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三字經讀書心得集合15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19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字經讀書心得集合15篇

三字經讀書心得1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經》的書,令我感觸很深。

仔細看過後,其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成於勤,毀於惰,荒於嬉,敗於奢。省吾身,思己過,言必行,行必果。敗與勝,非天命,得與失,乃互生。”“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意思是説只有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收到真實的效果。我們既要重視行動,也要重視認知,兩相促進,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頓就是經過反覆的思考,發現了“萬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經過觀察,然後反覆思考,再試驗,才發現了“鐳”,所以我們要學會思考。

“成於勤,毀於惰,荒於嬉,敗於奢。”是説學業和事業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奮。人不能過度的追求享受,否則就會敗在自己的手中。韓愈的《進學解》裏説:“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強調了勤奮思考的重要性。許多人的失敗是因為懶,一個人過於貪玩、貪圖安逸,就會自己荒廢自己。只有勤奮才能獲得成功。

三字經讀書心得2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親子閲讀了《三字經》裏面的內容:“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還一起閲讀了《黃香温席》和《藥聖孫思邈》這兩個故事,《三字經》我很早就會背誦裏面的內容,但並沒有理解裏面的意思,這次閲讀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非常重視孝道,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情,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還能幹成什麼事情呢?

我一定要學習他們,孝敬我的父母,和弟弟友愛相處,我原來有的時候會不聽父母的話,讓他們生氣,還經常和弟弟發生爭執,不懂得讓着他,我覺得這樣很不應該,我要改正過來,做一個尊老愛幼,懂得孝順的好孩子。

我對《三字經》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本書上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以前,我比較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麼的“出名”,可其中也藴涵着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專心,恆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有數百句,它精闢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更加透徹地瞭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真告訴了我不少知識。

三字經讀書心得3

隨着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於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閲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三字經植根於,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學習《三字經》對於我們來説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採用敍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藴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啟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説明了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説“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現在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麼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三字經讀書心得4

最近正在讀《三字經》,頗有心得,夜不能寐,思緒萬千,五更時分輾轉難測,披衣起早,寫出心得。

《三字經》成書於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期,自問世以來,就作為兒童的識字教材,家喻户曉,人人皆知,它與《百家姓》、《千字文》合成“三百千”,被視作傳承儒家思想和修身勵志的啟蒙教材;此經雖短,短短千餘言,但是卻能夠流傳至今,一直被世人傳誦至今,它的生命力是什麼,它的魅力何在?

本書雖短,但是很有特點。從形式上看,三字一句,短小精悍,讀來朗朗上口,易於記誦;品來意味深長,文化濃重。古代的兒童,入學的第一部書就是它。孩子們一邊吟唱,一邊搖頭晃腦,韻味十足。

這部書不光形式上易於記誦,內容也很豐富。它以精悍的“關鍵詞”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道德,做人典故融合在一起。《三字經》雖然是兒童啟蒙教材,但是其講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是難以改變的。它適合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去閲讀它,理解它,去在生活中運用它。孩童時代的人讀它記它,可能不知其意而背之,成年人讀它記它,有着不同的意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講的是: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習性卻各有差異;假如不去教導他,習性就會發生變化,轉變,所以要重視教育,持之以恆的教導。

我覺得,這本書中所講的道理,95%還能夠在現在社會中適用。作為教師,更要認真拜讀拜讀。“教書育人”,我認為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我準備利用寒假認真地學習本書,開學以後結合學校工作,把這些道理加以運用,我想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字經讀書心得5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

三字經植根於,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把《三字經》列入了《世界兒童道德叢書》,那都説明《三字經》的文化地位是何等重要。

《三字經》採用敍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藴含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份,每一部份有一箇中心。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融的例子;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明瞭;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序,這部份列舉的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盡在其中;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中還列舉了許多意義匪淺的故事,如孟母三遷、孟母斷機、五子登科、黃香温席、孔融讓梨等,其中蘇洵二十七歲方才學習的故事讓我受到一些啟發,説的是北宋家蘇洵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

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謁見歐陽淞,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後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為文見解精闢,語言鋒利,縱橫捭闔,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蘇洵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是現代的我們所缺乏的,由此我們更應向他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被任何困難所屈服。

三字經讀書心得6

我們上三年級的時候,學校發給我們一本《三字經》。我打開一看,就讀了起來。可是不管我怎麼讀就是不懂裏面的意思,後來經過老師的講解,我這才明白《三字經》中的意思。從那以後,我就越來越喜歡讀這本書了。因為它告訴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受感觸。“幼不學,老何為”呢?所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學習、刻苦鑽研。“人不學,不知義”的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讀書時,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愚,有不滿,則進步”……

書上還有“勤有功,戲無益。節旨在,宜勉力”。這兩句已成為我的座右銘,它的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事業有成;遊手好閒、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我常用這兩句告誡自己:抓緊眼前的光陰,好好的學習。我也常想起這樣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是不喜歡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時,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杵。

李白問:“老奶奶,您磨鐵杵做什麼呀?”老奶奶説:“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疑惑地又問:“這麼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説:“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了,後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後來成為大詩人。李白的故事教育我學習要勤奮,要持之以恆。經過讀《三字經》我知道了:學習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而不是讓別人去為你努力。學習是需要有耐心的,總有一天你會從這裏面脱穎而出。

讀了《三字經》後,我更喜歡這本書了,因為我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説:“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等好的品質。

《三字經》真是我的好老師、好朋友!

三字經讀書心得7

我放假這麼長時間就讀了一本書,就是《三字經》,剛開始媽媽讓我讀的時候我不是太理解,這不是以前那些人搖頭晃腦背的書嗎,有什麼意義,我直接説“封建糟粕吧”,媽媽説:“你好好讀讀,看看有沒有意義,這本書讀完以後,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朝代更迭,帝王興衰的紛繁歷史,還有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你都掌握了。”這麼好呀,我翻開了滋養心靈的篇幅。

確實是語言非常簡練,內容非常豐富。原來我基本是把這本書背下來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為了孟子小時候有個好的學習環境既然搬了三次家,後來有一天孟子逃學回來,孟母竟然拿起剪刀,剪破了整片布,只為了告訴孟子,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要腳踏實地,若逃學就像我剪斷布匹一樣,前功盡棄,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專心讀書,發憤用功,終成為一代大儒,後人稱為“亞聖”震撼吧,原來聖人小的時候也和我們一樣有那麼的缺點,但孟母愛子教子的行動使我非常感動也很受啟發。“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黃香九歲,便知道在冬天,用身體温暖牀上的被褥才讓父親去睡覺,孝順父母是每個子女應當做到的,我們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裏,只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為父母做個什麼呢。“論語者,二十篇,羣弟子,記善言,孟子着,七篇止,講道理,説仁義”,哦我算知道了《論語》是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把孔子和孔子子弟的至理名言,記載編輯而成,《孟子》是七篇,記錄了孟子的事蹟和言論,整本書的主旨,就是在談道德倫理的道理,我原來知道這兩個聖人和這兩本書卻不知道是誰寫的,講的是什麼,這下算弄個明白了。接着“自羲農,至皇帝,號三皇,居上世”,我明白了什麼是三皇,伏羲、神農、和皇帝從這開始一直到“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終”清太祖,領兵入關,平定各地的亂事,使百姓安定下來,到清世祖順治皇帝是建立了空前鞏固多民族封建帝國,清朝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到宣統皇帝時,清朝滅亡。一個完整的中國歷史發展軌跡大致輪廓已經清晰的展現在我的眼前。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確定了在好好的讀幾遍,一直到我明白裏面所有的人生哲理,那些離我們雖然有些遠的偉人是如何尊師重道、嚴格自律、勤勞節儉、知錯能改、中國歷史發展也是我們的隗寶,讓我們吸取經驗並借鑑,不會重蹈覆轍,讓我在傳統文化薰陶中更進一步。

三字經讀書心得怎麼寫4

我讀過《三字經》之後,有一句話讓我記憶很深,而且也讓我感到有些後悔,那就是“融四歲,能讓梨”。這是個小故事,孔融的爸爸每次買梨回來,哥哥們總是一哄而上,你爭我奪,都想挑的吃。只有孔融不爭也不搶,每次都排在後面挑最小的梨。有一次,爸爸買了梨回來,讓小孔融先挑。可他還是拿了最小的梨。爸爸問他:“有那麼多大梨,你為什麼偏偏拿最小的呀?”“大的應當留給哥哥吃,我是弟弟,當然該吃小的啦!”那一年,孔融只有四歲。讀過這句話,瞭解了這個故事後,我感到後悔莫及,因為我知道,每次父母買回好吃的,他們總要第一個先想着我,但我如果有好吃的卻怎麼也想不起他們來,而且每次我吃的好東西最多,爸爸媽媽還有奶奶卻吃壞的、酸的、不好的。現在我都十歲了,怎麼還沒真正做到這一點?在家裏,每個人都讓着我。吃飯時,把吃的讓給我;看電視時,想看哪個頻道也是我説了算;過年買新衣服,給我買得的最多……每一次,我都會欣然接受。一家人圍着我團團轉,就連奶奶也一直關注着我,盼望我更加聰明懂事。

但那一次,我拒絕了。奶奶年紀大了。過年時,許多親戚朋友來看望她,總會給她帶許多水果、補品等。

待客人都走了後,奶奶就向我招招手:“來,來,給你吃!”邊説,她邊拿起身旁的某樣東西塞到我手裏。原來,不懂事的我每次都拿了後便“噌——”跑開了,去享受美味。可是,今年我已經十歲了,我搶過餅乾就往奶奶房裏跑,我要把它讓給奶奶。“奶奶,奶奶!”我大聲呼道。奶奶見我捧着剛才的餅乾來到房裏,很疑惑:“孩子,你怎麼了?這餅乾不好嗎?”“奶奶,這餅乾很好吃,但我要讓你吃。”“為什麼?”“你是長輩,晚輩要孝順長輩!”“孩子,奶奶不愛吃才給你的。”奶奶笑道。“胡説!”我大喝一聲,“你愛吃的,你一定要吃。”説完,我跑出了門外。關門時,我聽到奶奶小聲説了一句:“我孫子長大了!”我站在門外,做了個鬼臉,笑着説:“奶奶,我要學會讓。”謙讓是一種美德,其實謙讓也能使人感到快樂。車讓人讓出一份安全;人讓車讓出一份文明;人讓人讓出一份友愛……在家庭中,讓出的是親情;在校園裏,讓出的是深深友誼……同時,我也覺得《三字經》這本書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知識和道理,我一定要向孔融學習那種精神,把好的先讓給別人,多一份謙讓,也就多一份關愛。讀過我的感受,你們難道沒有這種想法嗎?

三字經讀書心得8

從幼兒園開始,媽媽、爸爸和老師就讓我不斷地接觸了不少國學經典,如:《三字經》、《論語》、《增廣賢文》、《弟子規》、《三十六計》……

到現在我已經是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了,這些經典的中華文化就像是最好的貨幣,陸續存入我這個大腦銀行,伴隨着我健康成長,從中受益。在所接觸的國學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三字經》了。第一次見到它應該是從三歲多開始的,那時候我還小,什麼也不懂,但是很樂意參加每天睡覺前的“親子活動”——全家誦唱《三字經》!媽媽讀一句,我就跟着讀一句,爸爸背上句,我就接下句,只覺得像在讀順口溜一樣,朗朗上口。有時我們讀着讀着,居然還搖頭晃腦地唱了起來……

那時我還不明白媽媽為什麼把《三字經》作為我的“訓蒙”讀本,只是有一天清早吃早餐的時候,我若有所悟地向全家宣佈:“我會寫‘曰’字啦!就是把‘日’字寫胖一點就變成了‘曰’!”全家人先是一愣,過了一會兒,不禁一起哈哈大笑。再次拿起它是在國小的第一個寒假,班主任李老師佈置了一個特殊的寒假作業——背誦《三字經》。因為腦海中有似曾相識的模糊印象,加上又學了拼音,所以我只利用二十幾天的時間就全部背完了。

這一次,我的收穫可真不小,不但比別人認識的生字多,還閲讀了“孔融讓梨”、“鑿壁偷光”、“獻之練字”等許多勵志的故事,懂得了孝敬長輩、勤奮學習、從小立志的重要。到了今年三年級假期的一個傍晚,因為不滿媽媽的嚴厲批評而悶悶不樂的我,不由自主地又在書櫃裏找到了它——我的良師益友《三字經》。當“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些親切的字眼映入我的眼簾時,心裏變得十分沉靜,回想起自己的過錯和長輩們為我付出的一切,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現在,國學誦讀已經成為了我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暢遊在中華博大精深文化的海洋裏,融入到古聖先賢仁義禮信的心靈中,我明白了這些經典就像春天的種子,播種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發芽、長葉開花,始終伴隨着我的成長,必將結出累累碩果!

三字經讀書心得9

你明白《三字經》是什麼樣的書嗎?它在中國家喻户曉。古人的第一本書是《三字經》。這本書經歷了許多滄桑。它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始終堅持世界之巔,歷史悠久。

《三字經》是以兒童啟蒙書籍為代表的最典型的作品。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有些人也把它寫成一首歌,讓美麗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很多關於歷史、天文學、地理學、道德和其他知識的知識,就是所謂的古人説:熟悉三字經典,你可以瞭解世界,通過聖人的禮物。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孝順親人,當之執。它的意思是:東漢時有一個叫黃香的人,從小就很孝順。他九歲的時候,經常在父親冬天睡覺前躺在冰冷的牀上,温暖被子,讓父親睡覺。夏天,他先用扇子涼蓆子扇,然後請父親休息。讀到那裏,我羞愧地想:與黃翔相比,天地真的很不一樣。在我的生活中,當我放學回家時,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我從來沒有想過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爸爸媽媽平時要上班,照顧我一絲不苟,多辛苦啊!我記得有一次,我媽剛下班回來,讓我把筷子拿到客桌上。我靠在紅木椅上,大聲喊道:你自己,大結局。説完,又靠在椅子上看電視。吃飯的時候,媽媽沒有幫我拿碗筷,我也無能為力。

《三字經》的經典句子藴含着古人智慧的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顆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書心得10

相信大家都看過《三字經》這一代歷史書。《三字經》是一本古老的書!它的每一個字都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完三字經,要徹底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完美!

每一個三字經,每一行字,都在講述人生哲理。就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不能浪費時間,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一步一步做事。三字歷史悠久,由民間傳説融入一個字。別看這個小字,裏面有個故事!就像説春夏,説秋冬,這四個時候,運不窮,講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

以前,有個女神。有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星帶走了,冥王星告訴她,只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裏的東西,他就會把它還給她,但他的兒子只吃了一個水果。從那以後,冥王只能讓他一年回去兩次。當他回去的時候,一切都會恢復,當他沒有回去的時候,他會很冷。因此,春、夏、秋、冬是四季的結果。看,這個故事有多搞笑啊!《三字經》還有很多故事!如果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多搞笑啊!而且故事的精髓都包含在這些小字裏。這些小字,卻藴含着如此深刻的道理,真好啊!

《三字經》不僅要背誦,還要背誦故事和意義,徹底理解,瞭解新知識,為祖國做出貢獻。《三字經》真的是一本好書,曾經是古代四大好書之一!為了為祖國做出貢獻,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弘揚漢學,倡導禮貌,讓我們一起理解這本獨特的古代暢銷書——《三字經》!

三字經讀書心得11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的特點就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以後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苟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裏面藴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就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就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於是父親就一天到晚帶着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藴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書心得12

你知道《三字經》是怎樣的一本書嗎?它在我們中國可以説是家喻户曉了,古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字經》,這本書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

《三字經》以少兒啟蒙讀物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的特點就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它的意思就是説:東漢時有個叫黃香的人,從小就非常孝順。他九歲時,常常在冬天父親還沒上牀睡覺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牀上,把被子温熱了才請父親睡覺。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請父親歇息。讀到這裏,我慚愧地想:我和黃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別呀,生活中的我,放學回到家,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呀。爸爸媽媽平時既要上班,又要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多麼辛苦呀!記得有一次,媽媽剛下班回來,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賴在紅木椅上,大聲喊:“你自己吧,大結局了。”説完,又賴在椅子上看電視。吃飯了,媽媽沒幫我拿碗筷,我也無可無奈,拖拖拉拉去拿。

子便整天學着模仿商人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於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説明環境對人的成長。

三字經讀書心得13

我讀過很多書:漫畫書,小説書,歷史書,童話書……但從中得到道理卻不多,只有《三字經》使我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很多啟示,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字經》也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

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人,九歲的時候就非常懂得孝順,每當夏天,總是先把枕蓆扇涼了、蚊子趕跑了再請父母歇息。冬天,則自己先躺下,用體温幫父母把被窩暖熱!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啊!奶奶告訴我,這個故事講得不僅僅是孝順,更是愛!是親人之間至真至純的愛!而這個愛,就是關心,就是體貼,就是相互的照顧和無私的奉獻!

回想以前,真是慚愧!!

啊!學習不就在於勤奮嗎?要是學習不勤奮,再聰明又有什麼用呢?

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就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人的一生能有幾個明天呢?懶惰是我們學習中最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戰勝它,並要持之以恆,不斷的超越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三字經讀書心得14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説: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裏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户曉了,説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牀,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説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説: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裏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户曉了,説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牀,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説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作文《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説: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裏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户曉了,説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牀,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説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三字經》是我們國家的文化瑰寶,和《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今天,我也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其中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和“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的意思是説:劉晏雖然年紀小,但是已經做了官。你們從小就要學習,只要勤勉學習,就能取得他那樣的成就。其他有作為的人,也是這樣做的。我們現在,正是學習的好時機,一定要勤奮,要勉勵自己,長大後做一個有作為的人。讀這一段時,我不禁想到自己平常的表現,感到十分羞愧。我平常學習都慢吞吞的,總是不認真,讓父母操碎了心,和勤奮的劉晏比起來差遠了。每讀到這一段,我就會在心裏勉勵自己,不要再讓父母操心。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一句話已經是家喻户曉了,説的是有個叫黃香的孩子十分孝順,九歲時就為父親暖牀,這種孝順父母的表現人人都應該學習。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我們孝敬父母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孝敬長輩呢?我們總説要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讓父母操心,要孝敬父母。可真正做到的人卻寥寥無幾。我相信,大部分人一定都很少做家務,只有哪天想起來了,才會掃掃地,擦擦桌子。孝敬父母是傳統美德,人人都應做到。

讀《三字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知道了許多古代名人,也聽聞了許多古代大事。《三字經》,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學經典。

三字經讀書心得15

從一年級開始,爸爸就讓我朗讀《三字經》了。雖然我那時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但讀起來依依呀呀的倒是別有一番韻味,朗朗上口。在不知不覺中,我已能將其背得滾瓜爛熟。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從中悟出了些道理,也慢慢明白了爸爸一直鼓勵我背《三字經》的一片苦心。

《三字經》中有很多讓人感人的故事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曾子殺豬傳千古”。有一日,曾子和他夫人要一塊去趕集,曾子的兒子死活不讓自己母親走,母親就哄孩子説:“回來給你吃豬肉!好不好!”。兒子聽了母親的話,就鬆開了拉着母親的手。趕集回來後,曾子磨刀霍霍,準備殺豬。其妻看見了説:“我是哄孩子的!”“哄孩子?以後孩子長大了哄你、我,怎麼辦?如何了得!”説完曾子一刀便把豬殺了。曾子是《大學》的作者,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言而有信,即使是對一個小小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讓我感悟甚深的是這一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一塊玉在工匠的雕琢下,才能盡現它的光彩,成為一塊稀世美玉。人也一樣,不經歷磨練,很難成才。所以呢,從小就要刻苦讀書,長大才能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我從這段話中明白了自己做為兒女的要孝順和敬愛長輩,儘自己的能力。所以我現在已經開始為媽媽分擔家務活了:擦席子、擦傢俱、拖地,晚上睡前給媽媽敲腿,按摩肩膀。讓媽媽睡得香香的,我才開心。

《三字經》是古代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值得我們讀一讀的國學經典。一個人要多讀書才能懂得更多的道理。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本書,那就趕快行動吧!

Tags:三字經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