再到環節的不斷調整,可以説是一個不斷突破、不斷蜕變的過程。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使瓶子中水位升高的多種方法。

2、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及加入的物體大小有關係。

3、樂意合作探索,體驗探索發現的樂趣,懂得遇事要動腦、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活動準備:

集體記錄紙、小組記錄單、大石子、小石子、沙子、貼有水位線1號2號的細頸飲料瓶若干、記號筆、漏斗、小勺、小抹布。

活動過程:

一、交流驗證,知道“填石頭”能增高水位。

1、提出問題:烏鴉喝水的故事中,小烏鴉用什麼方法喝到了水?

2、驗證猜想:請一位小朋友驗證“填石頭”的方法是否真的可行。

小結:小烏鴉真聰明!它把石頭放到水裏,水位線就升高了!

動手實驗,發現並探索烏鴉能喝到水的方法。

(一)第一次實驗:分別在2號瓶放入不同材料,都能讓烏鴉喝到水嗎?

1、提供2號瓶:觀察和1號瓶有什麼不同?

2、引發猜想:2號瓶的水較少,用哪一種材料材料能讓烏鴉喝到水呢?為什麼?

3、操作實驗:知道往2號瓶裏填小石子和沙子,烏鴉可以喝到水,但是填大石子烏鴉是喝不到水的。

4、交流思考:影響水位上升的因素。

小結:水位線受大小石子之間的縫隙大小影響,加入小石子或沙子後,水流到縫隙裏去,但縫隙小,剩下的水被擠到上面去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大石頭跟大石頭之間縫隙較大,大部分水流到縫隙裏,被擠上去的水就少,烏鴉不容易喝到水。

(二)第二次實驗:怎樣讓烏鴉喝到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子裏的水?

1、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用什麼方法能夠補救填了大石子的2號瓶,讓烏鴉喝到水?

2、操作驗證,交流討論:

繼續往2號瓶加小石子和沙子還能增高水位線,能讓烏鴉喝到水。

這是為什麼呢?

小結:大石子之間的空隙較大,小石子和沙子較小,用它們填補大石子之間的空隙,把空隙裏的水擠到上面去了,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聯繫生活,交流經驗。

你們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嗎?

小結:生活中我們也會像小烏鴉一樣碰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難題,但是我們不能隨意放棄,要學習小烏鴉多思考、多觀察,多動手去解決問題。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13

活動:

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

設計意圖:

《烏鴉喝水》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孩子們通過故事都知道烏鴉是通過在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後使水位升高的辦法來喝到水的,但是事實是不是這樣呢?和水量的多少有沒有關係呢?和材料的不同有沒有關係呢?我想這可以讓孩子來通過動手操作知道正確答案的,而不是僅僅靠故事來知道結果,所以我就選擇了一個內容讓孩子進行小實驗,在探索中瞭解真相。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了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以及材料的不同有關係。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熟悉烏鴉喝水的故事。

2、四人一組:每組三隻瓶子,瓶子中的水分別是少,半瓶,大半瓶(各兩份),一盆石子,一盆沙子,三支筷子,三把勺子,三隻漏斗。 3、實驗記錄紙每組一份。

活動過程:

一、 提出問題,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了烏鴉喝水的故事,那你們知道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呀? 小結:原來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後水位上升了,所以烏鴉就喝到水了。 師:那老師今天準備了三瓶水和石子,請你們看看這三瓶水有什麼不一樣?

師:有沒有發現每個瓶子上都有一條藍色的線,這個是水位線,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線説明烏鴉可以喝到水。 師:那是不是這三瓶水中加了石子後烏鴉都可以喝到水呢?(幼兒猜測)

師:那我們來做個小實驗吧!四個小朋友一組,合作完成這個實驗,三個小朋友每人拿一個瓶子做實驗,另一個小朋友負責觀察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等一會兒你們自己商量誰做實驗、誰記錄。 師:那記錄的小朋友怎麼記錄呢?

師:那我們就採用打“√”和打“×”的方法,在能夠喝到水的瓶子後面的格子裏打“√”,不能的就打“×”,在實驗過程中,邊做實驗邊觀察,看看會有什麼發現,等一組小朋友都做好實驗了,那請你們把實驗的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好嗎?現在請小朋友們去找一張桌子開始實驗吧,不用搬椅子。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師:請完成實驗的小組把記錄紙交給老師,其他的小朋友把你實驗的瓶子拿到前面的桌子上。 師:(和幼兒一起看記錄紙)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記錄紙上的結果。

師:請小朋友説一説:你在什麼瓶子中加了什麼?發現了什麼?(請個別幼兒説一説)師:那你們想想,為什麼紅水中加了那麼多的石子水還是沒有升到水位線,烏鴉還是喝不到水呢?

三、第二次實驗探索,教師觀察指導。

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來做第二個實驗,還是和剛才一樣的三瓶水,但是裏面放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把石子換成沙子來做這個實驗。

師:在實驗之前老師還有一些要求,請大家聽仔細:還是和剛才一樣四人一組,因為沙子比較細,所以老師請了小漏斗還有沙子和筷子來幫忙,注意不要把沙子灑出來,用筷子時要注意安全,而且這次要請小朋友自己來取材料了,老師已經幫大家分配好,請每組負責記錄的小朋友來拿沙子,其他小朋友每人拿一個瓶子,拿好就開始實驗,請第一組的小朋友先來拿(一組一組跟上) 師:巡迴觀察指導,直到完成實驗

師:請負責記錄的小朋友把記錄紙交給老師,其他小朋友和剛才一樣把瓶子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注意不要把水潑出來,慢慢走。 師:我們一起來看記錄紙,請小朋友來説一説:你在什麼瓶子中加了什麼?發現了什麼?(請個別幼兒)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一次的記錄

紙和第二次的記錄紙上的結果有什麼不一樣?

師:為什麼剛才在紅水中加了石子水不能上升到水位線,而現在加了沙子卻可以呢?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説一説。 師:(出示圖片)我們請小圖片來幫個忙,看一看,是不是和小朋友説的一樣的呢?

師:有沒有發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呢?

師:對呀!石子之間的縫隙大,所以水量少的紅水瓶子中加了石子後水都流到縫隙裏了,烏鴉就喝不到水了;而沙子比較細,縫隙很小,雖然水也流到了縫隙裏,但是還能夠上升到水位線,烏鴉還是可以喝到水的。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材料,課後請大家和班裏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嘗試一下,看看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好嗎?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積極、大膽探索如何讓有水瓶子裏的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與思考,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係。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石子、沙子、棉花、海綿等各種投放材料。

2、空的飲料瓶子若干,統計紙、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見過烏鴉嗎?説説它是什麼樣子的?今天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小烏鴉喝水的故事,想聽嗎?(想)

1、教師講述:(出示小烏鴉)一天有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飛呀飛呀,終於發現了一隻瓶子,(教師出示瓶子)瓶子裏有一些水,烏鴉可高興了,它想:這下可好了,有水喝了!可是瓶口小,瓶子裏的水又少,烏鴉怎麼也喝不到水,怎麼辦呢?

2、(幼兒幫助想辦法)小朋友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小朋友想的辦法真多,這裏有一些材料能幫助烏鴉喝到瓶子裏的水,我們一起看看,都有什麼?

3、出示材料、認識操作的相應材料:在瓶子的四周有石頭、沙子、棉花、海綿。幼兒猜測:你覺得烏鴉發現了這些東西,它會想什麼辦法喝到瓶子裏的水呢?(那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二、幼兒合作進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1、觀察現象,初步感知

教師:小朋友你們發現瓶子上有一條線嗎?為什麼要先在瓶子上畫好這條線?(説明先在水面這裏畫一條線表示現在水的位置,等我們把石頭、沙子、棉花、海綿分別放入瓶子裏,我們再比較一下水面有什麼變化?

(幼兒操作,其他幼兒觀察並講述發現的現象)

2、提出探索要求:兩個小朋友為一組去選擇不同材料進行實驗,並將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大家觀察瓶裏的水位有沒有升高,實驗成功與失敗的水瓶分別擺放在各自的面前,兩人分好角色,一人記錄下操作的結果:發現水位升高就打勾,水位沒有變化就打叉。

3、幼兒分別合作進行探索,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做好操作後的記錄。

4、討論操作的結果,發現讓水位升高的祕密。為什麼石頭、沙子放進瓶裏,水就升高了,棉花和海綿不行呢?(分解問題:是什麼東西幫助水升高了)?

教師小結:石頭和沙子沉進水底後,把一些水的位置佔掉了,水沒有辦法,只好往空的地方去,所以水就升高了。如果放別的不吸收水份的東西也行,如果吸水的東西象海綿、棉花放進去後,把水給吸收了,就更喝不到水了。

三、活動延伸: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之間的關係

1、提問:瓶子里加入石子、和沙子後水位升高了,但是烏鴉能喝到水嗎?那怎麼辦,我們繼續往瓶子里加入石頭和沙子,看看會發生什麼變化,是石頭還是沙子能讓水位上升到烏鴉能喝的位置。

2、用石子和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請幼兒繼續在裝有石頭和沙子的瓶子裏探索和操作:加入石頭和沙子,觀察水位的變化。

3、討論:你發現了什麼?(瓶子裏的水量少於一半的時候,加入石頭烏鴉也喝不到水)為什麼水少了加石子後烏鴉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呢?

4、出示了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小結:因為石子和沙子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

四、活動結束

今天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小烏鴉喝到了水,我們和小烏鴉一起也學到了很多知識,以後小烏鴉再碰到這樣的問題就不用擔心了,回家後我們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告訴爸爸媽媽,好嗎?(一起收拾操作材料,整理乾淨)

大班烏鴉喝水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掌握故事情節內容,知道遇到困難要先動腦筋想辦法。

2、掌握詞語:火辣辣、銜來。

3、根據故事情節內容進行創編。

4、發揮幼兒想象力,培養幼兒傾聽能力。

教學準備:

故事《小烏鴉喝水》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圖片講故事。

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好聽的故事《小烏鴉喝水》,小朋友們仔細聽烏鴉喝到水了嗎?如何喝到的?

二、提出問題:

1、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2、天氣如何?天很熱,火辣辣的。

3、烏鴉怎麼了?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

4、烏鴉遇到了什麼困難?

5、烏鴉都請了哪些小動物來幫忙?

6、小朋友可不可以幫烏鴉想一想辦法呢?

三、再次聽故事,回答問題。

1、烏鴉最後喝到水了嗎?

2、烏鴉想到了什麼辦法?

3、烏鴉是如何把石頭放到瓶子裏的?把石頭銜來放到瓶子裏。

4、如果你是小動物,你如何運石頭呢?

四、故事創編。

老師:如果你是小烏鴉,你會如何創編故事呢?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創編故事。

五、表演小烏鴉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