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語言 會計 互聯網計算機 醫學 學歷 職場 文藝體育 範文
當前位置:學識谷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精選10篇)

欄目: 校園 / 發佈於: / 人氣:2.21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精選10篇)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世説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閲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並能概括其性格特徵。

教學重點:

1)《世説新語》文學常識的掌握

2)文言文重點字詞、句子的掌握

教學難點:

1)體會《世説新語》中“以事見人”的藝術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

課 時:一課時

導 入:

上新課前,讓我們先來看幾幅圖片,猜一下是什麼成語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詩”、“管中窺豹”(學生參與)。這些成語和典故都出自我國南朝時期的筆記體小説集《世説新語》。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

《世説新語》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是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二子,後來因為他的叔父臨川王劉道規沒有子嗣,而過繼於他,並承襲為臨川王。

劉義慶雖然身處皇室,但為人非常的儉樸,“性簡素,寡嗜慾”。又喜好文藝,因此他的周圍總是圍繞着一大批文學名流。,他的作品主要有《世説新語》、《幽明錄》、《徐州先賢傳》、《典敍》和《集林》。

《世説新語》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的言行風貌和軼事瑣語的筆記小説,也是六朝志人小説的傑出代表。《世説新語》具有“語言簡練、辭意雋永”的特點,因此著稱於世。

《世説新語》全書共八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雅量、任誕、汰侈、等36個門類,共記載了1130個故事。

書中很多故事是我們所熟知的,比如:七步成詩(曹植)、望梅止渴(曹操)、坦應曬書、還有些故事也非常有趣,如:德行篇裏的“管寧割席”;言談篇裏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任誕篇裏的“王子猷夜雪訪戴”(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汰侈篇裏的“石崇勸酒”等等。

二、課文分析

1、課文引入:

從課文的註釋中瞭解楊修和曹操的相關資料,並對楊修作補充介紹,再由學生回憶發生在楊修和曹操之間的故事(“一合酪”,還有“雞肋”、“門闊”、“夢境殺人”和“帝位之爭” ),從中初步體會兩者的性格特徵。

然後,教師範讀,並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字、詞的讀音和句子的停頓。請同學朗讀,檢查糾音效果。

2、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的註釋,自己思考和同桌討論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進行重點點撥,包括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的分析。

1、重點字詞:

魏武嘗過曹蛾碑下 嘗:曾經

下:旁邊

例句:吾嘗終日而思矣 《勸學》

待我思之 思:思考

令修別記所知 別:另外 (別情 別名 別有天地)

乃歎曰 歎:感歎

黃絹幼婦,外孫齏臼 絹:質地薄而堅韌的絲織品,也指用生絲織成的一種絲織品。

臼:搗米用的器具,用石頭或木頭製成,中部凹下

齏:調味用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兒

2、重點句子:

1)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翻譯:見到墓碑的背部題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正確的語序應是:見碑背上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

2)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翻譯:我的才華不如你,走了三十里才悟出來。

正確的語序應是:我才不及卿,三十里乃覺

3、課文知識的補充

曹娥碑:

在古越大地上有兩塊名聞遐邇的碑刻,就是後世所盛讚的“斯篆淳碑”。斯篆,是指秦丞相李斯撰文並篆寫的《秦會稽刻石》; 淳碑,則是指由東漢邯鄲淳為表彰當時的孝女曹娥而撰寫的曹娥碑。曹娥,是東漢會稽郡上虞人,父親曹盱,以“巫祝”為業,能“婆娑樂神”。在曹娥年滿十四歲的五月初五,按鄉里習俗,曹盱在江上迎濤神(伍子胥),以保一方平安。江上浪大水急,曹盱不慎落水淹死。由於沒見到屍體,曹娥痛不欲生,便沿江尋找父親的屍體。於十七日後,投江而死。縣令憐惜她的義舉,讓他的弟子邯鄲淳為她寫了碑文。而那距離曹娥殉父的時間也已經過去九年了,邯鄲淳執筆之時,才年僅十六歲,但文采非凡,據説是“揮筆而成,無所點定”,連當時的名士魏朗看到後也直自歎不如,並偷偷毀掉了自己的草稿。

《曹娥碑》得以名揚全國,與蔡邕的評語是有莫大關係的。相傳蔡邕因為上書彈劾宦官,而被流放南方,遇赦後,又懼怕報復不敢回家鄉,於是亡命天涯,轉而來到江浙一帶。在會稽的地方誌中曾記載,蔡邕夜訪曹娥墓,用手摸索着讀完了碑文,大讚之餘,又在夜色中題上了“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龍飛鳳舞的八個大字,給後世留下了這千古字謎。

4、人物性格的品評

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楊修和曹操的言行的語句,從中分析人物的性格,體會《世説新語》“以事見人”的藝術特色。

魏武帝 楊修

謂修曰:“解不” 答曰:“解”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 曰:“黃絹……”

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提問:

1) 曹操問楊修“解不”時,他的心態是如何的(胸有成足呢,還是試探性的)?

2) 楊修的一個“解”字似乎太簡單了,但從中我們能看出什麼?

(兩者地位的差異,嚴明的君主關係;楊修深知自己所處的地位;楊修的修養;楊修的胸有成足)

我們可否在這個“解”字前面為他加個修飾語,如果可以應該加什麼?(微笑,淡然,茫然?)

3) 曹操説,“卿未可言,待我思之”從中我們又能體會出什麼(好勝、好思)?

4) “令修別記所知”中的“令”又一次強調了什麼?(嚴明的君臣關係)

5)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從中我們能讀出什麼?有真心讚美嗎?

如果能發自內心的讚美,哪處就可以讚美了?從中可以看出曹操怎樣的性格?

(我們可以讀出形象化了的兩人智慧的差距。此處不是讚美,是感歎。 從中也可以看出曹操不甚寬廣的胸襟,)

總結:從文中寥寥幾句,我們就能體會到曹操和楊修鮮明的性格特徵,而這正是《世説新語》藝術手法上“以事見人”獨特的魅力。並且在語言方面我們也能感受的《世説新語》簡潔明瞭,清麗委婉的特徵。

三、知識的擴展

1、有關隱語的介紹

我國的謎語源遠流長,早在生產力還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現了謎語的語言現象。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語言日益豐富,具有隱示性的歌謠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並出現了我國謎語的最早形式--廋辭和隱語,這是謎語的最初萌芽。到東漢時期,隱語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利用方塊字在離合增損中形、音、義的變化,產生了第一條文義字謎,即“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語從先秦過渡到西漢,就開始逐步趨向於謎語,當時流行的射覆,已成為民間和宮廷的娛樂品了。並且大量的隱語開始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現出對其的特別鍾愛。

2、用猜謎的形式使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謎面:呀 (打一成語)

2)謎面: 羣英會(打一教育機構)

3)謎面:歐美民族(打一人名)

謎底:

1) 脣齒相依

2)幼兒園

3)西施

四、作業環節

1、給一段文字加上正確的標點

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啖一口也復何疑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閲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閲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閲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複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台

【課文説明】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

《詠雪》講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裏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藴表現出了詠絮之才。

《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着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同學們,我國古代流傳下來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不僅有我們所熟悉的司馬光、孔融,還有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出示板書課題——《世説新語》二則)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宗親,襲封臨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務,任荊州刺史等職,有政績。為人簡素,愛好文學,身邊聚集了不少文人學士。

《世説新語》是他和手下人雜採眾書編纂而成,是我國最早的筆記小説。全書記載了從漢末到東晉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階層的選聞軼事,較為集中地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人物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情況。

《世説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本書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敍其事,不作任何誇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作。《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二、誦讀課文

1.教師教讀

(由於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奏。

3.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節,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複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複述,也可以全班交流複述。

三、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註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不久,一會兒。)、“欣然”(高興的樣子)、“擬”(相比)、“未若”(比不上)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四、合作探究

1.《詠雪》給我們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氛圍?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家庭氛圍:融洽、歡樂、輕鬆、温馨等。詞語:“寒雪、內集、欣然、大笑”“樂”等。)

2.謝家聚會吟詩,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

(文章開頭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短短十五字,涵蓋了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的事件。)

3.“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有人認為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有人認為“笑”前喻,“樂”後喻;有人認為謝太傅為“柳絮”一喻而“笑樂”。文章雖然沒有明確交代謝太傅的評價,但從文末補充謝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讀者謝太傅更讚賞謝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

4.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好?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各有千秋。

有人認為“撒鹽空中”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跟鹽比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更高更遠,跟雪的飄舞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

有人認為“柳絮因風起”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藴。而“撒鹽”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藴。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藴的統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5.拓展延伸:平時寫比喻句時最基本的要做到“形似”,然後不斷追求“神似”的境界!你還能説出一兩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嗎?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李白《北風行》

六出飛花入户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羣《對雪》

五、佈置作業:背誦課文;摘抄形容的飛雪詩句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小説的一般方法。

(二)引導學生認識到“誠信”是立世之本。

(三)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閲讀。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講述故事

同學們,老師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至今記憶猶新。你們想不想聽聽這個故事呢?(教師講述“曾子殺豬”的故事,注意技巧,恰當運用形體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學生複述故事作鋪墊。)大家知道這個故事的題目嗎?大家想想,老師為什麼會對這個故事如此刻骨銘心呢?(引導學生説出故事藴涵的道理。)

2.導入新課

“誠信”是立世之本,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講求誠信的民族,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流淌着許許多多的諸如“曾子殺豬”這樣的誠信故事,今天就讓我們擷取其中的兩朵浪花,伴隨着古人的足跡,去尋訪誠信的真諦吧!

(二)簡介《世説新語》及其作者

(三)指導學生了解學習文言小説的一般方法(板書)

1.清除障礙,順暢朗讀。

2.理解字句,整體感知。

3.複述故事,推究內涵。

4.審美評價,勇於創新。

解説:

①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的讀音障礙,特別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讀停頓;

②調動原有的積累,運用工具書,通過合作學習,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節;

③在對原文正確理解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創作意圖;

④小説的審美評價是多方面的,就國中學生而言,最主要的是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審美評價。要讓學生知道評價人物的根據是人物的言行,評價人物的標準是正確的、人們公認的思想道德準則。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審美,説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四)組織學生學習《期行》

1.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説第一階段的學習。

(1)注意下列加下畫線字在文中的讀音。

期(qī)行尊君在不(fǒu)

(2)學生自讀課文,推敲朗讀停頓;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修正;齊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説第二階段的學習。

(1)請學生翻譯課文。(可一人一句,要講清重點字句。)

(2)通過討論,梳理故事情節。(可板書)

開端:期行不至,太丘捨去。

發展:客問元方,怒罵太丘。

高潮:元方駁客,無信無禮。

結局:客慚下車,元方不顧。

3.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説第三階段的學習。

(1)同座學生互述故事,推薦優秀者上講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學生注意體驗開始時教師講故事的語氣、神態,力求能夠繪聲繪色。)

(2)討論:作者創作這個故事,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明白怎樣的道理呢?

明確:告訴人們誠信是立世之本,要人們做一個守信的人。(學生回答意對即可。)

4.引導學生進行文言小

《期行》這則文言小説短小精悍,但故事情節完整,人物也刻畫得栩栩如生。你能否就文中一兩個人物的言行,説説自己的看法呢?(學生自由發言,如果學生説出陳太丘、元方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客”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五)小結

同學們,這堂課老師給大家介紹了文言小説的一般學習方法。大家的悟性很高,順利完成了《期行》這篇文言小説的學習任務。下一堂課,我們將學習《乘船》,老師想放開手,完全由你們自己來學習這篇文言小説,大家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呢?

(六)佈置作業

1.回家將《期行》這個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請他們給你評判打分。(優、良、中、差)

2.如果你是學習小組的牽頭人,你將如何組織你的小組成員按照老師介紹的學習文言小説的一般方法,來學習《乘船》?請你設計一份內容具體、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案,準備競選《乘船》學習小組的牽頭人。

第二課時

(一)回顧文言小説的一般學習方法

(二)小組學習《乘船》(每組以6至8人為宜,由學生自己主持,教師巡視指導)

1.各小組交流學習方案,選定方案優秀者為本小組學習牽頭人。

2.取長補短,小組成員共同修改完善學習方案。

3.按照確定了的學習方案,小組合作學習《乘船》,疑難問題可求助老師。

4.展示學習成果。(可採用電視上常見的知識競賽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給予鼓勵性的打分。)

(1)課文朗讀展示。(每小組出1人,人選由其他小組任意指定。)

(2)字句理解展示。(為了便於突出重點,可由教師出題,各小組搶答。)

(3)故事複述展示。(由各小組推選1人蔘加。)

(4)故事內涵展示。(各小組在整理好答案後,選定1人公示,意思正確就可以給分。)

故事內涵: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要對自己説過的話負責,不能輕諾寡信。

(5)評價審美展示。(讓學生們評判華歆與王朗誰“優”誰“劣”。各組自由發言,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可。不同觀點可以展開辯論,看法新穎獨特的要給予加分鼓勵。)

(三)教師對各組的學習情況進行評點(從鼓勵的角度,肯定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同時對學生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要中肯地指出,以利以後的學習)

(四)佈置作業

1.回家將《乘船》的故事講給父母聽,請他們評定等第。

2.就這次小組學習中的得與失,寫一份200~300字的體會。

3.課後蒐集兩個以上有關誠信的小故事。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4

【導學目標】

1、背誦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3、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導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導學難點】

翻譯文言文,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課時】2課時

【預習導引】

1、朗讀課文,力求做到準確、流暢。

2、結合註釋,試着翻譯課文。把不會翻譯的句子寫在下面。

【導學過程】

一、導入:

《世説新語雅量第六》有這樣一則故事: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為什麼未嘗一口能知道這一定是苦李?這是因為他雖小卻能注意觀察,認真思索的結果。樹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讓人家摘光了。從這裏可以看出王戎的聰穎機智的性格。

我國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於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有兩位這樣的兒童

二、作家作品簡介。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説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 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

三、朗讀《詠雪》。要求語音正確,節奏合理,讀出感情。

四、指導學生翻譯課文,一人一句。

翻譯: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談詩論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説:“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説:“跟把鹽撤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説:“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五、探究質疑:

1、文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

討論並歸納:

家庭氣氛融洽、歡快、輕鬆。

2、文中的“兒女”指子侄輩,指家庭中年輕一代。現在的“兒女”指什麼?

討論並歸納:

指子女,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

3、文中的“擬”指什麼,現在的“擬”又指什麼?這是文言中什麼現象?

討論並歸納:

古義指相比,今義指打算、仿照。這是古今詞義的變化。

4、“公大笑樂”的原因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

有不同的解釋。

(1)對子侄輩的答案都很滿意

(2)“笑”前喻,“樂”後喻。

5、你認為兩個比喻哪個更好?

討論並歸納:

有兩種相反的意見。

(1)認為“撒鹽”一喻好,雪的顏色和下落之態都跟鹽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風中往往上揚,甚至飛得很高很遠,跟雪花飄飛方式不同。寫物必須首先求得形似而後達於神似,形似是基礎。因此説,前一喻好,後一喻不好。

(2)認為“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説,“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藴;而“撤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藴——“撒鹽空中”,幹什麼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藴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藴,所以説不好。

六、拓展延伸: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示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七、教師小結:

文章客觀地敍述了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寫人物語言為主,全篇語言簡練。在不足百字的文章裏,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緣由以及經過和結果。雖未作一字議論,但從文末補充交代道韞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讚賞道韞的才氣。

八、課外作業:

背誦課文,並能用現代漢語講述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謝道韞這個才女,這節課我們將再認識陳元方這個神童。

二、朗讀課文。

三、指導學生翻譯課文。

翻譯: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定一同出門,約好中午時碰頭。正午已過,不見那個朋友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後,那人才來。太丘的長子陳元方那年七歲,當時正在門外玩。那人便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那個朋友就發怒了,罵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元方説:“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那個朋友感到慚愧,就下車來拉元方(想討好他),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家的大門。

四、探究質疑:

1、元方是個什麼樣的孩子?何以見得?

討論並歸納:

(1)他認為客人“無禮”“無信”譴責他,維護了自己及父親的尊嚴,説明他聰穎、機智,懂禮識義;

(2)對粗俗的客人“入門不顧”,又表現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討論並歸納:

有兩種看法:

(1)對粗俗的客人“入門不顧”,表現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2)認為客人已經認錯了,就應當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也算無禮。

五、教師小結:

本文主要記述陳元方和來客的一段對話。對話以責備客人“無信、無禮”為核心,既表現了陳元方懂禮識義的品質,又從反面説明了“信”和“禮”的重要性。結尾“入門不顧”的動作細節,再次強化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徵。

六、當堂檢測: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陳太丘與友期行()

(2)太丘捨去()()

(3)尊君在不?()

(4)下車引之,元方如門不顧()()

2、翻譯句子。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元方是從哪幾個方面反駁他父親的友人的?

答案:1、2略3、元方是從信用和禮貌兩個方面反駁他父親的友人的。從信用方面,是父親友人失約在先;從禮貌方面,是父親友人當着元方的面罵元方的父親。所以在兩個方面他都站不住腳,根本沒有資格指責謾罵元方的父親。所以友人啞口無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七、課外作業:

背誦這兩篇短文。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實詞,理解文義,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明義,在研討中明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和睦、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感受親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實詞。

教學難點

品析文中人物的語言,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

情景導入教學法、朗讀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複述課文。查閲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我們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於他們的故事,至今流傳。你知道哪些關於機智兒童的故事呢?(如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甘羅十二歲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世説新語》兩則其中的第一則《詠雪》(出示課件)

二、探索新知

(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佈置學生預習,指名介紹作品作者。(出示課件)

2、聽課文錄音,把握節奏,體會語感。

3、根據所聽錄音及文意給課文斷句。

4、理解加橫線的重點詞語。

5、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二)品讀課文,研討問題。(四人小組合作)

思考問題:(出示課件)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議”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卻相當多,這一句都交代了什麼內容?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3、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麼用意?小組中選出代表發言,師生交流。

明確要點:

1、交代了時間(寒雪日)地點(內集)人物(謝太傅與兒女)事件(講論文議)

2、營造了融洽,歡快,輕鬆的家庭氣氛。此問是開放性的,説“家庭氣氛”也不限於列出的那些詞語,能從整體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氣氛更好。答案可從“融洽”“歡快”“輕鬆”中任擇一兩個。

3、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古人稱謝道韞為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瞭解有關《世説新語》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二)能力訓練點

閲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並能概括其性格特徵。

(三)德育滲透點

從古人身上學習吸取做人的道理:人應謙虛;與人相處應落落大方,有禮有節,誠實守信。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作者絢麗多彩的文筆,體會其遣詞的雋永。

二、學法引導

學會翻譯古文,變單為雙,聯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語句通順忠實原意。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藉助課文下面的註釋,疏通文意,借鑑現代文人物分析方法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製作投影解決字詞。

2.學生準備抽取三則中一則表演課本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介紹《世説新語》的有關知識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等。

2.示投影讓學生解決字、詞問題,教師點撥分析形象。

3.學生認真預習、疏通文章大意。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準確把握重點字、詞。

2.流利地翻譯全文,達到自動講述故事的程度。

(二)整體感知

《世説新語》亦稱《世説》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説集,也是同類小説中的代表作。有許多作品,批判黑暗,諷刺奢淫、表彰善良,全書語言精練,善於通過一言、一行來刻畫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意味雋永,今天我們一同學習《世説》三則故事,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塑造人物的獨特語言風格。

(三)教學過程

1.介紹作者劉義慶的有關知識以及《世説新語》這部小説的特色。

2.檢查預習出示字、詞、翻譯,點撥重點詞義。

3.要求學生根據書後註釋翻譯三則的故事。

附:譯文: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來到洛陽。當時李膺元禮頗負盛名,擔任着司隸校尉,到他們上拜謁的,都必須具有清望的名士和他本人的親戚才能夠通問拜見。孔融到了李膺府第門前,對宋門的僚屬説:“我是李太守的親戚。”僚屬通報李膺,引他在李膺面前坐下。李膺問他説:“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呀?”孔融答道:“當年我的祖先孔仲尼與大人的祖先老子有師徒之好,因此我與大人世世代代都有這樣的友好關係。”李膺和他的賓僚們沒有一人不為他的聰敏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韙隨後入堂,賓僚們把孔融的話講給他聽,陳韙説道:“小時候十分聰明的孩子,長大後未必聰明。”孔融應聲説:“想必您小的時候也一定十分聰明。”陳韙被説得一時無言以對。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陳實)和朋友約定正中午時見面,一同外出。過了約定的時間,朋友仍然不來,陳太丘便徑自走了。他走後朋友才來。他的兒子陳元方當時才七歲,正在大門外玩耍,朋友便問元方:“你父親在家嗎?”元方回答説:“等您很長時間不見您來,已經走了。”這位朋友便發火罵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約好一同外出,卻扔下朋友自己走了。”元方便説道:“您和家父約定正中午見面,到了時間您卻不來,這是不守信用;對着孩子罵他的父親,這是沒有禮貌。”朋友聽後感到慚愧,便從車上下來向陳元方引咎道歉,元方進入大門不再理他。

魏武將見匈奴使

魏武帝曹操準備接見匈奴的使臣,他自以為形貌醜陋,不足以雄震遠國,便讓崔琰代替自己,他卻握刀站立在崔季珪的牀頭。接見結束後派間諜詢問匈奴的使臣説:“魏王這個人怎麼樣?”回答説:“魏王聲望很高,非同凡響,可是站在牀頭那個握刀的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到這話,派人追趕殺掉了這位使臣。

4.教師再就每一則中重點的難以翻譯的語句再重點檢查落實到位。

(四)總結、擴展

教師點評翻譯的優劣,概括指導古文譯法:變單為雙,聯想推敲補充省略,調整詞序,忠實原意。

(五)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二

附參考答案:1.奕世:累世 世世代代 2.引:拉3.顧:理睬 4.乃:才是

思考

1.三則故事分別表現主人公怎樣的性格。(用一句話概括)

2.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3.體會三則故事的語言特點。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人物性格。

2.體會語言特色。

(二)整體感知

《世説新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筆記小説集。全書語言精練,往往通過寥寥數語就能把一個人的思想,面貌生動地勾畫出來,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魯迅稱它“記言則玄遠冷峻,記行則高簡瑰奇,下至謬惑,一資一笑”。

(三)教學過程

1.讀課文,分析人物性格。

孔融:聰明機智

陳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曹操:好猜忌、嗜殺、殘暴。

2.小説通過人物的哪些方面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

孔融:語言描寫

對守門人所言:初步展示(開始)

與李膺對話:逐步表現(發展)

回陳韙之語:進一步表現(高潮)

陳元方:語言描寫

曹操:行動描寫

使…代;自…立→今間諜問→聞之,追殺

3.讀《世説新語·排調·第二十五》這則故事,體會語言特色

謝公(人名)始有東山之志(指優遊山林的意願),後嚴命屢臻(下達)勢不獲已(看情勢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了),始就桓公司馬。於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座,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易‘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話説得極有意味)

思考:

①謝安聽了郝隆的話後感到慚愧的原因。

②本文語言特色。

附參考答案:

①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可後來畢竟出山為官了。郝隆所志處山則這處山為“遠志”,出山則為小草。因此謝安“出山”則為小草。

②語言雋永,意味深長。

遠志:名為藥名,更指人的潔身自好的志向。

(四)總結、擴展

1.《世説新語》善於通過特徵性的細節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2.善於把記言、記事相結合。

3.語言精練含蓄,雋永傳神。

(五)作業

課後練習一

(六)板書

曹操:猜忌,嗜殺—行動刻畫

八、背景知識與課外閲讀

《世説新語》

這是一部博大精深、體例完備的古典小説。此書問世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因該書取史翔實,記敍簡練,啟人之智。為歷代帝王所愛,也是專家學者研究,仿作的楷模。魯迅先生稱之為志人小説之集大成者。原書共八卷,劉考標註本分十卷,今傳本分作三卷36門類計1130個故事。全書分德行、言談、政事、文學等36個門類,內容十分精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自然和社會各個方面,描繪出一幅多彩多姿的歷史畫卷。人物塑造無不刻畫入微,引人入勝。

劉義慶(403-444),他出身在一個在官宦家庭,為南朝宋的宗室。叔父是宋武帝劉裕,父親被封為長王,後劉義慶過繼於臨川烈王劉道規嗣子,襲封臨川王。劉義慶雖然生長在王室官宦的家庭,但他生活簡樸、勤奮好學、博覽羣書,受過嚴格的正統教育。他愛好文學,著述很多。以《世説新語》流傳最廣。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掌握“俄而、欣然、擬、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顧”等詞在特定語境中的詞義。

2、背誦兩篇短文。

能力目標

1、結合註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結合文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語句進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

3、把握本文以敍為主,敍中有議的寫作特點。

德育目標

《世説新語》作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魯迅語),教導人們做人要方正,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要高雅。

【教學重點】

1、把握本文語言簡練、辭意雋永,以敍為主的特點。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後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這兩則短文都是敍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議論的內容,這正是《世説新語》記事的特點。我們應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來處理這篇課文,這就是利用它來發展學生的思維,多方討論,交流看法,如《詠雪》中,你認為哪個比喻更好?《陳太丘與友期》中,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結合,自主合作探究與點撥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3、延伸閲讀法。本文用兩課時教讀,時間略有富餘,可從《世説新語》中再選一兩個故事讓學生閲讀。

【教具準備】

多媒體 CAI 課件、打印好的閲讀材料、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研讀《詠雪》。學生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疏通文意;學生複述故事,把握文章情節,理解文章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麼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板書文題)

設計二:同學們,我們古代流傳下來許多聰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舉一些嗎?(學生答)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王戎評李……請同學講講王戎評李的故事。(教師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這個故事出自《世説新語·雅量第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選自這本書的《詠雪》。(板書文題)

二、介紹劉義慶和《世説新語》

學生齊讀註解①,教師補充。

多媒體顯示: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

《世説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鑑、賞譽等36門,主要記錄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魯迅稱之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本書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敍其事,不作任何誇飾,語言簡練,辭意雋永,是六朝志人小説的代表作。

三、研讀《詠雪》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字詞,讀順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學生分為6組,小組成員討論解決字詞句方面的疑難,按照讀──譯──講的步驟進行。如有小組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可提交班上集體解決,教師可適當給予提示。

3、選三個學生複述課文內容,教師可提示學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學生分組探究問題:

⑴各組提問:

疏通文意後,請同學們深讀課文,提出難以理解的問題。

⑵教師歸納問題:

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①謝家聚會吟詩,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良辰佳日,卻選擇一個寒雪日?

②“公大笑樂”該如何理解?謝太傅到底認為誰回答得最好?

③把雪比作鹽,比作柳絮,到底哪一個好?還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嗎?

⑶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酌情指導。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順暢翻譯全文,並能用現代漢語複述故事。

2、領悟故事情節所包含的積極意義:誠信是為人處世的重要原則。

3、引導學生學習評價人物。

教學過程:

第一則《期行》)

一、自主學習:

1、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譯重點詞、句。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去。(注意省略的成分)

二、合作交流

四人小組結合課文註譯進行翻譯,並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友人末到,陳大丘就獨自走了。你是陳大丘,你會怎麼做?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如何看待元方這個“時年七歲”的孩子?

〈4〉“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麼?

〈5〉假如第二天陳大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説些什麼?

第二則《乘船》)

一、自主學習:學生朗讀課文,正音,辨形。

俱:一起。幸:(古義:幸而、恰巧)、(今義:幸福)。尚:還。

輒:當即。可:肯、同意。舍:拋棄。守:難道。

所以:……的原因。邪:相當於“嗎”,表疑問。遂:於是,就。

本所以疑,正為此耳: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罷了。

二、合作交流:四人小組結合課文註釋進行翻譯,並派代表向其它小組質疑。

三、質疑討論

1、華歆與王朗的做法有什麼不同?你怎樣評價他們的優劣?

3、比較《期行》和《乘船》有什麼不同?

4、比較《期行》《乘船》的寫作特點: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閲讀課文,掌握文言實詞的含義,準確翻譯文章。

2、體會《世説新語》二則的寓意,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

3、加強對古詩文的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教學重點:

準確翻譯文章,體會《世説新語》種“以事見人”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把握人物性格特徵,學習古代兒童的優秀品質。

教學方法:

自讀自悟

教學準備:

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世説新語》的小故事,如《司馬光砸缸》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二、瞭解背景,拓展知識。

《世説新語》是由南朝的臨川王集結門客編撰的,它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三國至兩晉時期士族階層d的言行風貌和逸事所語的筆記小説。

三、自主學習,探究理解。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瞭解學生讀文情況。

(2)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理解詞語。

(3)在重點理解詞語基礎上,翻譯全文。

四、啟發思考,明確寓意。

通過讀文,你知道文中這兩個小故事分別説明了什麼道理?

指名朗讀以讀促講

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討論:讀了這兩個小故事,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你應該學習這兩個故事中哪些人物的好品質?

板書:

《世説新語》二則

管寧割席

聰明的王寧

七年級語文《世説新語》的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閲讀淺顯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學習重難點】

1、謝太傅對兩種不同的詠雪佳句到底有何評價?

2、元方批評父友失信、無禮,最後卻“入門不顧”,是否有失禮儀?

【學習過程】

(由 於文言文的特殊性,步驟可由老師靈活調配,時間暫不做明確規定。)

第一步:自學環節 (解決目標1)

1、學生聽讀課文:注意重點詞語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讀時的語氣,語調和節奏。

2、學生誦讀課文,初步感知內容。

3、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雪驟 ( ) 差可擬( ) 柳絮( )

尊君在不( )

第二步:合作環節 (解決目標1、2,)

1、小組長檢查“自學環節”完成情況,並通過討論得出正確答案。

2、譯讀課文:結合課文下方的註釋,疏通文意。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 )內集( ),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 )雪驟(),公欣然曰:

“白雪紛紛何( )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 )可擬(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 )行,期日中( ),過中不至( ),太丘捨去( )。去後乃( )至。 元方時年七歲, 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 ),下車引( )之( )。元方入門不顧( )。

3、翻譯重點句子: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風起。

(3)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4)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5)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4、小組討論:(解決重難點1、2)

①“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麼樣的氣氛?

②為什麼“公大笑樂”? 我們可以從哪裏看出作者的傾向?

③七歲的陳紀“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第三步:展示環節,學生展示自學及合作學習成果。

第四步:拓展延伸(解決難點1)

“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你認為哪一個更好?為什麼?

譯文:

《詠雪》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説:“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 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説:“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在正午時分。過了正午,友人還沒有到,陳太丘就離開了。太丘走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齡只有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就問元方:“您父親在家嗎?” (元方)回答道:“他等您很久您也沒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説:“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好一起出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己離開了。”元方答道:“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見。正午時您還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着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 ,就是沒有禮貌。”友人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 元方卻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家門。